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高祖劉邦三年八月,從東征彭城的慘敗中剛剛緩過勁來的劉邦,因為遊說魏王豹再度歸漢失敗,派遣韓信與曹參、灌嬰一起率軍進攻魏國。說客酈食其回來後,劉邦問他:“魏國的大將是誰?”酈食其回答:“柏直。”劉邦評論道:“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子,不是韓信的對手。”又問:“魏國的騎將是誰?”回答是:“馮敬。”劉邦又評論道:“他是原來秦王朝的將軍馮無擇的兒子,人倒是正派能幹,不過幹不過灌嬰。”再問:“步將是誰?”回答:“項它。”劉邦立馬放下心來:“這小子敵不過曹參。我不用操心了。”結果一個月後,韓信即打敗並且擒獲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地。
柏直、馮敬和項它都是魏王豹手下的人,並不在劉邦的手下做事,在那樣的亂世當中,劉邦對他們的認知與辨識從何而來?檢諸和,這年三月劉邦進攻彭城時,從臨晉渡河,魏王豹率軍投降加入了劉邦的隊伍,惟有在這個時候,劉邦才能夠從較近的距離上,對這幾個人的才能有一些觀察。然而這個時段並不長,只有短短的兩個月,因為在劉邦四月份遭遇重挫、狼狽西逃之後,魏王豹即於五月份以省親為名溜回魏國,反漢投楚。就算這幾個人溜走的時間與魏王豹不在同一時刻,也肯定前後相差不遠。由此,我們領教到了劉邦毒眼的厲害。
二、高祖十二年,征討淮南王英布回來的劉邦想要立吳王。大臣們推薦了劉邦的哥哥劉仲的兒子、時為沛侯的劉濞,說他穩重踏實(“重厚”)。被召來的劉濞拜見了劉邦之後,劉邦要他起身走到跟前來,對他說:“你長了一張謀反的臉。”然後又摸著他的背說:“五十年以後漢帝國的東南部會發生叛亂,這莫非會應在你的身上?不過這天下可是俺老劉自己家的,你小子記住了,可別幹那種勾當啊!”劉濞嚇得趴在地上磕頭說:“不敢。”於是這吳王就當上了。
這是一段近乎神話的精準預言。劉濞被封在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起兵叛亂則發生在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前後相隔為40年,比劉邦的預言提早了10年(按照註釋中應劭的說法,50年後東南有亂,是占卜的人預測的)。雖然在時間上有些出入,可是在認定劉濞會造反這一點上,劉邦的眼光卻是絲毫不差的。這樣的毒眼,又是如何得來的?
三、漢高祖十二年四月,出身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的劉邦的生命走到了盡頭,臨死之前,呂后問他:“相國蕭何死後,誰能接替他呢?”劉邦說:“曹參可以。”再問曹參之後又有誰能繼任?劉邦說:“王陵可以。不過王陵這個人有點愚鈍,可以讓陳平做他的助手。陳平識見有餘,但是難以獨當大任。周勃穩重敦厚,缺少文才,但是能夠安定劉家天下的人,必定非周勃莫屬,可以讓他當太尉。”呂后又問之後還有誰能夠接替,劉邦說:“在那之後的事情也不是你能夠知道的了。”意思是說那時候你呂后也不在人世了。
事實證明,後來事情的發展與劉邦的預言和交代是完全吻合的。
劉邦的識見從何而來?我們不得而知。 劉邦的出身既非名門,更不是什麼書香門第,他不務產業,喜歡捉弄和欺負人,既好酒又好色,不讀書也瞧不起讀書人,甚至還把儒生的帽子拿來當尿壺用, 是個典型的無賴之徒。可是他又慷慨大度, 識見過人,而且隨機應變,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對於劉邦的近乎神奇的識人術的解釋,或許只有在戰勝項羽之後,他對自己的那幾句精當的評語能夠說明一點問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此外,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因為懷疑韓信謀反,用計抓了韓信,把韓信的爵位由楚王貶成了淮陰侯,後來他與韓信議論各位將領的帶兵能力時,韓信說劉邦最多隻能帶十萬兵馬,而自己卻是多多益善。劉邦笑問道:“你帶兵比我強,那你怎麼還會被我抓住呢?”韓信說:“陛下您雖然不善於統兵,卻善於統將,這就是我會被陛下您擒獲的原因啊。”從這句話裡,或許也能多少透露出點他的毒眼的端倪。
與出身高貴的項羽比起來,劉邦只是個布衣出身的市井無賴,然而無論是見識還是胸襟氣度,這個市井無賴都遠遠超出了貴族出身的項羽。最終,那個睥睨天下、蓋世無敵的項羽,終於輸給了這個有著一雙毒眼、知人善任、見識高遠的無賴,大漢的四百年基業也由此奠定。
最後,老劉家的毒眼其實並非孤例,三國時的劉備對魏延才幹的慧眼相識和破格拔擢,對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預言與證明,也稱得上是慧眼獨具。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嚮往的生活life頭條號,謝謝!
閱讀更多 嚮往的生活life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