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功败垂成都是因为范增的甩手不干吗?

晓东在农村


这个问题如果是肯定的,那范增就要承担千古责任,其实范增也不是甩手不干,是他被逼得没有办法干,想当初他以70多岁的年纪,带着满腔热情跟着项梁反秦,说明了范增还是有抱负的人,他想用他的智慧为反秦做点贡献。

项梁死后,范增继续跟随项羽干革命,也被项羽尊称亚父,在项羽军中那也是有相当的地位,按说范增是有足够的条件去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但没想到是他与项羽硬是不对脾气,以至于后来不得不辞职返乡,心情极端郁闷的智囊范增病死途中。

范增被司马迁称之为西楚头号军事和智囊,范增是个奇才,好奇计。项羽的军事计划一直有范增布局的影子,项羽具有强大的军事势力,加上范增的奇谋,理应合作快乐!项羽终究是项羽,范增终究是范增,一对黄金搭档不欢而散!

项羽有太多的优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高富帅,但西楚霸王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自负,他最终的失败就是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生性多疑上,虽然他尊称范增为亚父,范增也很为他卖力,但项羽是不会完全听任范增的,否则就没有了霸王气势。

范增以前就是个民间高士,属于闭门修炼的人,人际关系处理肯定不是很拿手,不属于会来事的那种!而且有些孤傲,奇士总有他独特的个性,所以范增说话也不会讲究方法,就算对项羽,在大庭广众面前也是好不留情面,一次两次项羽也不会在乎,次数太多项羽就反感啦!

这一切都看在陈平的眼里,陈平投靠刘邦后,只是小小的使了个离间计,就让项羽与范增不欢而散,真是四两拨千斤啊,难怪军事家都要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以看出范增肯定没有张良的阴谋!就是一个倔老头!

其实项羽的最终失败主要责任是项羽自己,范增作为他的谋士没有沉住气,也有一定的责任,当然历史也有其偶然性,我们后人无法去解释某种偶然!现实就是项羽失败了!项羽的骨气还是值得后人尊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本夏


个人认为,项羽是功败已成。项羽从来就是要做个霸王,霸王已经做成了。后来失败了,算是功败已成吧。

实际上说,项羽的错误在于两大主要方面,一是策略不对头,二是用人有缺陷。

策略上来说,项羽过于重视暴力的力量,不主意政治力量的积蓄。主要表现在:

坑杀降军,分封诸侯王时没有平衡各方力量,自己不占据有利的关中地区,而后杀楚怀王,作战时胜利后时常屠城,不仅仅是对咸阳大肆破坏,之前和之后,项羽屠城的记录经常出现。甚至平定齐地的时候,项羽本来已经赢了,就是应为纵容部下胡作非为,齐地百姓又起来反抗,形成僵持局势,让刘邦偷袭彭城得逞。所有的这些事,范增要么没有规劝过,要么规劝了没有用。总之呢,范增在这方面是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大家熟知的鸿门宴,范增想杀刘邦,可以说是见微知著,眼光独到老辣。但是杀刘邦这依然是走的暴力路线,即使把刘邦杀了,那依然会产生新的隐患,众多诸侯对项羽的恐惧会时刻让项羽限于险境,又增加项羽的一个罪行而已。如果学学周公对商朝后裔的办法似乎更好,分封包围,封到一个富庶之地,瓦解上下斗志,无险可守之地而且离自己主要力量不远不近方便随时控制。既能服人,又能限制,如果他有异志就不要再手软。其实范增他们对付刘邦已经做的很好,刘邦差点因为兵将逃离而垮台,可惜三个秦地的封王已经不得秦人的心导致一些秦军反而跟刘邦了,再加上刘邦白捡一个韩信,后来成了大功。

楚汉相争阶段,刘邦想议和,项羽本想答应,范增曾经建议不准许刘邦议和,把刘邦打了个半死。然后陈平施展离间计。这么看,范增在,可能后来项羽往返于前线和后方会少,至少来说刘邦不会赢的那么快。然而70多岁的范增和50多岁的刘邦,就看老天爷给谁的机会多了。毕竟刘邦几次都是死里逃生,只要一次倒霉,至少天下不会姓刘。

项羽的用人问题,范增也是无能为力的,韩信,陈平,这些人都是范增还活着的时候就跑到刘邦那里去了。项羽越到后期,越只用身边人。

再从范增这方面看,范增给项梁的建议是迎立楚王后裔,个人认为范增的局限就是跟项羽一样做个霸王的眼界,并没有放眼天下,要做皇帝。

所以,我认为,即使范增不走,也无法助项羽完成帝业,只能让斗争变数增多,争霸的时间延长。


夜航船水手


项羽之所以功败垂成,表面上看,与范增的甩手不干有一定的关系,但细想又不尽然。原因粗略分析有这么几个:第一,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天下苦秦久矣。各路起义军之所以纷纷揭竿而起,就是不堪忍受秦朝统治者的暴政。从长远来说,谁能解民于倒悬,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谁就得天下。而项羽好勇嗜杀,以暴制天下,攻城掠地之余,常有屠城之举。因而,亡秦时他常常能拔得头筹,而一旦秦亡,就会招致诸侯的忌惮和背叛。第二,用人不当。项羽靠三千江东子弟发家,这些人非富即贵,自然而然就就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他们一致排外,因而像韩信、陈平这样人才即使投到项羽麾下,也得不到重用,只能被边缘化。再加上项羽这个人自恃勇力,刚愎自用,身边谋士本来就少,又不能尽用,失败就不可避免。第三,战术无双,战略失当。项羽好兵法,他曾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可见,他是很有军事才能的!但对于怎样经略天下,他是从来没有想过的。因而有人劝他定都关中时,他以大丈夫当衣锦还乡岂能锦衣夜行拒绝了。鸿门宴上,范增劝他杀刘邦,他又下不了手。所以说,称霸以后的项羽对怎样立国是没有具体的战略方针的。以上就是我的分析,欢迎评论关注!


乐优梦然


项羽的失败不只是范增的甩手不干,更是他自己的性格原因和做人做事的自身问题。成名太早,年轻气盛,虽英雄也当然干不过奸滑过度的成熟的刘邦。

项羽,他的成功是出于当时的秦末形势和跟随他叔父的原因。当时,由于秦朝暴政,引起陈胜吴广的农民大起义,得到各地的纷纷响应,项羽就跟着他的叔父项梁起义 ,加上自身勇猛志高,他二十二岁就驰骋疆场成名,威震沙场,在二十八岁就开始了楚汉之争。他是力拔山河气盖世的英雄霸王 ,他是无数英雄中又具儿女情长的千古王者。因为他太年轻,毕竟读书读的少 ,又无谋自负,意气用事,先坑杀二十万兵,又坑杀四十万赵兵,治军不严,更火烧阿房宫,让人寒心。江阴迷路问路被人专门错指方向 ,不就是一个小例子吗?失去民心的结果使他不能成为成功的政治家。因为他太年轻 ,不懂政治,太维护自己的完美的个人英雄形象,太儿女情长,特别是鸿门宴错失除刘邦的机会,让范增无可奈何,唯一一个能助他打天下的范增,失望之极的范增不得不离去,这只是加快了项羽的失败。

“时不利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四面楚歌是项羽有勇无谋失民心的必然结果,自刎乌江是项羽最后维护自身英雄形象完美绝笔。

如果项梁不死加上范增不走,也许就没有项羽的乌江自刎,但是,如果他不改变自己,即使江山拿下也会失手。





雅致灵心


项羽失败,有范增的因素,但不是绝对的,首先说项羽,刚复自用,把别人都不放在眼里,天下我是霸王,有没有范增无所谓,而范增的失败,不是输给了张良,而是输给了自已,范增自已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张良小子,从文才武略上不是老夫的对手,在加上项羽英勇善战,天下早晚就是项家的,只不过是早晚问题,在加上范增以老卖老,不把项羽放在眼里,别看你项羽如何如何,沒有我范增,你啥也不是,,处处以父之名教训项羽,项羽哪吃这一套,所以彼此不能同心,是造成项羽必亡的主要根源。


卢教练6


又是这么难的问题,我就想要个优质回答



咿呀咿呀小黄脸呀


如果不是项羽的傲慢和疑心导致军心混乱,如果项羽不把范增逼走,他若是处处听范增的话也不至如此,当然了他这性格也不可能听范增的话,他若厚着脸皮逃回江东意图日后东山再起,觉得项羽败与范增无关


老甘说历史


不是,范增屡次起谏言献策,项羽不听,导致范增绝望起了归心,范增已经看到了楚汉争霸全盘的结果,眼见自己在此多此一举,不如回乡归隐。


用户59735802778


看起来是性格问题,实质还是思维问题!


孩子听话1


不是,项羽的失败是他自己失去了信心,他不听范增的话,不占领关中和杀掉刘邦张良樊哙,错在封王太滥和坑杀降军,杀降者不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