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孝悌之下隱藏的控訴:並非不願盡忠,官場實在太黑

鹹熙二年(266年),司馬炎將魏元帝曹奐趕下皇位,建立了史上最黑暗的大晉王朝。當然西晉在滅吳之前還是有搞頭的,司馬炎做了一個明君的措施,興修公共工程,減輕賦稅徭役,使百姓得到了良好的修養。

《陳情表》孝悌之下隱藏的控訴:並非不願盡忠,官場實在太黑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任選才能上有獨到之處,沒有像前人一樣斬草除根,而是盡力去籠絡前朝有能力的舊臣,將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既穩定了民心,又為新的王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統一大業做出了貢獻。蜀漢滅亡後,司馬炎任命了一批蜀臣為官,雖然官職不會特別高,但已經塑造起了自己是明君、心胸豁達的形象。然而有個叫李密的臣子,總是“不識大體”,多次推辭做官,他寫下一篇《陳情表》上交後,終於得到了准許,回鄉侍奉自己的祖母。

李密字令伯,是四川彭山人。他的身世非常悽慘,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四歲母親改嫁後,他跟著祖母劉氏相依為命。李密從小就博覽群書,聰慧過人,更加以孝順著稱,事事都以祖母為先。“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祖母常常疾病纏身,纏綿於病榻之上,李密就在旁湯藥侍奉不敢怠慢,也沒有離開一步。李密出使吳國,與吳大帝和群臣討論道義問題,眾人都說願意做弟弟,只有李密的答案與眾人不同,說願意做兄長。李密對此解釋,做哥哥的有更多時間侍奉父母。此話得到了吳國君臣的一致讚賞。

《陳情表》孝悌之下隱藏的控訴:並非不願盡忠,官場實在太黑

後來,他的才學得到了蜀漢皇帝的肯定,擔任過尚書的官職。一天西晉滅蜀國,一名叫鄧艾的將軍很欣賞他的才華,曾經聘請過李密擔任主簿,李密拒絕了。不久后皇帝司馬炎親自下令,讓他去當太子洗馬(漢代一種侍從太子的文官,在晉朝改為掌管書籍)。那時李密的祖母已經96歲高齡,身體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李密各種推辭,他在表中說明祖母的情況,言辭懇切。“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司馬炎終於肯讓他離開,回到家侍奉自己的祖母直到她去世。 

晉書記載下這一幕,“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司馬炎送了兩個奴婢去幫忙侍奉李密的祖母,並且讓李密所在的郡縣官員發放一些錢財當做贍養費。李密的祖母去世後,他終於沒有推辭做官的理由,去了溫縣做縣令。李密在溫縣時風評非常好,類似於海瑞一樣的清官,執政嚴明公允,鬥豪強地主,為百姓辦實事。過去中山有許多王爺到溫縣晃悠,實為斂財,公費吃喝,搞得當地人民都活不下去。李密看到中山諸王們大搖大擺地進出溫縣,索要財物,就跟他們“講理”,讓他們再也不敢來此壓榨百姓。

《陳情表》孝悌之下隱藏的控訴:並非不願盡忠,官場實在太黑

雖然故事開頭是朝廷求賢若渴,李密也應兢兢業業,共同創造晉朝盛世,實際上故事的發展卻不是如此。史書記載,李密只做到了漢中太守的官職,一年後由於某原因被罷官回鄉,死時64歲。這一切都源於魏晉畸形的選材任能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看中出身的高低,而把才能放在次要的位置,導致許多門閥子弟士族貴胄身居高位,而許多有真才實學的寒門學子被擠壓在最底層,無法施展自身的才華,壯志未酬。

李密曾在《陳情表》中多次使用謙辭,表示自己是前朝舊臣,詞句之間不斷地美化晉朝,承認它的地位。“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這也是司馬炎肯讓他離開的原因之一。前朝舊臣壓根沒有什麼地位,李密也許曾經想過一展抱負,但是他的夢被現實戳破了。史書中還記錄了隻言片語,朝中的權貴對李密的鐵面無私早有耳聞,然而他們需要的是一個順服的人,懼怕他損害自己的利益,因此造成朝中無人肯推薦李密的局面。李密縱使再有才能,沒有士族的舉薦就無法在事業上更進一步,這是晉朝官場的規矩。

《陳情表》孝悌之下隱藏的控訴:並非不願盡忠,官場實在太黑

受到門閥制度而不得志的還有詩人陶淵明、左思等。“洛陽紙貴”的主人公左思作《詠史》詩批判揭露過這種現象:“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當選官制度出現問題,必將腐蝕國家政治機構,政治機構腐敗倒塌,那麼這個國家離滅亡已經不遠了。西晉剛剛成立時,司馬炎瘋狂封賞功臣,許多大家族都被封為公侯。據史書的數據粗略統計出短短几年內,司馬炎共封了57個王和500多個公侯。最可怕的是司馬炎的分封制,為日後留下了非常嚴重的隱患。炎帝死八王亂,造成了天下的一場大浩劫,同時間五胡亂華,漢族面臨亡族滅頂之災。

司馬炎當然看不到這些,在他的半生的努力之下,蜀國吳國一一變成自己的疆域,國家走向統一,盛世也初現。連李密這樣有風骨才學的文人,在他面前俯首稱臣,多次稱晉朝為“聖朝”。滅吳是晉的分水嶺,他開始享樂荒廢朝政,沉溺於自己的盛世中,甚至在門閥貴族的比富大賽上加油助威。他壓根想不到,盛世只是曇花一現。

《陳情表》孝悌之下隱藏的控訴:並非不願盡忠,官場實在太黑

晉朝從建立的時候已經有上天的預警,史料中記錄下了司馬炎在位十幾年中發生過的各種天災:“泰始四年九月,青、徐、兗、豫四州發生大水 ;咸寧元年,大風將樹拔起,天氣突然變得寒冷,五個郡國降霜 ;太康四年,多王去世 ,日蝕 ,袞州、河南及荊州、揚州發大水 ;咸寧四年,陰平、廣武連續發生多次地震 ;太康元年,河東、高平、三河、魏郡、弘農等地下起冰雹 ;太康二年,淮南、丹陽地震......”天災在前,人禍在後,這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時代。

後世《陳情表》流傳,眾人耳熟能詳,不僅為李密的孝心感動,也為司馬炎的通情達理折服。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封感人肺腑的陳情書下,也許隱藏的是一顆遠離朝堂紛爭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