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單霽翔的五次“偶遇”

和单霁翔的五次“偶遇”

和单霁翔的五次“偶遇”
和单霁翔的五次“偶遇”和单霁翔的五次“偶遇”

不久前的一箇中午,忽然得到消息說故宮單霽翔院長要退休了,當時官方消息還未正式公佈。我被驚住了,立刻四處求證,很快得到了證實,稱正在交接工作。心裡忽然湧起濃濃的失落,雖然知道他今年已經65歲了,但總以為或許得過了明年故宮600歲生日再退吧,因為他曾經信誓旦旦地說:“要把一個輝煌壯麗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沾滿塵土的工作服和老布鞋

我腦子裡出現的畫面都是單霽翔穿著沾滿塵土的工作服和老布鞋,走在故宮裡的樣子。一邊走一邊隨手撿著廢紙,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佈置工作,這些場景都是我親眼所見。

他就這樣走了七年,每天一般都不會低於2萬步,走遍了故宮的每一個房間,走壞了20多雙鞋。董卿曾經形容他“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

聽到他退休的消息,我冒出的第一個念頭竟然是,他會不會很不習慣?聽說今年春節期間他一直在加班,好不容易在家休息結果完全坐不住,總想著往故宮跑,遭遇家人和同事的勸阻,才好歹休息了一天。如果真的退休了,不用來故宮上班了,他會怎麼樣呢?

當然,我這純屬“鹹吃蘿蔔淡操心”,我和單霽翔並不熟,只是近一年多,和他機緣巧合地在故宮偶遇了四次,交談了若干。這無關私人交情,完全是因為單霽翔對媒體開放歡迎的態度。他對記者非常友善,喜歡和記者聊天,愛說敢說,如果碰上我這樣上趕著的,更是聊得特別嗨。每次和他邊走邊聊的時候,我從來不覺得他是一個大領導,只會覺得他是一個特別可愛、特別有意思的人,妙語連珠,滿口段子,周圍的人都會被他感染,跟著他走很久都不會覺得累。

記得第一次“偶遇”單霽翔是2018年元旦,要說完全是巧合也不盡然,因為早就聽說單霽翔上任以來,每年第一天早上都要在午門迎接第一撥參觀故宮的客人,每年最後一天都要在神武門參加封門儀式,送走最後一批觀眾,年年如是。於是我們幾個朋友就奔著“偶遇”單霽翔去了,果然沒讓我們失望。當時未及多聊什麼,和單霽翔擺拍了幾張合影就離開了。據說每次都有不少像我們一樣的觀眾追著單霽翔握手合影,單霽翔幾乎是有求必應,很配合地展現他那萌萌的微笑。

第二次“偶遇”是2018年12月31日,和幾位朋友約著逛故宮,聽說單霽翔在御花園巡查,就想著能再“偶遇”一次也好,於是斗膽在御花園迎著單霽翔走過去,打了招呼問候。沒想到記性奇佳的單霽翔居然記得我是“去年那個穿白衣服的女記者”,他熱情地招呼:“跟著我走吧,邊走邊聊。”這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哪有不接著的道理?於是欣然和單霽翔來了個“故宮一日遊”。

院長顏值沒毀大家放心了

那天,我怎麼也沒想到在故宮走了15000步,走得後腳跟生疼。從上午一直到晚上7點多,幾乎和單一起度過了2018年的最後一天,也近距離看到了他是如何辛苦地工作。聽單霽翔一路聊了很多,心裡最大的感想就是“他對故宮是真愛”,這個絕對是裝不出來的。

當時特別吃驚的是單霽翔一邊走一邊撿起地上的廢紙,就那樣一路拿著,找到垃圾桶才扔掉。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一點都不詫異,早就習以為常,因為這是單霽翔這幾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撿廢紙、撿垃圾、撿菸頭……

據說單霽翔曾在故宮裡撿到過1000多個菸頭。“我走到哪兒撿到哪兒。他們就會用手機悄悄告密,院長奔東去了,你們快去,先把菸頭撿起來。”單霽翔心知肚明卻佯裝不知,“其實我都知道這些貓兒膩。我就故意滿院子走,故宮一下子就變得乾淨了,多好。”笑侃背後,是一位花甲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彎腰。

有一次公開亮相,單霽翔臉上結著明顯的痂。很多人偷偷打聽情況,工作人員悄悄說:“院長看到臺階上有垃圾,直接過去撿,一個沒站穩,把臉搓破了。”那次摔得太狠,單霽翔臉上的痦子都給蹭掉了。好在後來,痦子又長出來了,單霽翔的顏值沒毀,大家鬆了口氣。

那次和單霽翔聊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說的一句話,他用調侃的語氣自嘲:“故宮院長是個高風險的崗位,有今天沒明天,整天提心吊膽怕出事兒。”但是因為怕出事兒,為了保證文物的安全,就不開放,不拿出來展覽,這個思維方式單霽翔覺得有問題。

“過去的思維方式是,不是怕出事嗎?要保證文物安全,拿出文物越少越安全,都在庫房鎖著才安全,所以拿出來展出的不到1%。一個瓷器掉地下摔了,博物館的責任,全世界都知道;反過來,一屋子的古代服裝、織繡、地毯全腐爛了,一點責任沒有,屬於自然腐蝕,這個機制得改變,現在我們就要反過來做。”

單霽翔的原則是“能開的全都開”,如今故宮80%都可以參觀了,各種熱展層出不窮,也逐漸成為人們熱議的“網紅”。殊不知“網紅”故宮的背後,是單霽翔頂著種種非議,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故宮,珍愛故宮。

那一天是2018年的最後一天,當夜幕降臨觀眾散去,單霽翔身上還穿著清場的熒光背心。他面對著辛勞了一天的工作人員說了這樣一番話:“我們守護的是世界最大規模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這裡是北京市的核心地段,距離天安門只有200米,是世界文化遺產,我們的每一項工作都是世界矚目的。我們守護的1862690件文物,是全世界收藏中國文物藏品最多的一座寶庫,我們的堅守使它們得到安全的保護。我們也是接待觀眾最多的博物館,今年接待1753萬觀眾,全世界第一,第二名盧浮宮是800萬,還不到我們的一半,我們這個崗位光榮而艱鉅。”單霽翔說得很動情,大家的掌聲在神武門下回響,我作為一個旁觀者也不禁心潮澎湃。

這一次“偶遇”讓我徹底淪為了單霽翔的粉絲,他的勤勉,他的大愛,他的魄力和魅力,他幽默背後的擔當,都是那樣的真實。有時候我常想,他對故宮是有多愛,才能承受這樣重重的壓力。

您說過的這些話還算數嗎?

第三次“偶遇”單霽翔是在今年大年初四,我到故宮看“過大年”的熱展,之後在故宮食堂蹭了個飯,結果正好遇見單霽翔也在食堂吃飯,是一大盤餃子。我又斗膽上去打招呼,沒想到單霽翔來了個熱情的擁抱,我很欣慰在院長這裡大概已經算是混了個臉熟,他肯定在想,怎麼到處都能遇見這人呢?

吃完飯之後,單霽翔距離下午開會還有十幾分鐘的時間,於是又和我聊了一會兒。看得出單霽翔心情不錯,他說,2019年雖然才過去了一個多月,但故宮通過1月份和春節期間的大數據進行分析,發現遊故宮的觀眾和以前相比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他說,如今一個明顯變化是來看展覽的觀眾多了,過去觀眾跟著導遊來多是“到此一遊”,現在很多人專門為看展覽。午門的“過大年”展覽每天4萬左右觀眾,鐘錶館也排起了長隊。“有的觀眾跟我說1月份來了三次,多的還有五次的,很多人表示一年10次的年票根本不夠用。”單霽翔一邊說一邊開心地笑起來。

讓單霽翔欣慰的是,參觀故宮的北京市民數量已經佔據第一位,很多市民以前二三十年不來故宮一次,因為覺得故宮反正就那樣,現在故宮總有新變化,可以上城牆,可以看熱展,有看頭。而且,觀眾中年輕人多了。去年統計,30歲以下年輕觀眾佔40%,今年繼續增加,預計會達到50%左右。“觀眾在故宮滯留的時間加倍延長,過去一般逛一個半小時就走出去了,現在很多觀眾早上進門下午快閉館了才走。有的是為了看展覽,有的是為了照相,有的是為了感受節日氣氛,有的來看天燈和萬壽燈,還有的甚至是來和朋友喝咖啡約會。”這些變化都說明,故宮越來越吸引人了,越來越受歡迎了,這正是單霽翔希望看到的。

他還惦記著今年故宮的新任務,首當其衝就是對故宮14組衛生間進行提升改造,解決觀眾如廁難的問題。單霽翔還透露,今年故宮還將進一步擴大展覽和開放,包括擴大周邊,今年大高玄殿也會開放,這個是很多人期盼已久的。“養心殿、大高玄殿、乾隆花園等目前都在進行研究性保護,所以速度會慢一點,但是將來成果會非常豐富。”單霽翔自信地說。

我清清楚楚地記得,在這幾次偶遇中單霽翔對我說過的那些話。他說到了2020年,故宮所有的古建維修都會在那時竣工,故宮18年來將第一次沒有工地,因為要迎接故宮600年的生日。他還說,這次春節“過大年”只是一個開始,今後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將被逐一開發,讓觀眾能在紫禁城裡感受到濃濃的節慶氛圍,讓更多文物藏品活起來……這些諾言還沒實現,卻等來了他退休的消息,我特別想問一句,您說的這些話還算數嗎?

一激動雨傘戳了單霽翔的腦門

第四次和單霽翔的“偶遇”是今年春雪那一天,雪一開始下我就立馬衝進故宮拍雪景。結果衣服盡溼狼狽萬狀的時候,在故宮城牆上面,迎面遇見了帶著一群客人參觀的單霽翔。我只好上去握手打招呼,未及聊天匆匆跑掉了。我想單霽翔肯定心裡開始琢磨了:這人該不會是個跟蹤狂吧,怎麼哪兒都有她呀?

這四次“偶遇”有的尷尬,有的驚喜,它們是單霽翔留給我的珍貴記憶。但是我萬萬沒想到,居然又有了第五次偶遇,就在他卸任的第一天。

4月9日,北京氣溫驟降,風雨交加。因為要完成一項工作,我再次來到了熟悉的故宮。想起以往在這裡和單霽翔聊天的快樂情景,心裡有些失落。走到左翼門附近,迎面忽然看見一張熟悉的面容,圓圓的臉,頭上些許的白髮,依舊是和原來一樣的黑色工作服和老布鞋。我驚喜地呆住了。這時單霽翔,不,應該叫故宮前院長也看到了我,他高興地笑起來,我激動地跑過去和他擁抱,沒留神手裡還撐著雨傘,結果傘尖戳到了單霽翔的腦門。單霽翔一邊揉著腦袋,一邊笑容不減。

他對記者仍然一如既往地熱情友善,他把我介紹給身邊的新任故宮院長王旭東,王院長也熱情地和我握手。新老院長雨中一起巡視故宮的情景真是令人印象深刻。聽說,頭天晚上新老院長還一起夜巡故宮,正在忙著做交接工作。

這次偶遇真是意外驚喜。其實,離開了誰地球都會照樣轉,故宮也不例外。但毫無疑問的,今天的“網紅故宮”已經深深地沾染了單霽翔的氣質,充滿活力,激情四射。真心希望,單霽翔離開後,故宮能一直“網紅”下去。而我們的單霽翔,希望他能夠脫下那雙滿是塵土已經看不出顏色的老布鞋,好好休息一下。

實際上,單霽翔是根本閒不住的,幾年前他就說過:“我退休以後,想來故宮當一名志願者,希望面試的時候手下留情。”我想,將來還有很多機會在故宮和他“偶遇”。文並圖/京範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