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西部地區該拿什麼留住你?

從科研資源看,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系統獨具特色,便於獲取第一手的數據和資料,具有天然的科研優勢。但是從工作環境看,經濟欠發達,沒有一流的科研工作環境,導致人才流失,是西部地區創新的短板。

地處西部,既是優勢,也是劣勢,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面臨的這一矛盾,在西部地區很多高校和科研機構普遍存在。缺少真金白銀的政策激勵和優越舒適的工作環境,西部地區目前只能靠“感情留人”“事業留人”。但是,正如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賀金生所言,這只是做法,不是機制,無法保障西部地區長遠的人才需求。因此,讓人才留在西部,不能只靠“愛我別走”的事業情結,還需要多方發力,共同探索西部欠發達地區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的長效機制。

首先,國家要對西部人才高看一眼。西部地區人才流失加劇,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水平所致。因此,國家應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科研機構和高校的投入力度,同時在項目經費、工作補貼、職稱評定等方面出臺一些特殊政策,解除人才的後顧之憂。有了政策傾斜,還得有約束機制。此前,教育部出臺的《關於堅持正確導向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通知》指出,高校之間不得片面依賴高薪酬高待遇競價搶挖人才,不得簡單地以“學術頭銜”“人才頭銜”確定薪酬待遇、配置學術資源。約束導向很明確,但還需出臺一些可操作的實施細則,改變以人才“頭銜”分配科研項目、以人才層次和數量論科研實力等相關評價機制。

其次,發達地區要對西部人才高抬貴手。教育部負責人曾在有關會議上呼籲,“東部各高校,請對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東部地區通過市場化手段,不惜重金厚獎四處“挖人”,從人才價值體現和流動規律看無可厚非,但從長遠看,不利於形成良性可持續的人才培養生態。

再次,西部地區要為人才高枝築巢。對科研人才的吸引,除了要有政策激勵、經費項目支持等硬條件,還得營造優質科研服務等方面的軟環境。短期內改變不了經濟相對落後局面,可以在做優服務上下功夫;拿不出高薪,可以出臺靈活政策,為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搭建平臺;家底不厚,可以用有限的資金重獎科研成果。西部地區要留住人才,就要建立更完善的機制、出臺更優惠的政策,用優越的軟環境來彌補硬實力的不足。(作者:陳發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