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別人都使用開源大數據技術時,阿里雲王堅卻堅持自主研發Max Compute?

科技新聞播報館


我覺得,王堅在阿里雲的發展過程中,就像是大海航行中的舵手一樣,引領阿里雲不斷前進。

不得不說,王堅是非常有遠見的,他很早就意識到了只有自主研發的重要性,所以堅持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

早在2007年,阿里巴巴就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因為系統無法滿足集團不斷增長的數據處理需求,於是阿里巴巴從微軟亞洲研究院招來王堅博士,解決整個集團的算力問題。

當時,市面上基於開源技術的Hadoop集群,在可控性、安全性上存在隱患,可提供的服務也有很大的侷限性。雖然當時大家都在用Hadoop集群,但王堅清楚地認識到了其規模的侷限,決定要自主研發一套大數據計算系統,也就是MaxCompute。

自主研發的道路上肯定會面臨不少困難,但當時無論是基於Hadoop搭建的大數據系統還是自研的大數據計算平臺,都未能跨越5K 的集群規模的大山。

經過不懈努力,在2013年8月,王堅終於帶領團隊解決了這個難題,不僅讓新的基於飛天5K的MaxCompute生產集群規模達到5000,還實現了跨機房,並經受了整機房斷電的嚴苛考驗。

這也意味著,阿里成為了世界上為數不多具備5K計算能力的公司。更重要的是,阿里還成為了業界首家對外提供5K計算能力的公司。

現如今,作為單集群超過1萬臺服務器,數據規模更是達到EB級的大數據計算平臺,MaxCompute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大數據計算平臺。

阿里巴巴集團的核心業務都是由MaxCompute提供支撐。同時,阿里雲還將這種大數據處理能力對外開放,讓小型公司只需要花幾百元就可以分析海量的數據。

現在想來,如果十年前王堅沒有堅定地走自主研發的道路,也許就不會有MaxCompute的誕生,阿里巴巴和其他企業也都無法享受到MaxCompute帶來的便利了,忍不住要給王堅的遠見點贊!


一個退休的老者


事實上,隨著雲計算市場上半場的結束,越來越多的雲計算廠商將目光轉移到了如政務雲市場這樣的行業市場之中。而阿里雲一直以來,作為中國公有云市場的龍頭老大,憑藉著自主研發的技術和其誕生於互聯網的創新思維,再度帶領著政務雲發展向新的方向前進。




追風的人r


自主研發通常需要投入巨量的人、財、物,短期看不到成功,遇到多方質疑仍要堅持初心。亞馬遜的AWS、微軟的Azure、阿里巴巴的阿里雲等全球最大的三朵雲都是自主研發。最終帶來的成果和利益也是顯而易見的。



梅傑爾s


芯片脖子上的那道血痕,永遠警示著每一個華夏兒女:不自主研發,就會受制於人,就永無安寧之日。而云計算是比芯片更重要的存在,它是中國未來社會的水電煤,特別是在今天這個政府積極擁抱雲計算大數據的時代




今後的昨天


只有自主研發才能把軟件的效能和硬件的能力整合在一起,只有通過創新技術,去替代原有的櫃機,讓CPU效率發揮到極至,才能讓開發者享受的雲計算的能力,在成本、性能、效果上得到運用,阿里雲做到了。





白刃賅


可以說,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阿里雲不僅在國內雲市場常年穩居第一的市場份額,也通過基於飛天的應用在各行各業迎來了大爆發。阿里云為天貓構建了全球最大規模的混合雲,沒有自研的飛天是無法做到的。




君有嘉儀11


阿里雲擁有中國目前規模最大、性能最好的大規模操作系統飛天,這是每個科研人員的心血


紛淚雨盟


因為,中國只有兩種雲,一種是拿來主義的雲,一種是自主可控的飛天雲,只有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


尋覓歷


若不靠著自主研發,而只靠著被稱為“拿來主義”來部署自己的雲,將會是什麼結果,恐怕也是不難想象的吧


若寒荷


大家都知道,國內的科技企業雖然多,發展也很蓬勃,但擁有自主研發技術,還堅持了好多年的企業實在是太少了。在最初幾年裡,阿里雲在集團內部表現並不突出,技術上艱難,商業上也看不到可能性,如今讓眾人刮目相看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