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乘勢而起——戰略佈局大灣區(走向未來篇)


碧桂園:乘勢而起——戰略佈局大灣區(走向未來篇)


七百四十年前,有一位英雄過伶仃洋時,在茫茫的大海中,面對時局與自身命運,作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選擇。

七百四十年後,伶仃洋這個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灣,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生機勃勃的灣區,環繞著世界上最具活力的都市群——深圳、珠海、廣州、佛山、東莞、中山、香港和澳門,這些城市在國際市場上交相輝映,閃耀著各自的魅力,發揮著各自領域的影響力。

伶仃洋不再伶仃。入夜後,沿岸璀璨華燈將整個天空照耀得猶如白晝,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如同騰龍飛躍,閃亮躍於海面之上,成為海天之間最亮麗的風景。

“一橋拉動,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盤皆活”。隨著交通設施的優化,粵港澳三地融合不斷深化,統籌大灣區未來走向的時機漸漸成熟。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綱要》)為大灣區未來的發展定調。

根據《綱要》,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建設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重要節點城市,輻射帶動泛珠三角區域的發展,從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綱要》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在這樣的戰略佈局下,錨定大灣區成為眾多機構和投資者的不二策略。這其中,建基於珠三角、致力提升居住文明的碧桂園(02007-HK)備受矚目。

碧桂園立足大灣區,面向國際

碧桂園成立於1992年,當時只是一家順德小房企。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碧桂園已經成為立足於廣東,業務遍佈全國的大型房地產企業。至今已在全國1100多個城鎮,佈局超過2000個項目。

但是,碧桂園不僅僅是一家縱橫全國的房地產企業,近年,該集團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以國際標準的現代農業為切入口,助農增收致富;此外,碧桂園從2018年7月起,進軍機器人領域,圍繞地產主業進行高科技產業佈局。

如果說房地產開發利在當代,那麼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以及高科技產業佈局則將惠及千秋。

碧桂園打造大灣區生態圈

作為從順德成長起來的地產企業,碧桂園一直注重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佈局。除了繼續專注於大灣區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和輔助產業的投資外,還在珠三角地區大力拓展以科技小鎮為代表的產城融合項目,吸引科技企業與大學進駐。

此外,早已預見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利好的碧桂園,開始了機器人發展的佈局,銳意開發科技產業,以先一步把握灣區戰略發展的機遇。

從廣東農村走出來的企業領袖,明白到在發展國際一流灣區的進程中,農業發展追上世界級水平的重要性,因此早已將打造現代農業、帶動鄉村振興發展加入到該集團的發展綱領之中。

大灣區房地產開發的翹楚

作為領先的珠三角房地產企業,提起碧桂園,人們自然會想到“五星級的家”——這是碧桂園對客戶的承諾,它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顯示出品牌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儘管其業務已經遍佈全國,且已蜚聲海外,但碧桂園仍以廣東為家,大灣區是夢魂所在的根,也是未來佈局的重點。

2018年,碧桂園在廣東地區合約投資額達578億元。

產城融合,打造城市發展新格局

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身體力行者、全球綠色生態智慧城市的建造者,碧桂園於2016年8月正式發佈“產城融合戰略”,自願承擔起新的使命,積極推進產城融合,驅動城市產業升級。

此戰略的構想是要建造以產業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通過以產帶城、以城促產、產城互動的發展路徑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宜居宜業之城,這正符合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尤其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一項。

事實上,碧桂園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產城融合佈局早在2017年已經展開。坐落於深圳周邊的“廣東硅谷”惠州潼湖生態智慧區於2017年5月17日正式動工,2018年9月底,小鎮一期開園,這是碧桂園的第一個產城融合標杆項目,也是廣東省的第一個科技小鎮,坐擁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及產業鏈優勢,以思科數據中心為依託,旨在打造世界級的物聯網和智能控制產業基地。

2018年6月,碧桂園·深圳機器人產業園正式開園,以產業園區和科技小鎮為依託,推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廣泛應用,助力智能製造的爆發式發展,為大灣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新機遇。

2018年10月,順德新能源汽車小鎮正式開園,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新高地。

另外,還有定位生態新城的惠州南站新城、智慧產業生態新樞紐思科(廣州)智慧城等等。

除此以外,碧桂園還與眾多產業機構、企業、大學簽約,在產城融合、科技小鎮、人才交流等多個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發展機器人產業,定義高科技綜合型企業

2018年9月8日,佛山市順德區政府與碧桂園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簽約,推出機器人谷項目,正式進軍智能製造業。碧桂園或將斥資800億元發展機器人板塊的建設,足見集團對這個板塊發展的重視。

據悉,機器人谷首開區已開建,預計2021年完成全部建設並交付,並在竣工後五年內實現全產能運作。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明確列出: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以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裝備和智能成套裝備為重點,大力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和產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統集成能力、智能裝備開發能力和關鍵部件研發生產能力的智能製造骨幹企業。碧桂園的這個戰略佈局得相當及時,相信當地政府的支持、國家政策的鼓勵,將有利於機器人谷的發展。

發展科技型農業,振興鄉村

在大灣區發展科技創新的同時,碧桂園不忘統籌大後方的堅實後盾——農業。2018年5月,碧桂園農業正式成立,致力於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龍頭企業。

“灣區農業要發展,應該是為傳統農業植入高科技元素”。碧桂園農業的業務定位是發展科技型農業、平臺型農業、國際性農業,打造從研發、生產、市場一體化的全產業鏈。2018年8月,碧桂園農業的德慶貢柑產業園正式啟動,以科技引領生產優質農產品,培育當地貢柑產業人才,打造產業聯盟,助力鄉村振興。

碧桂園農業還在廣州市等多個灣區城市佈局了苗米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等項目,以助力灣區農業發展。此外,還與大學和科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在科技創新、現代農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

堅持扶貧,縮小鄉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

碧桂園堅持扶貧21年。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以後,碧桂園找到了更明確的定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建設是希望可以產生輻射效應,帶動周邊、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因此,碧桂園主動在廣東清遠英德、汕頭、潮州、韶關等地開展鄉村振興建設項目。

廣東清遠英德樹山村是碧桂園首個試點駐村的地方,與全國9省14縣結對幫扶,積極參與助力33.6萬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脫貧。

此外,通過產業帶動、義購義賣等形式助力幫扶村的產業發展,還藉助碧鄉、鳳凰優選的平臺,開展消費扶貧模式,搭建起與灣區經濟對接的橋樑。

同時,碧桂園實施人才振興戰略,聚焦支援教育和就業扶貧教育,秉持校企共育、產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輸送技術性人才。結合自身產業鏈釋放出上萬個就業崗位提供給貧困戶,並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開展新技術推廣和生產技能培訓,以實現就業扶貧,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碧桂園作為一家良心企業,為產業、為社會、為國家、為粵港澳大灣區盡心盡力,身體力行地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

“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這是碧桂園的願景。而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一家企業對於其企業責任感樸實的專注和堅持。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需要有這種營商態度的企業,而碧桂園亦可藉助大灣區不斷提升的實力,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