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持續拓展“商圈” 商業地產“紅海”之爭

一季度以來,頭部房企陸續調整發展節奏,在降低增速的同時,高調宣佈繼續加碼多元化探索。這其中,商業地產的市場佔有率,成為頭部房企的重要一環。截止到3月30日,8家已發佈2018年年報的TOP10房企中,有4家已明確提出要加大商業地產佈局。

房企持续拓展“商圈” 商业地产“红海”之争

在業內人士看來,商業地產抗風險能力強,能夠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不失為企業未來轉型的一個方向。

然而,由於商業地產業態的投入巨大且週期較長,對房企的資金、招商、運營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驗。此外,商業地產同質化競爭嚴重,這也是傳統房企涉足其中不得不克服的一大難題。市場新形勢下,作為整個房地產行業“風向標”的頭部房企,又將如何抉擇?

商業地產進退錄:新城、龍湖持續加碼,恆大、碧桂園探索新業態

隨著房地產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行業上漲空間逐漸觸頂,近年來,加碼商業地產佈局,成為不少房企的選擇。然而,商業地產不同於住宅開發,該市場有其特殊性,這對於傳統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

房企持续拓展“商圈” 商业地产“红海”之争

近期,房企陸續發佈2018年財報,並對新一年企業發展戰略做下部署。藍鯨房產觀察發現,包括龍湖、新城控股、華潤置地等頭部房企,紛紛對自身商業項目的開業情況及規劃目標做出披露,表現出對商業地產業務長期看好,繼續加碼拓展的態度。

龍湖集團CEO邵明曉在2018年業績會上介紹說,截至2018年底,龍湖已經開業29個商場,而到2020年,開業商場數將達到50個。目前,龍湖旗下的商場租金總營收為40.9億元,龍湖期望在2020年突破60億;主打“萬象城”商業品牌的華潤置地也表示,以購物中心為代表的投資物業是集團重點發展的業務板塊,未來3年,華潤置地計劃開業32個購物中心。

2018年憑藉商業地產迅速擴張,首次踏進TOP10房企之列的新城控股表示,在2019年仍將繼續加大開業率。據新城控股CFO陸忠明介紹,截至2018年底,新城已獲取96個“吾悅廣場”的土地儲備,累計開業42個項目,租金收入21.16億元,而在2019年,新城將新開業22個吾悅廣場,目標是實現租金收入40億元。

“商業地產項目容易打造企業知名度,通過租金收益還可以為企業帶來穩定的現金流,這是房企做商業地產的重要原因。”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藍鯨房產指出。

不過,藍鯨房產梳理發現,在這個與住宅完全不同的新業態裡,各頭部房企發展態度明顯不同。相較於加速奔跑的華潤置地、龍湖等房企,碧桂園、恆大對商業地產的發展策略趨於謹慎,更多的是以輕資產介入其中。

早在2014年,恆大就宣佈要打造千億商業資管。在做了7個恆大廣場項目之後,恆大將精力轉向社區商業以及輕資產商業模式。截止到2017年年底,恆大依託社區資源打造的恆大院線已開業39家,2018年,恆大加速調整旗下嘉凱城業務模塊,繼續培養其院線業務。此外,2018年6月,恆大與蘇寧合資設立深圳市恆寧商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建設蘇寧易購廣場,探索商業運營的輕資產化發展。

碧桂園在2018年開始,宣佈以文化+商業的方式,拓展商業佈局。目前,碧桂園文商旅集團已經開業和正在籌備的商業地產面積超過350萬平米。碧桂園方面還表示,未來計劃與金融機構展開合作,探索創新型商業地產模式。

“這種綜合型房企更需要平衡各業務板塊,不能偏科,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會在商業地產上發力,但卻不會耗費過多精力。”上海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盧文曦向藍鯨房產指出。

頭部房企“入局”商業地產,運營、招商等難題待破解

頭部房企“入局者”甚多,但想要做出一個好的商業品牌並不容易。第一太平戴維斯副董事姜楠向藍鯨房產指出,“房企入局商業地產有兩大難題需要解決:其一,克服資金週轉問題,商業地產的開發和回款週期與住宅完全不同;其二,需要具備專業的設計、開發、運營、物業、招商等能力,否則時間成本太大。”

從商業地產已有所建樹的三家頭部企業:華潤置地、龍湖、新城控股來看,這三家企業雖都在商業地產的市場中站穩了一席之地,但三者之間的發展路徑完全不同,且發展現狀均存在一定困難。

目前,龍湖已經形成天街、星悅薈、家悅薈三個系列產品線,分別以地鐵上蓋商業、社區型購物、家居服務配套三種業態,與住宅項目不同的產品定位相匹配,通過住宅+商業相互搭配的方式,來打造對應的商業品牌。按照邵明曉的規劃,龍湖在商業地產領域要進入前三。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藍鯨房產指出,龍湖的選址、政府背書上並沒有多大問題,難點是招商。此前,優淘城總裁薛建雄曾評價龍湖的商業體系說:“和萬達相比,龍湖商業並沒有形成有效的品牌商家合作平臺,也沒有足夠的主力店扶植政策,缺乏品牌門店的支撐,而且整體來看龍湖的招商品牌比較混亂,對於散亂的中小商家,也有沒有足夠的管控力。”

此外,龍湖商業長期堅持的TOD(軌道+物業)的開發模式,可謂其“看家本領”,這也就決定了其在擁有地鐵的一二線城市更有市場。不過,由於此種商業模式的選址較為特殊,企業發展速度也受到一定影響。正因如此,上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藍鯨房產坦言,“龍湖想要在兩年內將開業商場的數量由29家擴展至50家,確實有些壓力。”

由原華潤置地總裁吳向東一手創立起來的“萬象系”商業品牌,同樣也是採取與住宅項目相互“輔助”的方式開發而來。多年來,隨著華潤住宅產品線從普通住宅提升至高端住宅,其商業品牌也從五彩城、萬象匯逐步擴展為萬象城、萬象天地等多個商業品牌,但頗為尷尬的是,這並沒有起到積極作用。

從華潤置地2018年財報中可以看到,除了深圳萬象城之外,華潤置地商業品牌在一線城市的知名度並不高。據其2018年財報顯示,截止到報告期末,深圳萬象城租金收入為10.2億元,而上海萬象城租金收入為3.3億元,北京置地廣場購物中心則在2018年出現了負增長,租金收入為8824.6萬元,同比減少了2%。或許是考慮到一線市場推進難有進展,華潤置地近兩年將拓展方向放到了二三線城市,並計劃在未來三年,開業32家購物中心。

相較於上述兩家房企的發展軌跡,新城控股是起步最晚的,其旗下商業品牌吾悅廣場,成立時間只有7年。這幾年,新城避開了擁有成熟商業品牌的城市,大量在三四線城市拓展布局,為了拓展招商資源,甚至不惜以價換量。

2018年,新城吾悅廣場體出租率達98.8%,高於龍湖和華潤置地。但是從租金單價上來看,吾悅廣場明顯低於龍湖和華潤置地。據中購聯數據顯示,龍湖2017年前開業的天街系列平均租金為每天3.8元/平;而吾悅廣場在2017年前開業的項目平均租金為2.17元/平,租金單價超過3.0的僅有4個。而早在2015年,華潤萬象城項目平均租金就達到每天4.6元/平。

房企持续拓展“商圈” 商业地产“红海”之争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向藍鯨房產指出,新城的商業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降低租金雖然暫時會損失一些利潤,但對於企業招商有很大幫助,等到商業品牌發展成熟後,利潤有望逐步回升。

眾多房企對商業地產這片“紅海”持續看好的熱情,未免使業界感到意外,究竟企業是出於怎樣的考慮?中海地產(00688,HK)主席兼行政總裁顏建國給出了答案。他在中海地產2018年業績會上表示,“中海今天的主業是住宅開發,因為其週轉快、利潤高;明天的業務是商業資產管理,這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也是房地產下半場持續增長的動力。”據悉,中海已經定下了“2020年商業物業總收入突破50億港元,並在2023年實現年收入100億港元”的目標。

來自傳統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是眾多房企加重商業地產佈局的重要因素。然而,商業地產領域早已有多個主流品牌形成的客群粘性,想要在此分得一杯羹也並不容易,究竟這一輪房企加碼佈局會對商業地產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否引起行業的“跟風”效應?尚需要時間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