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符琼尹
“剧中的大学生活严重脱离现实”“这台词真够腻歪恶心的”......《青春斗》播出后,各类差评在网络屡见不鲜;豆瓣评分一路下滑,从开分时的5.1一路降至4.4,刷新了赵宝刚职业生涯的最低纪录;酷云数据显示,两天后就收官的《青春斗》收视率仍在0.4%左右徘徊——无论收视率还是口碑,赵宝刚时隔7年的“青春剧”《青春斗》表现都不尽人意。
《青春斗》
然而,在《青春斗》播出之前,赵宝刚曾多次表达对它的信心——“如果这部剧收视率和豆瓣评分不行,我就退休”“近年来青春片里没有可以跟它比的一个剧本”“这个本子是这个时代全新的东西,我敢说是这个时代的,而且是现在电视剧里边没有的”。
结果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作为“青春三部曲”《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的导演,这大概是赵宝刚对作品的预期与观众反应差距最大的一次。毕竟,他所导演的青春剧《奋斗》《北京青年》都曾拿下北京地区收视第一,上述三部曲也都在当年的电视剧市场创下网播纪录,堪称那个年代的“流量担当”。
不仅作品表现不佳,此前“造星”无数的赵宝刚,此次也遭遇了滑铁卢。《青春斗》并未向当年一般,捧出像当时的王璐丹等一样的人气演员,相反,主演郑爽等人还因此饱受争议。
单从市场表现来看,近几年的青春剧市场似乎已经不再青睐赵宝刚,相反,一批成本不高的网剧却频频大热、造星无数。曾经一出手就是爆款的赵宝刚,这一次究竟怎么了?属于他的那个“时代”,还能重现吗?
弄“潮”儿赵宝刚
2006年的一天,《奋斗》制片人丁芯彻夜难眠。在电视台的审查中,《奋斗》 被定性为‘无主题、无内容、无故事情节’的‘三无’ 电视剧。这是她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要探索就一定不能怕风险,但没有想过事实会如此残酷。”2007年上映后,丁芯对媒体回忆道。不仅丁芯心里没底,赵宝刚也有些忐忑,他曾在访谈里说过,这个剧要么特别差要么特别好。
最终,《奋斗》火了,以6.3%的平均收视率稳居2007年北京地区收视第一,大结局收视率更是达到7.71%;“今天你‘奋斗’了吗”成为2007年的网络流行语之一;新人演员王珞丹、文章因此剧而大红。马伊琍、佟大为、李小璐也获得了更高的知名度。凭借《奋斗》王珞丹获得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李小璐则成为了2008年的“金鹰女神”。
2007年播出的《奋斗》
这让当时的电视剧市场有些意外,在《奋斗》之前,能扛起收视率的多为武侠、历史题材,如《少年包青天》《天下粮仓》《京华烟云》等电视剧,关注当时“80后”年轻人生活的电视剧作品还未出现。在毒眸此前的文章(点此阅读:销声匿迹一年的青春剧,2019年能否借着爆款归来?)曾提及,彼时市场上的青春剧多为《红苹果乐园》《星梦缘》这样模仿大热韩剧、港台偶像剧的作品,缺少真正关注年轻人生活现状的内容,因此,这些作品尽管也获得了不错的收视,但国民度和影响力却十分有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让《奋斗》打开局面,导演赵宝刚做出了多个大胆的尝试:一方面,他通过在剧中设置有争议的“话题”吸引观众讨论、最终获得热度,这种操作被赵宝刚称为“能在社会上引起互动话题”的“话题剧”。
另一方面,赵宝刚还颇有远见的重视网络播放渠道。为了让《奋斗》在网络上吸引不看电视的年轻人,赵宝刚和编剧有意识地预设了一些网络流行语,“
冯小刚导演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每拍一个戏就会在社会上流传一些流行语,他现在去拍大片挣大钱了,我们就把流行语捡起来。”2007年,赵宝刚在新浪娱乐的采访中说道。
这种尝试下的《奋斗》对一批80、90后都影响深远。“看完《奋斗》,我就觉得我也应该到北京闯一闯。而且我来北京以后跟身边的同龄人聊,发现不少人都是因为《奋斗》来的北京。” 至今已经北漂9年的小Y对毒眸说。“马伊琍饰演的夏琳选择出国对我影响很大,她让我明白如果想要做一件事,无论多迟都可以,不要后悔。”90后大学生小精告诉毒眸。而在毒眸的采访中,不少80后、90后都对《奋斗》传达出的理想主义精神印象深刻。
《奋斗》中的理想主义精神
《奋斗》爆红后,尝到甜头的赵宝刚再次做出了“话题电视剧”“预设流行语”的实践。2009年,《我的青春谁做主》(以下简称《青春》)播出,平均收视率达到3.9%,在2009年央视所有频道的电视剧收视率里排名第五。不仅电视台青睐,搜狐视频还购买了该剧的独家版权,并创下10天点击2500万的成绩。
尽管成绩不错,但质疑也开始出现:三位姐妹的人物性格设定、拍摄场景、人物语言风格、背景音乐都与《奋斗》如出一辙,被认为“套路化”;“刚毕业没过一年实习期的律师就能单独执业”“刚毕业就是主任医师”等人物设定上的漏洞,及部分情感颇为狗血的情节,则被观众认为“失真”。
不过,部分“失真”情节却是赵宝刚的“有意为之”,在听说剧情在网上引发争议后,他的第一反应是:“网上打起来了?太好了!”在他看来,这些所谓“不真实的情节”是“文化的作用”:“
有些东西不是真实生活的东西,但我觉得它该表现,因为这是未来前进的一种意识。”《我的青春谁做主》
观众的质疑也并未影响市场的走势,在《奋斗》《青春》大热后,注入社会话题的青春剧数量、题材开始扩容,“80后”群体开始密集出现在电视剧中。 直击“80后”房贷问题的《蜗居》稳步在上海地区收视率第一,引发社会热议;讲述“80后”为爱“裸婚”的现实难题的《裸婚时代》,在播期间拿下全国收视冠军,还获得第1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提名;2011年描写北漂群体故事的《北京爱情故事》,最高收视率曾达4.8%......
市场迅速扩大的同时,赵宝刚也没有停下来,2012年,他再度推出作品《北京青年》,创下了北京卫视当年收视第一的成绩。而艾瑞发布的《视频网站用户行为分析报告》中显示,9月份电视剧的网络有效播放时长为10.7亿小时,其中《北京青年》以5706万的覆盖人数拔得头筹。
然而,此时的赵宝刚作品已经呈现疲态:在造星能力上,与《奋斗》几乎将所有主演拉到一个事业新高度不同,出演《北京青年》李晨、姚笛、杜淳等也都没有通过这部戏超越前作带来的人气。此外,6.3的豆瓣评分也让其成为“青春三部曲”中口碑最差的一部。
更糟糕的是,观众的质疑开始袭来,“就是一闲得蛋疼又无病呻吟的陈词老调”有网友评价道,“无病呻吟”“剧情狗血”“无聊的笑料”等评论被顶到豆瓣热评的前排。
《北京青年》
在“青春三部曲”完结之后,赵宝刚的作品不再带有鲜明的“青春剧”标签,但他的镜头却几乎从未离开青年群体。如2014年的《青年医生》首次将刻画对象扩展向90后、2016年播出的《深海利剑》描写海军队伍中的年轻人,然而,这些剧均反响平平。直到今年的《青春斗》上线,赵宝刚想要重新回到青春剧市场的一线,
但如今,赵宝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方面,渠道的话语权已经转移,先网后台已经不是新鲜事,曾在电视渠道为王的时代,帮助赵宝刚获取网络热度的“网感”意识,已经不再是他竞争的优势;另一方面,视频网站都在加大对内容的投入,平台不断加码自制内容,涌现出了许多新题材及新类型;更重要的是,如今的观众,已经形成了多个圈层,不同圈层的用户画像及偏好类型已有显著不同,观剧喜好的变化也在加快......
大环境改变的同时,青春剧市场也有了很大的变化。2014年后,大量青春小说IP被改编成的电视剧,如《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等获得极大热度。青春剧也成为视频网站的主要类型之一,2014年—2016年,平台上青春剧的数量从1部增长至13部、并在2017年以30部数量达到高峰。
其中,《最好的我们》创下20亿播放量、8.5分豆瓣高分,并捧出了刘昊然这样的高人气艺人;《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则突破26亿播放,男主角胡一天更在剧播期间微博粉丝从71万疯涨到600多万......这让青春剧市场在流媒体中达到了一个小高潮。相比之下,《青春斗》播出至今,其新人演员的关注度却并没有显著提升。
《最好的我们》
为什么90后不喜欢《青春斗》?
大环境和市场的变化之下,不可否认的是,属于赵宝刚的那个时代,也悄悄过去了。还有两天《青春斗》就要收官,这个赵宝刚打磨了三年的项目,注定将以一个不太体面的播放数据和口碑收官——
从播出数据来看,酷云数据显示,《青春斗》的收视率在0.4%上下,单集未破1%。酷云分析师对毒眸表示,这个数据在同期数据中不算差,但是低于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的平均收视率,且此数据还得益于同时段很多二三线卫视都在播2轮剧,给了《青春斗》这样的新剧以一定的竞争力。
口碑更是不及预期,豆瓣评分从开局的5.1分一路降至4.4分。多位观众对毒眸评价:“感觉90后被妖魔化了”“展现出来的大四生活很不接地气”“每个人的恋爱都显得不那么正常”。
《青春斗》豆瓣评分变动(数据来源:云合数据)
但这并不是赵宝刚在前期所能预料的,相反,他的确是下了功夫的。“在起初项目筹备时,就已经了解到导演为这部戏花了3年的时间来采访不同阶级人群和家庭作为剧本创作的根基,确实很用心。”一位制片人对毒眸说道。
不仅如此,这还是赵宝刚为数不多的在编剧一栏署名的剧,在和剧评人李星文的对谈中,也毫不掩饰自己对编剧署名的底气:“《青春斗》是这个时代全新的东西,是我这三年多总结出来的。我从来写戏也不挂编剧,我这回要挂编剧,带着四个孩子,我可以说这个故事从无到有全是我的。”
此外,为了让该剧更贴近现在的年轻人,赵宝刚甚至做了大量调研。在一次针对年轻人的调查中他发现,25岁以下年轻人谈恋爱的平均次数为3.83次,且在此次调查中,回答数字最高的有17次,被甩次数的男性比例远远大于女性比例。而这些,都为他的创造奠定了基础。
考虑到剧集的热度和发行需求,本来坚持用全新人阵容的赵宝刚,还请来了“流量明星”郑爽。“我硬扛着(不用流量明星),我肯定歇菜了。”他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在《青春斗》宣传期,他还对郑爽做出了演技“炸裂”的评价。
赵宝刚对郑爽的评价
曾经这么”懂“年轻人的赵宝刚,为什么此次如此努力,却没有换来观众的买单?
一位剧集编剧告诉毒眸,赵宝刚对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追求并不是很了解,无论是他电视剧里的主人公们、还是看剧的观众们 。“90后尤其95后是极其自我的一代,他们来到北上广深,并不是为了‘奋斗’,而是这些大城市更能放飞自我,获得更大的自由和空间,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在北上广‘奋斗’,更加在乎的是自己在北上广是不是‘活得精彩,活得快乐’,所以现在90后喜欢的青春剧更多的是稍微带点脑洞型的。”
相比《青春斗》,从目前市场上已有青春剧的表现来看,如《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这种有庞大群众基础的IP自带热度的作品,似乎更受观众青睐。此外,目前的青春剧市场还在尝试融合许多元素,如《同学两亿岁》尝试的“软科幻”等,青春+运动、青春+电竞等题材更是成为当下的探索趋势——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赵宝刚的青春剧对观众而言都已经不那么“新鲜”了。
《同学两亿岁》(图片来源:此片有毒)
不仅如此,赵宝刚的两大武器“话题”“金句”的攻击力在这个时代已经逐渐“失效”,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不断生产段子和金句。曾经在“青春三部曲”热播期间走红于网络,为赵宝刚的剧集传播做出不少贡献的金句——如“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等,在《青春斗》中也不复存在了。
再去回看赵宝刚青春剧中的价值观,多位观众及从业者均在采访中表示,即使已经多次拍摄“80后”群体,他对年轻人的困惑和不理解似乎也并未消解。在他的青春剧里,年轻人们的爱情都潇潇洒洒,《青春斗》的恋情更是来的措手不及, 但赵宝刚宣传其导演作品《触不可及》期间,谈及女主角桂纶镁整整等了孙红雷14年的剧情时曾感慨:“如果你欣赏这样的爱情,怎么会理解现代年轻人的未婚同居、谈那么多次恋爱呢?”这样看来,导演个人的情感价值观,与他想借青春剧来表达的情感价值观并不一致。
也许,从启用“流量明星”出演剧集防止“歇菜”开始,赵宝刚原本所坚持的东西就已经开始摇摇欲坠。这位严控剧本、在《向往的生活》里说不和宋丹丹合作是因为“她会改剧本”、曾被《奋斗》的编剧石康说“剧本每一个段落都隐藏着赵宝刚导演的名字”的导演,因为《青春斗》做出了不少妥协。赵宝刚在一次采访中透露,因为郑爽对剧本有不满,他修改过几次剧本,同时在片场花絮中,还能看到赵宝刚会为她在片场修改的台词啧啧称赞。
对郑爽的表演啧啧称赞的赵宝刚(图片来源:萝严肃)
然而郑爽修改的结果呢?从豆瓣热评里因人物台词给出一星的结果来看,也不尽人意。而赵宝刚出于剧集销售考虑请来的“流量担当”郑爽,也没有让《青春斗》成为“流量担当”,被他夸完“演技炸裂”后,郑爽还是因演技招致了大量的负面评价。
赵宝刚必须知道,他已经不懂年轻人了,而这也已经不是他的时代了。
閱讀更多 毒眸官方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