1月20日前后为大寒,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不翻风,冷到五月中。”人们希望大寒时冻得“透透的”,如果该冷时没冷,该暖时便很难暖。
“正月怕暖,二月怕寒,三月怕霜,四月怕风,五月怕涝,六月怕干,七月怕连阴,八月怕浓雾,九月怕早霜,十冬腊月怕冬干。”谚语中的“十怕”,说明人们在隆冬时节,并未贪图晴暖,而是着眼于气候与农事,希望天气当冷则冷。
“大寒寒白,来年碗呷白”,只有大寒时节既寒又白,来年碗里才能有白米饭。
古人描述的大寒物语是: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鸡开始孵小鸡了,猛禽变得更凶猛了,冰也冻得更坚硬厚实了。
在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到了隆冬时节,鸟类实在是难得一见。而且草木凋敝,物候不再俯拾即是。于是,人们只好转而观察自家的家禽家畜。在物候领域,鸡便开始担当大任。在六畜之中,鸡是唯一被收入七十二候物候“名录”的。
“征鸟厉疾”,在现在看来,是难以量化的一项物候标识。猛禽如何才算更凶猛,确实很难界定,不像“桃始华”“玄鸟至”“蚯蚓出”“水泉动”“雷乃发声”那样直观和明确。
从立冬一候水面初凝的“水始冰”,刚刚开始结冰,到大寒三候的“水泽腹坚”,这是人们在没有温度计的年代,以查验冰冻的方式来界定寒冷的程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到底是多少日之寒呢?按照节气物语,大约是90日之寒。粗略而言,冰冻三尺,乃百日之寒。
《论衡》曰:“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冬之月向日而坐。其夏欲得寒,而冬欲得温也。”
有人说,在各种离奇信息刷屏的年代,像古人那样在隆冬时“安心静体”真的很难,靠着墙根儿晒晒太阳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
“到底是北方的冬天好,还是南方的冬天好?”郁达夫写道:
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北平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
小寒时,天寒最甚;大寒时,地冻最坚。就气温而言,小寒往往比大寒更低,但大寒的"水泽腹坚"更能彰显"寒"的累积效应,那才是"寒"的最高境界。
宋英杰:最后一个节气为何是"大寒"?
dà
大
hán
寒
节 气 新 知
北京时间1月20日17时零分,迎来"大寒"。古人认为,"大寒"是全年之中最冷的日子,比小寒还冷,但实际上这种认知并不准确。大寒为何不是最寒↓↓
品 苦 寒 之 美
△2018年12月30日,重庆江津,重庆四面山冬雪飘舞。
《大寒吟》
【宋】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
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
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
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苦寒吟》
【唐】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
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
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
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
岁穷游子自消魂。
《和仲蒙夜坐》
(节选)【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
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
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
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
犹对群书拥敝袍。
《游慈云》
(节选)【宋】陈著
微湿易乾沙软路,
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
底用寻梅山自妍。
《岁寒知松柏》
(节选)【宋】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大寒之后 年味渐浓
不过19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将南下
宜添衣御寒 置年货赏夜读
点击「写留言」分享大寒心情!閱讀更多 養娃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