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眼
主要是没有用途!航母的主要武器是舰载机,一艘10万吨级别的航母就可以搭载100架战机左右,有这么一批战机来执行一个特定地区的防空或者对地作战的需求已经够了。完全没必要再去扩大个8倍10倍的,有这么大一个航母也没有那么多战机可以供起飞,属于华而不实的。
其次是通用性差。航母的主要作战能力就是快速部署到前线海域,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火力支持,这种战舰需要到达任何水域进行作战的。比如航母就把吃水深度控制在11米左右,而60万吨级别的船吃水要23~30米,这会限制航母在海上的通过性。
第三则是航速问题!航母属于战斗舰艇,这种舰艇的最低速度要求是29节(海里/小时)以上,大部分航母的航速是32~39节,假如航母建得太大了,那么航母的动力输出就无法维持以这么快的速度去行进。军舰的动力引擎要比普通的船舶大得多。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一艘3~4万吨级的游轮往往只需要9000~15000马力的动力就可以实现正常推动,而一艘8000吨级的现代级驱逐舰的输出功率则高达100000~104000马力,折算一下军舰的动力大约比民用船只高30倍左右。
优己
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母是美国最新的福特级,满载排水量为11.2万吨,之后就是美国的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母,80万吨航母什么概念?就相当于约7艘福特航母或8艘尼米兹级的总和!
目前世界范围内排水量最大的船舶,是一艘由韩国三星重工建造的浮动船:前奏号,该船长约489米、宽74米,满载排水量约为60万吨,上图看起来是不是超级巨大。
但前奏号并非人类历史最大的船舶!在此之前,一艘新加坡注册的大型原有运输船“诺克-耐维斯号”,其拥有82.53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吃水深度达到24.61米,船舷宽68.86米,全长458.45米,载重可达56.47万吨。这是世界上人类制造的最大船舶;不过,该船早在2010年的时候就已被拆解。
所以从“前奏号”和“诺克-耐维斯号”的例子不难看出:人类的工业水平是有能力建造数十万吨,甚至达到100万吨的巨船的,技术上不存在问题,理论上来说,100万吨的航母被建造出来问题都不大。
比如前些年热炒的浮动海上平台,南海岛礁不是建设困难吗?用这样的50万吨浮动平台来提供保障,预计速度能达到14节,可以座沉岛礁上,但是现在看来对于基建狂魔来说是不需要这个东西的。
还有战争历史上可是有人提出建造200万吨航母计划,排水量二百万吨航母是什么样的概念?那是20艘尼米兹级的排水量,而且不是钢铁航母,而是“冰航母”,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商船被德国U艇狼群战术夜袭,仅仅商船就高达86万吨葬身海底,这严重阻碍了盟军特别是英国的后勤物资补给,因此一个大胆构想浮出水面:利用北极庞大冰块建造一艘高达200万吨的浮动“冰航母”。
出人意料的是,紧急的形势让丘吉尔、罗斯福等人都接受了这一构想,并且很快连设计图纸都画出来了:舰长约600米、宽150米、高度110米、甲板厚度达12米、总排水量200万吨。为了保证航母航行,还设计了强大的动力:26个螺旋推进器!但是可惜这个计划最终因为技术瓶颈无法解决而搁浅了!
相比二战,如今不论是工业水平还是材料技术都有了长足发展,甚至现在都采用模块化生产,生产效率不存在问题。但问题的重点在于:百万吨级的航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需求?
毫无疑问,航母主要的战争定位就是“移动的海上机场”,如果仅仅考虑海上移动机场问题,当然是飞行甲板越大越好;但是大带来的毛病是动力要求太高,成本太高,如果现在的动力只能满足100万吨航母像蜗牛一样的爬行,那有有什么用?从美国开到中东去打仗,航行1年时间,过去黄花菜都开了几波了,还打什么仗?
第二成本问题,如果一艘100吨级的航母服役生涯花费抵得上6~8艘尼米兹级,那整个美国只能养1~2艘,全球部署怎么办?维修保养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第三天敌问题,就是尼米兹这样的航母,现在都催生了像东风21D这样的天敌出来,如果100万吨级航母,一定会催生一大堆天敌出来,比如俄罗斯20马赫的高速导弹会不会改进了打这种移动平台,那可是6000公里以上的射程,甚至洲际弹道导弹改装末端制导来打航母都划算,甚至都不用改装,就在航母进港口补给或者维修的时候打过来就可以了!
航母作战不光考虑舰载机的能力,还应有的战场机动能力,成本问题以及生存能力,所以,在现阶段的技术框架中航母并不是越大越好!航母是很脆弱的,一枚导弹引发油库大火,在引发弹药爆炸都是常有的事,人类历史上航母被击沉了42艘,英国2万多吨勇敢号被U艇2发鱼雷击中,15分钟就沉没了;日本7万吨的信浓号航空母舰被美国3发鱼雷击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搞不好就是一次自我毁灭,输不起啊!
狼烟火燎
现在最大的航母大家都知道,世界超级航母也只有美帝可以建造出来,那就是福特号航母,其排水量约11.2万吨,超过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
人们不尽要问,既然超级油轮都可以造那么大,为什么不建造更大的航母呢?听小编从以下几方面慢慢分析。
1、用途不一样。航母是用来打仗的!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最重要的海军装备。说到军事用途,航母必须具备良好的机动性,现在的军舰一般都可以达到30节以上,大家都知道,船舶越大,兴波阻力越大,如果把航母建到50万吨以上,20节航速都很难达到,牺牲了机动性,对其作战是很不利的,航速太低更会影响舰载机的起降。
2、航母结构复杂,装备繁多,还要携带舰载机,建造的太大,对航母的强度要求会更高,而且受弹面也会增加,很容易让敌方锁定目标命中。
3、建造特别巨大的航母,虽然能多带舰载机,但因为呆板、笨拙,影响协同作战的能力。
4、航母是具备全球作战能力舰船,通过性很重要,世界上海上军事要道必须可以通行,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太大了很难找到停泊的港口、泊位。
小编认为,航母虽然还可能造的更大,但一般不会排水量突破太多。
支持原创,各抒己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心有灵犀73024986
其实目前民用船只的排水量远远不止80万吨,目前还在使用的排水量最大的民船是韩国大宇造船公司制造的一艘名叫“Pieter Schelte”的海底铺管船(海底铺设管道电缆),这艘船的排水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90万吨。当然了,因为这是两艘油轮组合而成的双体船,因此它的长度虽然只有382米,但是宽度也达到史无前例的124米,长宽比接近1:3,都快成正方形了。
而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强的航母当属美军最新服役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福特级航母满载排水量达到11万吨,长度337米,宽度41米,这艘航母不仅配备了黑科技电磁弹射,而且能够同时容纳75架舰载机的起降,是人类历史上制造过的最强战舰!
从以上数据我们也能看出来,最大航母与最大民船的排水量差距达到了9倍之多,那么航母为什么不能继续往上增加排水量,增大甲板面积,并进一步增加舰载机的搭载数量呢?主要还是出于机动性的考虑,福特级装备了两具A1B型核反应堆,能够给航母提供104兆瓦的推进功率,而“Pieter Schelte”号一共拥有8台超大型柴油发动机,总功率也达到了惊人的95兆瓦。虽然两者推进功率十分接近,而且“Pieter Schelte”号还使用了双体穿抗结构,但是由于吨位实在太大,最大速度只有保持在15节,而福特级航母则能达到主流军舰的30节左右,如果想要将福特级的排水量继续增加,以目前的动力水平,机动性肯定呈直线下降,到时候真的会成为各种反舰导弹和战斗机的靶子了。
有些人又会说了,排水量增加了,那配置更强的动力装置不就够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可惜的是福特级的排水量已经达到了瓶颈,因为以目前人类的材料学和结构学水平,虽然最长能够制造500米左右的船体,但是350米左右是材料强度的最佳长度,再继续增加肯定影响航母的抗打击能力。那么增6宽度呢?也不行,军舰要跑的快,除了动力强劲,还必须符合流体力学,长宽比不能太小,设计成民船那种圆滚滚的外形,阻力增加太多,也不合适。所以福特级航母基本算是达到了人类军舰制造水平的巅峰,未来如果要继续突破,只能期待材料科技的颠覆性创新了!
军史吐槽君
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来说,建造一艘20万吨级、甚至更大的航母,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在于:建造这么大的超级航母是否有用?答案是唯一的:没任何用处!有一点需要先说明:10万吨级大型航母的研制难度要比80万吨级的民用船舶高得多,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切莫混为一谈。目前,世界上已经装备10万吨级航母的国家只有美国,包括满载排水量11.2万吨的福特号航母(福特级航母的首舰)、10艘尼米兹级航母,其它国家装备的都是中、小型航母。
福特号航母
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船舶远比福特号航母大得多,比如说“诺克•耐维斯号”原油运输船,虽然已于2010年被拆解,但其却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船,该船舷宽68.86米,长458.45米,最大载重56.47万吨,满载排水量82.53万吨。再比如说韩国三星重工集团建造的前奏号浮动船,长489米,舷宽74米,满载排水量也达到了60万吨的水平。航母是以舰载机为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战舰,航母越大就能够搭载更多的舰载机,那为什么不造得更大?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在确保航母自身性能的前提下,满载排水量11.2万吨的福特号已经不小了。
福特号航母
正进行横向补给
航母是为战斗而生,对机动性、防护性、隐身性、适航性、抗沉性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不是民用船舶能够相提并论的。对于航母来说,并不是越大越好,尽管可搭载更多的舰载机,但是随着航母变大,在机动能力、隐身性能、防护性能、生存能力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这对航母来说,得不偿失。目前,大多数航母的最大速度在30节左右,比如我国的辽宁舰,其最大速度可达32节。航母的机动能力强,为的是能够快速到达指定海域进行部署、作战。
尼米兹级航母里根号
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的最大速度只有25节,是个“另类”。民用船舶就没有这样的要求,在最大速度上比军舰要低得多,正常都是维持在20节的水平。航母虽然被称为“可移动的海上机场”,但却不能只考虑搭载舰载机的问题,航母“大”带来的问题远比好处更多:动力高、成本大、防护力弱、隐身性能差、机动能力弱、生存能力低、设计难度大、结构强度要求高……航母变“大”,对动力的要求自然增高,对舰体结构强度、制造材料的要求也会增高,带来的首个问题就是建造成本太大、技术要求太高。
航母大,意味着被敌方发现的几率提升,被攻击的风险增大,被击中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相反,航母自身的战场生存能力就会大为降低。更重要的是:建造一艘20万吨级的“超级航母”所需的费用,远大于两艘10万吨级的航母。估且不说战斗力的问题,两艘10万吨级的航母可分别派往不同水域执行任务,但一艘20万吨级的航母却只能去一个地方。从效费比上来说,一艘20万吨级的航母也远不如2艘10万吨级的航母。对于航母来说,当然是飞行甲板越大越好,但必须有度——过犹不及!
民用船舶几十万吨,是因为有商业需求。最大的航母满载排水量只有11.2万吨,是战场需求。单从理论出发,抛开战场需求、实际情况不谈,那只能是空谈或者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说前些年网上热议的50万吨能够以14节速度行驶的“海上浮动平台”,估且不说其设计建造的难度、天文数字的花费,即便建成,那也只是多了个浮动的靶子而已,生存能力零!再比如说二战时期的排水量高达200万吨的“冰航母”计划,长600米、宽150米、高110米,最终也只是留在了纸上……
儒道之主
因为动力和机械结构做不到。
航母和民用船只的需求和标准是不一样。
民用船舶追求的是经济性,就是同样吨位更省燃料,或者相同情况下能拉更多的东西,很多其他的指标都是围绕着经济性设计的。
而航母的需求和标准是要远高于民用船舶的,经济性不再是追求的第一目标,而是变成安全性和功能指标的完成度。
从工程角度上说,想造一个80万吨的航母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只是吨位达到了这么大,那么其他很多指标就会严重下降,最终不符合技战术要求。
比如说动力,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一般来说,现代航母航速应达到30节,既是机动需要,也是可以以此产生额外的甲板风,帮助飞机起降。但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无比强大的“心脏”才能做到,而在动力上想要达到推动更大的航母级船舶是非常困难的。以美国科技实力,也才使10万吨级的航母达到这个数值。法国戴高乐航母,虽然也贵为核动力航母,但其实动力和美国航母比差的很多,以至于最大航速只有27节(一说为25节)。我国新航母为什么没有升级船体,达到8万甚至10万吨级,没办法啊,也是因为动力跟不上啊。而题目中提到了排水量80万吨的民用船(诺克·耐维斯号油轮),最高航速只有16节。
再比如说安全性,航母因为其重要性会面临各种威胁,可能是水下的、水上的甚至是天空的,这就要求其有很好的抗沉性,这里的抗沉性不是指普通的航渡,而是在遭遇打击的时候至少不能解体,而更大的船舶需要的材料就越复杂,所以我认为更大的船舶所需的材料强度也超过现在的承受能力。这个在民用船舶里已经发生过了,船体超过结构强度发生了断裂。
(MOL COMFORT号船体断裂)
所以,航母的建造是要考虑综合因素的,不能只看吨位这一个指标,但可以看到,从整个航母发展史来看,其吨位确实也在不断增加,将来会不会出现80万吨级的航母,让我们拭目以待。
路漫漫呐喊
目前,从世界经贸发展角度来看,造船业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尤其是高附加值船舶。
图为美国核动力航母
超级海上巨无霸
在世界范围内吨位最大的民用船只当属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该船属于超级原油运输船。
图为Knock Nevis航行中
图为Knock Nevis与其他船只对比图
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最大排水量超过90万吨,是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排水量的9倍,最大载重约为56.5万吨,最大吃水深度超过30米,最高时速每小时30公里,属于不折不扣的超级海上巨无霸。
可惜的是,这艘超级海上巨无霸命运多舛,两伊战争期间被击沉,而后被挪威诺曼购买打捞维修,在航行了15年之后被印度购买拆解。
PS:
民用船只绝大多数都是用来跨洲际运输各种货物或商品,属于经济发展体制下的产物,其排水量虽然巨大但是行进速度很慢,发动机大多采用也是常规的燃气轮机为动力,构造极为简单,与军用船只有本质不同。
航空母舰
图为美国核动力航母
航空母舰是大国名片和综合军力的象征,也是一项国家级系统工程,当前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是美国的“福特”级,排水量约11万吨,被业内称之为“超级航母”代表着世界航母的最高水准,号称“地表最强战舰”。
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以来,美国共计建造了200多艘航母,吨位从1-11万吨不等,既然美国可以建造11万吨的航母,那么中国为什么不直接建造20万吨、30万吨甚至50万吨的航母直接超越呢,为何还在10万吨以内的范畴来进行突破和建造呢?原因绝对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一、核动力系统
图为美国“尼米兹”级A4W型反应堆
截止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突破了大功率核动力系统的全部技术并成熟应用到航母上,那就是美国。
若中国、俄罗斯连10万吨级的航母都建造不出来的话,何谈建造20万吨级以上的航母吗?换言之,技术是关键核心问题。
二、国防预算
从美国和前苏联研发核动力航母可以看出,两个国家都花费了巨额的资金,然而,对于当下的世界各军事大国而言,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花费巨额的军费去突破一个动力系统技术,因为不符合当下国情,对于这类技术能买的坚决不研发,否则最终肯定得不偿失。
三、配套系统和维修保养
我们反向思维思考一下:
图为西太地区的美国航母编队
美国9-10万吨的航母服役40年所花费的总费用约为1300亿美元(约合8728.85亿人民币),总费用可以再建造至少6-8艘同型航母,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花在了维修保养和配套消耗上。
美国拆解“企业”号航母的时候用了4年时间,花费超过50亿人民币,连8个核反应堆都还没拆解利索(先拆反应堆),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出维修保养一艘核动力航母的难度到底有多大了!
如果航母吨位过大,建造成本势必会猛增,相应的后续保养维修费用也会变得很高昂。
知识延展
以下航母设计思路才真正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节奏!
图为中国“利剑”高速隐身航母示意图
图为中国浮岛式航母示意图
图为中国未来空天航母示意图
图为中国未来高速隐身航母示意图
注: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墨墨观察
航母,要的是面积,不是运输船,没必要那么重的载重量。但它需要更大的面积,也就是一只可移动的海岛,如果需要,那么日本岛也是一只不沉的航母,。有没有发现,市场经济的主旨是交换,而交换则意味着商品的运输。而商品的一旦移动,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商品化,人口移动。住房的商品化,城市移动。军队的商品化,军舰移动。算不算是一动全动呢?尤其是货币的移动了,越快越增值。所谓的定力还有吗?全都是动力了,什么物可以定得住?据称香港的山也移动了,去填平海洋。动与静是不是应该相对平衡呢?都动了,会不会失衡呢?而失衡则意味着什么?有谁能预见点什么吗?海母移动则是个什么问题?至少应快吧?拖着个笨重的身体,快得起来吗?为什么航母,要护卫舰队?为什么航母,要战斗机群?是弥补航母太大而不能快的天然缺陷的。而航母的能轻则轻,如飞机一样,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李198588733
首先得说明,货轮或者油轮为何要造到几十万吨?主要是因为经济,体量越大,运的越多?成本摊薄,经济性越好。可是航母呢?航母是作战武器,经济性并不是最关键指标,生存能力和攻击力才是重点,从这方面说航母并不是越大越好,首先航母是需要很强的机动力的,这是它发挥威力的保障,实现快速部署是它攻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保持高机动能力也是它生存能力的重要保障,按现有技术让几十万吨的船以25-30节航速行驶。。。还是有点艰难的。另一方面航母是不是携带战斗机越多就越好呢?不一定,航母最接强大的不是载机多少,而是飞机起飞和回收效率,目前十万吨的航母八十架的规模四条弹射器已经很高效,如果几十万吨的船多装二百架飞机,能保证比现在放飞效率更高吗?这是存在瓶颈的,不如三艘十万吨航母厉害。三,几十万吨的航母载几百架飞机,相应配套的弹药,油料都呈倍数增长,无形中增加了风险,很划不来。
综上与其把航母作成呆笨的海上浮岛,不如把研发费用投入舰载机研发,提升舰载机的攻击力和作战效能从而提升航母打击效能才是最有效最划算的。
光怪驳离
有个概念需要解释一下,民用船只不存在排水量(Displacement)这种数据,民船的称为吨位(Tonnage),虽然都是以吨作为单位来表示,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其实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
军舰的排水量所指的是船自己的重量,根据计算的标准不一样,又分为标准排水量、轻载排水量、满载排水量等等。
而民用船的吨位不是重量指标,而是容积单位,显示的是这艘民船可以载荷的能力。按照船内的有效容积,乘以一定的比率而得出(每2.3立方米或100立方英尺等于1吨)。
所以民船的多少多少万吨,并不代表这艘船本身有这么重,而是指把这艘船人货全部塞上之后的重量。
所以几十万吨的民船,如果按照军舰的排水量标准来测算的话,实际自身也就是几万吨的规模。
除此之外。吨位几十万吨的巨无霸民船(主要是运油船),在民船届也是凤毛麟角,通常是用于指定航线的运输,这种船出于运载经济性的考虑,在航路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造得极为庞大,但是局限性也非常大,诸如这种船只能用于在设计航路运行,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无法进入中小型港口泊位等等。而对军舰来说,由其是航空母舰这种带有战略威慑性的军舰来说,是尽可能要做到能够满足全球调动的,所以其尺度体量必须要能满足现有世界主要航路的航行条件,也要满足港口的容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