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愛談歷史
太子胤礽應該是沒有的可能取代康熙皇帝統治的。《雍正王朝》中太子的確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如果說他不能做皇帝,其實就有點不符合情理了。太子胤礽能力比不上八爺、同時也比不上四爺,但是他也不是個蠢笨之人,畢竟他做了幾十年的儲君。倘若他繼承皇位,無非就是個平庸皇帝而已。更何況歷史上胤礽,各方面也是非常強大的。
他爹是康熙,也是孝誠仁皇后唯一的兒子,清朝唯一的太子,索尼的重外孫。1歲半就當上了太子,老師是李光地、熊賜履,十二歲就會漢滿蒙三種語言。
很多人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康熙晚年諸子奪嫡的根源是什麼?並非是太子無能,或者說太子不肖,畢竟太子胤礽做了三十年的儲君。如果他身上有什麼致命的問題,早就被廢了,為什麼偏偏會在康熙晚年的時候被廢掉了。當然,也不是說太子的兄弟太厲害,畢竟在皇權面前,個人能力是算不了什麼的。康熙比一般的皇帝活得久很多,如果康熙跟一般的皇帝一樣,胤礽早就繼承大統了。
根本原因就在於太子和康熙發生了權力之爭。太子是儲君,也就是說以後極有可能會做皇帝。太子胤礽從小就成了儲君,這種情況下他身邊必然會形成太子黨。倘若康熙在壯年的時候,皇帝和太子是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但是假如皇帝到了老年,情況就慢慢發生改變了。
老皇帝年邁,文武大臣自然得謀劃未來。通常情況下,太子的權力就開始越來越大。倘若老皇帝不加以限制,是很容弄出事情的。
為什麼太子是儲君,八爺這些人不把太子放在眼裡?根本原因也在這裡,那就是諸位皇子爭鬥,是康熙有意維持的局面,為了就是限制太子的權力,以防止太子威脅到康熙。在康熙的扶持之下,各個皇子都在朝廷之中有著自己的勢力,這種情況下各個皇子和太子互相制衡,康熙才是最安全的。
諸位皇子也是揣測到康熙的心思,所以不斷的和太子作對。因為大家都明白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對於這一點,太子胤礽體會是最深的。做了幾十年的太子,見到了康熙,彷彿老鼠見了貓一樣。
至於說太子胤礽有沒有機會,他機會是有的,但是很小。因為站在康熙的角度來看,人年紀大了就多疑。康熙是個權力慾望很強的皇帝,對權力是抓得很牢的。再退一步講,哪怕康熙和太子胤礽有父子之情,他們的屬下可沒有。
比方說你是胤礽的謀士,或者胤礽太子黨的一員,你當然想胤礽早點做皇帝。可是康熙老爺子卻遲遲不願意退位,也沒有要駕崩的跡象。這個時候你們會做什麼?當然是以太子的名義,儘量的聚集自己的力量,免得太子胤礽被扳倒,或者找個機會,逼迫康熙退位。這樣下去,二者遲早有攤牌的一天。
為什麼康熙不立八爺為太子,表面上是八爺人品不行,實際上雍正和八爺都是半斤八兩。以康熙的才能不可能看不出雍正的心思。
雍正的優點在於他在朝廷中勢力不強,不會威脅到康熙。所以可以看到《雍正王朝》中權力的格局是這樣,康熙扶持八爺等人打壓太子胤礽。太子胤礽倒下了以後,康熙又扶持了十四爺和四爺兩個人來牽制八爺。
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時候和康熙是一樣的,也是諸位皇子奪嫡,最後太子李承乾被廢。漢武帝的時候太子劉據被漢武帝手底下的江充逼得沒辦法,只能造反了。
不過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就比較幸福了,朱元璋是一心想把天下傳給他,所以別的皇子是根本沒機會。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朱標卻意外早死了。
歷史是什麼
首先,我們看一下太子胤礽為什麼要造反。胤礽第二次成為太子以後,幹了很多倒行逆施的事情,連上書房大臣馬齊也不給面子。此時,老八的手下任伯安準備反水。在刑部冤案中,老八為了誣陷太子胤礽,拋棄了任伯安,以至於任伯安被免去了江南巡鹽道的肥差。太子胤礽重新上臺以後,任伯安準備倒向太子胤礽,但希望自己官復原職。胤礽為了安撫任伯安,寫了一份親筆信,這封信件最後落到了老四胤禛的手裡,並且交給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勃然大怒,對胤礽失去了最後的信任。其實,康熙皇帝吧這封信還給胤礽,就是試探一下胤礽的態度。不得不說,康熙皇帝老謀深算。
把信件還給胤礽的同時,為了防止太子胤礽狗急跳牆,康熙皇帝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命令熱河、直隸等地的駐軍,密切監視京城附近駐軍的動向。胤礽畢竟是太子,算半個君主,胤礽的命令也有合法性。在幾個親信的慫恿下,胤礽決定仿效玄武門之變。但胤礽畢竟不是英明的李世民,康熙皇帝也不是李淵。胤礽能夠控制密雲的2萬駐軍和京城的部分軍隊,由於康熙皇帝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胤礽的叛亂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叛亂被迅速平定。隨後,胤礽被第二次廢黜太子之位,這也是最後一次。
在電視劇中,太子胤礽是一個賣官鬻爵而且嫉妒小心眼的昏聵之人,而且還勾引康熙皇帝的后妃。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太子胤礽能力很強,已經能夠幫助康熙皇帝處理部分政務。但中國古代的太子非常可憐,因為在君主集權的模式下,皇帝才是最高統治者。太子胤礽與康熙皇帝的職權劃分不清,自然會引發康熙皇帝的懷疑。在經歷第一次被廢黜以後,為了平息愈演愈烈的奪嫡,康熙皇帝第二次冊封胤礽為太子。按照記載,由於經過了第一次被廢黜的風波,胤礽此時確實開始秘密造反。 在這次叛亂中,面對早有準備的康熙皇帝,太子胤礽當然會失敗。
其實,太子胤礽並不是沒有機會。首先,密雲地區的2萬駐軍在太子的遙控指揮下。如果沒有康熙皇帝的手諭,按照太子的命令,隆科多必須交出九門提督的權力。如果能夠做到這一步,京城內外的軍隊就都在胤礽的手裡,太子胤礽其實已經成功了一半。但是胤礽的表現水平太差,由於操之過急,喪失了最佳的機會。除了太子胤禛,其他的皇子都沒有這麼便利的條件。如果換成老四或者老八,擁有這樣的條件,估計皇位很有可能發生更替。
至於老八的前後兩次失敗,幾乎如出一轍。在雍親王繼位的過程中,豐臺大營原本在老八的控制之下。可雍親王救出了老十三胤祥,胤祥利用自己在軍隊中的威望,成功控制了豐臺大營。在雍親王順利登基的過程中,老十三胤祥起到了巨大作用。幾年以後,老八找來了關外的幾位鐵帽子王,利用這幾位王爺的軍隊控制了豐臺大營,然後向雍正皇帝逼宮。結果,老十三胤祥再次控制了豐臺大營,瓦解了老八的陰謀。從這些事件,我們可以看出軍權的重要性,而且需要真正能夠控制軍隊,而不是表面擁有。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
至少在《雍正王朝》中,我看不出太子胤礽有取代康熙的任何可能性。
劇中的胤礽是一個缺乏主見和野心的人,他早早就確立了太子名分,在康熙的過度保護和粗暴管制下成長。三十多年的太子生涯,養成了他事事缺少思考,不願負責任的懦弱性格,見到康熙就跟老鼠見了貓一樣。而作為一個傳統社會的父親,康熙眼見胤礽越發平庸,內心著急,極盡打壓之能事,父子關係越來越緊張。
用今天的話說,太子胤礽就是一個未斷奶的“巨嬰”,而康熙則是一個凌駕於兒臣之上的專制型的父親。從這種父子關係架構上,就註定了胤礽取代康熙是永遠不可能的事,因為康熙早已磨滅了他反抗父權的勇氣和本能。
比如在太子胤礽已經決定舉兵造反之時,他都不敢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康熙。四爺胤禛去勸他向康熙請罪,他卻自顧自地說:“我知道,我鬥不過皇阿瑪。”
而從權力上看,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擁有自己的黨羽和嫡系力量,但卻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權利體系,這就沒法與康熙的力量相提並論了。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專制君主,康熙對權力的掌控力是非凡的。即便在晚年,九子奪嫡愈演愈烈,朝局錯綜複雜的背景下,康熙都從未放鬆過對權力的控制。從胤礽一真一假兩次逼宮造反的情形上來看,康熙其實並沒有把胤礽的逼宮真正放在眼裡,在他看來,這種小兒科式的逼宮造反根本不值得他大費周章地去處理。
說到底胤礽也是悲哀的,做了三十年的太子卻始終無法得到父皇的信任與慈愛,也無法得到兄弟們的擁護與支持,更沒有為君父國家分憂效力的責任感,最後落了個被圈禁的下場,了此殘生。
這到底是誰的過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