覔妳32036521


您说的这种情况的确是存在的。

参加工作的时候是在一个农村小学,也就是90年代,当时学校的老师比较少,一共才二十来个人,班级的话也就是十来个班级。

当时的情形是所有的人都在代课,当然除了一个老教师,也就是老校长的不太好,因为他年龄实在太大了。

其他的无论是副校长还是主任都在一线上工作,这种情形下所有的人都比较认真,当时可能没有现在这么复杂,没有人感觉到戴克与不带课的区别。

年轻人工作之后从来没有考虑过太多的事情,什么年度考核什么作业优秀,反正都是闷着头在教学。

只是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周围环境,就是领导越来越像领导,老师越来越像老师,这是分成了两个阶层的感觉。

总之我觉得,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什么样的领导,只要是教育上的都必须代课,这样子才能够感受到来自学生的真实感觉。


宜城老师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也不是全部和绝对,要区别情况、具体分析。

80年代后期,笔者曾在乡镇中心初中学校任教导主任,当时一名副校长主持工作,还有一名总务主任,都是单打一。学校规模是三个年级共12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校长和总务不兼课,教导处仅有一名教导员,自己开始也兼课,当然是副科,两个班的政治课。但不久便感到力不从心,经常误课或让别人替课,真有点误人子弟。一方面学校教学业务管理和协调指导就让你精疲力尽,另一方面还负责全乡镇四处中学的业务指导和教研教改活动。同时,还要经常参加教育局和教研室组织的业务会议、外出考察学习和教研教改活动,哪来时间和精力兼课?如果配有一至两个副主任的话,不兼课就说不过去了,那时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表叔‘’‘’表哥‘’们可比现在少多了。

现在,尽管各项检查达标评比及行政事务性工作增多,但中层校干配备也相应增加,多数学校处室齐全,校干岗位设置较多,有的副职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不兼课、甚至不兼主要课程,就是个工作态度和思想问题了。


鹰眼看教育


我姥爷就是一个小学校长,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数学就是我姥爷教的,姥爷同时开大会、抓教学,当时我感觉姥爷好厉害,什么都会!简直无所不能!

随着年纪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越来越多,规则也越来越多,学校结构越来越像古代三省六院!越来越复杂,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是需要一些条条框框,要不然天下大乱!

职业越来越细化,诞生很多职业,比如:营养师,试睡员,品酒师。而在教育行业里,也催生出很多职业:教练、咨询师、培训师,这都是教育行业的进步,每一个细分领域内都出现了大牛!

这就回归到题主说的问题,现在一个学校有一个校长,可能不会教学,但会管理就可以了,负责统筹。有五个副校长,专门负责的有:招商、教学、招生、管理、合作!很多国际学校初期,校长是比学生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规则被打破,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我们的领域内做大做强!做自己领域的大牛!加油!



教育这回事儿


什么“以前的正、副校长都担课,现在都担课……”,我认为不要一概而论,我本人是上千师生的副校长,就还担历史课6节/周呀。我一个同学担任900多师生的一把手,他还担一个班语文,而且是初三毕业班。那怎说?

其实,谁都知道,校长副校长担一些课,既没丢弃本行,又能让师生口服心服,更能深入了解教学动态,掌握一线信息。但是,做上千师生的学校校长,事是多得很:应付开会,上传下达,检查执行,校务工作繁杂:教师师德培训,教师业务能力培训,教育教学工作发布,落实与检查,后勤工作(校车,午休,伙食,安全……)等,开例会,听课,巡课,评课……无所不及。所以,校长上不上课都无法强求,无须评论,不必问“为什么”。

我的浅见,不知妥当不?


WHX71336636


我是小学副校长,学生3300人,教职工175人。学校每学期大型迎检迎验迎考核工作不少于十次,档案资料、汇报材料比比皆是,现在学校都要求品牌特色,要不断创新、改革,出成绩出亮点,压力大;每天查课至少3遍,每查一遍课跑遍三栋教学楼50个教室。指导青年教师磨课赛课每学期不少于50节次,学校常规检查每月一次,各科教学设计、作业批阅,认真评析研判,反馈指导。学校各项校本研修活动都跟踪指导,并做相关教师的情绪心理调节疏导工作。上级主管部门时时召集会议,要参加要部署要传达。每学期带班值周3周,大型考试检测工作要组织协调,很多属下工作要审核把关。我爱课堂、爱孩子,很想去代课,但是我不知道时间和精力是否允许。


人是精神之元


这明显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

实的实的说,现在某些地方的小学校,校长都不教课,只管理老师和学校事务。中学则更甚之。

第一,教课太辛苦,有权力用权力,把教学任务分派给别人,有人做就行了,自己能不教课,谁还愿意教课?上面又没有明文规定,校长必须教课!

第二,近些年来,教育线上的安排的事务性工作确实也比较多,有些学校教学之外的工作,需要专人来负责,专职去做,这样,有一些人就没有精力去教课,当然,除了校长之外,还有一些不教课的人,这也是实际需要。

第三,现在基层学校学生很少,老师很多,教学任务并不紧张,人浮于事现象已经出现。这就得进行教育改革,调整老师人员编制,让人员结构更加合理。

可是,不论是什么原因,校长还是应当(这里说的是应当)教课的,教不了主课,也应该教副课。不教课就得把校长定性为后勤管理人员,就不能称之为一线老师,也不应当享受一线教师才能享受的条件和待遇。

对于校长及一些人不教课的现象,真的该重视起来。这种风气滋长,将没有人再愿意到一线教课。


跟我学公文


校长们不教书,主要是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点,校长不带课已经成了惯例,大家都朝这个方向努力:“教”是为了“不教”。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教师的人生目标就是把工作搞好,脱颖而出。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一个优秀的老师往往就会成为领导,当了领导后就可以不教书了。


当老师是个苦行僧的干活,每天与学生打交道,起早摸黑,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谈心,与家长打交道……这些繁琐的事情,常常搞得人筋疲力竭。


大家可以看到,老师过了40岁,头发白的多,戴眼镜的多。为教育伤了脑筋,累瞎了眼睛……谁愿意做呢?当上校长之后就可以脱离苦海了,再不用为琐碎而操心了——哪个校长还愿意当傻帽去带课?人家校长不带课,我凭什么带课?

第二点,奇怪:老师们不愿意校长带课。

校长应该是忙于与外部搞好关系,忙于搞学校的基本建设。倘若一个学校校长都亲自带课,可见教职工的待遇好不到哪里去。“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老师们希望校长尽自己的责任去为老师们搞钱,“家中的事儿”有老师做。这种呼声还是比较普遍的。


老师们不愿意校长带课还有一个小原因:校长会多,杂事多。说是带课,结果今天找这个老师代课,明天找那个老师代课——还不如干脆不带。

第三点,校长不教书,可以避免教学业绩差的尴尬。

校长事务多,一旦亲自上一线教书,没时间写教案、备课、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等,往往教学效果差,学生成绩差,学生评议差……各项工作乌龙摆尾,常常反过来被老师抓住了把柄,丢自己的丑,也就没有批评老师的底气。所以干脆不教书,教训起老师来也就可以振振有词、高谈阔论,站着说话不腰疼。

第四点,校长确实事务繁忙,没有精力带课。

现在社会跟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不同,校园内外环境复杂,学校成了唐僧肉,各级管理部门都想掐住,连周边的农村人都想搞点好处。学生也学会了告状,校长要处理各种扯皮拉勾的事情,根本没有精力从事教学。


综上所述,校长不带课就好理解了。欢迎你指导,评论。


一路散花说教育


本人生活在不入线的小县城,之前的校长、副校长都有教学任务,但是现在都不教学了,确实存在这个趋势。为什么呢?

 

1、分工日趋专业化,校长的主要任务应是办好学校。即把所有精力都用于管理学校上,管理学校是一项重要工作,尤其对办学规模很大的学校,这不是校长以兼职的状态就可以做好的。校长没有必要非得教学,只要懂教育、懂管理,懂得如何调动老师积极性,懂得如何更好地为老师和学生争取更多的资源。如筹建新的教学楼,需要争取资金,需要协调规划、消防等审批单位,需要协调施工方等等,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筹措。

2、没有那么多的精力。首先,召开会议多,教育系统的会议,县政府内的各个科室召开的需要校长参加的会议,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县城内的学校还好距离近,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校长可就苦了,往返一次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你就跑去吧!其次,任务多。一年中每个学校的校长接到的各级红头文件不下百份吧?像雪片似的文件每份都是任务,每份都得安排望下安排分配督促检查,上交任务完成的计划,总结,方案措施,影像等过程资料。一般都是一份纸质的加盖公章按时送交,一份电子版的发指定邮箱。最后,兼职多。校长一般身兼数职。维稳领导小组组长,消防演练指挥部部长,防洪指挥部总指挥,防地震演练总负责,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课改领导小组组长,防校园暴力事件领导小组组长,未成年人道德思想道德教育总负责。

3、应付检查多。学校被动应付层出不穷名目繁多的各种检查,党务建设、学校建设、教学实践等等市里、县里、教育系统等等,需要有专职人员应付,没有人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应付如此繁复的检查。

更多考研、考公信息请关注“考研过来的基层90后”。请转发给需要的人

 

 

 

 

 

 

 


上学走出来的农村娃


这里更正一下说法,现在的校长、副校长也在上课,校长教学的内容为安全课,每周1到2节不等,但都不亲自到班上去上,由该班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代上,不参与学校年度考核。而副校长的课一般上小科目,如思想品德、历史、生物、地理等,但上思想品德的副校长居多,要参与学校年度考核。

现在的校级领导都比较忙,星期一要忙于开行政班子会,安排布置本周要做什么?星期二要开全体教师会,让全体教师明白这周的工作重心;星期三要召开年级组长或者班主任会;星期四召开教研组长会;星期五召开一周工作总结会;有时周末加班召开扶贫工作会。这还是在没有迎检情况之下的正常工作会议,如遇上级检查,还会有分会场。

八九十年代的校长、副校长同样要上课,而且上的科目为主科,目的是起好教学带头作用,再加上那时有个特殊情况,学生多教师少,一线老师的教育教学任务很繁重,校长不可能当甩手二掌柜。

记得那是95年,我们学校的校长是教毕业班数学的,校长的基本功很扎实,教材教法内容烂熟于心,上课从来不带教材和备课本,一支粉笔征服了所有学生,是一线教师学习的楷模。



Lance课堂


不得不说,和八九十年代相比,一线教师和校长等管理层的关系紧张了很多,情感上疏远了很多。现在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门所拥有的权力也比那个年代多了很多。那个年代中小学副校长基本上都担课教学,是一线教师的领导,也是一线教师的同行。如今的中小学副校长要么完全不但课,要么象征性地每周上一节没有考试压力的课。

江湖满地一愚翁2002年从教,没有感受到八九十年代学校上下一家亲的氛围。但一些老教师的深情回忆还是让我略知一二。那时候校长的工资只比一线教师高一点点;那时校长对所有人都很和气,鲜有对指着鼻子骂老师的;那时的业余活动很丰富,下了班就是全校在一起玩;那时的校长们不会瞎指挥,不会用各种不切实际的理论逼着老师今天践行这个教学理念,明天学习那个教学模式,因为那时的校长们也是任课老师,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那时的校长们还会关心教师的私人生活,有好多美好的婚姻都是校长们牵线搭桥的……总而言之,老教师说,那时学校就像另一个家,很温暖。尽管工资不高,谁也不会厌恶这个家。

不必说八九十年代,就是我刚刚从教的2002年到2004年,这三年校长副校长们也是基本上担课教学的,管理层和我们的关系也比较和谐的。那时一下班,全校男教师打篮球、踢足球,女教师打羽毛球、乒乓球或者集体逛街。打完球,一起吃饭,喝掉啤酒,吹点小牛,其乐融融。校长们变成了我们的哥们。那时,也很少强行推行这样那样的教学法,因为校长们都在教书,非常清楚很多教学法脱离实际,没有推广价值。

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校长们集体从教学岗位上退出,大概是从2005年绩效工资方案实施时开始的。从那时起,曾经的“校长哥们”变成真正的高高在上的领导。首先是工资高过我们很多很多,而后是姿态上的高。我曾进言,绩效工资全面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曾经的“校长哥们”说,你们会慢慢适应的。这么多年来,我们似乎真地慢慢适应了——其实是被迫适应了,你不适应,又能怎样?2005年之后,我们再也没和领导一起打过一场篮球,踢过一次足球。偶尔工会组织的聚餐,双方也是客客气气地保持着距离。我每每在办公室方言,就会有好心的同事提醒我“闭嘴”:有人会把你讲的话传到领导那去的。真是一声叹息啊,2005年之前,这些话既可以在校长办公室说,也可以在球场上、饭桌上跟“领导哥们”说。就是说得再偏激也没关系。大概也是从2005年以来,校长大骂教师,逼迫教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某中学女教师为了期末考试不拖学校后退(之前其教学成绩曾被领导严厉批评),怀孕9个月还坚持中午、放学给学生补差,结果在教室流产,差点丢了性命。我和我的同事算是比较幸运的了,我们校长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从未在公开场合直指鼻子骂老师。但是我们区好像也只有一个这样的校长。很多校长,好像不指着鼻子骂老师就没有校长的威严似的。

更为严重的事,脱离了一线教学岗位的校长们却要对教学瞎指挥。不久前,某学校强行推行小组合作教学。这个事情的推动者是一位大概10年没上课的副校长。这遭遇到一线教师的强烈抵制。尤其是强行要求所有课室的桌椅摆放成圆形或四方形。很多教师认为,如此摆放桌椅会让很多学生上课要扭着脖子看黑板,长此以往,会损害正在发育中的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一位既是教职工,又是家长的同行反抗无效后,在办公室崩溃般地嚎叫。据说大部分老师都很同情她,但个别教师,尤其是级长竟然向校长们报告她可能有精神病,应该送院治疗。如果校长们并没有脱离一线教学,相信瞎指挥就会少很多。吴非说,一个学校最可怕的事是一群愚蠢的人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其实更可怕的是校长等管理层们的瞎指挥。

近年来,仍然还教学的校长们很少了,但学校管理层却在消无声息地扩大。一个230人学校,校长、书记、副校长等校级干部由原来的4人扩充到现在的8人,副校长增加了3个。除此之外,还有德育主任2个、德育处干事1个、办公室主任2个、办公室干事1个、总务处主任2个、教导处主任2个、教导处干事2个、教务员1个、保卫处主任2个。管理层从原来的10人左右扩编为23人。然而,学校教师只比当年多了30人左右,学生只多了300人左右。校长们若要更好地领导学校,他们首先必须是教育教学专家。长期脱离第一线,校长们从原本的优秀教师蜕变成“专业”的行政干部。他们若能懂得古人“无为而治”的智慧,那就还好;若要刷存在感,强行指导教学,那就是灾难了。

现在的学校正副校长基本不上课是学校管理层脱离教学实践,走向“专业”的行政之路的表现。教育改革和进步须要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校长,他长期担任校长的同时,长期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我国的李镇西先也是如此。

每每领导讲话,举的例子总是这个副市长、那个局长、这个总裁、那个老总。他是真诚的,因为他上班的时候不上课,下了班后又整天跟这些高官、富人在一起应酬。他自然举不出学生和教师的例子。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校长绝不会如此,因为他们上班也会教书,下班还和老师们在一起。

苏霍姆林斯基和学生们在一起

苏霍姆林斯基和学生们在一起

李镇西和学生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