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在優酷2月網大榜單中,有一部《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的網絡電影,上線14天,分賬票房900萬,排在榜單第五位。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看起來,這部網大的成績還不錯。特別的是,這部網大的題材,並非之前流行的玄幻或喜劇,而是一部歷史英雄題材的“正劇”,取材於《後漢書》中漢朝大將耿恭被匈奴圍困在疏勒城,以數千人抵禦匈奴兩萬人軍隊,拼死廝殺,最終僅剩13人存活的真實歷史故事。

其實,此類歷史英雄的戰爭題材,是院線電影的一大常規類別。但是在網絡電影方面,卻還尚屬少見。這樣的歷史正劇類型接下來會成為網大的一個發展方向嗎?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這個片子的出品方對項目的定調就很明確,“主打主旋律導向,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情懷。”另外,從網大受眾群體來看,儘管戰爭歷史題材較少出現在網絡電影中,但一眾將領血戰沙場,保家衛國這樣的“直男向”情節,還是會打動以男性為主的網大受眾。

據瞭解,《血戰疏勒城》的出品方,是浙江的一家影視公司——美視眾樂。而在出品方的名單上,共青團亦在列。這家公司為何會拍攝此類題材的網大?又是怎樣得到了共青團的合作?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共青團聯合出品,“根正苗紅”的網絡電影


《血戰疏勒城》的故事,脫胎於《後漢書·耿弇列傳》中記載的真實故事“十三將士歸玉門”:漢朝名將耿恭被匈奴圍困在疏勒城,斷水斷糧數月,最終十三人殺出重圍。同時,剛登基的年輕皇帝,也不惜代價,出兵及時救援了這隻軍隊。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像是大漢版本的《斯巴達300勇士》和《拯救大兵瑞恩》的結合體。”網友這樣評價。

從賣相上看,《血戰疏勒城》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的網大——既沒有玄幻懸疑、也沒有仙妖鬼神和怪獸。這種歷史戰爭題材,在網絡電影中也較為少見,倒更像是院線電影。

在製作層面上,《血戰疏勒城》優於很多網大。片中,當疏勒城被“漠北大軍”圍困,城中斷水斷糧之時,軍隊只好擠馬糞汁解渴;皇帝扮演者的年齡,也符合史實中,剛登基只有18歲的情況。在戰爭場面調度中,影片也完成得比較流暢,也有製作精緻的兵器、鎧甲,以及實景拍攝的大漠場景。對於一部網大而言,這樣的製作已屬精良。製片人、美視眾樂副總裁葉統告訴娛樂資本論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血戰疏勒城》的總成本在1500萬左右,完全屬於網絡電影的頭部體量。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而《血戰疏勒城》整個故事背後體現出的意義,也是不同於其他網大最根本的一點。男主耿恭身負著國仇家恨的民族大義,為了保衛祖國領土寧願肝腦塗地,頗有一種“戰狼”式的愛國熱血在其中,帶有明顯政治教育意味的色彩。

為什麼《血戰疏勒城》會有這種與眾不同的“氣質”?就要從它的製作公司——美視眾樂說起。其實,從根兒上起,美視眾樂就是一家專注於製作正劇的影視公司。

葉統表示,公司在網絡電影的製作上,希望在題材上尋求突破,不再關注仙妖、殭屍等玄幻題材,而是藉助網絡電影,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民族歷史英雄的故事,迎合國家政策的風向。而在網絡電影之外,美視眾樂亦將製作主旋律電視劇作為主要業務。

2016年,美視眾樂製作了都市商業題材電視劇《雞毛飛上天》。這部在央視播出的劇集,在當年也頗有口碑,豆瓣評分8.2。在目前美視眾樂的網大項目中,《辛棄疾》和《大漢十三將之烽火邊城》將在今年開拍,依然是有關歷史英雄的“正劇”題材。此外,亦有一部講述G20後杭州創業潮的電視劇《夢想城》亦在籌備。

影片出品方里,共青團在列其中。“這部網大在政治上屬於先進題材,響應了總局的號召,所以共青團和我們合作,進行聯合出品。”葉統透露,由於共青團與之聯合出品,浙江團省委、地方團委等機關,都通過官方媒體來宣傳該片,此外,也將在浙江省軍區、武警部隊等做了展映,同時也是廣電總局2019年重點網絡視聽項目。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從政治層面來看,《血戰疏勒城》中表達了中國國土寸土不讓、寸土必爭,以及凡是中國子民,無論遠在天邊,都要解救回來的寓意。而加之今年兩會上,官方提出“要促進英雄烈士事蹟,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弘揚”,《血戰疏勒城》也恰好符合了這一點,因此才獲得了國家方面的支持。

有傳統電視劇的製作經驗,加之黨中央方面的支持,《血戰疏勒城》根正苗紅的正劇氣質,也就不難想象。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題材迎合主流導向,主打男性受眾


在分賬票房上,《血戰疏勒城》也拿到了不錯的成績。

在今年2月的優酷月度網絡電影分賬榜單上,上線14天的《血戰疏勒城》,以916萬的分賬票房,排在了榜單第5名。據葉統透露,目前該影片的分賬,基本保持在每天65萬元的收益。按照1500萬的投入來算,從2月15日影片上線至今,這部影片基本可以回本。

為什麼這樣一部“非常規”題材的網大會受歡迎?

很明顯,迎合了當下受眾對於家國情懷的熱血,以及國家政策在愛國主義上的主流導向,是原因之一。

2016年,美視眾樂剛起步之時,對項目的定調就很明確,“主打主旋律導向,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情懷。”葉統透露,儘管當年流行的還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樣的玄幻劇,但“通過我們公司根據政策風向分析,往後兩三年內,國內市場一定會向正劇題材靠攏。”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而從去年開始直到今年,從《戰狼》《紅海行動》的爆火,到古裝劇銳減、現實主義題材劇集扎堆,也驗證了美視眾樂當年的預判。《血戰疏勒城》選在這個時候上線,恰好切中了觀眾對於此類作品的需求點。

從這一點上,這部看起來“非常規”的網大,其實還是遵循了網大領域中“熱門題材與院線電影的風向保持一致”的規律。

另外,從網大受眾群體來看,儘管戰爭歷史題材較少出現在網絡電影中,但一眾將領血戰沙場,保家衛國這樣的“直男向”情節,還是會打動以男性為主的網大受眾。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犯我大漢,雖遠必誅”的口號、百姓自願留在城中與軍隊共同抗敵、僅剩的十三人與敵人拼死搏鬥的熱血場面,天然地就會沸騰直男們心中的“軍旅”情結,這也便是《血戰》得以拿到較高分賬的原因之一。葉統也透露,在《血戰疏勒城》的受眾畫像中,男性佔到了90%。

不過,有趣的是,除了性別維度貼近網大受眾外,《血戰疏勒城》用戶畫像的其他維度,則要更加貼近傳統電視劇受眾。葉統告訴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影片受眾畫像中,以本科學歷佔主導,亦有30%左右的博士;此外,受眾地域也多分佈在北京、廣州、杭州等一二線城市。這與普遍意義上的網大受眾群體(多為專科學歷,地域分佈在三線城市及以下)完全相反。

在年齡分佈上也偏大齡。20週歲以上佔30%左右,35歲以上的,佔20%。“畫像也顯示,喜歡歷史並對其有些研究,有思維沉澱的人群,會比較喜歡看。”葉統說。

從《血戰疏勒城》的受眾畫像,看得出來,網絡電影的受眾,已經並不僅僅侷限於三四線“小鎮青年”,而是可以有著更廣維度的潛在受眾需求。網大受眾與傳統院線電影、電視劇受眾之間的界線,正在逐漸模糊。此類題材的出現,以及其票房表現可看出,一二線城市,年齡偏長的高知男青年,或許可以成為網大潛在的受眾藍海。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但是,這部網絡電影也面臨了“票房與板磚齊飛”的尷尬場面。在評論中,觀眾的吐槽佔了一大部分。豆瓣評分也不甚理想,6.0,剛剛及格。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翻一翻這些評論及彈幕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吐槽,來自於影片中的文戲部分邏輯不夠嚴密,情感弧線的不合理。在人物刻畫上過於籠統,感情戲也不夠深刻。許多觀眾對於耿恭、女主和車師國公主的“三角戀”,並不買賬,認為“對劇情的推進毫無作用”。

另外,在史實中,並沒有車師國公主,而是車師國的王后在疏勒城被圍困斷糧之時,偷偷送上了一車糧草。“如果一定要加感情戲,倒不如讓耿恭和這位王后發生點什麼,還說得通。”一位網友這樣評價。

此外,也有不少軍事迷指出在戰術上的硬傷,以及兵器、護甲、頭盔等使用上的不正確。如漢軍殘部被圍攻時,耿恭使用的大刀實際上是明清風格,而漢朝標誌性的“環首刀”,卻從來沒有出現;漢軍使用的頭盔、盔甲的形制,也並不符合那個朝代。

此外將史實中的“匈奴來犯”,改為了含混不清的“漠北軍隊”,也是許多觀眾的槽點,認為這是“不敢正視歷史”的表現。而對於這一點,葉統解釋,這也是為了廣電能夠過審,所做出的妥協。


上線14天分賬900萬,共青團聯合出品,網大里的家國情懷風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一部網大,可以讓影迷和軍事迷們注意到,並認真指出其中的錯誤,或許也是某種變相的“出圈”。而對於這部網大本身,其在題材上的選擇,以及緊跟政策風向的策略,卻也是值得業內借鑑的方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