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删除了“保持中性”四个字。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对此的解释是,没有提“中性”,更简洁,但实际上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没有变。
然而,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已是不争的事实。将“保持中性”从货币政策中剔除,其实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了。所谓“保持中性”,虽然名曰“中性”,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易倾向于过度放大货币的负面作用,而令政策趋紧。譬如为了防风险而去杠杆,但在“中性”思维下的一刀切,弱化了对实体经济的输血和对企业的金融支持,进而影响了经济基本面,反而不利于防风险。放弃“中性”,既为货币政策灵活调控打开了空间,但也对防风险提出了更高考验。
防范金融风险
2017年10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要警惕明斯基时刻”。这是官方层面对金融风险最严厉的警告之一。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此前曾指出,从2011年开始,很多学者开始提示中国可能存在着种种的金融风险。总结起来包括几种说法:第一是房地产价格暴跌;第二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违约;第三是影子银行业务风险集中爆发;第四是企业违约率急剧上升;第五是股灾;第六是货币危机,即人民币大幅贬值和货币危机相联系的是资本出现大量外逃。
余永定认为,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资本金这三个方面来看,尽管问题相当严重,但是还并没有面临“明斯基时刻”。但中国不应该掉以轻心。中国长期的经济指标一直在恶化,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过多,经济结构是围绕着房地产而发展。在防范金融危机和维持经济必要增长速度的同时,需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否则即便在短期内避免了金融危机,但在更长期中国经济将难以避免陷入停滞或衰退。中国经济应该逐步摆脱对房地产投资的过度依赖,把更多的资源投向研发创新产业、高端制造业等等。
“两会”前夕的2月22日政治局集体学习,主题就定为“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要求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要更加注意尊重市场规律、坚持精准支持,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指出,宏观政策“大宽松”是蕴藏金融风险的温床,急剧转向“大收紧”又是引爆风险的导火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基于宏观经济形势,着眼稳定大局。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易引发和放大金融领域长期积累的风险。
当前,中国的金融领域仍是风险高发之地。一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难以为继,房地产市场似在钢丝上找平衡,股票市场反复震荡,债券市场时现违约,人民币汇率暴露在外部冲击阴影之下,非法P2P网络借贷平台“爆雷”频频引发群体性事件。
胡晓炼特别强调,防控金融风险不能以牺牲实体经济稳定为代价,不能以防风险为由,弱化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就业创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小微普惠等,坚持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才是防范金融风险、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之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舍弃“保持中性”,体现了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逆周期调节思维,适度扩展了宏调政策的回旋空间,让流动性更为合理充裕。
胡晓炼建议,要针对不同类型风险采取差异化防控措施,风险防范和化解讲究的是策略和方法,不能简单化和一刀切。要一类一方、一户一策,设计好顺序和重点,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建立完善更加协调、中立的金融监管制度。保持监管尺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搞监管竞赛、全面开花,避免不同部门政策相互迭加、层层加码。
竞争中性
易纲去年还有另外一个“中性”引发关注。他在10月份提出考虑以“竞争中性”原则对待国有企业,大力促进服务部门的对外开放,包括金融业对外开放。这被认为是中国高级官员首次表态将“竞争中性”引入经济政策。
这一原则对于金融行业尤其重要。长期以来,国企、民企在获得金融资源方面严重不平等,存在歧视性对待。民企贡献了“五六七八九”、占据经济“过半壁江山”,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两会之前,中办、国办在2月14日出台《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对“一视同仁”支持民企作出了一揽子部署。包括完善股票发行和再融资制度,加快民营企业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审核进度;扩大创新创业债试点,支持非上市、非挂牌民营企业发行私募可转债;抓紧推进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稳步推进新三板发行与交易制度改革,促进新三板成为创新型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等。
这是去年11月民企座谈会后,宏调层出台的最具分量的一份文件。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意见》出台背景主要有两个。第一,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民企违约屡见不鲜,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8年债券违约达到了2014年至2017年四年的总和,民企占有绝对份额。第二,央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奖励为主的“中医疗法”见效缓慢,银行通过“以贷转存”等方式变相完成指示,民企的实际获得感较差。
《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五大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都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专门做小微企业贷款,去年面向授信1000万以下客户提供的贷款增长了21.8%,增速比较快。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今年要进一步推动利用大数据控制贷款不良率的经验,在大中小银行普及,采取更多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除了银行业,保险业也大有可为。保险业投资资金有16万亿元,可以投到民营小微。
■ 目前来看,金融对民企的支持仍不乐观。
民企喊“渴”
目前来看,金融对民企的支持仍不乐观。两会期间,众多来自民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发声叫“渴”,要求金融之水精准滴灌。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主席傅军表示,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一是民企被严重歧视,不能享受国企同等融资待遇;二是民企信用评级低,债券发行非常难;三是民企融资成本高,企业不堪重负;四是民企融资期限短期化严重,企业倒贷压力大。
傅军指出,消除所有制歧视的顽疾,要坚决维护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金融机构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应当一视同仁,坚决消除贷款“国企违约政府兜底,民企违约终身追究”的错误认识,客观和平等对待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信用评级机构不应把企业所有制作为评级内容,坚决消除同等条件下国企评级高、民企评级低的普遍现象。
商业银行也要提高对民营企业流动资金周转贷款额度,政策性金融机构对重点民营企业开办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提高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对生产经营正常且按时支付利息的企业,允许借新还旧,应续尽续,减轻企业倒贷压力,实现民营企业新旧贷款的无缝衔接,保障企业正常经营资金需求,避免企业为了还贷借入高成本过桥资金,加重企业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表示,目前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融资设置的门槛高,条件苛刻,一般需要资产做抵质押。融资审批手续繁琐,贷款程序设置复杂,审批周期过长,使民营企业融资门槛高、资产利用率降低,增加了贷款使用成本。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在同等条件下较国有企业为高。
王填建议,融资渠道要创新。支持民营企业组建行业金融公司,发起和控股金融租赁公司等新融资平台,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集合债券,通过IPO、OTC参与直接融资。
银监会前主席尚福林认为,金融业要把实现金融服务力度与民营经济贡献度逐步匹配纳入顶层设计,列入金融机构年度经营计划。完善对银行的评价体系,把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质量和规模作为补充资本的考量因素。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推动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和再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完善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
若“竞争中性”等得到切实落地,金融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对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产业结构,将发挥重要的助推作用。同时,还将有效扩大开放,对冲贸易摩擦。内外资平等,也是“竞争中性”的体现。易纲在3月10日重申,将按照去年4月宣布的时间表,坚定不移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閱讀更多 東方財經雜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