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菜篮子”成为企业争相探索的焦点

百姓“菜篮子”成为传统商超和电商等企业争相探索的焦点

社区生鲜成了“香饽饽”

百姓“菜篮子”成为企业争相探索的焦点

市民在河北省邯郸市一家超市的“肉菜补贴惠民销售点”选购蔬菜和肉类。史自强 郝群英摄影报道

从盒马鲜生、7FRESH、超级物种到京捷生鲜,许多社区生鲜超市在城市大街小巷冒出头来;从京东到家、每日优鲜、本来生活到最新推出的“美团买菜”等,人们在手机上可以选择的生鲜电商品牌也越来越多,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消费者买鲜肉蔬果的“菜篮子”需求成为传统商超和电商等企业争相探索的焦点。

不仅如此,记者采访发现,来自供应端和零售端等不同背景的企业也在合作探索更多社区生鲜模式。生鲜市场怎么突然变成了“香饽饽”?多方分析指出,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生鲜成为市场供应短板。同时,由于“菜篮子”需求与城市生活类服务紧密相关,也成为不少城市鼓励发展的重点。但是生鲜生意有着安全、新鲜等特殊要求,更好的商业模式还在摸索之中。

便利店盯上生鲜屋

“突然之间,社区生鲜超市一下多了起来。虽然品牌不同,但店面标识一般以橙色、绿色、黄色等贴近健康生活的色调为主,他们点缀着街道,城市也变得更鲜活可亲了。”生活在北京朝阳区的白领王逸发现,这两年,大街小巷冒出不少生鲜超市,从她家到公司大概3公里的路上,就陆续开出好几家不同品牌。

社区生鲜的确是近两年的热门。纵观当下社区生鲜超市的格局,主要以传统商超转型和电商品牌的探索居多。前者如北京地区京客隆的京捷生鲜、城乡仓储超市的118鲜时汇;后者如京东到家、每日优鲜、本来生活,还有新近推出的“美团买菜”等。

不仅如此,更多类型的企业还在纷纷入局。外资便利店也看上了社区生鲜这片“黄金地”。日前,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与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携手进军社区生鲜便利零售事业。

据了解,双方将围绕社区居民一日三餐需求,开出成百上千个“惠民社区生鲜店”,提供包括肉禽蛋奶果菜等基础食材以及半成品、制成品、鲜食,辅以日常必需的便利商品。还将围绕社区生鲜便利业态,进行物流中心、鲜食加工中心、中央厨房、城市物流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注意到,过去的合作往往是零售商找零售商,但这次合作不仅涉及开店,还直接涉及到后端的供应链价值整合。便利店行业现在仍是明星业态,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减。根据《2019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中国超过80%的便利店品牌今年开店计划高于去年。

作为“明星业态”的便利店为啥看上了社区生鲜?“社区生鲜之前就有许多商家和资本在尝试,市场需求在那儿,他们是最敏感的,我们也是进行一些探索。”罗森(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车文焕对本报记者说。

“菜篮子”还要补短板

那么,社区生鲜的市场需求从何而来?

来自业态的升级变迁。近几年,随着城市疏解整治工作的开展,百姓“菜篮子”也在更新迭代。“不合规的菜摊儿、菜场陆续疏解了,脏乱差的环境有了提升,但菜肉粮油还是得买呀。”正在北京一家生鲜超市挑选晚餐食材的郭女士说,有一阵子挺发愁上哪儿买菜,但好在社区里生鲜超市陆续开起来,购物环境变好了,买的菜也更让人放心了。

来自消费者结构变化。在许多大城市,家庭结构呈现年轻化、小型化的趋势,他们和传统中国式大家庭在需求上的明显差异,正是商家捕捉的商机。一家正在探索转型的连锁超市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许多现代家庭人口更少了,夫妻双职工的多,消费观念和实际需求也与以往不同。他们更偏向清洁、方便、小型包装的食材,同时对食品安全、品质也有更高要求,购物体验上希望更节省时间。商业业态需要作出针对性改变。相比下了班逛大超市排长队,小型社区生鲜超市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在市场迸发需求的同时,许多地方政府也鼓励提升社区生鲜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着力在消费市场上补短板。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介绍,北京消费市场巨大,去年北京市实现总消费额2.54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服务消费增长超过11%。但与此同时还存在明显短板。例如,发达国家社区消费占整个社会消费零售额的80%左右,而北京只有50%多。“这说明老百姓在社区的消费还是不够方便,社区消费在北京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闫立刚说,便利店和生鲜是北京重点推进发展的领域。

盈利模式仍存挑战

但是,在近两年社区生鲜店不断涌现的同时,许多店面倒闭的消息也不时传来,这也突显社区生鲜的运营在当下仍面临不少难题。

如何吸引客群是挑战之一。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王逸的生鲜蔬果采购都是在线上平台完成的。线上下单、线下2小时送到的服务对她来说颇具吸引力。当然,有研究表明目前生鲜消费市场仍以线下为主,但这些“年轻”的社区生鲜业态未来要真正成为百姓“菜篮子”,引来年轻消费者,仍是一个问题。

可持续盈利模式也是目前的行业难题。从传统商超转型推出生鲜超市到在便利店基础上搭载生鲜销售,社区生鲜正以不同模式推出,但业内人士表示,整体来看,还未出现可被大规模复制的盈利样本。社区生鲜竞争背后,是后端成本降低、效果提升,前端管控、源头直采,内部供应链共享融合等多项实力的竞争。

对于这次首农与罗森的合作,首农食品集团董事长王国丰表示,合作背后是首农食品集团丰富的物流资源、食材供应资源与罗森的供应链及门店开发、管理、运营能力的结合,是零售端与供应链端纵向整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但据了解,双方对于具体的商业模式、商品结构、客群定位、运营标准等尚在研究之中。

“罗森前期在中国开店很慢,生鲜店相信也会是这样。”车文焕说,目前对社区生鲜店服务内容有大体思考,但还没有具体到商品,需要非常深入细致的调研,比如顾客群体是谁、消费场景是什么?然后再确认商品结构,保障做到安心、安全,同时还要突出差异化。

“好的盈利模式现在还是很少,怎么能打造社区生鲜店的好模式,这是关键。”车文焕说。作为一家老牌便利店,罗森在每家店铺开业前都进行精确的盈亏平衡测算,这次社区生鲜怎么做?他们还在探索答案。

李 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