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持於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之間的
秦嶺成礦帶,位於中央造山帶的核心地段,自太古宙以來,先後經歷了南華紀以前的大陸地殼早期演化、新元古代以來到中泥盆世的超大陸裂解及洋陸演化、中泥盆世到中三疊世的海陸演化(或稱碰撞期後板內伸展)以及中-新生代的陸內疊覆造山等階段,發育了自前寒武紀至新生代不同時代的沉積建造和岩漿活動。秦嶺造山帶的複雜性使其成為爭論最多的地區,更由於其“非經典性”而成為中外地質學者所關注的構造單元之一。
▲ 秦嶺成礦帶主要構造單元劃分
秦嶺成礦帶西起甘青交界,向東綿延,穿甘、陝,抵豫、渝,北自甘肅臨夏-天水、陝西寶雞-西安-潼關一線起,向南止於甘肅瑪曲-文縣-康縣、陝西寧強-鎮巴-鎮坪一線,範圍包括秦嶺東段的陝西南部地區和秦嶺西段的甘肅南部地區,地理座標:東經101°20'00''~111°00'00'',北緯31°40'00''~35°45'00''。全區東西長約600 km,南北寬200~300 km,總面積約16萬 km²。該區崇山峻嶺逶迤,盆地平原棋佈,渭水洮河注黃,白龍嘉漢奔長,不僅是我國南北天然的地質、地理、生態、氣候、環境,乃至人文的自然分界線,而且具有長期、複雜的地質演化和成礦作用形成的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對中華民族歷史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區內已發現各類型礦產地近千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百餘處,成為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產資源基地,為國民經濟建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目前金、鉬(鎢)、鉛鋅、銅、汞銻、鐵等已成為區內的優勢礦產資源。
近年來,為了滿足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及國家安全保障工程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先期地質大調查(1999~2009年)工作的基礎上,為全面提高秦嶺成礦帶整體研究水平,進一步深化研究該成礦帶成礦地質條件、成礦規律,更好地指導區域地質找礦勘查工作,設立了“秦嶺成礦帶地質礦產調查”計劃項目(2010~2015年),並先後設立了39個工作項目。項目實施以來,在各承擔單位和項目技術人員的辛勤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各自的目標任務,取得了豐碩的地質找礦成果,發現了大量新的找礦線索,圈定出一批新的成礦遠景區和重點勘查區,在成礦作用和成礦規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認識和突破,為今後秦嶺成礦帶的找礦工作開闢了新的思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 秦嶺成礦帶泥盆系地層分佈及含礦層成礦元素組合特徵
成礦作用是地球動力作用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促使成礦元素高度富集的複雜演化過程,礦床的形成無不受到含礦地層(礦源)、岩漿作用(熱源)、構造環境(儲礦空間)、成礦作用過程(成礦物理化學條件)以及成礦後的改造作用等諸多因素制約。大量的地質及找礦成果顯示,對於秦嶺成礦帶金、鉬(鎢)、鉛鋅、銅、汞銻、鐵等優勢礦產的成礦作用而言,其同樣也受到以上因素的制約。
《秦嶺成礦帶成礦地質背景及優勢礦產成礦規律》(趙東宏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1)一書在秦嶺成礦帶以往地、物、化、遙礦產勘查成果的基礎上,重點對地質大調查以來最新取得的地質、找礦、資源評價及各類科研成果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綜合分析研究、集成,更新了區內1∶50萬秦嶺成礦帶地質圖、地質礦產圖及其相關圖件,並以區內優勢金屬礦產為目標,應用構造-成巖-成礦研究思路,主抓主導成礦控制的基礎地質因素,以成礦帶區域地質要素(礦源層、熱源和賦礦空間等)為研究目標,針對區內鉛、鋅、金、鉬、鎢、銅等主攻礦種找礦突破所存在的基礎地質問題,選擇關鍵地區進行解剖性1∶5萬地質調查,重點開展了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巖體的時空分佈規律及構造屬性研究,探討岩漿作用與鎢鉬金多金屬成礦作用關係,並針對震旦系、志留系和泥盆系重要含礦層巖相、岩石學及含礦性特徵進行了較詳細的綜合調查和區域對比,對區內北東向構造的成生、發展及其控巖控礦作用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
▋ 一、詳細研究了中生代花崗質岩漿作用及其成因、構造屬性,深入探討了其成礦控制效應
▋ 二、古生代秦嶺成礦帶鉛、鋅、金、汞銻、錳等主要成礦元素的主要成礦蘊積期,含礦層具有多時代、多層位性、成礦元素多樣化、礦質聚集多成因以及礦質來源多源性等特徵,為本區中新生代大規模的成礦作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三、釐定和劃分出5箇中新生代的北東向構造帶、5個北東向疊加成礦帶
▋ 四、胭脂壩巖體、月河坪巖枝及四海坪巖株為來源於下地殼物質熔融為主的同源花崗岩類
▋ 五、獲得一批高精度的測年數據,為重建區域岩漿-構造-成礦作用歷史提供了新的資料
▋ 六、釐定了主攻礦種的礦床類型,深化了礦床的成因認識,提出斑岩型金礦新類型
▋ 七、提出秦嶺成礦帶金、鉛鋅、鎢鉬、銅等礦產控礦條件、富集規律新認識
▋ 八、圈定了優勢礦產重要成礦遠景區和重點勘查區,為找礦突破指明方向
▋ 九、對優選出的整裝勘查區提出地質調查評價具體部署建議,部分得到了後續工作的跟進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秦嶺成礦帶成礦區劃-成礦遠景區-重點勘查區分佈圖
1.中酸性侵入岩;2.中基性侵入岩;3.成礦區劃邊界;4. 成礦遠景區及其編號;.重點勘查區及其編號
通過野外地質調查、典型礦床調研、室內綜合研究和工作項目跟蹤、交流研討,在秦嶺成礦帶成礦地質背景、區域礦產及優勢礦種成礦規律、控礦條件、資源潛力、部署選區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和新認識;在“秦嶺成礦帶地質礦產調查”計劃項目順利實施、秦嶺成礦帶地質找礦工作統一規劃部署以及推進整裝勘查和促進找礦重大突破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本書是迄今為止秦嶺成礦帶區域地質礦產調查成果集成、綜合研究的系統總結。
本文摘編自《秦嶺成礦帶成礦地質背景及優勢礦產成礦規律》(趙東宏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1)一書“前言”“第九章 結語”,有刪減,標題為編者所加。
閱讀更多 陝西地礦科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