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一个优质的商业导演

看了给宁浩带来极大荣誉的《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你会以为这是一个天才型的喜剧导演,不过刚出道时的宁浩可不是这样的。宁浩的履历异常坎坷,他走完了中职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他先是读了技校,后来上了大专,最后才在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毕业。拍电影的梦想在大专时代实现,DV作品《星期三,星期四》颇得业内人士好评。2003年,尚在北影就读的宁浩自己出资、编导、摄影了故事长片《香火》。影片说的是一个小庙的和尚费尽心机为村里重塑佛像的故事,找官家不成,化缘路多难,展示出社会转型期的世情百态。由于经费有限,他只能请山西老家的中学同学出演,倒也本色而自然。

宁浩:一个优质的商业导演

影片拍得粗糙、平静而富有质感,全无后来“疯狂”系列里的张扬躁动。随后,宁浩又拍摄了第二部长片《绿草地》。本来这是一部胶片电影,由于投资出了问题,他不得不大幅削减了投入,胶片也变成了高清数字带。这部电影是宁浩的老师筹划的,规定影片要围绕农村、儿童乒乓球三个关键词展开。宁浩自已编写了剧本,把故事放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族孩子毕力格在小河里捡到一只乒乓球,见识有限的他不认识这个玩意儿。问奶奶,说是天上的夜明珠。问喇嘛,说不清“神物的来历。他和伙伴们把乒乓球奉若神明,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影片意在表现古老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断裂,草原人的淳朴、安静和都市喧器形成鲜明对比。

宁浩:一个优质的商业导演

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而不识乒乓球,尽管僻处世外,似乎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不过这显然符合西方人对中国偏远地区的想象,因而它又获得了一串奖项。绿草地,蒙古包,小河流水,骏马奔驰,影片拍得美丽而诗意,带着学院派和艺术流导演的明显烙印。作为学生,宁浩需要实习的机会;作为初出茅庐的导演,他有着谋生的压力。在这段时间里,他拍过MV,也拍过电视剧。2004年,王海鸰编剧、陈道明和蒋雯丽主演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火爆一时,宁浩曾任那部戏的执行导演。在电视剧和DV电影的操练中,他的手艺精进,思维成熟,即将迎来事业的突破。2006年,刘德华启动“亚洲星新导”计划,扶植两岸三地有才华的青年导演,宁浩迎来了人生中的最大机遇。

宁浩:一个优质的商业导演

它能将《绿草地》这样个沉闷的故事讲得如此有趣,让刘德华决定投资他的《疯狂的石头》。2007年暑期,《疯狂的石头》几乎没做宣传就上映,最初的拷贝仅有30个,凭着口碑和长线放映创造了不俗的票房。300万元投资,2400万元票房,宁浩声名鹊起,被中影集团相中,以中等规模的投资拍摄了《疯狂的赛车》。宁浩成为票房灵药,也确立了其基本的导演风格:首先,两部影片都头绪繁多,显示了宁浩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草草算一下,《石头》是四路人马在争抢钻石,《赛车》是六路豪强逐鹿“白面”。这些人阴差阳错,不断交会,反复搏杀,把故事搅得如同一团乱麻……面对杂乱无章的瓷器活儿,导演的功力稍有不速,就会左支右继,进退失当。可贵的是,《石头》和《赛车》轻快从容地展开了故事,没有被强悍的枝节带到沟里,也没有被疯狂笑料冲淡故事,可以说是主干清晰,细节丰赡,游刃有余。

宁浩:一个优质的商业导演

其次,《石头》和《赛车》充溢着无厘头风格,宁浩堪称周星驰的内地传人。也许宁浩未必愿意接受这样的称呼,无厘头也不能代表他的全部风格,但宁浩在很多方面跟周星驰相通:都是小人物卷进是非窝,都让伤天害理的人说着冠冕堂皇的话,利用语境错落制造笑料。比如说,《赛车》里的黄渤故示闲暇地对卖墓地的人(徐峥)说:“来个COPY!”徐峥一愣:“什么?”黄渤解释说:“就是咖啡啊!”这番突兀的对答,深得周氏无厘头的精髓。近年来,周星驰本人越来越严肃和持重,科幻与功大的元素越来越多,嬉皮笑脸的娱乐越来越少,让他的老粉丝们大为遗憾,而宁浩的“疯狂”系列来得正是时候。

其三,《石头》和《赛车》对准社会的丑陋处狠狠扎针。以《爱情呼叫转移》为代表的贺岁片和以《麻花》系列为代表的贺岁话剧,都以调侃一年的热门社会话题和人物为娱乐之本。《石头》和《赛车》也在相当程度上用了这个法宝,疯狂的时代充斥着顾头不顾腚的表演,宁浩对这些下三滥进行了无情的讽刺,把它们转化成疯狂的笑话。其四,用草根演员挑大梁。黄渤一看就是月收入不超过三百元的草根人物的代言人,他身上倒霉鬼的气质与生俱来,没有人比他更能胜任那位疯狂车手。还有王双宝演的毛贼,徐峥演的墓地推销员,个个逗趣。从DV到胶片,从草原到城市,宁浩完成了由学院派导演向商业片高手的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