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不放煙花爆竹是文明進步呢?還是不傳承歷史文化?你怎麼看?

手機用戶妙音之


這個倒扯不上文明進步,只是時異而事異也。

古之爆竹,春節以其聲響煙火,驚鬼而悅神,竟自鄉人圖喜慶趨吉之意。且古時其它空氣汙染源幾乎沒有,放幾天鞭炮無妨大局。

如今一是汙染眾多,空氣不堪其負,故此連農田桔杆都禁止在野外焚燒,春節之際大量鞭炮集中燃放的瞬間汙染自然不允繼續。二者城市化使得人口和樓宇高度集中,既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又因爆響擾民,帶來社會糾紛。

所以,為適應現代社會情況,禁燃鞭炮理之當然。

所謂傳統繼承問題,當然不是一成不變,其內容發揚光大有之,創新事物有之,修正替代亦有之,只要合理正能量,百姓喜聞樂見,烘托節慶熱鬧的自然代代相傳,年年再現。


五棵松人


我不知道煙花爆竹和文化文明是什麼關係。我是農民,我一直都不喜歡煙花爆竹。春節期間,我從不燃放煙花,我都是為了完成任務按規矩燃放了幾掛小鞭炮。年夜飯,燃放一掛小鞭炮,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辭舊迎新,燃放一掛小鞭炮,大年初一早晨,喜迎新年,燃放一掛小鞭炮。今年正月十五元霄節,我準備燃放一掛小鞭炮,一看房前餘坪停著車,為了安全,我就不燃放鞭炮了。我們這裡,農曆每月初一和十五,家家戶戶都會燒香敬天敬地敬神明,我只上三柱香,我不打爆竹。我鄰居上香時,每次都打爆竹,他家打的大爆竹特別響,早晨我正在上網,冷不丁一聲巨響,每次都把我嚇一大跳。但這是我們這裡的規矩,所以我也不會說什麼。我兄弟喬遷新居時,燃放煙花,煙花竄上半封閉的三樓爆炸,引燃了一把掃把,幸好及時撲滅,才沒有引發火災。我燃放鞭炮,都是把鞭炮放在房前餘坪裡,用一尺多長的線香點火,很安全。我從不燃放煙花,不是捨不得花錢,我覺得煙花不安全,我對煙花也沒興趣。


66華99


現在人都咋了?特別是所謂的專家,誤國害民的一群禍害,春節是我們國家的重要節日,傳承了幾百上千年,為什麼要過這個節?為什麼要放鞭炮?為什麼要守夜?為什麼這個節要發一種紅包叫壓歲錢?現在人很多都不明白了,還放個鞭炮就汙染環境了,屁話。傳統文化不傳承了。祖宗的都過時了不要繼承了?春節是辭舊迎新,家人團聚,繼往開來的日子,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家人在一起開心,放鞭炮驅年獸(年獸代表的是病痛災害)壓歲錢是長輩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這個錢一般放在孩子枕頭底下有壓驚的寓意。哎!真不知道學問學狗肚子裡了。以上說的是個人看法,不好的可以罵。


寂寞的0辦公室


近代歷史還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就是自民國成立後,國民黨政府時期出了一紙規定,要求廢古代的陰曆改用現代社會通用的陽曆,每年陰曆節日放假的習俗也一蓋禁止。也就是說要把中國陰曆上的節日改到陽曆過。春節陰曆正月初一,改到陽曆一月一日。大年初一取消放假,各地區商店開門營業,該上班上班。那些遵循舊曆大年初一過年閉店放假的店主人,還會被有關部門罰款。但這樣的硬性規定也只持續了三四年,便被國民和國會議員以拋棄中國傳統文化的理由駁回。

如此說來,縱然中國人過春節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持續了數千年,但它也沒躲過時代變遷的命運,曾經也消失過那麼幾年。

這便是文明更迭帶來的矛盾衝突——舊時代的傳統文化是否不應該適用於新時代?

顯而易見,民國時期,包括之後發生的事情已經給了一個圓滿的答案。傳統文化應該保持,陽曆是時代必然,但陰曆也得用。所以,現在我們雖工作記事、國家紀年通用陽曆,但年節照過,陰曆照用。某些“不法分子”一年還過陰曆、陽曆兩次生日。春節放炮如是。而傳統民俗和時代進步並存的現象,更加證明了所謂的時代進步不是什麼新東西出現後,替代所有的舊東西。就如民國時期廢舊曆的例子,民國政府用新舊交替的理由摒棄一切傳統民俗,受到大眾輿論的譴責,最終不了了之。造成這樣窘境的原因,不外乎民國政府只考慮到時代,而沒有考慮到,新時代的建立往往是傳承於舊時代的。沒有秦皇漢武,哪來的民國?並且組成新時代的人,同樣源於上一代人的傳承。一代代的傳承構成了一個種群的民族性。所以中國人才有中國人的文化,西方人才有西方人的文化。

當然了,對於傳承,也不可以說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應該保留下來。就如春節燃放爆竹,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但,要知道我國曆史上的民俗文化並不是一味遵循古制,沒有一點改變。比如:春秋以前,中國人會用活人殉葬的方式紀念亡人。但春秋以後,到了戰國時期,活人殉葬的傳統便日漸被人俑取代。還有我國的婚配文化,之前多采用盲婚的傳統。民主社會後,也日漸消失。古人守孝三年,現在定期舉行三次週年紀念即可。因此,自古的文化傳承一直都在緊跟時代變革。有些實在不適應時代消亡了,有些則變了一種方式。煙花爆竹帶來的環境問題,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得到改良。節日慶祝炮照放,但必須用環保燃料。比如:我國20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所用的便是環保燃料。

發展帶來的問題必然需要用發展來解決,倘若有種文化堅持墨守成規,不適應時代,那麼消亡也是必然。假如煙花爆竹帶來的汙染用科技無法解決。那麼少放炮、不放炮,禁止放炮,未嘗不是件好事。


王老四的清民節


其實我認為這是傳承歷史文化。在沒有找到好的替代品時。我認為還是要放鞭炮的,鞭炮就和普通事物一樣,有利也有弊對嗎。先說說好處

  1. 可以增加地方經濟收入,對提高GDP作貢獻。湖南和江西是我國煙花爆竹生產的兩大基地。兩省生產的煙花爆竹佔全國出口份額的60%,佔全國市場份額的80%。湖南是我國煙花爆竹生產第一大省,煙花爆竹上繳稅收以億計。江西省是中國煙花爆竹的第二大產業基地,情況與湖南類似。其中。上栗縣是全國著名的花炮之鄉,來自花炮產業的收入佔全縣財政總收入的80%,農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來自花炮產業。可以相見,如果沒有煙花爆竹。會對當地尤其是上栗縣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2. 增加就業機會。煙花爆竹的生產企業基本上是勞動力密集型。全國大中城市春節期間就消耗了90%的產量,可見,為了滿足城鎮爆竹消費的需要。會有很多人投入到這樣的工作

  3. 能傳承、發揚中國的煙花文化。施放爆竹煙花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它已與中國人的文化生活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凡是有華人、華僑聚居的地方,爆竹或煙花陪伴著舞龍等活動。沒有煙花爆竹就失去了節日的喜慶。很難想像煙花爆竹會在中國人的手絕跡。

而壞處就是霧霾天氣,對人民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危害。而且汙染空氣,以前有的貨車會因為拉這些而發生爆炸,所以危險同時存在的。


曉白讀歷史


肯定是文明進步,但與傳承文化並不矛盾。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必須要從為什麼要在重大節日燃放煙花爆竹開始談起。

也許大家都注意到了,為什麼要把紙卷火藥製作的爆炸物叫爆竹呢?因為古時候人們在燃燒竹枝的過程中,發現每一個竹節都會有一次爆炸聲,燒一把竹枝就會聽到一陣噼裡啪啦的響聲,非常熱鬧,也非常喜慶,所以,漸漸的就形成了“有喜事就爆竹”的風俗習慣,一般的喜事燒竹枝,如有重大喜事,就燃燒大竹竿,這動靜就更大了,比如現在國家元首到他國訪問,主人為表示熱烈歡迎,就鳴禮炮21響。

後來有了火藥,就把爆竹做成了鞭炮,又發展成煙花之類的東西,但文化內涵是一致的。

祭祀活動是中國古文化的重要內容,燃放爆竹也成了祭祀活動的重要內容,在傳承的過程中,又賦予了它驅邪的內涵,所以,每當重大節日,中國人都喜歡燃放煙花爆竹。

今天,我們有了環保和安全的憂慮,認識到了燃放煙花爆竹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的危害,就開始在大中城市禁鞭,這正是文明進步的標識。

至於文化傳承,可以兩方面看,一是摒棄糟粕是社會發展的規律,比如婦女裹腳也被淘汰了,也沒有什麼不好;二是過節湊熱鬧的東西很多很多,可以傳承其它健康文明的文化習俗,萬一想弄點“喜慶”氣氛,也可以弄點電子鞭炮來代替。


老帥出馬


記得小時候村邊一條河,河水清清,河裡有魚蝦,現在成了黑水臭水河,請問是我良民燒柴火放鞭炮造成的嗎?狗屁磚家出來解釋一下。


用戶7863518783624


本人感覺到的是可怕。五千年的文化要禁止,放炮竹,貼春聯。貧窮的農民禁止燒柴火,誰能為農民考慮了。穿棉睡衣不能出門,出門被罰款,如果農民穿大棉襖可能要拘留了吧。農民的勞動運輸工具不能進城,進城就被沒收,個人合法財產,誰給的權力沒收……強權政策太可怕了。


之紅1


過去一進小年,就能聽到零零星星的鞭炮聲,讓人感到春節在一步步地走近,精神也為之一振。可惜禁放了,所謂爆竹一聲舊歲去,紅紅火火過大年的場景一下子成歷史了,整個城市鄉村都是死氣沉沉,毫無活力。大人只能應付酒局,孩子只能手捧手機和電腦,讓人感到沉悶和抑鬱。我不支持禁放鞭炮,最起碼不能一刀切地禁放。雖說傳統的東西也是有利有弊,但只把眼光盯在弊上,也不是科學和嚴謹的態度。


大漢子民14


春節禁炮與文無觀,老人摔倒沒人敢管磚家不知怎解釋。這年頭睜眼說瞎話的人有理空氣質量差霧霾明明工是汙染他非說汽車尾氣傳銷市狀大他說搞活經濟食品藥品安全問題視而不見亂象太多了不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