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科創板“考生”,能上市的可能只有一半


50位科創板“考生”,能上市的可能只有一半

科創板的“入場券”終於來了。

資本市場的春天,隨著科創板這個新事物的到來,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樣子。

截至4月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已經分批披露、共受理了50家企業的科創板上市申請,並且對7家提出問詢。被公佈名單的企業,相當於拿到了進入科創板的“入場券”,邁出了上市的第一步,最終是否能成功登陸科創板,很快就會見分曉。

從設立之日起,科創板的步伐一直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行。

2018年11月5日,是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在當天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科創板被宣佈設立,並實行註冊制,這個被譽為中國版的”納斯達克“正式亮相

50位科創板“考生”,能上市的可能只有一半

2019年3月1日,徵求意見稿的期限剛剛結束,規則便正式落地。18天后,上交所正式發放科創板上市審核系統上線。3月22日,上交所便披露了科創板首批受理名單,緊隨其後,越來越多拿到入場券的企業被公佈,相比2009年創業板首批受理企業,20天后才發出反饋意見,科創板首批受理企業中,已有3家在5個工作日內收到問詢函。江蘇北人、和艦芯片和利元亨便是最近收到問詢函的3家。

對於這些受理的企業,東北證券研究所研究總監付立春告訴鋅財經:“這些企業整體來說良莠不齊,分化較大,差異也比較明顯。受理只是一個形式上的完整齊備材料,並不都能通過審核註冊。這些受理的企業,最終能夠成功上市的,可能也就一半。”

一場暗流湧動的IPO競賽,已經拉開帷幕。

三駕馬車:科創含量、營收、融資額

在所有考核標準的重要性當中,科創含量居上。

據鋅財經瞭解,這50家企業,業務主要集中於計算機通信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軟件信息技術業和醫藥製造業等領域,

分別有16家、13家、8家和6家,佔比高達86%

50位科創板“考生”,能上市的可能只有一半

行業彙總 鋅財經根據上交所數據整理

付立春認為:“科創板對科創定位的強調較大,為此單獨設立了諮詢委員會,就是為了對企業自身的科創屬性有多強進行一個判定,因此最終有望登陸資本市場,科創定位是前提,如果前提不滿足的話,財務標準各方面,再漂亮也無用

。”

鋅財經梳理了50家企業的招股說明書發現,共有27家申報企業的研發費用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10%及以上,投入比超過30%的企業包括微芯生物、賽諾醫療、虹軟科技、中微公司等公司,其中微芯生物的投入比達到59%,在50家企業中排名第一。

大部分企業的科創含量較高,研發費用佔比高於或持平行業平均水平,但也不乏“差生”。木瓜移動的企業研發費用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1%,連常規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3%的門檻也沒有達到,另外,傳音控股、江蘇北人、容百科技也未達到5%。

研發投入是衡量一家高科技企業的重要標準,上交所也曾表示,將在審核問詢中,針對市場廣泛關注的科創代表性、技術能力、企業質量等問題進行多輪問詢,通過充分的信息披露,對企業的定價、發行和上市形成市場化制約。發行人應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保薦機構應對發行人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進行充分論證。

50位科創板“考生”,能上市的可能只有一半

科創含量尤為重要,但並不是評價企業的唯一標準。從50家企業申報的招股說明書來看,研發佔比與企業營收卻有呈反比的趨勢

研發佔比幾乎墊底的傳音科技,2018年收入226.5億元,位列第一;研發佔比倒數第一的木瓜移動,2018年收入卻以43.3億元位列第二,而研發佔比排名第一的微芯科技,2018年收入卻只有1.5億元。總體來看,目前的50家企業,均已超出各套上市標準中對於最低年總營收的1億元要求。

營收是體現企業財力的關鍵,除此之外,便是融資額。在目前的50家企業當中,優刻得融資額高達47.5億元,傳音控股與和艦芯片位列第二、第三名。

總體來看,科創板在財務等方面的顯性門檻要比主板等稍低,但在科創等方面的隱性門檻則要更高

AI獨角獸短缺

科創板申報緊鑼密鼓地進行,但是目前已受理披露的50家企業中,有不少公司從事AI領域,但AI獨角獸卻非常稀少

從科創板誕生之日起,有關“上板”企業的預測名單就層出不窮,今年3月1日,證監會正式發佈科創板註冊管理辦法之後,首批上榜的AI獨角獸名單就已開始流傳。為此,上交所還專門回應表示,“並沒有所謂的首批名單”。

但在前幾批公佈的受理名單中,AI獨角獸卻出乎意料地缺席。此前被看好的AI獨角獸企業,例如呼聲很高的商湯科技、深蘭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雲知聲等均未出現在近期申報企業名單中。商湯科技還公開表示,“關於上市,目前沒有任何具體計劃。”

50位科創板“考生”,能上市的可能只有一半

對此,付立春告訴鋅財經:“獨角獸背後的投資人比較多,協調成本會比較高,原來科創板可能並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現在重新考慮資本規劃,需要時間成本。”

在第五批受理名單之後,才逐漸有AI獨角獸的影子

瀾起科技便是在這批名單當中。公司2004年由外商獨資設立,生產數字電視機頂盒芯片和高端計算機內存緩衝芯片,2003年曾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一年後退市,被有國資背景的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合接手,背靠上海本地資源,在2018年首屆中國IC獨角獸企業中排名居首

但瀾起科技的進擊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公司在美國上市期間,因被做空機構指控財務造假而遭訴訟,最終摘牌。在申報科創板的企業當中,也不乏衝擊主板等IPO或借殼上市失敗,轉而申報科創板的。

目前,熱門獨角獸企業對科創板更多持觀望態度,反而新三板、擬IPO的企業宣稱科創板上市的不少

。對此,便引來了另一個難題,科創板企業的密集上市,是否會對A股市場產生“吸血效應”?

50位科創板“考生”,能上市的可能只有一半

付立春告訴鋅財經,起初比較擔心會有影響,但後來想法有所轉變。“因為資本市場整體資金規模比較大,活躍度高。分流的部分其實比較小,從融資的規模來看,量也不是很大。目前來看,分流效應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

機遇和挑戰

如果說50家已受理的企業是已經進入考場的考生,那麼保薦機構和會計事務所則相當於學校和輔導老師。

最熱門的“學校”是中信證券,有8家企業出身於此。除此之外,是中信建設也保薦了7家公司,其中一家與華泰聯合保薦。“輔導老師”,即會計師事務所則包括天健、立信、信永等16家。在目前獲受理的企業中,共有50家同股同權架構公司,40家選擇了第一套標準報審,6家企業選擇了第四套標準。只有3家企業選擇第二套標準,1家企業選擇第三套標準,目前並未有企業選擇第五套標準。

拿到入場券的企業,最終能否進入科創板,還要看能否交出一張令人滿意的答卷。

付立春認為,最終能成功登陸科創板的企業,首先需要符合科創定位,第二符合財務標準,第三有實質性的持續的經營能力,且未來有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

機遇與挑戰並存。

50位科創板“考生”,能上市的可能只有一半

“科創板對科技型企業來說,給他們在國內的資本市場上的融資,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補充,為它之前進行的融資提供了全鏈條的融資支持,這個支持是全方面的。挑戰方面,部分企業科技創新含量可能不夠,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也存在一些疑問,規劃性也有問題。在市場監管下,問題可能暴露得更快。另外,資本的過度介入也有可能引發一些問題。”付立春說。

科創板在某些方面也表現出了包容度,例如,可以允許業績虧損的公司上市,受理企業中,和艦科技在今年內的淨利潤便為負。對此,知名分析師錢向勁認為,科創板不僅是關注現在,還有未來的市場潛力和進步空間

付立春則認為,目前的受理並非實質性的審核,未來的標準會更加嚴格。

這場科創板考試的結果,將在2個月後,甚至更早的時間逐步揭曉。未來可期,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