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園裡的徽派建築。北京日報記者 潘之望 攝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曾如此盛讚徽州。青山綠水中環繞著古村落,粉牆、黛瓦、馬頭牆點綴其中,裊裊炊煙依稀可見,這樣的“畫裡鄉村”美景不到徽州便可在世園會欣賞到了。近日,記者探訪世園會安徽展園,這座3000平方米的展園已成型,不論是白牆黛瓦的建築,還是到處可見的精美雕刻,都傳遞著徽州特有的詩意與浪漫。
來到安徽園入口,一座近10米高的牌坊讓人恍若穿越到了徽州。這座牌坊的原料是一塊上千噸的整石,由二十多位非遺傳承人手工雕刻而成,製作上沿襲了明代典型建築工藝,是一座三尖四柱七樓牌坊,匾額題字“國泰民安”,整體恢弘大氣。尤為亮眼的是,牌坊上方的紋飾,展現了徽派經典技法——高浮雕,即分兩層雕刻,上面雕刻“雙鹿獻瑞”,下面雕刻“雙龍戲珠”及“鳳戲牡丹”,頗具匠心。
穿過牌坊進入園子,一汪清池、一座白牆黛瓦的徽派建築由近及遠,彷彿將“畫裡鄉村”——宏村搬到了這裡,清池中水霧嫋嫋,更增幾分詩意。“這是安徽園的主景,我們相信它極有可能成為網紅打卡點。”安徽園設計師說。
徽州雕刻產生於宋元,興盛於明清,“無宅不雕花”是徽派建築的重要特點。漫步全園,遊客可以四處領略徽派雕刻的魅力,例如穆桂英掛帥、福祿壽三星高照、郭子儀進壽、狀元及第等徽州人喜愛的經典故事與人物雕刻,青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等建築細節。在勾勒、鑿坯、修光、打磨中,安徽展園將古雅、簡潔的徽派風格演繹得淋漓盡致。
安徽展園的另一大看點,是園藝花卉。安徽園設計團隊總負責人王引說,目前安徽展園內共有300餘種植物,其中200多種是安徽特有的,都是從當地直接運送而來,其中還有不少明星植物。例如植物界的大熊貓——銀縷梅。王引說,早在6700萬年前的白堊紀,銀縷梅就已經生活在了地球上,經歷了6700萬年的優勝劣汰,它仍頑強地生存著,並保持著祖先們的生存方式:開花卻沒有花瓣。銀縷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它的葉子會在每年深秋變成鮮紅色或金黃色。和常見落葉樹種不同,它的變色更為純粹,往往是一整樹都變為鮮紅或金黃,很少出現黃色、紅色、紫紅色雜糅的現象,因此帶來的視覺效果更為震撼。展園中的銀縷梅雖然只有一支、獨秀於林,但卻深藏著令人深思的生命態度。
同時,安徽展園還準備了動態文化藝術表演,園內的戲臺區依照安徽古戲臺搭建而成,將會上演《天仙配》等經典黃梅戲劇目。展園入口的牌坊前還設置了被稱為“東方芭蕾”的花鼓燈表演,能讓遊客在欣賞園藝之美、建築之韻的同時感受安徽文化的靈動,讓千年黃梅在世園會煥發新活力。
北京日報記者 李瑤
閱讀更多 勞動午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