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圖”簡單清晰的顯示宇宙的起源和結構理論

《周易》中的《繫辭》中曾提到過種宇宙生成與結構的設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但是《周易》中並沒有展開討論,漢唐以來學者多認“太極”是宇宙起

源之初“元氣”未分的混沌狀態,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道”或“無”。宋

代初期則有人把它說成是“一”也就是“元氣”,說“太極者一氣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

而為一”。而到了著名的理學家周敦頤,則把這兩種不太一樣的說法統一起來,提出了一個包

括宇宙起源、宇宙結構及宇宙、社會、人類演化規律的理論與圖式,試圖給人們提供一把解釋

一切現象的總鑰匙。這個圖式就是著名的“太極圖”,而這一理論則集中在他的《太極圖說》

之中: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動一靜,互為其根。

“太極圖”簡單清晰的顯示宇宙的起源和結構理論

先天太極圖

無極而太極

所謂“無極而太極”,其實就是“無中生有”或《老子》“道生一”的意思,“無極”在這裡

實際上就是宇宙尚未出現時空無靜寂的狀態,“太極”則是宇宙初始之時混沌一片的狀態,它

包孕了陰、陽基本因子在內,動則陽生,動極則靜,靜則陰生,陰陽一生則開始有了天地,有

了一切,就彷彿《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陰、陽這一動一靜互相循環,則開創了萬事

萬物,所以說是“根”。那麼陰、陽互動之後形成的宇宙又如何呢?《太極圖說》接著寫道:

分陰分陽而兩儀立焉,陰變陽合而生水、火、土、金、木。

就是說陰陽二氣上升下降形成了天地,陰陽變化又產生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便是

萬事萬物的基本元素。這樣陰陽和五行學說便在一個簡潔明瞭的理論表述中結合在一起了,宇

宙的起源和結構理論也就可以用一個簡單清晰的“太極圖”來顯示了。

“太極圖”簡單清晰的顯示宇宙的起源和結構理論

漢上易卦納甲圖

宋代以後,這個“太極圖”成了中國宇宙觀念的象徵

但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其中最嚴厲的批評來自儒家學者自身。他們認為,“太極圖”出身

不正,是竊取了道教的說法,是由宋初道士陳摶首先提出來的,所以它不能作為儒家宇宙觀念

的象徵。其實這種見解只是一種固步自封的門戶之見。就算它是道家的東西又怎麼樣呢?道家

不也是中國古代思想世界的組成部分嗎?道家可以從被冊封為儒家經典的《周易》裡吸取營養

撰成《周易參同契》之類的著作,儒家為什麼不可以從道家那裡吸取有用的東西建構自己的宇

宙圖式?

“太極圖”簡單清晰的顯示宇宙的起源和結構理論

天根月窟圖

在漢、唐、宋千餘年裡,儒、道兩家早已互相滲透融匯得很深了,何必還要為了門戶之見而彼此拒斥,生怕沾上對方一絲的顏色呢?

這種批評顯然只是一種遷腐見解的產物,更何況這個“太極圖”總結和繼承了《周易》以來中

國人對宇宙的總看法,它已經形成了一個可以充分自圓其說的理論體系。不管它是對是錯,是

合乎經驗還是不合乎科學,它在當時科學水平下足以似是而非地解釋人們所需要解釋的一切,

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醫學、政治學甚至文學的問題,可以支撐起人們面對世界時的自信

心,因此它很快滲入了人們的心中,成了中國人體驗世界、解釋世界的個模式或框架。所以任

何簡單的、偏執的批評都不能解決問題,我們現代的人只能對它進行客觀的、公正的解釋,並

用歷史的、寬容的態度對它進行分析,梳理從《周易》到《太極圖說》的漫長歲月中中國人思

想世界的演變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