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榆林,古稱“上郡”,始於春秋戰國,興於明清,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又稱榆林鎮)駐地,康熙皇帝賜“兩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

[1],有“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的美譽,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實屬罕見,這也是榆林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要標誌。[2]

榆林位於中國陝西省的最北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東臨黃河與山西省隔河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南接延安,北與鄂爾多斯相連,系陝、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轄2個區、1個縣級市、9個縣,常住人口340.33萬人(2017年)。[3]

榆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4],國家衛生城市[5],中國愛心城市[6],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7],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市[8],中國城市競爭力100強[9],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第一臺—鎮北臺,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古城—榆林古城

[10],紅石峽,統萬城遺址,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石峁遺址,西峰寺等各大景點。

2018年12月,榆林入選2018《魅力中國城》文化旅遊魅力榜年度魅力文旅發展潛力城市。

據史料記載,夏商時,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縣等地)在雍翟族境內。

周代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

戰國時為秦國上郡地。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個。[16]

三國時期,上郡、西河郡為匈奴佔據,未設置郡縣。

東晉時期,匈奴王赫連勃勃在統萬城(今靖邊白城子)建立大夏國。

公元427年,北魏滅大夏,設立統萬鎮,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改設夏州。[16]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仍設夏(治統萬)、長(治長澤,今靖邊境內)、綏(治龍泉、今綏德縣城)、銀(治儒林,今米脂境內)四州;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將綏州改稱上州,三年撤銷州制,設立朔方、雕陰二郡。

[16]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西漢時期西北地區軍事屯田

隋末唐初,為地方豪族梁師都佔據, 自稱梁國,僭皇帝位。

貞觀二年師都被滅,唐復設銀、綏、夏三州,均屬關內道管轄。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榆林東北部增設麟州(治所今神木楊城)。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撤州設上郡(今綏德)、銀州郡(今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秦統一後,全國郡縣制時的陝北上郡轄區

黨岔)、朔方郡(今白城子)、新秦郡(今楊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撤郡,復設綏、夏、銀、麟四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宥州治所由內蒙鄂托克旗遷到今定邊境內。後唐莊宗李存勖以府谷縣升州(今之府谷)。[16]

五代時期州縣設有夏州(領朔方、德靜、寧朔三縣,均在今靖邊境內)、銀州(領真鄉、開光、儒林三縣,在今米脂、佳縣境內)、麟州(領新秦、連谷、銀城,在今神木境內)、府州(今府谷)、綏州(領綏德、龍泉、延福、城平、大斌五縣,在今綏德、清澗、吳堡、子洲境內)。[16]

北宋時,榆林市屬永興軍路(初名陝西路),綏州、宥州被西夏佔據,未設郡縣,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收復,元符十年(公元1096年)後,得失無常。

宋高宗南渡後,又淪為金有,屬鄜延路的一部分,設綏德州、晉寧軍(佳蘆砦),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撤軍設綏德州、晉寧州(二十四年改佳州)。

元代綏德州、佳州屬延安路,綏德州領清澗、米脂二縣,佳州領神木、府谷二縣。

明永樂六年(1408年),在今紅山(雄石峽)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見於史。因當地的土壤特別適合種榆樹和柳樹,故名。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西漢與匈奴戰爭圖

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在長城一帶設置榆林衛,孝宗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九月設立東路神木道,領佳州、府谷、神木三州縣,中路榆林道領綏德、米脂、清澗、吳堡四州縣,西路靖邊道領保安(今志丹)、安定(今子長)、安塞三縣,包括榆林市的定、靖、橫三縣。

[16]

清雍正年間,設有榆林府和綏德直隸州兩個省轄行政區。

辛亥革命後,1913年廢府州制度,設榆林道。後又廢道,各縣由省直轄。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1937年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本市除榆陽區外,各縣先後解放,在原蘇維埃政權的基礎上建立人民政府,設置綏德、三邊兩個分區,分別管轄綏德、米脂、佳縣、橫山、清澗、吳堡和靖邊、定邊、安邊(後撤銷)。1944年1月10日從綏德、米脂、清澗、橫山及延屬分區的子長五個縣各劃出一部分成立子洲縣,屬綏德分區。當時,神木、府谷之東區設神府特區,歸晉綏邊區管轄。1949年6月1日榆林城和平解放,撤銷三邊分區,設榆林分區,管轄榆林、定邊、靖邊、橫山、神木、府谷六縣。1950年5月成立綏德、榆林兩個專區。1956年10月撤銷綏德專區,將所轄綏德、米脂、佳縣、吳堡、清澗、子洲六縣併入榆林專區,子長、延川併入延安分區。[16]

1958年將十二縣併為榆林(橫山)、神木(府谷)、靖邊、定邊、綏德(吳堡、清澗、子洲)、米脂(佳縣)六縣。1961年所並各縣恢復原制。

1968年將榆林專員公署改為榆林地區革命委員會,為一級政權機構。1979年改為榆林地區行政公署,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1988年9月2日,榆林縣改為縣級榆林市。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區行政公署撤銷、設立地級榆林市,原縣級榆林市改為榆陽區。

位置境域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榆林市區(15)

榆林市位於陝西省最北部,西鄰甘肅、寧夏,北連內蒙古,東隔黃河與山西相望,南與陝西省延安市接壤。地理座標:北緯36°57′~39°35′,東經107°28′~111°15′。榆林市行政區劃版圖形似三角形。榆林最東端為府谷縣皇甫鄉段寨村,最北端為府谷縣古城鄉劉家坡村,最西端為定邊縣劉峁塬鄉,最南端為定邊縣白馬要鄉鐵角城。東西最大長度309公里,南北最大寬度295公里,總面積43578平方公里,約佔陝西省21%,居陝西省10個地級市之首。[20]

地形地貌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榆林市在陝西省的位置

榆林市地質構造單元上屬華北地臺的鄂爾多斯臺斜、陝北臺凹的中北部。東北部靠近東勝臺凸,是塊古老的地臺,未見岩漿岩生成和岩漿活動,地震極少。地勢由西部向東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最高點是定邊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點是清澗無定河入黃河口,海拔560米。

地貌分為風沙草灘區、黃土丘陵溝壑區、梁狀低山丘陵區三大類。大體以長城為界,北部是毛烏素沙漠南緣風沙草灘區,面積約15813平方公里,佔榆林市面積的36.7%。得到治理的沙灘地鬱鬱蔥蔥;海子(湖泊)星羅棋佈。南部是黃土高原的腹地,溝壑縱橫,丘陵峁梁交錯,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態環境有

了較大改善。面積約22300平方公里,佔榆林市面積的51.75%。梁狀低山丘陵區主要分佈在西南部白于山區一帶無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發源地。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 佔榆林市面積11.55%。地勢高亢,梁塬寬廣,梁澗交錯、土層深厚,水土侵觸逐步得到治理。[21][22]

氣候條件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榆林北部沙地

榆林市是中國日照高值區之一,在陝西省,日照時間最長,年平均日照時數2593.5~2914.4小時,東北部最高,南部最低。一年之中5~8月日照較多,12~翌年2月份較少。平均日照百分率59~66%,榆林市差異較小,一年中以降冬(12~翌年1月)最大,春夏逐月緩慢減少到夏末秋初(7~9月)最小,中秋到冬迅速增長。[23]

氣溫四季明顯,春溫大於秋溫,春季升溫快而不穩定,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受北方冷氣團控制,氣壓高、天氣晴朗,多高雲,冬季平均氣溫-7.8~4.1℃,氣溫變化梯度大,梯度方向東南~西北。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為大地封凍期,一般年份凍土深度1~1.2米,入春以後,氣溫明顯回升,平均日增溫0.2℃左右。但由於西伯利亞極地乾冷氣團仍不斷南下侵襲,使得春季溫度很不穩定,5月中旬局部亦可驟然降雪,到夏天受大陸氣團和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的影響,氣溫高,天氣炎熱,各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日最高氣溫≥30℃的日數,多年平均為22~68天。氣溫梯度小,梯度方向近東~西;秋季在極地氣團的侵襲和穩定控制下,迅速降溫,尤以10~11月最為劇烈,平均每天降溫0.27℃。[23]

水文條件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榆林老城夜景

榆林市境內有大小53條河流匯入黃河,均較短小,較大的河流主要是四川四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馬川、窟野河、禿尾河、佳蘆河、無定河。匯入黃河的河流以黃河為侵蝕基準,流向由西北向東南(其中無定河上游流向三折),支流呈樹枝狀並從下游到上游增多。較大的河流下游為基岩峽谷,比降較大,支流少而短直;中游一般河谷寬闊,漫灘階地發育,河道寬淺,較大的支流多在中游彙集。上游多發育在老谷澗上,河流深切成黃土(部分底部切入基岩)峽谷,比降大,多跌哨,流向受古地形的谷、澗走向控制,支流較多,但一般較直。

榆林市全市已發現8大類48種礦產資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岩鹽等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一地,分別佔全省總量的86.2%、43.4%、99.9%和100%。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蘊藏著622萬噸煤、1.4萬噸石油、1億立方米天然氣、1.4億噸岩鹽。資源組合配置好,國內外罕見。

煤 炭預測6940億噸,探明儲量1500億噸。全市有54%的地下含煤,約佔全國儲量的五分之一。天然氣預測資源量4.18萬億立方米,已探明氣田4個,探明儲量1.18萬億立方米;石油預測資源量6億噸,探明儲量3.6億噸;岩鹽預測資源量6萬億噸,探明儲量8857億噸,約佔全國岩鹽總量的26%,湖鹽探明儲量1794萬噸。此外,還有比較豐富的煤層氣、高嶺土、鋁土礦、石灰岩、石英砂等資源。

[24]

榆林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下擁有10億元的地下財富,礦產資源潛在價值超過46萬億元,佔全國1/3。每平方米土地下平均蘊藏著6噸煤、140立方米天然氣、40噸鹽、115公斤油。[25]

  • 煤炭:預測6940億噸,探明儲量1500億噸。榆林市有54%的地下含煤,約佔全國儲量的五分之一。侏羅紀煤田是該市的主力煤田,探明儲量1388億噸,佔榆林市已探明煤炭總量95.7%,埋藏淺,易開採,單層最大厚度12.5米,屬特低灰(7-9%)、特低硫(小於1%)、特低磷(0.006-0.35%)、中高發熱(28.470-34.330mj/kg)的長煙煤、不粘煤和弱粘煤,是國內最優質環保動力煤和化工用煤。煤田主要分佈在榆陽、神木、府谷、靖邊、定邊、橫山六縣區。石炭一二疊紀煤田是稀缺的焦煤和肥氣煤,探明儲量54.74億噸,單層厚度15.47米,煤田主要分佈在神木和府谷兩縣。
  • 天然氣:預測儲量6-8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1.18萬億立方米,是迄今我國陸上探明的最大整裝氣田,氣源中心主儲區在該市靖邊和橫山兩縣。氣田儲量丰度0.66億立方米/平方公里,屬幹氣,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有機硫極微,在燃燒中不產生灰渣和地,含沒面積2300平方公里。
  • 石油:預測儲量6億噸,探明儲量3億噸,油源主儲區在定邊、靖邊、橫山、子洲四縣。
  • 岩鹽:預測儲量6萬億噸,約佔全國總儲量50%, 其潛在價值達33萬億元。探明儲量8854億噸,主要分佈在榆林、米脂、綏德、佳縣、清澗、吳堡等地。
  • 湖鹽:預測儲量6000萬噸,探明儲量330萬噸。[24]

此外,還有豐富的高嶺土、鋁土礦、石灰岩、石英砂等資源。

榆林市風景名勝選介榆林古城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又稱榆林鎮)駐地,東依駝山,南憑榆陽河,西臨榆溪,北踞紅山。榆林建城歷史已有五百多載。榆林古屬雍州,號稱“小北京”城中遍佈四合院民居,鎮北臺下有號稱“塞上蓬萊”的紅石峽,城南有“龍穴藏珍”的黑龍潭,榆林現存青雲寺、懸空寺、金剛寺、梅花樓、萬佛樓、普慧泉等名勝古蹟。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榆林古城

鎮北臺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距歷史文化名城榆林市三公里,是萬里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也是萬里長城上最雄偉的軍事要塞和觀察所,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和“天下第一臺”之稱。是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鎮北臺是明朝“隆慶議和”與“和平互市”的產物,是“蒙漢一家”和開創邊關和平環境的歷史見證。北瞰河套,南蔽三秦,鎖長城要津,控關隴門戶。為古代邊關貿易、民族和諧做出了特殊的貢獻。是榆林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臺南塔,六樓騎街”同處於古城的中軸線上,成為榆林市獨特的標誌性建築。

[47]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鎮北臺

紅石峽紅石峽位於榆林市城北3公里,距離榆林市區5公里。紅石峽谷長約350米,峽谷東崖高約11.5米,西崖高13米,東西對峙,峭拔雄偉。峽內榆溪河水穿峽而過直達城西。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是東邪西毒的拍攝地。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紅石峽

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以沙漠森林草地景觀和無形的民間風俗——陝北民歌、民俗為主,以人文景觀為輔,融迴歸自然、生態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城郊型森林公園。也是全國唯一的國家沙漠森林公園。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紅鹼淖紅鹼淖,國家“AAAA”級景區,處於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毛烏素沙漠與鄂爾多斯盆地交匯處,海拔高度1100米,大陸性季風氣候。湖面41.8平方公里,大致呈三角形狀,沿岸有七條季節性河流注入,平均水深8.2米,最深水位12米。紅鹼淖是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1995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是陝西省十大自然風景名勝區和十大誠信單位,年接待遊客25萬人次。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紅鹼淖風景區

統萬城遺址統萬城,因其城牆為白色,當地人稱白城子。又因系赫連勃勃所建,故又稱為赫連城。為東晉時南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城遺址,也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是中國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曆史。統萬城始建於公元413年,竣工於公元418年,由漢奢延城改築而成。後來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燾一統北方期間,統萬城被攻克,從此設置為統萬軍鎮。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盤龍山古建築群(李自成行宮)位於米脂縣北的盤龍山上,盤龍山原名馬鞍山,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自成行宮是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國後,其侄李過奉命回米脂修建的。行宮依山據險,前後2層90級臺階,將秀麗別緻的樂樓、梅花亭、捧聖樓、二天門以及凌空而立的玉皇閣聯結托起,蜿蜒有序地直上山巔。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闖王李自成行宮

白雲山佳縣白雲山位於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城南5公里處的黃河之濱,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嶺,山勢西北東南走向,雄踞滔滔黃河西岸,山上松柏蒼鬱,重巖疊嶂,夏秋之季常有白雲飄繞其間,遠遠望去若隱若現,素以“關西名勝”聞名於世,國家“AAAA”級景區。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易馬城遺址位於城北4公里鎮北臺與紅石峽之間,俗稱“買賣城”。明嘉靖初年,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息戰議和,共商沿邊界開放,設互市11處,交換雙方所需物品,易馬城即互市之一。

陝西省“榆林市”概況

吳堡石城吳堡古城,又叫吳堡石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吳堡縣宋家川鎮北2.5公里黃河西岸山巔。吳堡古石城是西北地區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縣城,它地處黃河高原之東陲,黃河中游之西濱,扼秦晉交通之要衝,頭枕黃河,東以黃河為池,西以溝壑為塹,南為通城官道下至河岸,北門外為咽喉要道連接後山,真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地,它又坐落在黃河天險之石山上,所以被古人譽為“銅吳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