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9.9億中國人的新版個人徵信要來了

在過去,人們為了購置多套房產,竟然想到了用假離婚的方式來完成,若實施新版個人徵信後,這將成為過去式。

據悉,新版徵信報告將於2019年5月正式面世,央行徵信中心上線並已經試運行了新版本徵信報告。

在舊版徵信報告中,假設夫妻雙方共同還款,男方主貸,那麼女方徵信報告中不體現負債;而新版徵信報告中,作為共同借款人,夫妻雙方徵信報告中均會體現負債。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更為注意維護個人信用狀況,因為當申請貸款時,無論是房貸、車貸還是消費貸款,金融機構大多數都先會去查看個人徵信報告。徵信報告上一旦留下負面記錄,就可能會對信貸獲批造成影響。

個人徵信的重要性在當下毋庸置疑的,那麼新版個人徵信報告又將怎樣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呢?

1.何為個人徵信報告?

目前,個人的徵信報告主要指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記錄的關於個人過去信用的信息數據系統。該徵信系統於2002年提出,從2004年開始建設。


影響9.9億中國人的新版個人徵信要來了


一般講,個人信用報告中包含的信息主要分為六個方面:

1.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結果,實時來自於公安部公民信息共享平臺的信息。2.個人基本信息,表示客戶本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婚姻信息、居住信息、職業信息等內容。3.銀行信貸交易信息,客戶在各商業銀行或者其他授信機構辦理的貸款或信用卡賬戶的明細和彙總信息。4.非銀行信用信息,個人徵信系統從其他部門採集的、可以反映客戶收入、繳欠費或其他資產狀況的信息。5.本人聲明及異議標註6.查詢歷史信息注:(此信息來源中國新聞網)


央行牽頭設立的徵信中心數據庫已經接入了3500多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用信息數據、9.9億自然人的信用信息,還有2600多萬戶的企業和其他法人組織的信用信息。

據瞭解,央行徵信中心已試運行新版個人徵信報告,可能將於近期正式上線。屆時,對失信行為的約束將更嚴格。

2.新版徵信報告相比舊版,有哪些差異?

舊版、新版徵信報告的主要變化對比:

影響9.9億中國人的新版個人徵信要來了


圖片製作:觀察君,圖示信息來源:綜合中國徵信中心、中國工商銀行、房臨門等

那麼,新版個人徵信報告與舊版最大的差異在哪呢?

首先是更細化。除舊版個人基本信息之外,新版個人信息將更加完整,還可以查看配偶信息。同時,職業信息也更完整,信息量與個人求職簡歷相當。

其次是更全面。新版個人徵信報告,維度更加豐富、更加全面。比如,還款記錄延長至5年,將記錄詳盡的還款信息、逾期信息;新增還款金額,逾期或透支額也將標註出來。除借貸等金融信息外,新版徵信將納入更廣泛的信息,如電信業務、自來水業務繳費情況、欠稅、民事裁決、強制執行、行政處罰、低保救助、執業資格和行政獎勵等信息。

如此,徵信報告更能反映個人的信用情況,增強個人徵信報告的公信力和實際應用度,這也是新版個人徵信報告與舊版報告最大的不同。

最後是更精準。新版的個人信息更加細化和全面,使得個人信用狀況可以得到更加真實的反映,金融機構的信貸管理將變得更有針對性,風險管理更加精準,可有效降低信貸風險。

3.個人徵信報告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可以說,新版個人徵信報告裡的信息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任何地方的失信,都可能會被新版個人徵信報告記錄在案,進而影響信貸獲批。

新版徵信報告對個人會產生較為重要的影響。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非常注意個人的信用情況。


影響9.9億中國人的新版個人徵信要來了


從社會管理的角度來看,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機制,讓失信者寸步難行,需要在個人徵信報告中加入更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只有讓徵信報告維度更全面,方能更好地促進個人提升信用意識,從而促進整體信用社會建設。

央行副行長甚至這樣形容徵信:不看車不看房,你未來的丈母孃要看這個!丈母孃都要看徵信,徵信真的很重要了。

那你知道自己的信用狀況到底怎麼樣嗎?又該怎樣獲得個人信用報告嗎?

我們直接在央行徵信中心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就可以查詢,只要按照相關步驟查詢即可。

人民銀行現在徵信中心的報告。大家查詢的時候,個人查詢前兩次都是不收費的,在網上你去查你簡版的個人信用報告也是不收費的。

4.如何維護自己的徵信記錄?

既然徵信記錄那麼重要,我們應如何維護好個人信用記錄呢?


一是保護好個人身份證件,不隨意出借,防止個人身份證被盜用;二是合理安排金融消費,透支消費量力而行,不參與非法集資,不參與高利貸;三是正確使用信用卡,不惡意透支;四是要養成好的信用習慣,平時注意細節,從小貸公司、網貸平臺借貸要按時足額還款,避免造成信用負面記錄。


一旦信用產生汙點,應該及時止損。個人的不良信息記錄一般會保存5年,5年裡如果保持好的信用消費習慣並結清所有欠款,個人的不良信用記錄也就可以修復。

當前我國已進入徵信大數據時代,個人徵信數據的交叉驗證,已成為商業銀行的共識,我們只有切身關注個人記錄,才能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