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39771
法國一直被低估,但是別忘了,這個國家,曾經是世界第一,有底蘊的。
二戰初期,法國的表現確實讓人大跌眼鏡,一個月直接滅國,被德國人佔領好幾年,最後美軍打來了,揚眉吐氣一把。再之後,法國順利的混進了安理會五常。
其實,聯合國這個雛形的時候,壓根沒法國啥事,但是後來加入也無可厚非。法國存在感低,主要是很快就被德國人滅了。而法國淪陷後的,兩個法國中,維希法國當了希特勒的爪牙,而自由法國依舊在和德國人玩命。
當時,反法西斯的盟軍中,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然後就是法國,法國雖然本土淪陷了,但是還在戰鬥,還有一個法國政府在為反法西斯戰爭做貢獻。單純看北非和諾曼底登陸後的戰役,自由法國的軍隊表現並不差,戰績其實也是很顯赫,已經不是當初那麼不堪了。而且,手中握著的都是英美援助的武器,英國還將當初巧取豪奪的法國軍艦交還給戴高樂一部分。
再看影響力,法國,老牌殖民強國,曾經也是一霸。維希法國雖說是正統,但是當維希法國倒臺之後,海外殖民地就全歸自由法國了,以前是兩個法國分。拿下殖民地,拿下法國,法國的國際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
而且,英美為了對抗蘇聯,還是要在西歐扶植一個國家,那麼這個國家就只能是法國。當初也有意願讓巴西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蘇聯是堅決反對的,斡旋幾個回合,加上戴高樂的爭取,法國進入常任理事國,理所應當了。
法國戰績差,僅僅是初期被滅國了,後期自由法國其實還是把法國人的面子場子找回來了。
軍武文齋
關於法國在二戰中不佳的表現為何還能進入五常,原因主要為法國龐大的海外影響力與美蘇英之間的利用與平衡關係所致。
在二戰中後期,反法西斯陣營的美國認為關於戰後的世界秩序上提出由美國、USSR和英國和中國來主導,但是關於法國起初無論是美國還是USSR都沒打算將法國列進去。後來美國與英國先後起意將法國拉進來,但遭到USSR的強烈反對,當時斯大林對於法國的態度一直都是鄙視的,完全不覺得法國有資格。但後來還是同意法國進來。直到1944年8月在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後各大國才同意法國成為聯合國的主要成員。
1945年1月1日法國正式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那麼是什麼讓本來USSR和英國都扭扭捏捏不願意承認到同意法國進入常任理事國呢?我們不妨從下面這張圖來看看二戰後期法國在海外的影響力。
儘管法國本土在42年的安東行動後本德國全盤接受。但自由法國在海外卻繼承了前第三共和國的大部分殖民地,包括在非洲西部的主導能力。這種海外影響力當時除了英國和美國外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比了。加上法國在過去歐洲的影響力也加了不少印象分。如果沒有這個做支撐,那法國極有可能就和常任理事國無緣了。
另外法國能入常也和美、蘇、英三個大國之間的平衡牽制有關,這其中英國為法國將來的入常起了不小的作用。當時美、蘇兩個後起之秀很樂意看到英法及其他歐洲老牌強國衰落,並且對於這些老牌強國的殖民地美、蘇是想著如何去肢解,英國也注意到了這種美蘇的意圖,對於美國痛批法國在海外殖民地的管理上,英國則沒有站在美國一邊,並私下裡同情法國。畢竟這是唇亡齒寒。故而英國希望法國能被列入常任理事國(也就是一流大國),那樣就可以和法國一起在戰後對付美蘇。甚至英國的丘吉爾還打算讓德國也加入到大國俱樂部中。
而美國則考慮的是雖然要肢解英法兩國在海外的龐大殖民地,但在未來對抗USSR的過程中不能沒有夥伴,當時中國還太虛弱。這種情況下英國就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夥伴。而想到這裡加入一個法國似乎也沒什麼不妥,畢竟考慮到意識形態等因素至少法國是不會站在USSR那裡去的。這一點也被自由法國的主導者戴高樂所利用。
黎塞留的野望
如果單純看戰績,法國進入盟軍前五名,還是沒有問題的。首先,法軍建立起一支56萬人的新軍隊,擁有美國援助的1400架戰機,5000輛坦克,3000門大炮。此外,在法國本土也出現了大批抵抗運動,對德軍展開游擊戰。
法國軍隊在北非對德意聯軍發動了反攻,特別是在突尼斯戰場。經過艱苦戰鬥,在突尼斯戰場,德國非洲軍團在司令官馮.維爾斯特帶領下,與意大利軍隊一共25萬人,向美英法聯軍投降。
隨後,法國軍隊第1集團軍等部隊登陸意大利,與美英軍隊一起,在意大利中北部地區與德軍的30個師展開激戰。在諾曼底登陸戰役,法國抵抗組織建立的內地軍,廣泛襲擊德軍目標。盟軍指揮部6月底宣佈,法國抵抗組織的戰果超出它期望之外。艾森豪威爾將軍認為法國內地軍的貢獻等於15個師。
同時,有法軍2個裝甲師和5個步兵師在內的26萬法軍登陸諾曼底,參加了,解放法國的戰役。奪取土倫和馬賽,巴黎等大城市。其中,土倫於8月27日攻克,馬賽於28日攻克,分別比原訂計劃提早八天和二十七天,35000名德軍被俘。
艾森豪威爾稱讚這是“對徹底打敗德國的最有決定意義的貢獻”。隨後在羅尼河和里昂,法軍再次取勝。到1944年11月,大批法國內地軍士兵,被解放的被俘法軍和平民加入法軍,法軍光是第一集團軍數量,就達到40萬以上。
在萊茵河戰役,盟軍出動90個師,其中包括14個法國師,重創了德軍,馮·龍德施泰特指揮的65個師。隨後,法軍突入德國,參加了包括魯爾戰役在內的大戰。正是這些奠定了法國進入五常的軍事基礎。
深度軍事
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表現如何呢!沒有中蘇損失慘重,同樣也沒有美英戰績累累,但依舊能夠成為聯合國無常之一,這其中是有很大原因的,靜聽防尉娓娓道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法國自稱世界第一陸軍,但是隨著馬奇諾防線被打破,巴黎被德國佔領,法國徹底淪陷,德國戰車僅僅用了四十多天的時間就碾平了法國,這和後來的海灣戰爭不相上下。順風不浪,逆風不慫。
聯合國的提議最初是建立在美國前總統威爾遜提出的“國際聯盟”基礎上的,之後在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作為美國現任總統的羅斯福在維護美國利益的情況下提出了建立新國際組織的計劃,而且得到了斯大林和丘吉爾的支持。會議之後,美國再次強調了“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四國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三,這四國將對世界局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著名的“四警察”思想便應運而生。
1944年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規劃了聯合國的基本結構,美國決定納法國和巴西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但是由於英國和蘇聯代表的集體反對,最終只增加了法國的合法席位,後經雅爾塔會議以及舊金山制憲會議,最終聯合國五國的地位就這樣被確立了下來。
法國之所以能夠進入五常,不僅僅是戴高樂的實質性動作,還有大國博弈的幸運。
法國二戰時期最著名的當屬敦刻爾克大撤退以及諾曼底登陸戰役了,其他的好像也就沒有什麼了。戴高樂奉行“自由法國”以及“獨立外交”政策,倡導和德國和平相處,不僅如此,法國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非洲,印度支那東南亞以及部分中東地區,這讓法國在國際上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其實最主要的當屬美蘇兩國之間的大國博弈,美國和蘇聯都想拉自己的小夥伴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二戰的歐洲戰場上,英美兩國對蘇聯提供了很大幫助,牽制住了德國西線,蘇聯有機會反攻東線德軍,最終藉著順勢一舉攻進柏林,這也讓美英兩國看到了蘇聯的強大,心生膽怯。於是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拉幫結派,拉攏中華民國和法國。中華民國不僅可以牽制住蘇聯東部,還可以看住日本。同樣的是蘇聯西線面臨嚴峻形勢,歐洲一片狼藉,殘垣斷壁,僅有的英國很難牽制住強大的蘇聯,於是之前強大的法國就成為了最幸運的國家。
Global防尉
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羅斯福總統首先提出了建立國際組織比較具體的計劃:羅斯福總統強調中、美、英、蘇及其盟友代表了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只要這四個國家團結一致,維護世界和平,那麼,世界上就不會出現侵略和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了—這就是四大國構想,也就是聯合國四常的初步成形。
可是,蔣介石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在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中慘敗,引起英、蘇對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極度藐視:斯大林、丘吉爾有意把中國從四大國的概念中除名;羅斯福卻覺得國民黨中國接受了大量美援,它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而且,中國國民黨與美國的國際政治立場吻合,讓中國入常也增加了美國的話語權!於是,美國藉口亞洲需要一個具備影響力的大國作為在聯合國的代表,他積極反對蘇、英的建議!堅持讓中國作為聯合國四常之一加入安理會;
英國作為老牌殖民國家,它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它覺得自己不需要在戰後服從美國、蘇聯的政治意志,它可以聯合歐洲在戰後國際事務上保護自己的利益。於是,為了不激怒羅斯福,丘吉爾尋找法國作為自己在聯合國的盟友:法國也是老牌殖民帝國,它在諸多國際事務上與英國的利益一致,法國的許多殖民地在戰後同樣面臨被鷹醬侵蝕的危險;自由法國的領導層也急需英國的支持復國!兩者不謀而合。
約翰牛對自由法國的支持讓羅斯福很不舒服:斯大林卻支持丘吉爾的意見,畢竟,蘇聯同樣明白羅斯福的政治企圖—四個常任理事國有兩票是鷹醬家的—這也危及蘇聯在戰後的國際利益,蘇聯早就對中國東北虎視眈眈,美國卻反對蘇聯的全面接管中國東北的方案;所以,在丘吉爾就法國入常問題諮詢斯大林的意見,蘇聯最高領導層立即同意英國的建議:英、蘇兩國聯手將法國帶入五常行列!
自由法國在二戰時期對法國殖民地的戰鬥充實了它的實力:1944年,自由法國在諾曼底登陸之前已經擁有40多萬軍隊;1945年,自由法國的軍隊超過100萬人;自由法國軍事實力的膨脹也讓它有了國際話語權,美國覺得需要在歐洲有牽制英國、蘇聯的夥伴國家;鷹醬推薦巴西入常的建議又被蘇聯、英國強烈反對,美國人對此只好不了了之;最後,羅斯福勉強同意了蘇、英的提案;自由法國正式加入國際五大社團領袖的行列!
熊style
1940年5月,德國進攻法國,繞過馬奇諾防線,直逼巴黎,將40萬聯軍圍困在敦刻爾克,隨後丘吉爾啟動“發電機計劃“,撤走了大部分聯軍,但是在敦刻爾克抵抗德軍的法軍5個師4萬人被俘或陣亡,戰後多少也得給法國一點面子。
1940年6月,巴黎宣佈不設防,德國佔領巴黎,法國將軍戴高樂前往倫敦,宣佈法國將繼續抵抗,決不投降。同月,法德簽署停戰協定,法國投降。注意,此投降宣佈著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維希法國登上了舞臺。也就是說,戰後的法國實際上和二戰時的法國關係並不大,實際上它的政府組成是由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組成,而自由法國在二戰中的貢獻也是可圈可點的,所以法國進入五常也是清理之中的。
另外再補充一點,論軍事實力,二戰前包括德國進攻法國時,法國陸軍完全是碾壓德國的……
個人拙見,各位大佬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