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是燒炭工,他的軍事才能是怎麼來的?

於無聲處34


楊秀清忽然從燒炭工轉變為軍事家、政治家,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其實屢見不鮮,如劉邦團隊、朱元璋團隊皆是如此。其中緣由跟中國文化傳統有關。但楊秀清實際上是高估的一個人,他的底層秉性最終導致太平天國陷入內亂。


一、士人還是庶民?

中國文化古籍之中有很多兵書、政書,但普通平民是很難真正讀懂的。首先是因為訓詁考據的能力成了第一道門檻,字詞句很難真正讀懂。緊接著是每個人的才性稟賦的差異,一些人在邁過第一道門檻之後,選擇了儒家、墨家這類祭司型的路線,只關注人心道德之類的問題;另一些人可能稟賦消極,於是選擇了道家、佛教這類空靈路線;更多的則受到文學感召,一心一意做文人去了;還有一些喜歡考工、農技等,以後就變成理工之士;但仍有少數才性銳利的人會選擇兵家、法家這類一般人不感興趣的內容。


通常來講,無論一個士人/讀書人選擇了什麼方向,在社會上到了一定程度,都會對政治社會有一定的真實瞭解,加上一些特殊的機緣,如老年退休士紳的指導,或者特殊事態的歷練,都會讓那些對兵政敏感的讀書人忽然覺醒,甚至一夜之間就成長為人才。洪秀全團隊就是這樣,按照《李秀成自述》,南王馮雲山、翼王石達開都是在家讀書的準士人,北王韋昌輝也是監生出身,且實幹經驗更為豐富(出入衙門辦事)。按照才性,馮雲山、石達開、韋昌輝都是標準的對兵政法家敏感的讀書人,跟曾國藩、左宗棠沒有太多區別,包括洪秀全也是如此。所以,這個團隊一開始就是一個底層士人團體,加上洪秀全確實具備一些特殊的感召力和領袖魅力,這個團隊很可能在傳教的過程中,就歷練出非同一般的人才了。


其實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也差不多。湖南在清朝中期以後崛起了陶澍、王闓運、郭嵩燾等一批技術官僚,這些人給後輩的讀書人提供了活生生的經驗教訓,在這種前輩領袖和後輩士人的互動氛圍之中,曾國藩、左宗棠才逐漸成才。尤其是左宗棠,其出身地位比韋昌輝高不到哪裡去,如果不是因為他是八州同鄉,可以得到陶澍這種大人物的指點,平生成就不見得有多大,很可能也會淹沒在底層衙門的繁瑣之中而垂垂老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就是如此,沒人士人的參與,純粹的平民庶民是不可能掀起風浪的。如劉邦團隊,蕭何的官方視野、劉邦本人做門客的士人經驗,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同樣,朱元璋也受到紅巾集團那批士人的影響,如劉福通是鉅富家族的讀書人,杜遵道是國子監出身,郭子興也算是富裕家庭的讀書人。


二、楊秀清

楊秀清卻非常特殊,其家庭出身比李秀成都不如,李秀成兄弟在家也能讀一點書,可謂粗通文墨,楊秀清卻完全是個異類。李秀成都覺得非常奇怪,按照《自述》,認為楊秀清從懵懂無知,忽然變得格局恢廓、英明練達,可能是天意所致。


《李秀成自述》:欲查問前各王出身之來由,特將前各王前後分別再清。至東王楊秀清,住在桂平縣,住山名叫做平隘山,在家種山燒炭為業,並不知機。自拜上帝之後,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其實不知。天王頂而信用,一國之事,溉文於他,軍令嚴整,賞罰分明。

實際上,一個人的格局很多時候是跟稟賦有關的,它只需要點撥、覺醒,可以通過讀書士人的那種言傳身教,也可以通過實幹歷練而得。楊秀清本身具備稟賦,又實際參與了天大的事情,很容易就被點破。《自述》裡說到“所知事者,欲立國者,深遠圖為者,皆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天官丞相秦日綱六人深知”。可見,楊秀清的成長與這個士人團隊有關,他深度參與了這個特殊事態。若沒有這個團隊的薰陶,沒有這種特殊事態的鍛鍊,楊秀清有再好的稟賦也難於成長。

《李秀成自述》:西王蕭朝貴,是武宣縣盧陸峝人氏,在家種田種山為業。天王妹子嫁其為妻,故其重用,勇敢剛強,衝鋒第一。南王馮雲山,在家讀書,其人才幹明白,前六人之中,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北王韋昌輝,桂平縣金田人氏,此人在家,是出入衙門辦事,是監生出身,見機靈變之急才足有。翼王石達開,亦是桂平縣白沙人氏,家富讀書,文武備足。天官丞相秦日綱,亦是桂平白沙人氏,在家與人做工,並無才情,忠勇信義可有,故天王重信。起事教人拜上帝者皆是六人勸化。在家之時,並未悉有天王之事,每村每處,皆悉有洪先生而已。到處人人恭敬,是以數縣之人,多有敬拜上帝者此也。

在李秀成自述中,楊秀清的才幹主要體現在組織能力上,他的執行力特別強,能夠做到“軍令嚴整,賞罰分明”。他的主要角色是“掌令”,偶爾直接帶兵,如攻打長沙。在他掌令之下,將士用命,賞罰分明,效率得到保障,於是很快打到了長江邊上。在戰略轉折的關頭,楊秀清聽取了一個水手的建議,才東進南京。這裡頗為奇怪,楊秀清與洪秀全出現分歧,洪秀全想要北上河南,楊秀清卻劫持隊伍,進入南京。他似乎也沒有和大人物商量,全憑一點直覺做出了重大決策。

《李秀成自述》:開立軍伍,整立營規,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將南京城內男女分別男行女行,百工歸亦是歸行,願隨營者隨營,不願隨螢者歸民家。出城門去者準手力拿,不準擔挑。婦女亦同。男與女不得談及,子母不得並言。嚴嚴整整,民心佩服。安民者出一嚴令,凡安民家安民之地,何官何兵無令敢人民房者斬不赦,左腳踏人民家門口即斬左腳,右腳踏民家門口者斬右腳。法律嚴,故癸丑年(太平天國三年,咸豐三年,1853年)間上下戰功利,民心服。

進入南京之後,楊秀清的能力得到了充分體現。他的組織能力和執行力令人生畏,但從李秀成敘述中可以看到,此人畢竟格局有限,無論是在大戰略上的考量,還是在政治上的權衡,他都沒有系統的思考,全憑直覺和野心做事,與李秀成相比,無異於天壤之別。楊秀清的“附體”,任用私黨等等小聰明,開始體現出底層的狹隘氣質,又因為權力慾特別大,最終引發了內亂。可見,楊秀清此人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強,後世對他有所高估了。


可以說,楊秀清作為燒炭工,在沒有長期的學習、訓練的情況下,最多能發揮自己的一些自然稟賦,例如權力意識、組織能力等,這還需要一個士人團隊的薰陶,否則也是不可能實現的。等到事業上了一個臺階,初具規模之時,他的弱點就會暴露出來,全憑直覺和野心,過於迷信權力,行事專橫霸道,品格粗鄙,最終引發整個團隊的崩潰。這種情況在民間很多民營企業家群體裡實際上非常多,最終他們都是走不遠的。(完)


歷史咖啡


簡單來說,是天生的,也可以說是無師自通。

提及太平天國,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洪秀全,但在太平天國準備和興起的過程中,另一個人的作用可能比洪秀全更為重要,那就是楊秀清。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來源於拜上帝教,這是屢試不中的洪秀全發夢之後結合基督教宗旨創立的。作為創立者的洪秀全自稱“天父(上帝)之子、天兄(耶穌)之弟”,成為拜上帝教和太平天國名義上的最高領袖。

注意是名義上,實際上在天平天國前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洪秀全並不掌握大權,甚至不干預和處理具體的軍政事務,其地位類似於當今的英女王。

從拜上帝教到後來的太平天國的歷程中可以看出,洪秀全並不是一個有太強的能力和主見的人,太平天國能夠崛起,得益於兩個人,一個是馮雲山,另一個就是楊秀清。

馮雲山是洪秀全的同學,兩人關係很好,馮雲山也是拜上帝教最初的信仰者,而且他的文化水平遠高於洪秀全,能力也強得多。

1844年,馮雲山與洪秀全離開廣東,前往廣西傳教。到廣西后洪秀全因為生活艱苦很快又返回廣東,而馮雲山則留下來繼續傳教。

馮雲山第一次大規模宣教的地點是廣西紫荊山,那裡萬峰重疊,與外界交流較少,是秘密傳教的好地方。馮雲山以塾師作為掩蔽,一面教書,一面與勞苦大眾聊天,又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漸漸獲得大眾的信任。

這些勞苦大眾飽受地主剝削,馮雲山就宣傳上帝愛護窮人,上帝眼中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大家要同拜上帝的思想,將窮人們組織起來,創立了拜上帝會組織。

這群人中有不少是燒炭者,其中就有楊秀清,他年幼時就父母雙亡,是伯父撫養長大,又因沒有土地耕種,只能以燒炭為業,一年辛苦到頭,也只能混口飯吃。

馮雲山在紫荊山三年,就發展了兩千多教眾,洪秀全喜出望外,從廣東趕往紫荊山,與馮雲山商量著把宗教鬥爭引上政治鬥爭,通過打砸廟社來引導民眾反抗清朝,這時期,楊秀清還是個不起眼的普通教眾。

楊秀清沒讀過書,大字不識幾個,但由於賣炭需要翻山越嶺離開紫荊山去賣,他常年跟外界的商人打交道,被現實鍛鍊成一個深諳世故、腦子活泛、善於交遊的人,在紫荊山一帶頗有人緣。

1847年2月底,馮雲山因帶領教眾搗毀廟宇入獄,洪秀全首先想到的竟是向官府情願,還跑到廣州去告官,結果自然是不了了之。而洪秀全一走,拜上帝教陷入群龍無首的癱瘓狀態,人心動搖。

這時候,楊秀清出場了,他借鑑當地的降童巫術,來了一套“天父下凡”戲碼,代表天父傳達聖旨,穩住了人心。隨後,楊秀清號召大家每人出點錢,賄賂救出了馮雲山。

楊秀清的戲法騙的了窮人們,卻騙不了洪秀全和馮雲山,但他們看到這法子的作用,正好可以利用,於是楊秀清就成了拜上帝教的領導人之一。

楊秀清的能力更甚馮雲山,而且馮雲山個人不喜好爭權,當初傳教時就反覆宣傳洪秀全是老大,他甘居洪秀全之下,楊秀清則不同,他是個野心勃勃之人,很快就將馮雲山擠了下去,成為拜上帝教中的二號人物,論起實權,他才是一號人物。

1850年金田起義爆發後,楊秀清一直扮演軍事統帥兼宗教領袖的雙重地位,多次利用“天父下凡”來指揮軍隊作戰,從太平天國的迅速擴張來看,楊秀清無疑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

隨著戰功累計,楊秀清的地位自然也是青雲直上,在隨後的永安建制中,楊秀清被封為東王九千歲,僅次於天王的萬歲,在他之後的還有西王蕭朝貴八千歲(這是楊秀清的徒弟,搞“天兄下凡”)、南王馮雲山七千歲(不爭名利的實幹家,從老二變老四),北王韋昌輝六千歲和翼王石達開五千歲。

最主要一點,是西王、南王、北王和翼王都受東王節制,也就是說,楊秀清已經具有了軍隊的控制權,是太平軍實際統帥。

作為實際統帥的楊秀清給太平天國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方向,在戰術上的指揮也非常正確,使得太平軍在前期可謂一路高歌猛進,比如1852年7月圍攻長沙不下時,楊秀清果斷進軍江南,先奪取武昌、漢陽,然後沿長江東下進抵江寧(即南京),並於11日後將其攻佔,太平軍由此控制了南方的形勝之都。

在進駐南京後,楊秀清更進一步,整頓營規、立法安民這些事都是他來做,不僅僅是教權和軍權,行政上楊秀清也插上手了,此時的他,已經集教權、軍權、政權為一身,是太平天國真正的領導人!

此後楊秀清指揮攻破清軍江北大營,隨即命令太平軍進攻江南大營,太平軍眾多將領都覺得軍隊已經疲憊,不如暫緩攻勢。可楊秀清認為江南大營孤立無援,又士氣低落,乘勝攻打更為有利,堅持命令進攻,最終攻破江南大營。

兩座大營拿下,南京周圍的清軍勢力被一掃而空,太平天國達到全盛,而這,顯然都是楊秀清的功勞,洪秀全只是個招牌!

不過楊秀清的內部鬥爭經驗還是不足,最後中計身死,太平天國因此分裂不說,失去了英明領導,形勢每況愈下,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後來感慨:“過去東王在世時,拓土開疆,猶有日闢百里之勢,而今進寸退尺,戰勝攻取,大遜於曩時!”

一個大字不識一籮筐的人,帶領一群農民起義軍,日闢百里,除了天生的軍事才能,實在難以解釋,而軍事才能這東西,的確是可以天生的。


平沙趣說歷史


楊秀清出生於廣西紫金山一個貧民家庭,小時候父母雙亡,由伯父撫養長大,沒有上過學,識字不多。長大後在深山燒炭賣炭為生,接觸到很多窮苦的燒炭工,也在附近的城市賣炭,見到一些世面。

楊秀清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在戰爭實踐中自學成才的優秀軍事人才。

楊秀清隨機應變的領袖才能

1847年,洪秀全派馮雲山來到廣西紫荊山宣揚拜上帝教,楊秀清加入了拜上帝會。有一次官府抓捕信眾,把馮雲山抓了去。剛成立的拜上帝會眼看就要樹倒猢猻散,危急之中,楊秀清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領,跳大神,披頭散髮唸唸有詞,號稱自己是上帝附體。嚇的一幫無知信眾信以為真,跪倒磕頭,化解了拜上帝會崩潰的危機。馮雲山出來後,和洪秀全就覺的,楊秀清是個人才啊,開始重用他。1850年年底,金田起義時,楊秀清出力很大,遇到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他就跳大神、跳上帝。楊秀清通過扮演上帝,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扮演上帝二兒子的洪秀全,這體現了楊秀清的領袖才能,也為以後太平天國的內亂埋下了楔子。

楊秀清有高遠而靈活的戰略眼光

楊秀清有避實就虛的軍事戰略。在金田受到清兵圍剿時,楊秀清率軍突圍,最後到達湖南。長期圍攻長沙不下,楊秀清想柿子要專挑軟的捏,靈活地撤離,去攻打武昌,順長江而下直奔南京,為太平天國的規模立下了基礎。當時清兵最怕的是太平天國直接北伐,在北部設立重兵堵截。而長江一線防備相對較弱,南京一帶的江南富足,可以為太平天國提供足夠的糧草。楊秀清本人的戰術一般,但他善用手下的大將,並且治軍嚴格。

楊秀清起兵時治軍嚴格

1856年2月,太平天國的秦日綱破江北大營,連月征戰下,部隊已十分疲勞。秦日綱想率兵迴天京休整,楊秀清考慮到江南大營已經孤立,必須一鼓作氣將其攻下,於是嚴令秦日綱繼續進攻江南大營。陳玉成、李秀成也來說明困難,也沒能動搖楊秀清的決心。1856年6月,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威脅天京長達3年的江南、江北兩座大營終被摧毀。

楊秀清的軍制創新

楊秀清大約聽過說趙匡胤的評書。他在趙匡胤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設立治軍的軍帥,但軍帥主要負責訓練並不領兵作戰,行軍作戰時另由統帥指派將領指揮。這個制度防止了山頭主義,能夠在統一調度下協調一致,防止了軍帥持兵自重,可以大規模調集兵力。

另外,設立聖庫制度,規定軍人不得私藏財物,從聖庫領取開支,上下平等,這使的軍隊不會成為軍帥的私軍。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


沂藍書院趙月光


楊秀清雖然以燒炭為生,但燒炭工並不是他唯一的職業。

商隊嚮導

紫荊山位於數縣交界處,清代中葉以後,一度為潯州、柳州、梧州三府的陸路交通孔道。清道光末年(19世紀40年代末)以後,大批“過山客”沿著紫荊山區的崎嶇小路,往南再經金田平原,將各種山貨、土特產挑運至潯江邊上的大湟江口,經水路運梧州、廣州;往西、北翻越東鄉界和洪水界,將大批經由大湟江口運來的當時所謂“洋貨”,如“東鹽”、“洋紗”、“火油”等,挑運到武宣、象州,然後運銷柳州、貴州。

這些絡繹於途的“過山客”,少者每天數十人,多時每天可達二三百人。楊秀清少年時,也曾靠給這些人當嚮導掙點腳力錢。這些走南闖北的商人、腳伕也許學問不高,但在閉塞的山區裡就算見多識廣的“大先生”了。楊秀清通過與他們交往中,逐漸瞭解了外面的世界,增長了見識,也鍛鍊了口才。

山賊聯絡人

山裡有山賊,自稱“綠林英雄”,頗有點江湖義氣,他們往往同楊秀清等山民串通,但不會去搶僱傭山裡村民做嚮導的商人。但山賊也不會喝西北風,這就需要繳納一定數額的買路錢,而楊秀清等人無疑是最好的中間人,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這些精通流竄作戰的山賊幫助楊秀清完成了軍事啟蒙課程。

正如一位偉人曾經舉例,在井岡山上有個叫朱聾子的慣匪,經常告誡子孫,不要學打仗,主要學會打圈圈。金田起義後,楊秀清指揮太平軍在長江以南打圈圈,相繼流竄桂、湘、鄂、贛等省,也曾在廣西全州蓑衣渡、湖南長沙城下遭遇挫折,損失了南王馮雲山、西王肖朝貴等高級將領,卻總能及時撤出戰場,重新尋找有利戰機,不斷髮展壯大隊伍。

民間神漢

通過平時廣闊的社交面和能言善辯的嘴,楊秀清在當地還兼著“仙公仙婆”的職業,時常為心懷疑惑或前來尋醫問藥的山民指點迷津,讓大家漸漸對他這位“楊仙公”有了一種深信不疑的虔誠。同時,這種職業讓他時常施展進而熟練掌握當地一種被稱作“降僮”的迷信方式,俗稱“跳大神”。

在當地士紳逼走洪秀全、馮雲山,併到處散佈拜上帝會即將完蛋的謠言的關鍵時刻,楊秀清為了穩定日漸渙散的人心,在一次集會時公開跳起了大神,直接向信徒們傳達天父上主皇上帝耶和華的話。內容大體如下:……我先命洪秀全降生,為天下萬國真主,以拯救世人的陷溺。但世人不知敬拜天父,也不知真主在何處,依然違揹我的意旨。我本想大降瘟疫,使天下人病死,但我不忍凡間人民全部病死,乃大發仁慈,特命楊秀清下凡,有他代世人贖罪……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我們看到歷史上許多的軍事上有傑出能力的人都是非常普通的人。比如蘇聯朱可夫元帥,比如林彪元帥,他們並沒有進過高級的軍事學院,也沒有出國深造,他們打敗了許多有著高級文憑的軍事專家。

太平天國的楊秀清是個燒炭工,沒有進過學校,但是打仗,軍事上卻有一番成功的經歷,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他們進過專門的學校,這個學校就是他們所經歷的戰爭,親自在戰場上實踐,學習,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方方面面。

比如何發展軍隊,把軍隊擴大,如果籌集資金,和糧草,如何探知敵情,在敵方控制很弱的地方以自已絕對的優勢打擊孤獨的敵人,而在此大量的發展軍隊,籌集資金,收積糧草。而象滾雪球一樣的把自己壯大起來。

失敗是成功之母,為什麼會失敗,總結經驗,如何把敵人割斷,割斷他們之間的配合,使每一股敵人都陷入孤軍作戰的處境,圍殲他們,圍困他們,消耗他們。

如何把驕傲的優勢的敵人引誘到不利於敵人而有利於自已的地方。拖疲勞敵人,使敵方失去戰鬥意志和作戰能力。

如何攻取城池,佯攻和主攻之間的配合,互相的協調,使敵方晝夜膽戰心驚,忙於在城池上奔命,耗盡敵方守城的武器,耗盡敵方士卒的意志,耗盡敵方的糧食。為時機成熟之後,聲東未西,突然攻進城池。

在城池裡有數量心驚人的資金,和武器獲得。而使自己財力豐厚。

在平原地區如何作戰,在山區又如何作戰,怎麼在平原地區運用兵力,在山區又如何運用兵力,因地制宜的選擇戰咯戰術,優選出最好的方案,實施於戰場。

真正的軍事能手,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中鍛煉出來的,而不是在作戰辦公室裡挑選岀來的。


寶樹白石34222787


不知道大家對軍事才能如何定義,船伕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況且軍事才能也分將才和帥才。


楊秀清的才能

我們熟知的劉邦和楊秀清大致上都屬於帥才,用帥才這個字眼比較美化,說白了就是情商高能力差,因為個人能力特別突出的人是很難成為帥才的,因為他會不服別人的能力,甚至心胸狹窄一些的甚至還要想著方法證明自己的下屬都是蠢豬,然後呢,自己的下屬就真的變成蠢豬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項羽,你讓項羽當一名先鋒官和衝殺一線的將領,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但你讓他作為帥才,就大打折扣,謀士的話項羽首先是質疑的,更多的時候甚至自負的相信自己的判斷,這都是他個人能力太突出導致副作用。不用看不起項羽,普通人獲得破釜沉舟那樣的戰績,估計會自傲的比項羽還厲害。

正是像劉邦和楊秀清這樣沒什麼太突出的能力,說白了就是資質平平的,也不得不聽取周圍謀士意見的人,會更虛心,而且不會自負到隨便質疑對方!這就是成為帥才的核心能力之一。

窮人的不同

很多人容易標籤化的將人分類,其實這是很不穩妥的方法。舉個例子,楊秀清和劉邦雖然都是燒炭工,屬於典型的窮人,但卻是情商高的那一類!這種人怎麼區分,你就看他會不會追妹子吧,追妹子的套路基本和搞定民心和團隊有異曲同工之妙。

回想下身邊從小到大很會追女孩子的男生,步入社會後,往往都會混的風生水起。人雖窮,但可以多思考人心,而更多數窮人,人窮了的同時連思考都懶得去想,渾渾噩噩就把一生過去了,但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人生的一種形式吧。

楊秀清從他一系列的所作所為可以看出其是一個膽大心細的人,包括時機來了勇於第一個假裝神父臨凡附體。而後又處處那能夠壓制洪秀全。至於其他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功績,個人認為是其與他的智囊團共同的成果,就如劉邦一樣,可以虛心接受不同的意見。


瓦爾登的船伕


大家好,我是歷史漫談君。

太平天國誕生自洪秀全的一場怪夢。洪秀全才能不高卻自詡甚高,考秀才考了十幾年。在第三次考秀才失敗後,他大病一場,做了個怪夢,夢裡他是天父的兒子,耶穌的弟弟,要下界拯救萬民。他的個人夢荒唐而怪誕,卻十分恐怖地一步步走向現實,終究成了全中國的一場夢魘。而這場怪夢的首席策劃師,當屬楊秀清。

先看看楊秀清的履歷。

楊秀清,原名楊嗣龍,出生在廣西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職業為燒炭耕地。1846年加入拜上帝會,1851年參與發動金田起義,任“東王”一職,稱“九千歲”,可以算的上是太平天國的的宰相(當然那時候沒有這個官職)。1856年,太平軍攻破清軍江南大營後,楊秀清集教權、政權和軍權於一身,成了太平天國的皇帝。(心疼一波洪秀全)1856年9月,楊秀清在天京事變中被殺害,全家都被滅門。

漫漫人生路,關鍵就是那幾步。楊秀清的關鍵幾步走的都有模有樣。

起初,楊秀清只是普通成員。有一次,洪秀全外出會中無主,又受到外部打擊,人心動搖。這時,楊秀清站了出來,他咚一下倒下又忽然躍起,假裝成“神靈附體”,代表天父講了一堆大道理,鞏固了拜上帝會。於是,楊秀清在拜上帝會內部正式取得了代天父傳旨的特殊地位,並一躍成為拜上帝會的領導者之一。

此後,他又多次天父附體,咕咚倒地,可謂是把這張牌打的淋漓盡致。金田起義時,楊秀清多次藉助“天父下凡”來凝聚人心,組織反擊,為金田起義打開通路。1851年,洪秀全登基,自封天王,封楊秀清為軍師,正式宣佈建立太平天國。起義之初,農民的散漫無紀律,楊秀清又多次借“天父下凡”予以說教並傳達必勝信念,成功地動員全軍。

1852年,因長沙久攻不下,領導集團內部對下一步行動產生分歧。楊秀清分析形勢,提出進軍江南的計劃,得到了多數領導人贊同。太平軍先後攻佔武昌、漢陽,並沿長江東下進軍南京攻陷南京。

進駐南京後,楊秀清首先整頓營規,立法安民。待洪秀全抵達後,他與洪秀全商定,正式宣佈改南京為天京,並定都於此,正式建立起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政權。




那楊秀清的軍事才能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是天賦。楊秀清很聰明,智商很高,應變能力強,從他偽裝天父下凡就可以看出來。他和洪秀全等人不一樣,洪秀全等人有的是小富即安的小農心理,而楊秀清的夢想是幹出一番大事業,從天賦來看楊秀清確實比普通人高出一截。

其次是鍛鍊。楊秀清自1851年起任太平天國正軍師,總理國事。楊秀清擇才用人,賞罰有度,用法甚嚴。

“其法至嚴,凡有失利取敗,違令私財,重則立斬,輕者責降,不敢徇情,略無姑息。有功亦破格升遷,賞不逾時,而桀驁不馴之徒,遂群焉俯首,甘心服役,至身臨矢石而不惴,膏塗草野而無悔矣”。

楊秀清1851年開始主持軍務,頒佈了《太平軍條規》《行軍總要》等書,要求部隊遵循。

看來,楊秀清的軍事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與清朝的鬥爭中逐漸積累的。緊張的戰鬥成了培育楊秀清能力的最佳沃土。

楊秀清的能力被眾人認可,對他的評價也都不低。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評價說:“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太平天國軍師洪仁玕評論說:“過去東王在世時,拓土開疆,猶有日闢百里之勢,而今進寸退尺,戰勝攻取,大遜於曩時!”



後話:楊秀清功高震主,又不知收斂,最終被多疑猜忌的洪秀全所殺。此後,太平天國由走向下坡路變成跑著下坡,最終衝進萬劫不復的深淵,它的失敗就如它的發生那樣,像一場夢一樣迷幻而驚悚。


歷史漫談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軍事這種東西,三分靠學習,七分靠實戰。

以解放軍為例,十大元帥中有好幾個就基本沒上過軍校。比如著名的彭德懷元帥,只上過速成軍校,他的軍事能力完全是在實戰中培養的。

在說林彪,他在黃埔的學習其實只有大半年而已。

楊秀清有天生的軍事才能,同時從廣西殺到江蘇,這一路血雨腥風的實戰,就是最好的戰爭大學。

而楊秀清身邊,也頗有一些職業軍人出生的幕僚。當時的廣西,民風剽悍,從軍的人非常多,軍人遍地都是。

在這些職業軍人的教導下,楊秀清很快學習了軍事的基本知識。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隨後就看楊秀清自己的的才能的。

其實,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四大名臣,之前也通通不是軍人,也沒系統學過軍事。

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都是書生文官,左宗棠是師爺、幕僚,卻都稱為名將。

說白了,他們也都是自學成才。

這裡薩沙想到希特勒的一句名言:我從沒有上過軍校,但我征服了歐洲。


薩沙


這個世界上沒有學成的軍事家,只有傑出的軍事家留下的軍事論著,人們可以學習借鑑古兵法和古軍事案例。但時代,所據有的現場條件,以及對方的人事軍兵結構各個方面都是不可複製的,所為戰場勢態瞬息萬變。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一切全靠指揮員的臨場發揮和隨機應變。軍事理論只作為軍事指揮員的素養積澱。戰爭案例也只能作為指揮員的臨陣參考。高手過招,棋逢對手,按常人思維,你能想到的對方也一定能想到。你在出奇招,對方也有相對的異招。就看誰更技高一籌,而這一籌必定沒有現成模式,一定是決策者通過對戰爭勢態綜合判斷後作出的最付靈感的招數,絕對是令對手無法破解的。高明的軍事奇才,一定是在實戰中不斷磨鍊,並有極高天賦的人。現場造就了人才。

然而兵者國之利器,不得以而用之,動則勞民傷財,損人性命。善用兵者用最小的代價止於戰爭。而嗜血好戰者不管指揮藝術多高,也不過是戰爭機器而已,一但戰爭結束,很少能有善終。故將帥必備素質,智信仁勇嚴,缺一而不可。


閒散人居士


有網友問為什麼太平軍那麼多優秀將領,東王楊秀清一個燒炭工,更是具備很強的軍事才能?這些軍事才能和領導力都是從哪裡來的?

這就要從清朝時期的土客大械鬥開始說了,客家先民遷移過程中,為了對付遷移途中強盜,土匪及不歡迎他們的土著,客家人的家族均是半軍事化的組織。女的均是大腳婆,包攬家務活和農活,男的都是半軍事化的戰士,具有極具強略的攻擊性。

而太平軍幾乎所有的主要將領都是客家人,土客械鬥在最激烈的時候,客家人都是清朝官府支持的民團鄉勇,配備整齊的刀槍鳥銃,而當地的廣府人甚至購買洋槍,僱傭外地人,還有英國,法國僱傭兵參戰。

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持續械鬥十幾年,殺死上百萬人。客家人組成的鄉勇非常勇悍,後來清軍都要來鎮壓他們,還敢在面對數千清軍的時候,客家人組成幾十個人一個突擊隊,直接就衝進官軍陣營,橫衝直撞。

廣府人因為有大後方,所以土寨被破之後,能逃的人都可以得到其族人的蔭佑。客人的寨子如果被破,能逃離的人,因為沒有後方,就只能拼死打仗。

早期太平天國拜上帝會活動集中的桂中、桂東一帶,則以清代康熙、乾隆期間從廣東嘉應州等地遷來、源出福建寧化石壁洞的客家族為主。廣西同樣是個“神仙遍地”、巫術儺術十分流行的地方,桂中、桂東一帶,在清代可謂雜廟遍地。“土人”常常祭起“神仙術”,藉助“神靈附體”等手段,將客家人理直氣壯地排斥在本土神明崇拜體系之外。

結果,客家人搞出了一個結合了當地神仙附體,外加一本傳教小冊子融合而成的拜上帝會。而楊秀清這些人,其實都是從小接受軍事訓練,過著半軍事化生活,也都有著非常豐富的大規模械鬥的經驗。

要知道當時的兩廣土客械鬥經常都是幾千人幾萬人參加的大戰役。經過百年械鬥,早就形成了完整的戰術,編制,還有軍事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