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書幫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熱淚甚至絕望時找到希望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氣候漸暖,讓周遭都顯得可愛起來。即便在杜牧筆下“欲斷魂”的清明時節,也同是郊遊踏青的好時候。有可能你會去看看逝去的親人和朋友吧,或許你已經走出了哀痛,或許你還停滯不前,想要前進卻不得法門。不變的是,時光如常地在你身上劃下痕跡,一如一年年草長鶯飛,又謝了春紅。

抬頭看看窗外吧,北方的燦爛陽光下盛開的木蘭已有些打卷兒,南方的綿綿細雨中氤氳的草色浮動如夢,生命的氣息總和死亡相伴,如果至今無措於這無常的自然現象,不妨試著讀一讀這幾本書吧,它們不說空話,不講大道理,如果能讓你得到片刻的慰藉,增添一兩個想法,甚至“開竅”,就是最大的欣慰。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外婆家的橄欖樹》

[意]埃維塔·格雷科

¥45.00

中信出版集團

“事情結束時只會一片寂靜,而開始時會發出美妙的聲音。”

“你要勇敢地犯錯,走彎路反而能欣賞更多的風景……你要記得,你就像五月的清晨那麼美好,就算下雨也不影響。”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我們常說“隔代親”,對很多人來說,父母的上一輩是充滿了人生智慧,又有些孩子氣的老人,始終帶著溫和慈祥的笑容包容孫輩的一切,對於書中的阿達而言更是如此。

阿達的外婆愛美、溫暖,她會在阿達每次找理由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轉身帶她回家;會在她發脾氣把書包扔出去前,搶先接過她的書包;會在阿達三番五次記錯作業的時候“神奇”地找到習題的位置。

她沒有什麼文化,卻總是能洞悉生活中閃閃發亮的一面。她會教阿達觀察橄欖樹一天天的變化,傾聽風剛起時樹葉沙沙的聲音,即便日漸衰老,力不從心,外婆仍然穿著心愛的舞鞋,頭髮梳得一絲不亂,口紅塗得完美無瑕。

三歲被母親拋棄,和外婆相依為命的阿達,在外婆身患絕症住院之後不可避免地陷入絕望。

阿達和男友的感情糾葛大概是幼年被拋棄的心靈創傷的延續,她對男友無底線地包容,對愛情太過患得患失。外婆離去,阿達的世界轟然坍塌,但在撕扯中被迫長大的女孩一直記得外婆這樣告訴她:“你要記得,你就像五月的清晨那麼美好,就算下雨也不影響。”

在“死亡”陰影的籠罩下,愛與成長依舊可以像橄欖樹一樣抽枝發芽,只要我們在絕望時別忘了尋找希望。

《徒然草》

[日]吉田兼好

¥36.00

中信出版集團

“養生延壽,等來的仍只是垂老而死。

老死之期,說話之間就到了,其間不過等死而已,有何快樂可言?不悟者,尚不畏懼,猶沉酣於追名逐利,不料死期已近。而愚昧之人憂老怕死,妄想長生,是不懂得生死相替的自然之理。”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在陽光明媚的午後,窩在暖融融的沙發裡,手邊一杯清茶,或是大雨傾盆的夜晚,屋外雷聲滾滾,雨打窗戶的聲音卻更易入耳時,只要有那麼些“無聊”的閒工夫,就能翻開這本書,慢慢品讀。作為一部隨筆集,它沒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節,內容也是頗賦禪意,宜修身養性。

在寫下這些隨筆時,吉田兼好從未想過寫給誰看,只是純粹地記錄自己所思所感。她寫賀茂祭的盛景,寫佛經佛像的精裝,寫男女,寫慾望,寫獨居,寫飲酒,寫四時風物,寫生死無常。

它又不是聖賢書,甚至可以說從任何一點來評價,它都是談論相同話題的書中“不拔尖”的,但它有趣。考慮到作者身處的時間正是我國元朝時間,雖囿於時代限制,免不了有些歧視性言語,卻更有不落後於今人的思想。

比如這段:

三 中年

年過四十而猶未能忘情於女色的人,若只蘊藏胸中,亦非得已,但或形諸言詞,戲談男女隱密以及人家閨閫,則與年歲不相應,至不雅觀。大抵難看難聽的事有這幾種:老人混在青年中間,妄說趣話;卑賤人說世間權貴和自己如何要好;窮人好酒宴,鋪張宴客。

看吶,六百好幾十年前就有人定義出“中年油膩男”的面目了。

《二十億光年的孤獨》

[日]谷傳俊太郎

¥57.00

雅眾文化/中信出版集團

“我是一位矮個子的禿老頭

在半個多世紀間

與名詞、動詞、助詞、形容詞和問號等一起

磨練語言活到了今天

說起來我還是喜歡沉默”

——谷川俊太郎76歲寫下的自我介紹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春日讀詩,方不負春光。《二十億光年的孤獨》是谷川俊太郎1952年出版的第一部詩集的再版,二十億光年則是當時公認的宇宙規模。需要用宇宙規模衡量孤獨的孤獨,什麼都能吞沒。縱使群居是人類的理性選擇,孤獨才是生命的常態。

讀這部詩集是件輕鬆的事,不用糾結“理解不了”,“不求甚解”反而更合適。谷川俊太郎的詩歌蘊含了濃重的東方禪意,遣詞造句靈動多變,組合稀巧,滲透進日本美的“物哀” “幽玄” “侘寂”在其間交錯纏繞,像山嵐清晨的薄霧,揉開草色與天光,裹挾浮動的幽香。這種悠遠輕緩的風格和意境用來體會就很好。

我究竟想確認什麼呢?/遠道而歸的柔情喲/此刻,你失去了語言/只是在被淨化的沉默中喘息/“此刻,你就是我的生命?”/可連這句話都已成罪過/為活在溫柔中而倒下時/很快,溫柔盈滿世界

——《接吻》

詩人曾說:“日本有很多詩人對詩投入,而我本人則是比較淡泊”。十餘年的修行為他的詩歌打上了禪宗印記,他理性又溫柔,天真又知世,深刻又俏皮,世俗又脫俗,你能看到他筆下的生存與死亡,希望和失望,能看到宇宙與沙礫,快樂與哀傷,但這些在二十億光年的孤獨面前,都是小事罷。

《死亡之書》

[美]舍溫·B·努蘭

¥58.00

中信出版集團

“生命的用處,不在於壽命的長短,而在於時間的運用;一個人可能活得很久,卻只活了一點點。”

——蒙田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落葉歸根是自然規律,人的死亡也是如此,即便理智謹記這點,感性卻總是意難平,所以我們一邊唏噓黛玉葬花,一邊對死亡害怕得三緘其口,彷彿不提它就不會到來。《死亡之書》卻反其道而行之。

《死亡之書》一如其名,醫者努蘭將抽象的死亡凝成具象的文字,細細描繪了幾種常見疾病的產生,如何侵蝕人體機能,以至患者走向終點的過程。病毒、黑膽汁、迴光返照……這是一本吸引人的醫學類科普書籍。它展示出人體的衰敗過程,殘酷地告知你“躲不過的”,同時又對病患抱有剋制的溫情。

近距離頻繁接觸死亡的醫者的角度和家屬的視角自然不同,當醫者分享自己的視角,讓讀者能細緻地觀察病人的終途時,人們不僅能對生老病死的自然現象有更深刻的認識,或許還會換位思考,抓不住記憶的阿茲海默病患、艾滋病人、被癌症折磨得連連痛呼的人、求死者……對他們而言,什麼才是最好的選擇?是為了自己心裡好受,拼命將對方最後一口微弱的氣息死死攥在自己手中,讓他們經受更久的折磨,無法自主解脫,還是尊重他們的意願,放他們有尊嚴地離開?

有尊嚴的死亡是很稀有的,有尊嚴的生命也是很稀有的。希望每個人不要等到自己所愛的人走到終點才執著不捨,去愛吧,趁我們還活著。

《人生拼圖版》

[法]喬治·佩雷克

¥68.00

中信出版集團

這是一部堪稱“偉大”的作品。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這是一部風靡了40年的,關於生活的寓言,一切都是虛構的,也因此一切才是真實的。

小說的場景設置在巴黎十七區西蒙-克魯貝利埃街十一號的一幢十層公寓樓,這幢公寓樓被作者縱向剖開,將房間、樓道、電梯、地下室劃分成一個橫豎各10格的國際象棋棋盤,除左下角的格子之外,其餘99個格子分別對應書中的一章。作者從四樓樓道開始,依次描繪每個格子中的物品、人物、故事,描寫的順序按照國際象棋中馬步的走法,絕不重複,故事在四樓左側的房間結束。整部小說按照嚴密的數學結構,有條不紊地描繪了1468個人物包羅萬象的生活。

作者將小說設置成這種無以復加的煩瑣結構,使讀者如墮迷霧、不辨東西,這些故事和細節,就如湖水的波紋,一波一波宕開,最終彷彿靜止,定格在永恆的瞬間。一旦理解了這種結構,就會發現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的那些或感人至深、或玄妙有趣、或意味悠長的故事。

在這部“年鑑博物式”小說中,房客們跨越生死,在拼圖中相遇,如同希區柯克電影的凝視鏡頭下的故事。你終能理解,生與死融為一體,沒有進化,也沒有命運,只有存在。

而在這本書初出版的40年後的今天,在這無法完成的拼圖中,人類都沒有逃脫出書中描述的這些議題。

《被淹沒與被拯救的》

[意]普里莫·萊維

¥45.00

中信出版集團

“……他的敘事是複雜、敏感、沉靜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憶錄'更冷靜'——這就是為什麼當它突然帶著抑制憤怒的能量而迸發熱情與閃光時,比所有的回憶錄都有力的原因。”

——研究戰後歐洲歷史學者託尼·朱特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極端年代的生死總能激起非同尋常的爭論,它似乎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遠,又提醒我們時刻警醒。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受難者、倖存者、最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人,疊加化學家的身份,萊維沒有選擇拋棄極為痛苦的過往,而是選擇記錄這段歷史,一遍遍重新活過這個時期。受害者和局外人的角度在萊維身上交織變換,與許多戰爭回憶錄充滿悼念情緒和無盡的絕望相反,這本書飽含苦難,又充滿活力。

你會欽佩於作者的冷靜剋制,他亮出自己乃至全人類的傷口,揮舞著手術刀一遍遍剖析集中營和之後的一些關鍵問題:人類記憶所具有的欺騙性、納粹摧毀囚犯意志的諸種手段、集中營中的特殊語言,以及暴力的本質。同時,他懷著倖存者的羞恥感和罪惡感,對善與惡、正與邪、加害與受害的絕然區分始終抱持懷疑,對道德的灰色地帶與人性的缺陷進行反思,努力呈現了那個極端環境下錯綜複雜的真相與事實。

他質疑:“我們的記憶並非鐫刻在石頭上,隨著時間流逝,它們不但會漸漸消失,還會經常改變,甚至會增長,與不相干的記憶糾纏成一團亂麻。”

他敢說:“集中營的'被拯救者'們並非最優秀的人……更合適的說法是,那些最糟的人倖存下來:自私者、麻木者、'灰色地帶'的合作者、密探們,也就是說,那些最適應環境的人,而那些最優秀的人都死了。”

他反思:“我從來不知道如何'以牙還牙',既非出於福音傳道者般的聖潔,也不是因為知識分子的高貴,而是由於內在固有的軟弱無能……在面對一個人類的侵擾和挑釁時,我就失去了所有的勇氣。”

1984年,在戰爭結束後的四十年後,萊維初出版這本書,他希望再也不要重現人間地獄,可自己卻一直生活在奧斯維辛。3年後,萊維墜樓身亡,被普遍認為自殺。他沒有屈從於“不敢回顧”的天性,也沒有屈從於“好死不如賴活”的本能,他自殺的謎題,就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後一個質問。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本期推薦的這幾本書,有的筆觸細膩,有的風格沉鬱,它們從多種視角思索著人生的議題。尤其在遇到死生困局時,別給自己太大壓力。放下,或放不下,其實都沒有關係。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_

文字 | 阿呆

圖片 | 中信、Unsplash

視覺 | Dinosaur

_

湖畔书房 | 这些书帮你在失意 落寞 眼含热泪甚至绝望时找到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