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什麼時候分成南北匈奴的?他們各自的結局是什麼?

鳶飛九天2018


匈奴,據傳是夏朝遺民在草原上發展起來的一個草原政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我國北方邊境上的重大威脅。

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不管是秦朝還是漢朝,都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最終導致了匈奴的分裂、衰弱。

民族英雄們給匈奴造成的打擊。

自匈奴崛起以來,就不斷的有漢族的民族英雄,抵禦匈奴的入侵,甚至遠征塞北,不遠萬里的打擊匈奴。

趙國名將李牧、秦國名將蒙恬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但是最傑出的,還是“封狼居胥”的冠軍侯霍去病,與“燕然勒功”的冠軍侯竇憲。

正是自漢朝以後,“封狼居胥”“燕然勒功”成為了歷代武將心目中的最高榮譽,與不懈的追求。

衰弱時,委曲求全的和親政策。

和親政策,最早起於漢高祖劉邦。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剛剛經歷戰亂,對於匈奴的入侵實在是無能為力,因此在“白登之圍”後,西漢與匈奴建立了和親關係,開創了和親政策的先河,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昭君出塞”。

但是,雄才偉略的君主、壯志難酬的武將,都將和親視為屈辱,並且奮發圖強。

匈奴最終分裂為南北匈奴。

經過一代代民族英雄的努力,還有匈奴內部的爭權奪利,終於在公元前60年左右,分裂為南北匈奴。

其中相對勢弱的南匈奴,在北匈奴的不斷打擊下,被迫南下歸附漢朝,成為了東漢北方的一道防線,並且在三國時期曹操的努力下,終於徹底分裂南匈奴,全部融入漢族。

北匈奴在漢朝的不斷打擊下,不斷北遷,逐漸衰弱,並且融入了其他草原民族。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曾多次襲擾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邊境,最著名的西漢時期,漢武帝與匈奴單于數十年的大戰,也因為此戰,匈奴分為南北匈奴。



河西之戰

漢武帝雄才大略,再加上大漢王朝的國力也不是匈奴可以比擬的,因此西漢對匈奴的戰爭逐漸獲得優勢,而河西之戰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戰。霍去病出隴西,殲滅渾邪王的部隊,這一次的戰役匈奴人死傷人數幾乎是以前的總和,更重要的是使匈奴內部出現了分裂。

在此戰中渾邪王、休屠王損兵折將,惹得匈奴單于大怒,欲召回邪渾王、休屠王,殺之。渾邪王、休屠王察覺到了匈奴單于的意圖,非常害怕,於是率部投降於西漢。匈奴內部出現分裂,此戰之後匈奴漠南再無王庭。

匈奴分裂

由於匈奴長時間與漢朝交戰不利,匈奴退居漠北之後,匈奴單于的威信下降。因此在繼承人問題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最嚴重的時候匈奴同時具有五個單于。後來呼韓邪與郅支單于對立, 最終導致了匈奴迎來第一次大分裂。

公元48年,逐王比單于與蒲奴單于分庭抗禮,後逐王比單于投降西漢,史稱南匈奴,被安置在河套地區,而蒲奴單于仍居住在漠北,史稱北匈奴。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之後,北匈奴仍舊騷擾漢王朝邊境,因此南匈奴與西漢王朝和力夾擊北匈奴,北匈奴再次大敗,北匈奴單于被殺,因此又再次分裂,一部分留了下來,歸到了南匈奴,一部分西遷到了歐洲。

南北匈奴

北匈奴西遷去了歐洲,一路所向披靡,滅了數個歐洲王國,並且在歐洲建立起來了自己的國家,在歐洲攪起來數百年的血雨腥風。後來強大的匈奴國家因為繼承問題出現了分裂,國家也跟隨者消亡了,從此北匈奴走下了歷史的舞臺。

南匈奴投靠西漢,到了三國時期,南匈奴單于投降於曹操,曹操將其一分為五,南匈奴開始於漢族人通婚,時間久了,完全的融入到了華夏民族之中。

匈奴是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但是卻螳臂擋車自不量力,欲與國力強大的大漢王朝爭奪天下。由於長時間的戰爭,使匈奴國力日漸衰弱,最後戰敗更是分裂為南北匈奴,一部分融入華夏民族,一部分西遷去了歐洲。不過匈奴人確實強大,僅僅是這一部分匈奴人仍就在歐洲攪起來數百年的血雨腥風,也從側面烘托出了大漢王朝的強大。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一、匈奴人的起源

司馬遷在史記裡記載:匈奴,為夏朝後裔。商滅夏朝後,夏朝後裔帶領部分族人逃往北方,後子孫繁衍而成匈奴,也就是說匈奴和華夏族都是炎黃子孫。

二、匈奴帝國的崛起


公元前3世紀後半葉左右,一個由匈奴人建立的位於北方蒙古高原的強大匈奴帝國突然崛起(秦及之前沒有大統一)。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時,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也空前強大。

三、漢匈之戰

第一階段(防守):劉邦建立漢朝後,意圖挾立國之威親征匈奴,可惜缺乏騎兵在山西白登山被冒頓單于圍住,後通過陳平賄賂冒頓單于的老婆得以突圍。此後70年漢朝對外皆以和親之策對付匈奴,內部則厲兵秣馬隱蔽發展。

第二階段(反擊):歷經呂后稱制、文景之治後,漢朝國力大增,待漢武帝繼位正式掌權,漢匈之間戰爭形式遂發生逆轉。漢武帝先後發動三次大的戰役:重新奪取河套草原(就是黃河幾字形南面部分)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正面威脅,佔領河西走廊(原大月氏的故地)建立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開通絲綢之路,漠北之戰衛青消滅匈奴主力霍去病封狼居胥,自此漠南無王庭匈奴北遁。


第三階段在(匈奴分裂和內附):在漢武帝的持續打擊下,匈奴已徹底崩潰,再無實力對抗漢朝。漢武帝的重孫漢宣帝在位時,匈奴已分裂成了呼韓邪單于(南匈奴)和郅支單于(北匈奴)兩部,公元前53年南匈奴被北匈奴打敗擔心被滅故向漢宣帝請求內附。後在漢朝和南匈奴的聯合打擊下,北匈奴不得已西逃中亞,打敗大宛、烏孫等小國後,成為威震西域的大國,此時的北匈奴仍然臣服於漢朝,把自己兒子留在長安作人質。

第四階段(匈奴帝國的徹底滅亡):

1.南匈奴。匈奴帝國第一次分裂後,南匈奴在漢宣帝時投降漢朝,和平發展了近百年。到公元48年南匈奴第二次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再次請求內附,光武帝劉秀將之安置在河套草原。東漢的北匈奴在東漢和南匈奴的聯合打擊下,也是西逃去了中亞。東漢的南匈奴在東漢時叛時附,最後歸附曹操,被分為五部匈奴與漢人雜處,最後融於華夏民族。其漢化後裔劉淵滅亡西晉王朝,建立漢趙政權,開啟了五胡亂華。劉淵還開了殺前朝皇帝的先例,這是歷史的又一大倒退。


2.北匈奴。西漢和東漢匈奴均發生了分裂,而兩次都是南匈奴歸附漢朝後與漢朝一起攻擊北匈奴,兩次北匈奴都是西逃中亞。西漢漢宣帝時郅支單于雄居西域、中亞一帶,實際上並不聽從漢庭調遣,極大威脅漢朝的西域都督府(漢宣帝於公元前60設立)。公元前36年,漢元帝派西域都護府正校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出使西域,陳湯尋到可以滅北匈奴的機會,可甘延壽以無朝廷聖旨不同意出兵,後陳湯假傳聖旨逼迫甘延壽出兵,帶領漢家軍隊和西域各國軍隊砍下了郅支單于的頭,滅了北匈奴,自此西漢時的北匈奴徹底滅亡。戰後在給漢元帝上奏時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此話兩千年後的今天聽來仍熱血沸騰,響徹寰宇。《漢武大帝》的導演胡玫在開篇說:漢朝給了一個族群鼎立千秋的自信,此話不為過。以上是西漢北匈奴的結局。下面說下東漢的北匈奴:公元89年東漢漢和帝派竇憲、耿秉與南匈奴一起夾擊北匈奴,大敗北匈奴。公元91年又派耿夔大敗北匈奴於阿爾泰山,從此北匈奴西遁,後漢書記載“不知所蹤”。


四、匈奴帝國後記

史書對西漢和東漢北匈奴的記載都是西遁不知所蹤,再無其他文字。歐洲史書記載公元374年歐洲突然出現一支自稱匈人的部隊,在阿提拉(稱為上帝之鞭)帶領下橫掃東歐平原、歐洲腹地、地中海沿岸,甚至滅亡了西羅馬帝國。後世很多史學家都考證阿提拉就是西遁的匈奴人後裔。可惜的是阿提拉一死,這個帝國就分崩離析了,終究曇花一現🌸。現在的匈牙利人傳是北匈奴的後裔!

以上就是整個匈奴帝國以及分裂後的南北匈奴的結局。

讀漢四百年曆史,總是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漢匈之間的幾百年戰爭,打出了一個民族的俯視天下的霸氣,打出了一個民族傲視群雄的血性,的確是給了一個民族鼎立千秋的自信!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聖哲同學


在漢武帝時期的猛烈打擊下匈奴失去祁連山,匈奴人四分五裂,主要分為東西兩部。西逃的匈奴打敗大宛.烏孫.康居等國後在西域.中亞一代存活。

東部匈奴與西漢.東漢繼續戰.和百餘年後於公元48年分裂為南北匈奴。

漢朝依照打擊北匈奴,和親南匈奴的戰略方針,於公元91年燕然勒石,從此北匈奴老弱婦幼與鮮卑等民族融合。餘部西遁,可能與漢武時期西逃匈奴合併,百年後繼續西征的匈奴以上帝之鞭橫掃東歐,可能是現在的匈牙利。

南部匈奴於公元前56年冬,呼速累及右伊秩訾五萬餘人附漢置西河(平定,今內蒙東勝區東南)北地(治馬嶺,今甘肅慶陽)安置。

公元48年,兮落屍逐低單于四.五萬人立南庭於五原,後居雲中郡(今內蒙托克托縣),又遷西河郡美稷縣(今內蒙準格爾)。公元140年原治平定移治離石,公元188年於扶羅把部眾留平陽(山西臨汾),202年呼廚泉歸附漢相曹操,216年分部眾五部。五部帥居晉陽,呼廚泉居平陽,左部1萬落居汾陽東南,右部6千落居祁縣東南,中部6千落居大陵(文水)東北(這三部可能在一起),北部3千落居忻(原平),南部4千落可能居隰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