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一律劃片招生,公辦學校免費,民辦學校高收費,民辦學校該怎麼生存?

教育案例剖析


民辦學校,有的很高效,教學先進,理念超前,注重素質,老師跟蹤到位,優勝劣汰!要成績,要升學率…

有壓力,也有動力!有競爭,他們才能生存和發展,所以,抓得緊,高效!

反觀部分公立學校,設施陳舊,老師觀念僵化,內部競爭不大,考核不嚴格!素質方面,全方位方面欠缺資源,師資一般和資金緊張!當然學生成績一般,免費的,不一定家長喜歡!


美加教育Alex


這個政策是讓民辦學校迴歸本位:辦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跟公辦學校同質化。

招到好學生,然後說這個學校的教學質量好。

這本來就是個悖論。

只有把所謂不好的學生教好,這樣的學校才是好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讓每一個人都得到自我成長。自我實現。 而不是讓多數人做少數人的陪練。

民辦學校,一直以來投機取巧,做了應試教育,推波助瀾的推手。

本來民辦學校,要多元化辦學。

彌補公辦學校的不足。

而近10年來的民辦學校,卻都是高考加工廠。

當然這也與頂層高考指揮棒有關。

但這絕對不是民辦學校的出路。

民辦教育的目標不能直奔升學率。

大家都看升學率,這是一元化。

而是要解決孩子多元化發展的問題。

就好比中國已經有解放東風汽車。

你引進私立企業再做解放,東風同樣標準的汽車。去跟解放東風競爭。這不是很荒唐嗎?

現在的民辦教育就在做這樣的事。

多元化辦學,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為不同面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多元化選擇,才是民辦學校存在的真正理由。


東萊國學


怎樣打破階級固化實現教育平等? 首先必須考慮為什麼階級固化教育不平等。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優質教育價格昂貴。於是人民群眾認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

與其討論公辦民辦學校哪個公平不公平,不如面對這些現實: 政府不是企業,指望政府滿足所有教育的需求是不現實的,要求公辦學校以私企的效率運行是不可能的。反過來說,要求私企為付不起學費的貧困人家提供優質教育服務也是不可能的,私企不是慈善事業,沒有義務幫助每一個才能一般的孩子打破階層,出人頭地。

國家有義務讓所有孩子都得到優質的教育,但是有錢付得起的人也應該在合法的前提之下有充分的自由選擇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這兩個前提並不互相沖突。

增加優質教育的供應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應該是越來越容易,與其要求公辦學校的人員素質和管理效率都像民辦一樣好,不如釋放科技行業開發更高效的教育服務手段,用科技來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降低代價,同時解決人員的管理問題。從 OECD PISA 測驗的結果來看,中國的教育質量幾乎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以目前中國 AI 科技的發展速度,可以期待更好。

另一方面也應該充分尊重與保護各個家庭提供給自己孩子教育機會的自由。應該打擊的是特權和特權所人為造成的壟斷與稀缺。政府的手應該嚴厲的制止一切特權的形成,納稅人的血汗錢所換來的應該所有人民都能公平享受,不向任何特權個人或集團以任何名義傾斜。同時鼓勵且保護所有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生產與服務的行為,增加供應就能降低價格,讓更多人能負擔得起。真正的追求教育機會均等的目標。

應該打壓與限制的是各種形式明目的特權。應該鼓勵支持一切能增加優質教育供應的行為。民辦校學費貴了不妨鼓勵多開幾家,競爭多了自然學費就便宜了。北京市民辦校招生100-200,動輒上萬人或幾萬人報名。要求民辦校不選擇學生只都參加搖號,把它們都變成收學費的公辦校了,就會阻礙它們的發展,這樣能增加優質教育資源嗎? 補習學校百花齊放不是很好? 帶來了龐大的投資,成為教育科技發展的載體,但是要嚴格管理不要嚴格打壓,要讓它們發展得更好,而不是限制它們發展的空間。


比利與安迪


教育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教育的好壞強弱決定了這個國家未來的潛力的大小,教育屬於一個國家的基礎根本,超過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一個國家強大與否從教育上就可以輕鬆的看出來,教育水平是體現一個國家實力的最有代表性的方面,而在世界上所有的強國在教育上都是領先的,這就是現實。

我國其實也是非常注重教育建設,這些年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大,而在教育上也獲得了不錯成績和進步,但是也還是面臨許多困難的方面,畢竟我們是人口大國,人口基數太多,所以在教育上面的投入也非常大,但是還是在一些方面得不到滿足,所以就允許了私人加入教育建設,緩解教育資源緊張的局面。

民辦學校的展開的確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資源緊張的問題,但是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畢竟民辦學校不論是財力物力還有信譽度來說都比不過公辦學校,畢竟公辦學校後面站的是政府,信譽度來說遠飛民辦學校能比的,而且在師資力量上來說公辦學校有非常大的優勢。

而民辦學校缺少認同感,至少要得到大眾的認可需要長時間的聲譽積累才可以,民辦學校的優勢在於可以通過高新待遇的方式吸引一些名師進入,通過名師的效應吸引生源,而通過大量的生源來維持教育支出和賺取利潤,所以民辦學校的學費遠高於公辦學校。

再者民辦學校還會通過一些提高門檻的方式來專門吸引一些成績好家庭條件好的學生進入,用名師效應加上吸引進來成績好的學生和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來打造所謂的貴族學校,這樣普通的學生很難進入,而一些學校利用吸引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打廣告從而吸引更多的生源而挑選。

民辦學校主要都是利用這些來吸引生源,沒有固定區域限制,所以高收費的民辦學校從能有生存下去的土壤,因為生源不受到限制,之所以民辦學校學費高,最主要的是學校所有的開銷支出都是學生學費裡面獲得的,很少能得到撥款補貼,所以學費高是自然而然的,如果公立學校足夠那民辦學校生存的空間就很小了,至少民辦學校絕大多數的都沒辦法生存。

為何允許民間資本加入到國家基礎民生工程裡面來,首先當然是緩解教育資源不足的壓力問題,第二個是保障學生的教育保障的權利,第三個是開發民間資本對教育的投資,讓全民有足夠條件的民間資本進入,形成競爭環境提高教育質量,最後當然是還有一些利益關係在裡面,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辦學校的,也不是說你有錢就可以的,必須要有資質,也就是說關係要到位要過硬,肥水不流外人田。


無法超越的足跡


這倒是值得討論的問題。當初國家對教育投入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鼓勵民間資金辦學,所謂"兩條腿走路",優質敎育資源共享,這才有了民辦私立學校和校外輔導,補習機構的今天。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不可避免的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既然當初鼓勵民間資金進來,它必定需要一個生存的空間,作為私立學校它肯定要創造它的品牌,效應,有了口碑,品牌,它才會產生經濟效益,民間資金投入,它本身就是逐利的。目前我國大學招生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體現,應沒有劃片設區招大學生,這種方法與目前中小學招生的規定,不吻合,大學招生,實質上也就是到處"掐尖\


老翁歷來是布衣


民辦辦學人、董事長投資辦學過去靠膽商,現在靠勢商,未來靠“道"商。

民辦辦學人、董事長投資辦學要從現在“盈利"走向“贏心”。

民辦辦學人、董事長投資辦學要從“商業行為”(職業)走向“精神行為"(事業)、圓夢行為。

民辦辦學人、董事長投資辦學終極目標:“我將無我,不負教育"!


變壓器王紅順


我家學區內的初中以前還不錯,後來優秀教師都被民辦學校挖走,漸漸衰弱,雖被冠以公辦重點,實則毀人不倦。學區內的學生家長都想盡辦法,不惜財力物力人力去民辦學校。所以能去這個公辦學校的生源都是家裡實在沒能力的社會中下層。目前的現實是,教師力量一般或不行,學生家庭不富無利可圖,學生成績和能力很普通。這樣的狀況你們身邊的學校也有嗎?我主張有教師資格證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要服從教育局的同一調配,平衡各校的教師力量。


白圓蔥


無論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教書育人是共同方向,只有培養出了人才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在蘇州,優等生都去擇校了,估計剩下的民辦學校尖子生不多了,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才去民辦學校,況且現在的初中都有分班情況。


小邱176405984


支持民辦

我的個人觀點,應該遵循市場規律,不應該打壓。

很多地方的民辦比公辦好。民辦積極向上,師資力量強,學生全面發展。對推動教育有好處。

公辦學校很多老師不作為,對學生要求不嚴格,教學質量差。

有錢有能力的可以選擇民辦,所以,請不要人為扼殺民辦!


老黃巴巴


取消國有公辦學校,取消學校財政撥款,取消教師編制,鼓勵多種辦學,包含家庭教育,實行學生註冊制,每年或每三年進行一次資格考評,達標即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將小學,初中,高中再分小進行階段考核。學校收入來源於學生的數量和口碑,財政不進行逗底。國家對每個小孩實行財政補貼,從出生之日起分年分階段補貼,但補貼為專科專用,到年齡未使用則收回。市場才是解決問題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