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的思想,以無為而治為一個重心,老子強調無為而治,就是一切順其自然。
不要過多的干預,當你順其自然的時候,自然會等到一個好的結果。有的時候過多的干預反而會起到一個相反的效果,這是無為而治,最高尚的一種境界。
在我們開篇所說到的《道德經》的那一句話,意思就是說,用一種無為清淨的道理,為人處事。老子所說的思想是治理國家,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只需要活好自己的人生,明白該怎麼樣去做是對的就行,用這樣的道理去為人處事,也是非常好的一種境界。
老子認為,無為,就是最好的一種狀態,人民會富足,人民就會自然樸實。
在老子的《道德經》中,除了對於為人處事的一種做法,他主張的是無為而治之外,他對於作戰上面也有一些自己的思想。在前面的文章中,有兩篇是涉及到老子對於作戰的一些方式,因為在老子生活的那個年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戰亂頻出,老子就不太提倡很多人用武力解決問題。
他認為一切順其自然,自然和諧就是最好的方式,在用兵打仗上,老子認為用兵應該用非常規的戰術,出奇制勝,反而會達到一種好的效果。
老子認為一個人真正擁有大道的時候,他就會有一種大德的體現,老子認為當一個人真正悟懂大道,含德深厚的時候,就像初生的嬰兒一樣,有毒的蟲都不會再有他,猛獸也不會傷害她。
在道德經中的原話是,叫做: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當一個人達到無我和忘我的詞的境界,任何事情都不會傷害她,雖然說這是一種非常誇張的說法。但是形容的也是一個老子認為擁有大道和大德人的一種應有的狀態。
老子認為,嬰兒是一個擁有充沛精力的一個人,他認為嬰兒儘管高聲的啼哭,聲音也不會嘶啞。但是成人多說幾句話,就會口乾舌燥,聲音嘶啞,這就是嬰兒的和氣旺盛,但是我們人不可能永遠保持在一個嬰兒的階段。人要成長,成長的過程中就多出了很多欲望,變得世故而又狡猾。
我們雖然說不情願,但是我們渴望成真,為了生存,不得不採用隨大流的生存方式,這也是我們無法剋制自己慾望所體現的一個弱點。
我們今天再來聊聊慾望這個事情,很多人都認為,大多數的聖人的學說都教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其實從孔子老子,他們這些聖人開始的時候從來沒有告訴我們要完全取消自己對於物質的一個渴望,就包括孔子,老子這些聖人,他們也做不到。
而他們所強調的一個觀點是,學會適可而止,適當的發揮自己的慾望,也是自己成長的一種動力,懂得在控制這種動力的時候,學會適可而止,就是達到最好的一種體現。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這句話怎麼看的呢。
閱讀更多 國學書舍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