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徽州赏“画里乡村”

不到徽州赏“画里乡村”

安徽园里的徽派建筑。北京日报记者 潘之望 摄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曾如此盛赞徽州。青山绿水中环绕着古村落,粉墙、黛瓦、马头墙点缀其中,袅袅炊烟依稀可见,这样的“画里乡村”美景不到徽州便可在世园会欣赏到了。近日,记者探访世园会安徽展园,这座3000平方米的展园已成型,不论是白墙黛瓦的建筑,还是到处可见的精美雕刻,都传递着徽州特有的诗意与浪漫。

来到安徽园入口,一座近10米高的牌坊让人恍若穿越到了徽州。这座牌坊的原料是一块上千吨的整石,由二十多位非遗传承人手工雕刻而成,制作上沿袭了明代典型建筑工艺,是一座三尖四柱七楼牌坊,匾额题字“国泰民安”,整体恢弘大气。尤为亮眼的是,牌坊上方的纹饰,展现了徽派经典技法——高浮雕,即分两层雕刻,上面雕刻“双鹿献瑞”,下面雕刻“双龙戏珠”及“凤戏牡丹”,颇具匠心。

穿过牌坊进入园子,一汪清池、一座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由近及远,仿佛将“画里乡村”——宏村搬到了这里,清池中水雾袅袅,更增几分诗意。“这是安徽园的主景,我们相信它极有可能成为网红打卡点。”安徽园设计师说。

徽州雕刻产生于宋元,兴盛于明清,“无宅不雕花”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点。漫步全园,游客可以四处领略徽派雕刻的魅力,例如穆桂英挂帅、福禄寿三星高照、郭子仪进寿、状元及第等徽州人喜爱的经典故事与人物雕刻,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等建筑细节。在勾勒、凿坯、修光、打磨中,安徽展园将古雅、简洁的徽派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安徽展园的另一大看点,是园艺花卉。安徽园设计团队总负责人王引说,目前安徽展园内共有300余种植物,其中200多种是安徽特有的,都是从当地直接运送而来,其中还有不少明星植物。例如植物界的大熊猫——银缕梅。王引说,早在6700万年前的白垩纪,银缕梅就已经生活在了地球上,经历了6700万年的优胜劣汰,它仍顽强地生存着,并保持着祖先们的生存方式:开花却没有花瓣。银缕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它的叶子会在每年深秋变成鲜红色或金黄色。和常见落叶树种不同,它的变色更为纯粹,往往是一整树都变为鲜红或金黄,很少出现黄色、红色、紫红色杂糅的现象,因此带来的视觉效果更为震撼。展园中的银缕梅虽然只有一支、独秀于林,但却深藏着令人深思的生命态度。

同时,安徽展园还准备了动态文化艺术表演,园内的戏台区依照安徽古戏台搭建而成,将会上演《天仙配》等经典黄梅戏剧目。展园入口的牌坊前还设置了被称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表演,能让游客在欣赏园艺之美、建筑之韵的同时感受安徽文化的灵动,让千年黄梅在世园会焕发新活力。

北京日报记者 李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