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未来会衰退吗?

10月28日早上8点30至10月29日晚9点30,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在京举行。今年的三位获奖者分别是:生命科学奖得主施一公;物质科学奖得主潘建伟;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奖得主许晨阳。两天时间里3位获奖人的学术报告、14场未来峰会WORKSHOP、40余位顶尖科学家的参与。全程网络直播,获奖者还和中学生同台对话……颁奖典礼暨年会为公众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精彩科学盛宴。

未来科学大奖未来会衰退吗?

媒体见面会

未来科学大奖未来会衰退吗?

三位获奖者

未来科学大奖未来会衰退吗?

中学生和科学家对话后留影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起创立的民间科学奖项,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在奖项设置及评选规则上借鉴了国际知名科学奖项的经验并有所创新,该奖被很多人赞为“中国的诺贝尔奖”。未来科学大奖今年已是第二届,去年的获奖者是卢煜明(生命科学奖)和薛其坤(物质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时,很多人欢喜,也有很多人不看好她未来的发展。不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大中华区科学发展做出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毕竟不算多,并且从取得的成就水平上看也参差不齐。比如第一届获奖者卢煜明和薛其坤,这两位的成就都有实力冲击诺贝尔奖。今年的获奖者施一公和潘建伟(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虽然也是成就斐然,但与第一届获奖者相比,离诺贝尔奖的距离就远了。如果再进一步猜测谁能够成为下一届的获奖者,我才疏学浅,我能想到的只有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的王贻芳有实力和之前的获奖者平起平坐。如果长时间没有优秀的成果获奖,未来科学大奖的影响力肯定会降低。

不过,从今年的未来论坛年会来看,我们不必有这种担心。

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和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一样,在儿时大多有一个成为科学家的梦想。他们现在没有从事科学家的工作,但他们知道科学的力量。或许只是出于儿时一个朴素的理想,在他们有能力为科学做点事情的时候站了出来。这是内心深处尊重科学、尊敬科学家的一个体现,也是一个时代的呼唤。曾几何时,优秀的学子们不愿意从事基础科学方面的工作,更容易被金融、经济等行业吸引走。今天我们应该相信,不论选择了什么行业,科学在他们心中仍然占据着一个特殊又重要的位置。

未来科学大奖未来会衰退吗?

杨振宁出席颁奖

中学生代表和科学家同台对话,95岁的杨振宁也亲临现场助阵,科学家参与的14场未来峰会WORKSHOP抢占了颁奖的风头。持续两天的科学盛宴让每一位亲临现场及通过网络看直播的观众深深的震撼着。颁奖是活动的次要项目,为观众普及科学知识,让观众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成了峰会的主题。让科学家成为受尊敬的人,让科学成为一项让人敬仰的事业,让公众爱科学、支持科学事业,这才是年会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庆幸,通过这次未来年会,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结果,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国家能够崇尚科学,公民能够尊敬科学家,有这样的土壤就不愁有丰硕的科技成果。也许未来科学大奖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瓶颈,但她的出现就像杨振宁所说的那样会“让中国科学在走向强大未来的路上有了新的助力”。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之一徐小平说“未来,人家会说,诺贝尔奖,不要不要。我们要未来科学大奖”。期待未来科学大奖能够将中国的科学道理拓的更宽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