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到底採取了哪些措施,才能成功的躲過二戰的浩劫?

毒刺劍客


二戰時期的瑞士可以說是歐洲的一個世外桃源。這皆因他們的中立政策和審時度勢。

1940年德國成功入侵法國後,瑞士就處在軸心國的包圍之中。

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瑞士不斷在國防計劃中加大投入。再加上瑞士地形的崎嶇,不利於機械化部隊的展開,所以希特勒放棄了攻打計劃。

不過,瑞士為了迎合希特勒,曾拒絕從德國境內逃出的猶太難民進入瑞士。僅1942年,就有超過30000猶太難民被拒絕入境。更為重要的是,瑞士境內的猶太人護照都被紅色J來標記。

在瑞士銀行中,納粹黨存儲了大量的財產,瑞士幫助納粹黨將這些財產用於到中立國家購買戰備物資。

另外,瑞士向軸心國開放連接德國和意大利的鐵路,並且所有列車上的物資都無需經過檢查就可通過。




星點聚影


從二戰經歷分析瑞士躲過戰禍未免格局太小,應該在地理、歷史與武裝中立幾個因素中得出結論。

瑞士聯邦位於歐洲中西部內陸,北接德國,東臨奧地利、列支敦士登,南毗意大利,西連法國,國土輪廓像殘缺的水母,面積4.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837萬(2016)。

一、山國地形地貌易守難攻,資源不豐,軍事佔領意義不大

全境地勢高峻,平均海拔1350米,呈南高北低狀,分為西北的汝拉山區、中部高原及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三個自然地形區,山國特徵明顯。阿爾卑斯山區橫貫國土中南部,佔國土的58%,它由積雪高峰、深谷和冰川等構成,海拔36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50多座,最高點杜富爾峰4634米。中部高原平均海拔580米,佔全域30%,地勢開闊,森林牧場相間,是富庶的農業區和人口集中區。西北山區佔國土10%,松柏草地遍野。

全境水力與森林資源豐富,礦產匱乏,能源及工業原料仰賴進口。

二、威廉·退爾的故鄉讓周邊大國忌憚,作為四周被德法意奧包圍、地形複雜的山國,成為列強間的緩衝國在19世紀初成為現實

13世紀中期起,該地由哈布斯堡王朝直接統治,不甘受制的山民以退爾為典型代表,他百步穿楊救兒子、殺惡官,成為瑞士爭取自由、反抗外敵的象徵。1291年,當地三方首領結為爭取權力自主的同盟,揭開瑞士爭取獨立的新篇章,到1370年,共有8個州結成聯邦。1499年取得事實上的獨立。17—18世紀末,瑞士沒有捲入任何歐洲戰爭。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瑞士一直保持中立。1992年,瑞士加入IMF和世界銀行。2002年,全民公決後成為聯合國第190個成員,並已成為申根國家。

三、中立不是放棄武裝與自衛,恰恰相反,瑞士幾乎“武裝到牙齒”但從不“咬人”

瑞士在安全上從不懈怠,它一直實行義務兵役制,國民有強烈的國防意識,男性20—42歲服兵役,43—52歲改為民防,每年15.5萬人登記服役。全境有30多萬個防空洞、5000多所地下公共防禦設施,法律允許軍人持槍回家,以便隨時衛國,曾有報道調侃“民兵式的軍人漫無目的地在各州行軍露營”。民間擁有200多萬支槍械,每年死於槍擊者有300人,2011年公決中“反對武器暴力”的限槍倡議被否決。


ruixuezhaofeng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絕大多數瑞士人同情同盟國,這就是希特勒不斷表達對瑞士的蔑視的原因。為了充分了解瑞士在二戰期間的立場,需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是希特勒在試圖建立第三帝國時沒有入侵該國的原因。希特勒將瑞士描述為面對歐洲的一個點,其地理位置和文化似乎都是納粹的明確目標。

總結希特勒不會入侵瑞士的理由的一個好方法就是風險與回報。在德國入侵的前景下,瑞士人在瑞士國防計劃中進行了大量改進和投入。隨著崎嶇的地形和現代化的機械設備,這並沒有使瑞士成為一個特別容易的目標。不僅風險很高,對希特勒的獎勵也不是很大。瑞士和德國已經建立了有利的貿易伙伴關係,這有助於德國的戰爭努力。此外,中立但臭名昭著的瑞士銀行使瑞士對納粹有用。

毫無疑問一旦盟軍被擊敗,希特勒就會動員對瑞士的襲擊,但事實上他的注意力和資源都集中在更大的敵人身上,因此對瑞士的任何攻擊都必須等待。然而到1940年,瑞士完全被軸心國包圍,而納粹佔領了法國,使得越來越難以避開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是瑞士允許並在某種程度上幫助納粹德國的方式,瑞士喊出了中立口號。盟軍和軸心國都向瑞士國家銀行出售了大量黃金,並嚴重依賴其經濟穩定性。德國國家貨幣不再是國際市場上的支付手段,這意味著納粹得依靠瑞士銀行從其他國家購買戰爭機器和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