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老祖宗的智慧,懂吗?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一直被人们传颂。而且古人们根据他们总结出来的节气,还创造出了许多与节气相关的俗语,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一句,大家来看看听说过没有?
提起清明的话,大家首先都会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也就是说通常会在清明这一天下起小雨来,当然啦,这是把节气与天气相联系起来的俗语。今天小编想给大家介绍的这句是:“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句话也并不是很难理解,清明作为24节气当中的一个,对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示作用,也就是说农民在种地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在清明节的前后,所以这句话暗含的是节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清明节通常是在每年的4月5号,或者是4月6号,如今也成为了法定节假日,人们可是要休息上三天呢。虽然说清明节的阳历日期很少会有大的变动,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农历月份却有着很大的变化。换句话说,有的年份会赶在农历二月份的时候就迎来了清明节,而有的年份却会赶在农历三月份的时候才迎来清明节。
就拿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来说,2017年的清明节就是在农历的三月份,而2018年的清明节却在农历的二月份。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农历的算法的不同,比如说闰月的出现,就会造成农历的日期差的比较远。同时也正是因为要使阴历和阳历相平衡,所以才会出现了闰月。2017年的时候就有闰六月,所以就迫使2018年的清明赶在了农历二月。
倘若清明节赶在了农历的二月,这就意味着农民们播种的时间要稍微晚一些,需要等到过了清明之后才可以去播种。这是因为只有过了清明以后,作物的成长才能更加适应温度的变化。
那么假如清明节赶在了农历的三月,农民们就需要在清明之前进行播种,同样也是为了能够让庄稼更好的成长。就拿今年来说吧,今年的清明节正好是农历的三月初一,也就是说人们要尽量赶在清明节之前,就把农作物播种到土地里。
这事实上是与人们所谓的倒春寒有关系,如果在播种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倒春寒,就很有可能使种子烂掉,这样也就会严重的影响庄稼的产量。所以赶在了清明节在农历二月的时候,就要推迟一下播种的时间,这也是为了避免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怎么样?老祖宗的解释大家明白了吗?前辈们总结出的俗语,有些的确具有教育意义,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大家看了今天的这篇文章,有没有自己的收获呢?
閱讀更多 納蘭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