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景和: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美國伯克利學院交換生!同學:好羨慕

方景和,數學雙學位。國家獎學金、學業優秀獎學金獲得者,本學期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交換,曾任經管團委量化調研組組長。

方景和: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美國伯克利學院交換生!同學:好羨慕

“做好一件事”

回憶起大學前兩年學習的各種課程,方景和對數學雙學位的實分析這門課印象尤為深刻。 “這門課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難,但是需要很高的專注度和細心程度。印象很深的是當時期末考試考了牛頓萊布尼茨公式的升級版本,升級版結論和大家高中的是一樣的(就是那個積分公式),但是條件很繁瑣,我條件沒有背清楚,結果考試就沒做出來。”這次經歷中帶給方景和最大的收穫就是明白了學習中細節的重要性,不能只想著做到差不多。“大家學過的應該是對連續函數積分的情況,但是要想把連續條件放鬆一些那肯定就會變得很瑣碎,處理好這些細節也是深入學習的必經之路。”

方景和: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美國伯克利學院交換生!同學:好羨慕

談到自己的學習理念,一方面,方景和認為要做到專心,不要同時做很多件事情,“邊聽音樂邊寫作業這種對我來說就算了”,她笑道;另一方面,她還告訴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腳踏實地,“對自己誠實一點,作業或者考試前即使來不及都學會,至少也要知道還有哪裡不會。”

方景和的專注的態度不僅體現在她的學習上,也體現在她的社工經歷中。“無論是學習、社工還是其他方面,能認真踏實地做好一件事已經很不容易。”方景和坦言,自己在大學前兩年內只做了一份社工——團委量化調研組。量化調研主要負責收集同學們對於某一問題的不同意見和看法,並分析收集到的數據反映給學院。至於為什麼選擇這樣一份社工,方景和笑著說,最初選擇做這份社工可能是因為“當時就覺得剛好自己數學還行,能跑跑回歸分析一下同學們身邊的問題還挺有意思的”。當她繼續做下去的時候,卻在量化調研發現了更多有趣的東西。“後來做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最有成就感的其實是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看到同學們的不同觀點”,方景和回憶道,“有些時候大家會在問卷裡填一些比較直率、平時不太好意思講的觀點,比如對於通識教育或者一些具體課程以及獎學金評選流程的看法,其實看到這類犀利同時也反映了一些問題的觀點我還是覺得挺珍惜的,都會寫在報告裡,

希望能讓學院和團委的工作變得更好,也不辜負同學們對我們的信任吧。

方景和: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美國伯克利學院交換生!同學:好羨慕

生活點滴

學習和社工之外,方景和對繪畫、雕塑等藝術有著濃厚興趣。她大力推薦了邱勇校長給七字班的新生贈書《藝術的故事》。方景和認為,這本書雖然少部分觀點可能存在爭議,但它真正告訴讀者什麼樣的作品是好作品以及為什麼好,而不是不痛不癢的把藝術史講一遍。“我記得作者甚至在其中舉出了他認為不好的作品還說明了理由,這真的是很難得的學習資源,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學注意到或者利用好這本書。”

在伯克利的時光

方景和本學期在伯克利交換。她認為,伯克利的優勢在於老師態度認真,會努力傳遞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給大家,而不是照本宣科。但是伯克利本校的學生也很辛苦,面臨的壓力並不比清華學生小。“有一次課的課間,幾個本地學生在談論一次quiz的成績,一個人得了9分就一直在問他的小夥伴知不知道誰得了10分,發現沒有之後才心滿意足地走了,這樣的場面真是有點尷尬。”談到交換經歷,方景和還提到了一位讓她十分感動的老師——計量經濟學2的老師Michael Jansson,“當時我拿著一堆不會做的數學題去找他,他不僅全都舉重若輕地解出來了,而且還跟我說‘you need more patience’”,這簡單的一句“you need more patience”讓方景和感觸頗深,“有時候各種各樣的壓力之下大家也都難免有些急躁,可能放慢腳步會更好。”

方景和:國家獎學金獲得者、美國伯克利學院交換生!同學:好羨慕

方景和說:“我覺得自己也沒什麼非常與眾不同的經歷,似乎就是數學課和專業課學得不錯,人文藝術也是稍微有一點興趣。但是其實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經常陷入各種各樣的迷茫和恐慌之中,我覺得大部分同學可能也是如此。希望以後無論做什麼事情,無論是自己想做的還是別人丟過來的,都能高高興興地做,能把生活過得更自如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