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四個縣均為建國後所設,僅一座位於江南還改了名

江蘇省,位於我國東部沿海中段,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省內河湖密佈、土地肥沃,自古為“魚米之鄉”,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代均為政治、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之一。

江蘇這四個縣均為建國後所設,僅一座位於江南還改了名

江蘇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史上名人輩出、才子眾多,春秋戰國先屬吳、越,後屬楚,秦滅六國設郡縣時今江蘇省境儘管面積較小但因人煙稠密而縣份多達二十多個,此後歷代縣份因析置、新設等到清末共65個縣(含3散州)。現在,江蘇轄13地級市,共有41個縣(含22縣級市)、55個區,這41縣市中張家港、金湖、灌南、響水四縣市為建國後所設,僅一座位於長江以南且為縣級市,你還知道哪個?

江蘇這四個縣均為建國後所設,僅一座位於江南還改了名

張家港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南岸,是江蘇省縣級市,由地級蘇州市代管。張家港臨江達海,以港為名,因港而興,是江蘇省港口工業強市。張家港市現在為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縣市之一,常年居百強縣市前列,現為全國百強縣第三名。

江蘇這四個縣均為建國後所設,僅一座位於江南還改了名

張家港最初為河名、港名,其名最早出現於清朝康熙二年,因由村落張家埭而得名。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於江蘇南部地區進行遊擊戰爭,曾建立了許多抗日民主縣政府,於今張家港市域就曾設沙洲、虞西等縣,但因游擊戰爭的發展,這一時期所設新縣很不穩定,沙洲、虞西等縣設立時間很短。建國初,張家港市域沿襲民國建制,分屬常熟、江陰兩縣,1962年沙洲正式建縣,此為今張家港建制之始,1986年沙洲升格為縣級市,改稱張家港市。

江蘇這四個縣均為建國後所設,僅一座位於江南還改了名

金湖縣,位於江蘇省中部偏西,為地級淮安市轄縣,境內白馬湖、高郵湖、寶應湖三湖環繞而被周總理命名為“金湖”。金湖水網密佈、河湖眾多,不僅物產豐富且風光秀麗,有“淮上明珠”“蘇北小江南”的美譽。金湖縣域歷史悠久但歷史上並未形成統一區劃,其原為寶應縣地,1959年析寶應湖西地區設金湖縣,先後屬揚州專區、淮陰地區、淮陰市等,現隸屬於淮安。

江蘇這四個縣均為建國後所設,僅一座位於江南還改了名

灌南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連雲港市南部,為連雲港轄縣,是連雲港市的南大門。灌南歷史悠久,是傳說中的二郎神故里。灌南縣境西漢漢武帝時就曾置海西縣,但東晉縣廢后一千五百多年縣境未有統一建制,到民國初今縣境分屬灌雲、安東(漣水)兩縣。今灌南縣建制始於1958年3月,為析灌雲南部、漣水北部所設,因處灌河之南而得名。灌南設縣後隸屬於淮陰專區,後屬淮陰市,1996年改屬連雲港市至今。

江蘇這四個縣均為建國後所設,僅一座位於江南還改了名

響水縣,位於江蘇東北部、鹽城市北部,是江蘇最大地級市鹽城市轄縣。響水縣境古時大部為海洋,今縣內“古云梯關”就為古淮河入海口,自古為海防重地,後黃河奪淮入海,海岸向東遷移並逐漸成陸,今縣境先後為山陽、安東、海州、阜寧等管轄,建國後曾為濱海、灌雲(後為灌南)等縣地,1966年響水正式設縣,隸屬於鹽城至今。

江蘇這四個縣均為建國後所設,僅一座位於江南還改了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