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氣,20張圖片讓你瞭解土家人的民間習俗和真實的生活狀態


西南地區的土家族聚居區多山地,百姓以農耕為主,耕地方式是人工鋤地和牛耕相結合,耕牛在一歲左右開始訓練耕地,圖為黔江區舟白街道五臺村兩位老人在教牛犢耕地。

2015年3月13日,舟白鎮阿蓬江邊兩位老人準備下地做農活,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家裡的農活全由留守在家的老人承擔。

2015年10月4日,黔江區馬喇鎮的稻米比較出名,傳說在康熙年間送往京城,備受皇帝讚賞,“馬喇貢米”由此得名,搭鬥是傳統收割稻穀的重要農具。

2018年7月21日,黔江區彭家村村民養的一頭肥豬不慎滾下山坡,因豬太肥走不動,年輕的夫婦用繩索連拉帶推把豬趕回家。

2017年7月23日,黔江區濯水鎮石雞坨,傳統土陶製作傳承人劉沛良在自家土窯前。黔江石雞坨土陶被列入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3月26日,黔江區黑溪鎮光明村幾位村民正在利用土窯燒石灰。這也是土家族最為傳統的石灰燒製工藝,由於土窯燒石灰對環境影響較大,現在已經全面關停。

2015年6月21日,黔江區濯水鎮傳統釀酒作坊,夫妻倆正忙著出酒糟。濯水鎮現有大大小小釀酒作坊30餘家,用泉孔水釀造的泉孔酒在當地很有名氣。

2015年6月10日,黔江區水市鄉青龍村,村民家正在修建新房,用微耕機攪拌砂漿也算是一項創新。

2014年2月20日,湖北省咸豐縣黃金洞鄉,一家村民正在拆除老舊的木房,準備在老屋基上重建新房。土家族過去以傳統木質吊腳樓為主,現在改為磚混結構的房屋,傳統民居吊腳樓即將消失。

2017年9月26日,黔江區城西街道梅子關,村民在岔道口安放將軍箭石碑,這是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傳說家裡有小孩生病,在岔路口立一塊指路牌,為行人指路做好事,孩子的病就會自愈。

2017年2月5日,湖北省咸豐縣坪壩營鎮新場村大華尖,一位老人去世後進行土葬,這是浩浩蕩蕩的出殯的隊伍。

2015年8月6日,黔江區金洞鄉早化村一村民家正在辦酒席招待客人,席面酒菜俗稱八大碗,一般都是安排八人一桌,一桌八樣菜,所有菜品均用大土碗盛裝,久而久之,土家八大碗也因此而得名。

2014年1月27日,黔江區石會鎮,一位老人的生日宴會上,一個鄉村戲班在助興演出。

2014年1月27日,黔江區石會鎮一帶,一些人組成獅舞隊,專為鄉村紅白喜事提供演出服務,每到農閒時節就是他們最忙的時候。

2015年10月30日,黔江區濯水古鎮,一個身著土家傳統服裝的老人,土家傳統服飾現在已經難得一見。

2017年4月15日,黔江區正陽街道一個土家院落裡,幾位老人在拉家常。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只有老人們堅守著自己的家。

2018年1月21日,逢黔江區新華鄉趕集日,街頭理髮攤理髮師傅正在給客人理髮。

2017年5月12日,黑溪鎮光明村一村民蹲在院子擋牆上吃早飯,村民們習慣端著飯碗在外面吃飯。

2015年6月6日,黔江區馮家街道魚灘居委,80歲的李老漢請來木匠給自己和老伴打造棺材。土家人講究入土為安,在生之時能見到自己的棺材,老人會感到很安心。

2017年3月18日,黔江區鎮草圭堂是黔江區保存得較為完好的徽派民居建築群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老人們經常坐在古老的朝門口,望著對面橫跨阿蓬江面的高速公路特大橋上那些疾馳的車輛,彷彿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