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元璋碰到成吉思汗,你覺得誰會贏?

提問達人魔力俠


這個YY問題問的很有意思,如果是朱元璋碰上了成吉思汗,同樣作為擁有者雄才大略的君主,這兩個人之間的對決註定是會非常精彩的,所以我們不妨比較看一看。



成吉思汗時代,蒙古人的生產方式主要來講還是遊牧為主的畜牧業,但是軍隊的管理模式卻是農耕軍隊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說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戰士軍事動員能力強過之前所有的漠北遊牧民族,而且軍紀更強,分配管理能力更為優化。軍隊的供給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對其他地區經濟掠奪來維繫的,因此成吉思汗手底下的蒙古大軍具有很強的戰鬥力和生氣。


再說朱元璋,作為一個貧苦人家出身,朱元璋很重視農業建設,而且在吸取了漢唐軍隊的經驗後,朱元璋時代手底下的明軍營生主要靠軍屯,也就是說軍隊自己養活自己,因此這個後勤補給就尤為重要,不像蒙古人那樣可以打到哪搶到哪。所以同樣是雄才大主的話,很可能是朱元璋更偏向於防守,而成吉思汗更偏向於進攻。


再就是拼用人,說實話,這個方面我覺得兩個人差不多,都屬於會打仗有大局觀的君主,手下的臣子又都是啥樣的能人都有,朱元璋有個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成吉思汗就對應的有哲別、速不臺、忽必來。所有單拼這個人才指揮,雙方應該是平手的。

然後就是士兵,蒙古大軍早期還是騎兵為主,在攻滅西夏以後,步兵的比重開始升高。而明軍的騎兵雖然驍勇,但是主力軍還是步兵,所有單比機動性,成吉思汗更佔優勢,但是明初的長槍兵也是非常可怕的,在滅元過程中曾多次擊敗蒙古騎兵,不過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勇士自然是要比元末的蒙古騎兵戰鬥力更強,所以勝敗定論就要看指揮了。



再就是武器,很明顯,明軍的輕重武器都是要強於蒙古的,畢竟時代靠後,像什麼配重投石機、精緻札甲、各種火器,再加上戰術融合了蒙古人的遊牧戰術和農耕的步兵方陣,確實要比蒙古人佔據一定優勢。


所以誰能打敗誰真不好說,因為強敵的存在,雙方自然都是不敢鬆懈下來,所以公平來說應該是互有勝負吧。


火器工坊


成吉思汗能把朱元璋打出翔來。兩個人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成吉思汗的戰場舞臺是世界,他帶領蒙古騎兵一路西進,消滅了數十個國家,建立了歷史上第二大版圖的帝國,蒙古帝國。其武功無人能敵。

朱元璋的戰場舞臺僅僅是中國中部和南部地區,主要敵人是和他一起起義的農民軍們。朱元璋消滅了所有同僚後才北上消滅已經腐敗不堪的元朝部隊。

就世界舞臺已經是天差地別,更不用說各自的敵人實力差距了。


金晶林


應該是朱元璋贏的面大,成吉思汗與朱元璋都是一代英主,手下都是名將雲集,戰略戰術也是旗鼓相當。但是兩個身後的國家綜合實力不對等。如果棋逢對手,那就拼的是消耗實力了!

很多人都說成吉思汗打遍歐亞無敵手,蒙古帝國佔領面積迄今世界第一大。但是很多人都認為是成吉思汗時期全部打下的。其實是經過成吉思汗到蒙哥汗四代人才打下來的,成吉思汗時期往西打下並佔領的有效地盤最遠也就是花拉子模(今天伊朗,伊拉克,哈薩克斯坦,新疆等地,伊朗最遠了!),東邊到東北,南邊到現今的山東左右。佔領的地盤大概和今天的俄羅斯差不多。

蒙金戰爭,發生於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成吉思汗六年)至1234年(金天興三年、蒙窩闊臺汗六年),是由成吉思汗發動、木華黎繼續、窩闊臺汗完成的攻滅金朝的戰爭。前前後後一共24年,終成吉思汗一生都沒有完成滅金戰爭,當然從第一次“野狐嶺戰爭”之後對金戰爭主要是由木華黎對金作戰,成吉思汗西征了!其實第一次戰爭之後蒙古國雖然勝利了!但是成吉思汗也知道了中原國家不可速勝,如果逼急了中原國家的百姓就會抱團對抗,這樣戰爭代價太大。所以成吉思汗只用木華黎經略中原慢慢消耗金國國力(金國這期間一直內亂不斷)。成吉思汗西征的花拉子模最強大了,但是花拉子模打下的難度還不如西夏國。成吉思汗西征就是死在攻西夏的路上。

朱元璋統一中華後,也是漢民族由及弱到強盛的上升期,雖然朱元璋時期國力不怎麼豐厚,但是民族凝聚力急劇增強。且中原地區只要有雄主出現,國力上升很快,相對於成吉思汗的佔領區,那就強多了,而且成吉思汗的佔領區是邦國制的,資源也不多,且資源分散,他的戰爭動員能力在如果在順利時會很好,但是一遇到真正強大的對手了,弄不好會出現窩裡反的現象。就算不會窩裡反,他的戰略物資由於分散,運輸成本會很大。

綜上所述,朱元璋的贏的概率要大的多!


楚客雲中


兩人都雄才大略,又處於不同時代,不好比較。我們不妨大開腦洞,意淫一下。

前奏:都是沙場老手的兩人會耐心互相試探,摸清對方的底細。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威嚴的對朝堂上的文武說:“聽說北方草原上有個叫鐵木真的人,很了不起,統一了整個草原,還被各部落推選為成吉思汗。”

朱元璋頓了一下,接著說:“對那個叫什麼成吉思汗的人,我不關心。我關心的是,統一強大的蒙古不符合大明的利益,對我們中原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脾氣暴躁的常遇春聽到這裡,出列大聲吼道:“陛下,我常遇春不才。願提一旅之師踏平草原,掃平漠北之患。”

旁邊的徐達狠狠地瞪了常遇春一眼,怒斥道:“這麼多年了,怎麼一進長進都沒有。你知道成吉思汗的作戰風格嗎?你知道他的兵力嗎?……”

朱元璋待二人聲音小了,便說道:“所以,一方面要派人瞭解一下草原上的情況。另一方面,要大明兒郎們做好隨時出征大漠的準備,特別是對付騎兵的火器要準備充足。”

草原上,寒風呼嘯,到處白茫茫的。在一座大型蒙古包裡,成吉思汗和哲別,木華黎等人商議後做出了決定:“諸位先耐心等待,我已經派人去刺探大明的情報了。哈哈,等來年秋高馬肥時出兵,我們若打贏了,茶葉,糧食,絲綢什麼都會有的。”

第一階段,在一番伐謀伐交無果後,決定以實力說話。

秋風蕭瑟,戰場上人喊馬嘶。成吉思汗手執蘇魯錠長槍,跨在馬上對諸將說:“明軍人多勢眾,我們集中全部兵力攻其中軍。成敗在此一舉,殺……”

對面的朱元璋平靜的說:“我就知道蒙古人會真的這麼打。傳令兩翼推進包抄,中間給我頂住了。”

第二階段,雙方打到了白熱化階段。

蒙古騎兵一番騎射操作無效後,開始硬衝。離明軍陣地越來越近了,突然明軍陣地上火炮火銃雷鳴般的響起來,鐵子、鉛丸暴雨似的飛向蒙古騎兵。頓時,衝鋒的騎兵一片人仰馬翻。

帶頭衝鋒的哲別大聲喊道:“別停,繼續衝!這不過是三段擊而已,很快就能衝過去了。”

對面的朱元璋笑著說:“誰規定的只能三段擊,四段五段甚至更多的段數都是可以的,給我狠狠地打。”

第三階段。明軍火器先進,裝備精良,兵力優勢明顯,打退了成吉思汗。

終於,蒙古騎兵死傷大半,陣勢混亂了。明軍的火銃因為用得太久,已經不能再用了。於是,明軍停止了射擊,出陣猛攻。

蒙古人連番騎射進攻,已經人困馬乏。明軍卻體力消耗不大。明軍又皆穿堅固的鐵甲,甚至威武的蒙古彎刀都砍不透,比蒙古人的皮革盔甲強太多了。蒙古人被明軍的反衝鋒打得無力迴天,只好節節敗退。

蒙古陣地後方,成吉思汗急看到這裡,心急如焚。突然,探馬趕過來說:“大汗,兩翼的明軍正在快速包抄過來。”

成吉思汗無奈道:“發令,讓勇士們退回來吧!”

第四階段,各回各家。

朱元璋望著已經打掃完的戰場說:“這些蒙古人真行,我們竟然追不上。不要往草原深處打了,打下來也沒用,草原上種不成莊稼。只要守好國門,不讓蒙古人踏出草原就行了。”

北方草原上,成吉思汗和諸將商議後,正式宣佈:“本汗決定出徵西方的花剌子模等國,那裡物產豐富,金銀成山,比南方的明朝富裕多了。所以……”

然後,蒙古和明朝基本無戰事,朱元璋和成吉思汗也再無交手,相對峙起來。(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天時地利人和,朱元璋必敗,若是再相對均衡實力的時候朱元璋可勝,若是同一時代來比較,朱元璋根本發育不起來。天之驕子,上天選擇必有其因,心境也不在同一起點。成吉思汗是吃飽了沒事做幹著玩而朱元璋是為了吃飽飯而努力的去做。若是兩人有相同的境界,中國不會縮小那麼大,只有廢物的統治者才會把自己的土地割讓放棄自己的子民而自保。窩囊廢建立的國家也必然是窩囊的國家,再炫耀自己的強大也是內虛造成的,強大不需要炫耀。一個國家的強大隻需看到他的子民生活水平,搞人均的都是小人而已。什麼是幸福安康?什麼是民生載到?只有土匪才把別人的財產當成自己的財產。沒有幸福可言哪來的強大!!


霎那nsl


我認為,假如朱元璋碰到成吉思汗,朱元璋肯定贏!

第一、古代戰爭,很講究出師有名。對朱元璋來說,他是在保家衛國,是正義之戰,師出有名,所以必然勝利。對成吉思汗來說,他是為擴張領土而發動的侵略戰爭,師出無名,是非正義性質的戰爭,所以必然失敗。

第二、在古代,不管是起兵造反,推翻王朝, 還是反對侵略,抵抗外辱,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在朱元璋和成吉思汗兩個人之間,他們都是英雄人物,都佔天時。但由於成吉思汗發動的是侵略戰爭,主戰場主要設在中國的中原和南方地區,所以他不佔地利,更不佔人和。因此,成吉思汗必敗無疑。

第三、以朱元璋治國理政的能力,必然會使華夏一統,而一個統一的中華文明古國,必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均超過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部落。這也是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只有成吉思汗及其後人能入主中原,而其他蒙古人都不能涉足中原的主要原因。



至善成仁


關公戰秦瓊,誰會贏?

關於這個問題,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認為朱元璋嬴的佔了十有八九。

且類似的問題,也不少,諸如成吉思汗遇到秦始皇誰會贏?成吉思汗遇到漢武帝誰會贏等等!


說實話,幾乎很難見到說中原王朝皇帝會輸的,好像只要是湊不到一起的,中原王朝皇帝必嬴,能湊到一起的,自然不用在這裡多說,歷史早有定論!

這都不是一個時代的人,關公戰秦瓊式的說辭,不是隻能成為笑談嗎?

回到這個問題中來,朱元璋與成吉思汗都是馬背上打出的天下,妥妥的都是相當厲害的人物!

但朱元璋的崛起有其特定的歷史環境與因素,成吉思汗的崛起也有自身特有的大環境,貌似在冷兵器時代,前後相差百年左右技術上差別不大,但整體格局是有差異的!


做再多的解釋與推測都是沒有意義的,成吉思汗能夠統一蒙古諸部,滅花剌子謨,滅西夏,大敗金國,並被稱之為“天之驕子”,可見其恐怖之處!

若是要論戰功,論用人,論計謀,成吉思汗應當不輸朱元璋吧!且成吉思汗手下的蒙古騎兵,戰鬥力也不是吹的!

有的朋友就會說了,你這說了一大推廢話,能不能給個結果出來?好吧,如果非得給個結果,個人認為,成吉思汗嬴的機率要更大一些!

不吹不黑!實事求是!


汶與川


請大家不要忽略一個重要問題。不管是宋代還是明代,火器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只是使用這些火器的人才用什麼方法而已。

宋朝終其一生都在打防禦戰,只是防守,從沒有大規模堅決徹底的進行過一場進攻。就是憑藉著先進的裝備和成熟的防禦戰才能苦撐70年騎兵的侵略。

朱元璋可不是個輕易受委屈的皇帝。絕對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軍隊。南方也有戰馬,更有大量的火器。手下戰將如雲,也是個名將輩出的軍隊。常遇春就是憑藉著這些優良的武器打敗騎兵的。

答案快出來了。岳飛進行過一次對騎兵的進攻,但是剛扒光了完顏娘子的衣服,掏出傢伙,被皇帝老兒連踹13腳屁股。

結果是~只要中國人團結一致,就沒有打不過的敵人。朱元璋做到了。毛主席做到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也就是個打鳥的。聯合國軍就是個紙老虎。

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話: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


魏帥



成吉思汗是元太祖,朱元璋是明太祖,這兩個一先一後的偉大帝王如果處在同一時代,勝敗難說,原因是成吉思汗是遊牧可汗,草原霸主,他一向以野蠻和血腥著稱,騎兵作為主要的衝鋒部隊。而朱元璋則是草根皇帝,像劉邦一樣,是從農民做起的,他成長於農耕地區,定居式的生活,一般習慣的就是中原老式的步兵作戰,在當時朱元璋不但靠得是身旁得力的戰將和勇謀過人的智慧,他最後由農民軍變成了李世民式的人物,將身旁軍閥各個消滅,最後才打元朝的算盤。



朱元璋可以說和成吉思汗一樣由弱小到一步步走向強大的,他們崛起並不是偶然,都是吃過常人無法承受的苦頭,白手起家,最後將家業做大,讓周圍人都望塵莫及。一向瞧不起的小人物一晃神變成皇帝真是難以想到其後的結果。可以說兩個經歷苦得旗鼓相當,一個是被部族瞧不起的沒落階層,一個是四處化齋要飯的窮酸和尚,兩個人最後都遇到了貴人才崛起,所以經歷很相似,如果把他倆當成對手,我想兩者都有新鮮血液和充沛的精力可打起來不一定誰絕對會贏,也許兩敗俱傷。



成吉思汗手下猛將頗多,四子,四勇,四養子,四傑,四兄弟,其中包括爭戰歐亞的哲別和速不臺。而朱元璋同樣也大將如雲比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朱元璋面對的不是衰落的蒙古,而是走向強盛的蒙古,他們對決,朱元璋不一定會完全勝,甚至會傾巢而出都打不過。原因成吉思汗一向都是以戰法靈活著稱,而且騎兵突擊,弓箭齊發,佯裝逃跑,往往以閃電攻擊為主,趁其不備攻其不意。成吉思汗在中國包括世界都是出了名的軍事家,所以朱元璋的興起也是佔了天時,他也許會像李自成一樣被新興的清軍打敗不無可能。成吉思汗會盤全局,對地理和天時靈活運用正如聲東擊西一樣,他當初之所以能打到歐洲就是在他的超高的眼光,而朱元璋眼光卻沒有成吉思汗那麼大,他只是想改朝換代而已,儘可能的把前朝領土籠絡到手,而最主要的不是軍事征服,而是懷柔天下。



可是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提及,那就是成吉思汗對金和西夏的戰爭很吃力,按當時西夏,金都已處在衰落期,開始時沒有認真對付成吉思汗,最後認真起來,成吉思汗反而吃不消了,野狐嶺之戰,中都之戰,成吉思汗拿到對金取勝的籌碼,可是其後結果卻陷入泥潭,一向錦衣玉食,貪圖安逸的大金卻一發威讓成吉思汗陷入泥漿,不得不重兵西征。在對西夏也一樣,成吉思汗六次討伐西夏,最終死在那裡,他的死可以說眾說紛紜。一向被示為戰神的成吉思汗卻命歸西夏,這也不得不讓人惋惜。所以遊牧民族在面對一個個堡壘確實很吃力,更何況多於他們數倍的軍隊。



在蒙古之後的對宋戰爭那可以說拖了半個世紀,所以蒙古對西方很勇猛,而對宋朝卻很難下嚥,更何況大宋已經立國三百年,如果不是蒙古連環南下,大宋也許還存在。衰落的大宋拖了新興的蒙古五十年,更何況新興的大明,那成吉思汗幾乎無勝算可言,就如大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太宗皇太極一樣大明哪敢給他們留空子,更別提滅大明。


大明不是金,宋,夏疆域和人口少,而大明卻是統一的大帝國,擁有以上三個綜合,也包括大理和吐蕃,人口上億,而相對成吉思汗卻變成了匈奴和突厥,明朝中期的韃靼,瓦剌只會在長城窺邊做些洗劫之類的事。哪還有取勝的餘地,所以另一種說法就是成吉思汗不一定會滅掉朱元璋的大明。


龍文說史


這些寫長篇大論認為朱元璋能勝鐵木真的咱能不能理性一些寫東西,這兩個人武力值根本就不在一個水準上。鐵木真打朱元璋別說一個就是三五個也一樣的打。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清楚蒙古帝國跟元是兩回事,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打下來的蒙古帝國究竟有多大這個好像沒有確切的數據,但基本可以確定至少在兩千萬平方公里以上,甚至達到三千萬平方公里,還有一種說法達到四千萬。

元只僅僅相當於蒙古帝國的首都一樣,蒙古到最後是給鐵木真的幾個兒子分區域統治的,仍舊以大都的皇帝為最高統治者,但統治相對而言比較分散。蒙古人是遊牧民族,人口稀少,隨著領土面積擴張統治力度下降是必然的,這也是元只存在了短短几十年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是蒙古人自己的文明程度並不高,且不願意接受漢族文化只想壓迫統治,這也是滅亡的另一個主要原因。說這些想說元朝滅亡是必然的,即便沒有朱元璋很可能有李元章王元章出來做同樣的事情,這是時代的必然結果。

認為明朝很強的可以看看明朝的實際掌控下的國土面積有多少,這個東西當然比較有爭議,但也不是空穴來風。有一種極端說法認為明朝實際掌控範圍在明長城以內,加起來三百萬平方公里左右,我們把這個數據翻三倍就是到九百萬平方公里還到不了蒙古帝國保守面積下的二分之一。另外朱元璋也僅僅是滅了元而不是蒙古帝國,蒙古帝國成吉思汗一脈最後滅亡在了康熙皇帝手裡,徹底戰勝蒙古帝國在乾隆皇帝手裡,這時候明朝早就不復存在了。

明朝確實繁榮過,在經濟文化領域。朱元璋滅元具有偶然性,元朝滅亡具有必然性。但可以肯定成吉思汗對上朱元璋,朱元璋沒有任何勝算。因為當時蒙古還沒有分區而治,且面積還沒有最大化,同時並沒有足夠的民怨讓那麼多人敢出了反抗元朝的統治。

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裡提到了幾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唐宗宋祖,秦皇漢武,成吉思汗",雖然點出了他們的不足但也足以說明這幾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為,為什麼沒有提明太祖呢?說明在他心朱元璋是遠不及這幾個人的。

最後說兩點評論的看到的:

1.朱元璋是元末人,所以手裡即便有先進的火器元朝軍隊手裡未必就沒有,這個說法有失公允。

2.朱元璋的統治能力高是建立在明朝國土面積小的基礎上,如果換成兩三千萬平方公里這個估計就是另一回事了。

3.朱元璋手裡確實有不少的能人,但我們要清楚在冷兵器時代,絕對的武力之下所有的基本都是無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