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為什麼有些人總能做到臨危不亂?他們的終極心法是……

孔子游於匡,宋人圍之數匝,而絃歌不惙。子路入見,曰:“何夫子之娛也?”孔子曰:“來,吾語女!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人之勇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由,處矣!吾命有所制矣!”

無幾何,將甲者進,辭曰:“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

梁冬|為什麼有些人總能做到臨危不亂?他們的終極心法是……

勇猛的人已全然接受命運的安排

你不覺得很奇怪嗎?為什麼莊子講《莊子》的時候,卻常常以孔子為主角,可以說,《莊子》是一個關於莊子世界裡的“孔子故事集”。

故事裡的主人公——孔子,這次遇到一個困難——“孔子游於匡,宋人圍之數匝,而絃歌不惙”。意思就是,有一次孔子帶著一群弟子,顛沛流離到匡地(衛國邑名),衛國人將他們層層包圍。在這個緊急時刻,孔子卻拿出自己隨身攜帶的古琴彈了起來。

子路看到師傅居然如此淡定,就問:“何夫子之娛也?”——老師,你怎麼那麼開心呢?

孔子說:“兄弟,我告訴你,我這人一輩子都覺得自己很努力,很想避開‘窮’——不是沒錢,而是志向沒有辦法表達,渾身好武藝卻沒有人識貨。

我很努力但一直不通達,不能夠經世濟民。總之自己挺鬱悶的。但是據我所知,在堯、舜時候的每一個人都活得通達自在,沒有人鬱鬱寡歡。而在桀、紂這樣的昏君當道時,再聰明能幹的人,你也通達不起來。

這不是我的能力知識不夠,而是社會環境時代使然——‘非知失也。時勢適然’。

比如在水上面遊走的漁夫不避蛟龍,這是漁夫的勇敢;獵人在陸地行走而不避兕(音si ,類似於犀牛的猛獸),這是獵人的勇敢。(在孔子那個年代還有犀牛,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打仗的時候,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這是壯士的勇敢——‘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孔子列舉這三種世間很勇猛的人——面對蛟龍的人、面對猛獸的人和麵對敵人的人,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勇猛呢?因為這些人已然接受了他們的命運。

梁冬|為什麼有些人總能做到臨危不亂?他們的終極心法是……

接受命運的人可以不亂不雜,安住於當下

在非洲大草原,有一個部落裡的人長得很高,專門殺獅子,他們的成人禮就是割一隻獅子的尾巴回來,因此獅子一看到他們都會夾起尾巴逃跑。

他們為什麼不怕獅子呢?因為他們從小時候起就已經全然接受了這一切,已經認定自己這一輩子就是殺獅子的人。

為什麼我們現在不害怕手機對眼睛的危害呢?為什麼我們現在不擔心一個連續上網兩三個小時的人會有網癮呢?那是因為我們已經接受了這樣的命運。

在二十年前,如果連續五個小時沒有接觸互聯網就發生流口水、精神不集中、心慌意亂等情況的就是網癮患者。然而現在沒有了,因為我們都接受了這樣的命運。

孔子說:“這三種人之所以勇敢,並不是真正的勇敢,而是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命運。所以,我全然接受我的命運。如果老天讓我就在這兒over了,那就over吧;如果老天不讓我over,自然有不讓我over的可能。

既然我們被人層層圍住,還不如抓緊時間來彈一首古曲。”

結果,孔子彈了一會兒琴以後,衛國人就解除了警報。

原來圍攻孔子的衛國匡人以為孔子是陽虎(名陽貨,春秋後期魯國人)——曾經欺負過匡地的人,人們很恨他。孔子長得有幾分形似陽虎,所以人們都以為他就是陽虎。後來知道不是,就說:"Sorry,sorry,sorry."孔子說:"Nothing,nothing,nothing."然後呢,警報就解除了。

梁冬|為什麼有些人總能做到臨危不亂?他們的終極心法是……

在over之前,每個人都能作出讓自己變得愉快的可能

為什麼莊子要把這個片斷嵌在《秋水》裡?莊子在前面講的是世界萬物的格局和命運:一隻腳的羨慕很多腳的,很多腳的羨慕沒有腳的,沒有腳的羨慕風,風羨慕眼睛,眼睛羨慕心靈。每一個生命都擁有“羨他性”。

而在講孔子的這個故事裡面,莊子講到了生命的另外一個特性——“自洽性”——每一個生命都有被命運設定出來的運行規則,如果運行到某處over了,那也是一個巨大的時空遊戲裡面需要over的劇情的一部分,如果沒有over,那就是不會over的。

說到此處我想到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自己生命的自洽性?我們看電影和電視劇時,都會隱隱地堅信主人公是不會死的,即使歷經各種苦難,最後也不會死。

那麼問題來了,你是不是真正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是故事裡的主人公呢?如果是的話,也許就會發自內心地堅信,在你死之前,你是不會死的。

聽到我這樣說,你會說這不是廢話嘛,在死之前誰都是不會死的。

其實這句廢話背後隱藏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討論:如果over是不可改變的,那麼over之前所有時間都是安全的。如果是安全的,那你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實際上,莊子討論的不是孔子為什麼沒有被衛國匡人圍毆致死。他討論的是在over之前,孔子開啟娛樂模式,沒有放棄讓自己變得愉快的可能性

孔子在面臨危險的情況下,是不是這樣呢?他有沒有組織幾萬人馬去進行溝通、談判?有沒有捨車保帥?有沒有寫下遺囑……

這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莊子也沒有在故事裡面描述,他只寫了孔子拿出一把古琴,悠然地彈了起來。

這個故事裡的孔子哪是孔子啊,明明是莊子。莊子在借用孔子這個人設描述了他的世界觀。

未來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出生滅無常。在沒有發生之前,你永遠無法判斷,因為每一種可能性都存在於一個平行宇宙空間。

但是在另一個新的時空來臨之前,在當下,你仍然可以做出讓自己這一刻活得不那麼痛苦、恐懼、焦慮的可能性。

梁冬|為什麼有些人總能做到臨危不亂?他們的終極心法是……

請允許我再強調一遍,你在《莊子》裡讀到的關於孔子的故事,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孔子,而是莊子藉由孔子的名義講他自己內在選擇的“孔子”。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最大的快樂不是讀文字,而是讀作者為什麼這樣寫,表達了什麼,如何用自己的意識去改造時空……

外面的世界也許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因為你看到的只是你所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