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陰陽的概念和奧祕,讓我們處於一個陰陽平衡環境中生活

瞭解《易經》陰陽的概念和規律,你才有可能瞭解這本“天書”,進而瞭解其包含的文化思想和發展的奧妙。陰陽是易經的核心,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工作還是度假,旅行還是養生,只要掌握和遵循這一核心,一切才會和諧發展,共生共榮。

學習陰陽的概念和奧秘,讓我們處於一個陰陽平衡環境中生活

宇宙千變萬化可以用錯綜複雜來形容。但是在這錯尊複雜的現象背後,有一個簡單明瞭的宇宙秩序,也就是變化的原則,稱為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後來孔子提出來的。伏羲是用符號來表示的。一陰一陽,指的是兩個符號。陽用“-”來表示,陰用“--”來表示。八卦和六十四卦就是以這兩種符號重疊而成的,每一個陰陽符號叫做爻,《易經》的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其中陽爻一百九十二,陰爻一百九十二,分別喻示自然界或人生社會中的一切剛柔物像,剛就是陽,柔就是陰,體現事物發展的情狀。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陰陽“陰陽”代表事物對立與統一的兩個方面。陰陽現象是無所不在的,就拿一個筆記本來說,封面是陽,底面是陰,表面是陽,裡面是陰。陰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隨著外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

《易經》中的陰陽,指的是對立統一的概念,朱熹說得好,天地之間,無往而非陰陽,一動一靜,一語一默,皆是陰陽之理。生活中陰陽無處不在。白天是陽,晚上是陰,一個人白天要精神好,陽氣足才能做事情,晚上要陽氣藏起來冷靜下來才好睡覺。天是陽地是陰,剛是陽,柔是陰。男人是陽,女。人是陰。頭是陽,腳是陰,奇數是陽,偶數是陰,所以頭只有一個,腳就有兩個。《系詞上傳》以“一陰一陽之謂道”精煉地概括了易理的本質。莊子也稱《易經》“以道陰陽”,都是可取的論斷。可以說《易經》的陰陽大義,是通過特殊的象徵,說明事物在對立統一中發展的哲學原理。

學習陰陽的概念和奧秘,讓我們處於一個陰陽平衡環境中生活

陰陽說他們不一樣,就真的不一樣,陰是斷得,而陽是沒有中斷的,說他們一樣,也就真的相同,陽是一小直線,陰只不過再加上一小段直線,有什麼不一樣?這就是物極必反的概念。一個“-”算陽,再加上一個“-”就變成“--”,反過來,一個“--”是陰,再加上一個“--”就變成“----”太多也太密了,乾脆連到一塊,不就成了”-“,便是陽了。於是就有了是不過三的概念,伏羲畫卦只畫三畫卦,不化四畫卦,影響到後代子孫,遵守無三不成禮的原則。這說明陰陽是變化的,是可以轉換的。不同的角度和立場,陰陽的概念是不同的,不如我們的身體對外界環境,身體是陰,外界是陽,如果身體對內心,身體是陽,內心是陰,所以陰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陰陽又可謂是君子和小人的象徵。宋儒邵雍《擊壤集》有《君子吟》曰:“君子思興,小人思壞。思興招祥,思壞招怪。”說得特別好。又有《唯天有二氣》曰:“唯天有二氣,一陰而一陽。陰毒產蛇蠍,陽和生鸞鳳。安得蛇蠍死,不為人之殃!安得鳳凰生,長為國之祥!”所吟的都是陰陽之道。

近代研究二進制,計算機的代碼和核心程序,也是將《易經》的陰陽符號與“0”和“1”對比,獲得了頗有意趣的結果,讓科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帶來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空前發展,把我們帶進智能生活時代。

陰陽轉化是物極必反的自然規律。任何事物發展到最高峰的時候,就會走向反面。例如,白天到中午就是頂峰的時候,這時候就開始低落了,慢慢地走向黑夜,而黑夜到了半夜子時為極限,也勢不可抗拒地開始轉化,慢慢地又走向白天。一天如此,一年也是如此,春去夏來,秋復冬往,循環不已。生命的盡頭是死亡,死亡的反面是新生。物極必變,物生謂之化,生死變化,是自然界變化不可抗拒的法則,任你有多大本事也不能改變這些自然規律。

物質世界是不斷運動著的,在這個世界中,一方面是生命物質不斷誕生,另一方面是生命物質不斷消亡,就這樣生生滅滅地變化著,而其中的原動力不外乎是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相生相剋,形影不離,對立而又統一的相互作用。以中醫中所談及的陰陽觀念為例,最高的層面所言的陰陽,只是一種生命能量的二種存在狀態,而不是有二種不同的能量。陰,是生命能量的收藏、斂伏狀態;陽,是生命能量的生髮、表現狀態。“陰成形,陽化氣。”說的是,能量呈陰性狀態,較能被認識到,因為它是偏於有“形”的。能量呈陽性狀態,則不容易被認識到,因為它偏於無形的,像“氣”一樣。生命能量的收藏(陰)就是所謂的精(包括無形的及有形的一切體液);生命能量的生髮(陽)比較不容易被直接“看”到,它的表現就是生命所呈現出來的活力,諸如溫度、聲音、體力、思考等等。

道家所謂的精氣神,其實就是這一氣的變化:其凝聚曰精;其流通曰氣;其作用或功能曰神。以水來作比喻:水凝結為冰為精的狀態;冰化為水為氣的狀態;水蒸發為蒸汽後的種種功用為神的狀態。神者,妙用無窮,神不可測也。水較冰更加變化萬端,但較之水蒸汽,水就顯得很侷限。水蒸汽,它不像冰或水一樣有形,但它的作用非常巨大而且神妙難測。比如,蒸汽的爆炸會產生不可思議的能量;蒸汽能推動蒸汽機,進而產生機械能以及電能,而電能的傳變作用更是變化萬千、作用無盡。無味、無嗅、無聲、無形的電卻能產生有味有嗅有聲有形的作用。這種神妙的作用,古人無以名之,故曰神。雖有精、氣、神三個名稱,其實只是一水的變化而己。人體生命的能量也是如此。

學習陰陽的概念和奧秘,讓我們處於一個陰陽平衡環境中生活

人有有形的身體(包括體內的體液、肌肉、內臟、骨骼等),這都是廣義的精;身體的活力、動作、行為、聲音話語、乃至精神活動的思考、想像、分辨等,就是神;而這一切生命活動的背後的能量支持謂之氣。就好像一部電影。銀幕比之為身(精),銀幕上的光和情景鏡頭為神,支持鏡頭髮生作用的電稱之為氣。用一句話來概述:人的見聞覺知,作用施為等等“神蹟”,是靠氣的支持,由健全的身體來完成。

這三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渾然一體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生命。而構成這一切不可思議的生命現像,就是同一種能量的變化所成就,中國古人名之曰“元氣”或“元神”(畢竟,總要給一個可稱謂的名字才好說明)。言其體則為“元氣”,言其用則為“元神”。

還有一個淺顯的比喻可說明陰陽一氣的道理。比如,人睡覺的狀態就是陰——收藏、斂伏的狀態;人醒來活動的狀態就是陽——生髮、作用的狀態。睡下的和起來的是一個人,不是睡下去一個叫“陰”的人,而醒來後又換了一個叫“陽”的人。陰陽只是一個人生命呈現的二種不同的形式。

清代名醫鄭欽安先生說:治病不難於施藥,而難於辯證,不難於辯證而難於識陰陽。《黃帝內經》雲: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這個最高層面的陰陽有了會心把握之後,從其變化出來的“不可勝數”的陰陽概念就自然可一而貫之。

陽虛,就是能量沉潛伏藏太過,需要生髮提升;陰虛,就是能量的沉潛伏藏不足,需要收藏斂下。而藥物的作用只不過幫助身體來完成這個升、沉的過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陰陽的觀念,要好好把握“道從一氣生陰陽”的道理——陰陽只是一種能量的二種存在狀態而不是有二個東西的存在,就不致於遇到陰陽的概念就如丈二金鋼摸不著頭腦了。

但陰陽二種狀態又不是各自絕對獨立存在的,而是互涉互依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只是為了說明的方便才分而述之。好比一杯熱水,水為陰,其中的熱能為陽,此時的陰陽是互存的。沒有離開陽的陰,也沒有離開陰的陽,它們是互存的。絕對的陰就成了冰,而純陰不生;絕對的陽就化為了氣,而純陽不長。正是陰陽互涉、互依、互變,才成就了應用萬方的水的狀態及其功用。

陰陽又是可以互化的。如水可化為氣,氣也可凝成水。正所謂,“陰成形,陽化氣”。說一個人身體陰虛,並非絕對沒有陰性能量或狀態的存在;說一個人陽虛,並非絕對沒有陽性的能量或狀態存在。在能量的陰陽互變、互依、互涉的關係中,陽為主導。《內經》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陰陽應象大論》中說“治病當求於本”。這個“本”,當以陽氣立極。作為中醫的理論指導的《易經》也說“乾乃統天,坤乃順承”。中醫所說的氣能攝血,氣能化血,氣推血行等等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人體是小宇宙, 而宇宙是大人體。 因此從〝道〞的層次上來說:醫生去指導養生所應遵循的天道,與儒家君子去修身所應遵循的天道是一樣的, 均是中庸天道。醫生去指導治病所應遵循的天道,與儒家君子去齊家、治國、平天下所應遵循的天道亦是一樣的, 均是中庸天道。從這個邏輯上來說,治身體病的醫生與治社會病的儒家君子這二個群體,本質是一樣的。

學習陰陽的概念和奧秘,讓我們處於一個陰陽平衡環境中生活

所以掌握陰陽的規律很重要,學習陰陽的概念和奧秘,讓我們處於一個陰陽平衡環境中生活,是我們每個人要做得事情。學習和感悟《易經》的更多知識,請關注我們注意關注我們 相關文章和視頻,我們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