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大师说
哭丧这种职业有,但是很少。我们这里过去没有,近二三十年不知何时河南人组织了一个乐队,这个乐队里就有位哭丧的女人,慢慢地哭丧这种吊唁形式亦在县邑传开,时有人请哭丧者,但为数不多。哭丧乃自已对亡人表示哀悼丶怀念之情,这是哭者与亡人们情感的表现,如果你父母亡故,你自已不去哭丧,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请一个专业哭丧者去哭,怎么能表现你的内心情感呢?这位专业哭丧者与你父母又有什么感情呢?他的哭词千篇一律,音调阴阳怪气,只不过引来一些围观者罢了。如果你请专业哭丧者来哭,只能说明你与你亡故的亲人没有感情,而且丢人显眼,这种事万万做不得。如果你要请演员唱《祭灵》,那是吊唁的另一形式,无可非议。
魏其江
大家好,我是农村日记家里蹲,正宗农村人。
别的地方不知道,就说说我们这里的情况吧。
我们这里本来也没听说过有专业哭丧的,后来听去外面干农民工的说山西那边有专门哭丧的,有的家族的本家或亲戚少,为了壮大声势,会专门找一些哭丧的。
专业哭丧的有男有女,一场白事下来主角恐怕需要几百到一千的报酬。
他们也算敬业的演员。不管男的女的,也不认识死者,但跪在死者的灵前,那哭起来是昏天暗地,梨花带雨,嚎啕大哭,比起有的亲生儿女苦的都悲痛。
他们也有专业的团队,平时和唢呐版基本配套。有的人家有钱可以请十几个哭丧的,有的请三五个。
请哭丧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比如家里弟兄几个,逝者没有女儿,这时就需要找些女哭丧的,代替逝者的女儿。有钱的可以多请几个,没钱的少请几个,逝者的后世和这些哭丧的一起守灵哭丧。
反之逝者没有儿子,只有女儿,女儿会了却逝者遗憾,为逝者请几个男哭丧的,当逝者的儿子。基本情况就是这样的。
而我们这里的风俗是;逝者逝世后,就通知亲戚朋友,来帮忙,亲戚晚辈戴孝,白天黑夜一般由儿女子侄近亲守灵,朋友邻居,帮忙修坟墓,卖菜做饭跑腿等等。
但是每次吃饭前必哭一次丧,亲戚、及自家本家后人来逝者家,特别是女性,在进村必须嚎啕大哭着来逝者家中。一般逝者会在家中停放三天,所以一天要哭好几次,我们这俗称“点仔”。
我们村第一次请哭丧的是这样的一家,这一家有儿有女,都在外面工作,估计都是干部。
都是年轻人,他们在广庭大众是在不会嚎啕大哭,所以就从外地请了一般哭丧的,在唢呐乐器的伴奏下,在灵堂边哭边唱,热闹非凡。周围村民都在看热闹,谁都没见过专门哭丧的。
此种情况,不知逝者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我是农村日记家里蹲,欢迎大家关注我,听我聊农村的那些稀奇事。
农村日记家里蹲
是真的,不过我们村里目前还没有这么做得。
但是对于农村的哭丧,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前两年我大伯母去世了,我奉母命回家奔丧。跟着我妈去伯母家,从距离伯母家还有五十米的地方就开始哭,我妈还得搀着我,一直哭到伯母灵位前,趴在地上继续更加嚎啕大哭。哭个几分钟堂姐堂哥把我扶起来,然后我们继续抱头痛哭……这是第一次。
到埋葬前一天下午,我们做儿女的小辈们要去村口迎客——在村门口摆一张桌子,设置一个简易灵堂,在这里迎接从各个村子来的亲戚们。当然亲戚们老远都要穿着孝服开始哭,客人哭了我们自己得跟着哭(注:男人都不需要哭,女人得陪哀)。客人从村口要哭到家里灵前,我们就跟着一路哭过去。从村口到伯母家至少一公里……然后那天下午来来回回十几家客人都要这么一遍,有的年龄辈分大一点的老人去世,那亲戚就更多了,几十家都有估计。这一下午下来,我觉得我自己已经声嘶力竭,那一阵还给孩子喂奶,都要回奶了好像……
迎客完了是守灵。晚辈们两行跪在灵前,这时候基本是村里人来祭奠,烧纸、鞠躬的,只要来一个人烧纸啥的你就得嚎啕大哭,一为悲伤死者,二为感谢来人。
……
正经下葬那天,扶棺痛哭时常会哭晕过去人的……
所以那天去同事家里吊唁,大家就是在灵堂前三鞠躬以示哀悼,然后坐下来谈谈话,安慰安慰,很简单的仪式。我觉得挺好。
生前珍惜最为珍贵,死后哀荣再大,又有什么意思?
陕西女子带你喋美食
听说现在农村有专门的哭丧人,哪家老人去世,可以出钱找他们来哭丧,是真的吗?
哭丧,可以说是农村一种旧时的丧葬文化了,与其说是“哭”,按照现在人们看来,不如说是把哭“唱”出来。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哀思表达出来,同时也是表现自己的孝心,哭的声音越大,也就代表着越孝顺。
而有些人为了得到“孝子”的名声,便会花钱请人来大声“哭丧”,于是“哭丧”便成为了一种职业。在农村生活,小时候也见到过“哭丧”,现在基本上很难见到了,但是少数地区还是存在。
但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在我看来,请人“哭丧”都不是一个真正的“孝子”该做的。什么是“孝”?赡养父母才是孝,让父母能有一个安生的晚年才是孝,而不是这种“生前不孝,死后乱叫”的行为。
与其花钱请人来“哭丧”博得一个明面上“孝子”的名声,不如趁着父母还在世的时候,用这笔钱给父母买些吃食,这样才能被人们打心底称为“孝子”,而不是被人面前夸,背后骂。
总而言之,“哭丧”并不是一种值得人们继承和流传的文化,而是文化风俗中的一种糟粕,需要人们淘汰!
这里是农技广播站,想要了解更多的农业技术以及农村相关信息,可以点个关注、点个赞!
农技广播站
还真有专门哭丧的,一般都是乐队的兼职做哭丧,披麻戴孝的一边哭一边唱,这社会为了钱啥事都有人干,既然有人做就说明有市场,这农村还真是多土豪啊,我有时候看的直起鸡皮疙瘩,常常想,也不知道这家老人在的时候这些后辈子孙是否有这么孝顺,肯这么为老人花钱,如果在世的时候肯为老人这么花钱,让老人过得更好更开心,后事又何必做的这些排场给别人看呢?难道面子真的有这么重要吗?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了。
九韵如风
这问我作如下回答:
生老病死是每个家都有的,在办丧事的风俗也多样化,仅沉哀的气氛是一样的,然而丧葬礼义依民族风俗,地方风俗均有不同点,素百里不同俗的说法。
一些地方出殡要选好日子,亡灵在家一星期都有,一些地方不选出殡日子,就是三天出殡,当然都少不了给亡灵超度,请法师是重要的。
单说专业哭丧之俗,也许是从唱孝歌演变而来的。唱孝歌就是乡邻们在灵堂里以孝为主题的形式,以感恩和悲伤的心情对亡灵的哀思。一些地方确有专业哭丧的人,遇到白事被请去哭丧,当然这些风俗具有好处是:灵堂里过于沉哀,阴气重重,有这些活动能充满热闹的氛围。
一些地方变了,将沉哀礼义乐队化了,少了悲感,乐队还演出艳舞的怪現象,将灵堂里只放哀乐,改放"好日子"和其它流行歌曲,是很不解的时潮。
态和益康
丧事永远是个沉重的话题,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经历的必然结果,现在农村确实有这种服务,但也是几个别的地方出现的,在一些地方死人要请响器乐队,一般响器都有专门的人哭丧的,大概20分钟100元,那个子女要求哭丧,这个子女和哭丧的一起跪在棺材前或者灵碑前,哭丧的人代替这个子女的心声,又哭又唱的表达哀思,有的地方可能就是慢慢形成这种风俗了,都出现的攀比心理。
小邪君还是告诫各位,人活着的时候多孝顺,别等老人死了留遗憾!
砖家小邪君之三农
都是土豪们干的,老子死了,土豪躺床上,雇人哭灵,一般是些以前唱戏的,唱戏没什么市场,人家也是顺应潮流,改行哭丧了,并且收入颇丰。大热天,死了老子的土豪待在空调室里,花钱雇人哭丧。爹妈生你养你,最终你小子连最后的孝道都不尽,花钱雇人哭丧,简直一点人味都没有了!社会的悲哀,人性的丧失!人渣的作为吧,哭丧作为一个职业,并不是平民百姓能请的起的,属于高端消费!
启晨91211519
哭丧在几千年前叫哭号从那以后传下来的,我看过圣经书,不懂的人以为人死了哭伤心没用,实际上是上帝耶和华安排的在有些地方一直流传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