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2日早上,從福建泉州出發,沿我國的沿海高速公路,經福州,莆田,寧德,走福鼎進入浙江的溫州市。行駛560餘公里,下午2:30左右,到達在雁蕩山景區內預訂的客棧。當天下午和晚上游覽了淨名谷景區和靈峰景區的夜景。
雁蕩山,位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境內,部分位於永嘉縣及溫嶺市。雁蕩山系綿延數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
北雁蕩山,可分為靈峰、靈巖、大龍湫、顯聖門、雁湖5個景區,其中尤以峰、洞、瀑、石取勝。雁蕩奇峰林立,較為著名的有卓筆峰、獨秀峰、玉女峰、雙鸞峰、金雞峰、雙筍峰、展旗峰、巨柱峰、剪刀峰等。
淨名谷景區中森林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部亞地帶,有關資料表明,分佈有木本植物89科229屬430多種,以及大量的草本植物。
淨名谷有獼猴、野山羊、大靈貓、穿山甲、畫眉貓頭鷹以及蛇類等野生動植物分佈。
在淨名谷能感覺到靜謐的極致,聆聽松濤陣陣、溪水淙淙、百鳥啾啾。
這裡有幽深的小徑,綠得發藍得潭水,還有旱澇不變的水簾洞,這裡的“森林浴”負氧離子每平方釐米達3000個以上,感覺非常棒。綠樹濃蔭下還建有森林小木屋“飲盞濛濛細霧雁茗茶,思幾度飄飄欲仙陶然翁”猶如進入世外桃源。
淨名谷海拔僅80餘米,谷內地勢平緩,森林覆蓋率達96%,以“奇峰怪石、飛瀑流泉、重巖疊嶂、古洞石室”而聞名。
茂密的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構成了森林公園綠色生命的基調,景有林為幽,林襯景則秀。
景區內的瀑布從天而降,猶如觀音淨瓶裡的聖水撒向人間,滋養著大地的生靈。
飛瀑從山頂凌空而下,紛紛揚揚地似萬斛銀珠灑入潭中,潭面發出的那一陣陣叮叮咚咚的天籟之聲,恰似一曲悅耳動聽的美妙的樂章。
靈峰在雁蕩山的東大門景區,景區以懸崖疊嶂,奇峰怪石,古怪石室,碧潭清潤而著稱。與靈巖、大龍湫並稱為雁蕩三絕。
景區內層巒疊嶂,奇峰環繞,千形萬狀,美不勝收。
曲折幽奇的靈峰古洞,深廣幽邃的東石樑洞,惟妙惟肖的接客僧和碧波盪漾的石門潭等都使遊客流連忘返。
峰內的觀音洞建有九疊危樓,建築極具匠心,與天然洞穴之美融為一體,為雁蕩山第一洞天。觀音洞隱於合掌峰中,洞高113米,深76米,寬14米,洞中累有九層樓閣。太陽正照洞底大殿,每天才數分鐘。觀音洞為雁蕩山第一洞天,深藏玄機,經年香菸繚繞。
遊靈峰一定要看夜景,這才是雁蕩山的精華所在。
靈峰夜景,移步換形,變幻多姿,妙不可言。
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時都披上神秘的盛裝,惟妙惟肖,如入仙境一般。
靈峰夜景令人流連忘返,主要景點有夫妻情深、犀牛望月、雄鷹展翅、婆婆羞轉臉等。
雁蕩山景區瀑布以大龍湫、散水巖、西大瀑、梅雨瀑、三折瀑等最負盛名。號稱“天下第一瀑”的大龍湫瀑布位於馬鞍嶺西3公里處,水從連雲嶂下來,高約190米。
進入景區,前面有千仞絕壁成嶂、千霄摩天,絕壁上有大小峰頭參差相疊,如無數佛陀現身,此即千佛巖。稍下,有一巨石平展壁立,狀如石碑,即石碑峰。所以明代張肅之 “易其名巨螯”,清乾隆年間袁枚有詩誦道:“遠望雙峰截紫霓,尖叉稜角有高低。倘非山裡藏刀尺, 那得秋雲片片齊。”
剪刀峰後有一峰高聳,山頂尖峭呈銳三角形,此即天樂峰,適值天氣陰晦,山頂陰雲瀰漫,如煙騰空。青灰色的石壁上寸草不生,山腳下樹木蔥蘢簇擁,襯托得山峰愈顯高聳。
天樂峰後又有一峰,向石山上部左側如蟹螯者,從此處仰望卻又形如啄木鳥,正伸出巨嘴。
前面有“一帆峰”的指示牌,回首一望,擎天一柱又變成了海上風帆。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如戴名世所說:“大抵雁蕩諸峰,巧通造化,移步換形,其名字因象取義尚多有之;而路窮徑塞,蒙翦於荊榛荒草之中,其奇未出於人間者亦不少也。”
再往前走過後回望,那還有什麼剪刀的形狀,而是變成了一根擎天石柱,所以她又有“玉杵峰”、“天柱峰”的別名。
大龍湫瀑布,徐霞客曾在遊記中寫道:“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清代袁枚寫到:“龍湫之勢高絕天,一線瀑走兜羅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況復百丈至千丈,水雲煙霧難分焉。”
大龍湫是我國最長,落差最大的瀑布,一到岸邊就能感覺到一股說不出的涼爽,這裡的空氣格外的清新,冬暖夏涼,使人倍感舒適。
大龍湫的水來自山上的天然水塔,因為水積得太多,才流下來的。大龍湫隨著天氣和季節而變化,有時像銀龍,有時像彩虹。
進入靈巖景區的南天門,迎面可見嶂“高廣數百丈,壁立於霄,色五彩相間,如大錦屏。”明劉芳譽《屏霞嶂》詩:“摩天峭壁俯禪關,炫目丹砂好鑄顏。恍愧仙源迷路處,亂霞飛繞赤城山。”
靈巖寺背依靈巖,寺以巖名。是雁蕩十八古剎之一。四周群峰環列,雄壯渾龐;古木參天,環境幽絕。清人喻長霖的一副楹聯的下聯,生動地寫出了它周圍的景色:“左展旗,右天柱,後屏霞,數千仞,神工鬼斧,靈巖勝景嘆無雙。”
靈巖寺初建於太平興國四年,因寺境山水靈秀,名聞京師,宋太宗特賜御書五十二卷,鹹平二年真宗賜額“靈巖禪寺”。
天柱峰位於靈巖寺右前方,色白體圓,立地擎天,氣勢磅礴。峰北側的摩崖“闢立千仞”和“天不塌,賴以柱其間”,寫得很傳神。宋代王十朋的詩曰“女蝸石爛苦為修,四海鹹懷杞國憂。誰識山中真柱石,擎天功業勝伊周。”借景抒情,令人擊節讚歎。
在遊覽的間隙或在遊歷了靈巖景區的風景之後,可以觀賞一下懸崖飛渡表演。
小龍湫又名小瀑布,在靈巖寺右側後面的隱龍嶂底,是靈巖的主要觀景之一。懸崖環峙,巖腹有如珊瑚、瑪瑙顏色。潭水從亂石間流出,匯合成臥龍溪,再蜿蜒地向南流入碧玉溪。
瀑布落差五十餘米,瀑飛崖上,觸石騰空,霧團結旋,流轉飛灑,水珠濺人。瀑水搏潭,因光作色,形態萬千。無怪前人有“我來看不足,長嘯獨憑欄”的讚歎!
三折瀑景區主要景點有:烈士墓、三折瀑、下折瀑、中折瀑、上折瀑、鐵城嶂、梅花樁、老猴披衣。
三折瀑是造物主玩弄的一個迷藏,它居然瞞過了徐霞客的眼睛,直到本世紀才向人展露真容。名山如名著,能予人以不斷髮現的驚喜。
據說包藏中折瀑的是冷卻了的火山口,火與水如此相剋又相生,老天竟造就地間的一種奇觀。郭沫若對中折瀑十分欣賞,曾在詩中寫道:“我愛中折瀑、珠簾掩翠樓。”有人甚至譽此瀑為 “雁蕩山第一勝景”。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陶魯笳為中折瀑書寫的詩句。
瀑分三折天上來,自屬高遠型風景,然而就在近旁。
一條叫做初月谷的狹谷卻顯示了雁蕩山幽深的一面,此谷把氣象萬千的雁蕩山“第一名嶂”鐵城嶂抱在懷裡,藏藏抱抱反而把境界廓大了。
中折飛瀑在墨黑色的裡壁上,散散落落地點綴著叢叢綠草,似黑緞上的俏麗的圖案,映襯著飛瀉的珠簾水,煞是好看。
繞到瀑後,透過珠簾水,遠山隱約可見,別有一番風味。碰到山風迴盪之時,萬千水珠在半空中上下左右迴旋飛舞,逗人喜愛。最為引人入勝的是,在晴日上午 9時許,陽光透過巖隙映照飛瀑,形成七彩飛虹,絢麗多姿,令人叫絕。
下折瀑潭上有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鐫刻的“下折瀑”三個大字。瀑高約50米,仰望天空,呈葫蘆狀,人稱“葫蘆天”。左側有一個朝西的洞穴,叫做“龍游洞”,洞深7、8米,相傳古時有游龍過此。
從靈鷲峰下的路上往前,可見一嶂“勢若長城,色若鐵黑,故名鐵城。”因右面一嶂中部橫向石理如縷縷遊絲,因此稱為遊絲嶂。
與鐵城嶂鼎峙爭奇者,惟有連雲、屏霞二峰。”其內泉石幽勝,昔人謂不亞於二靈。”
鐵城、遊絲兩嶂相峙間,天空僅留一線,謂之“一線天”;仰望,天空狀如娥眉初月,又名“初月天”
雁蕩山,榮獲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衛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國家文明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世界地質公園”等稱號。
雁蕩山素以獨特的奇峰怪石、飛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勝門和凝翠碧潭揚名海內外,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史稱“東南第一山”。
雁蕩山美景名聞天下,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各有不同,如有機會,各位朋友可來這裡親身遊歷一番。
經過兩天的遊覽後,吃過晚飯,坐在涼風習習的客棧小院內。伴著從山上刮過來的陣陣花香,喝上一杯香茗,與客棧老闆及其家人聊聊家常,卻是另一番的放鬆與享受。
明天,5月14日將要離開雁蕩山,奔赴下一個目地地,也將有新的體會與心得與大家一同分享。各位朋友,下期再見!
閱讀更多 鴨梨是朵奇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