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 一地雞毛

其實我很想寫一篇詳細的分析文章,但是又覺得無意義的吶喊真是無意義。我只是簡單說明一下。這件事的現象,原因,和後續。

第一 現象:中國足球連續失敗。承擔這個失敗的具體執行方是國家足球隊和他的管理體制,中國足協,中國足球聯賽還有俱樂部。

解釋:我們先說一個人,一個團隊,一個國家如何成功。或者說部分成功的原因是什麼?然後才是成功後如何持續?其實不持續的成功也不算真正意義的成功。

世界汽車產業為什麼一直是德國,日本,美國等幾個國家玩,其他國家就插不進去手。這就是資本主義模式的成功。需求導致研發和擴大生產,資本市場的投入(貸款,金融)形成投資人的獲利,進而給予企業持續的投資進行技術研發和擴大生產。企業本身在市場競爭壓力或者說生存壓力下,以利潤為驅動力,自身不斷加強管理,人力資源提升,技術提升,為的是滿足客戶需求,壓縮經營成本,提高自身肌體的活力,包括市場開發反饋,技術研發與更新換代,人力資源的整合調動,金融市場的反饋等。再此大環境下,培養公司的文化沉澱,形成持續的傳承與發展。說白了,有些事,是必須在某個體系內才會發展壯大。肥沃的土壤才能有產生好糧食的可能性。

舉例“反觀中國足球管理他的模式居然是有段時間讓蔡振華去做足球主席。乒乓球的成功和足球的模式是天壤之別的。足球是一個體系運轉的問題。而乒乓球說極端點無非就是找幾個人訓練的問題,讓誰上場讓誰得冠軍,有時候領導可以分配但是足球運動是不行的。這就好比,蘋果公司只能產在美國。facebook,google之類的公司在世界範圍能應用一樣,他的產生,是這種土壤誕生的。他也必將開遍這些土壤的各個角落。

第二:原因。很顯然中國足球不是人種的問題,不是愛國的問題。別扯這些沒用的。看看日本,韓國踢得一點也不差。這是這個體系運轉的問題。這種問題包括人員管理,是不是運動員能夠有能動性去適應這些體制。我看是不能,看看好幾個國內踢足球的大佬的訪談。比如郝海東,自己怎麼踢球,怎麼訓練,甚至能不能上場,都是別人說了算。一個好的足球隊,其實就好比中國的汽車公司,沒有良好的體系配合,沒有文化積澱,也沒有傳承。而中國的俱樂部那,也是中國的汽車打比方。拿來主義,狂買國外球員。出個成績就算了,至於俱樂部的發展,傳承。俱樂部自己基本沒有話語權,都是公司大佬說了算,比如恆大。恆大的成功是無本之木,就像中興公司,技術沒在自己手裡,恆大也是,他考慮的是暫時的成功,而且是拿來組裝的成功,他本是不是成功文化的創立者,傳承者。或者說,他的成功其實是國外球員的成功。而俱樂部的後續的發展簡單說就是大佬和俱樂部的婚姻關係:就像兩個人結婚,說離就離說散就散。對中國足球的貢獻就四個字,一地雞毛。

第三:結果。在失敗中,繼續失敗。不用考慮。先天條件不足。首先,好的隊員很難出來,因為 好的隊員出不出來,他自己決定不了,也許領導覺得你不好,不聽話,也許覺得你商業廣告接的太多。再有,沒有足球的一個整體文化。舉例:中國為什麼存在了下來,5000不倒。因為有一個行之有效的國家體系,比如科舉制度。有文化沉澱,比如孔子的學說。孔子的學說對人的規範作用十分巨大,到現在也一樣。但是,好多時候,你成功的地方,也是你失敗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