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何要出动22万军队,耗时5年进攻大小金川地区?

姚雅君


不得不说,清军平叛大小金川之役,算得上是乾隆皇帝“十大功”当中,损失最大,代价最为惨烈的一功!

但即使是这样,即使是前后两次征讨,花费白银近7000万两,出动军队五十余万,即使代价再大,但对于大小金川的叛乱,乾隆皇帝也不可能视而不见,坐视不理!


这就跟明朝万历皇帝一样,面对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叛乱,万历皇帝虽深居后宫,但仍坚持发兵平叛是一样的,没有哪一个皇帝会允许自己的王土之上,有叛乱的发生!

乾隆帝初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进攻小金川,又侵犯明正土司,“意欲并吞诸蕃”。遂与1747年,3万清军进讨莎罗奔,莎罗奔投降。

二十年后,莎罗奔的侄子索诺木再兴反叛,清军不得不再次前往平叛,没想到,小金川土司僧格桑竟与索诺木勾结,一同反清!


1771年,第二次大小金川之役开始,由于大小金川地区河谷纵横,山高谷深,且当地多碉楼,地势易守难攻,清军多次进攻都遭到失败!

清军经过了多次换帅,终于在1776年经过多次浴血奋战后,取得了胜利,大小金川之地改土归流,由政府设立官府进行管理,不再设立土司!

当时的大小金川土司共有军队不足五万,却使得清军遭受巨大损失,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大小金川之役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还是有较大的历史意义的!

大小金川是为今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及小金县。

因此,乾隆皇帝将其视为“十大功”之一,也合情合理!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哦,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十分感谢!


汶与川


1747年至1749年,即乾隆十二年,清军初征大金川,弹压进犯周边土司的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在初期损兵折将的情况下,派出傅恒并起用老将岳钟琪出征,改变战术后局势得已扭转,终于迫使莎罗奔投降。虽然莎罗奔的实力并未遭受太大损失,川西还是平静了一段时间,平静过后就是更大的风暴来临。

20多年后,到了1772年,大小金川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彼此之间攻伐已经严重影响到地区的稳定。如果一方吞掉另一方,势必对清朝在川西,甚至西南地区的统治造成严重的威胁。

乾隆决定第二次出征金川,本来互殴的大小金川却联合起来对付清朝。这次的出征打得非常艰难,耗费了5年多的时间,花费约六千多万两白银,先后投入数十万兵力,可以说是乾隆的十大武功里面付出代价最大的战争。

清军兵分两路进发,北路军由温福率领从汶川出,溯河谷而行至小金川上游。南路军由桂林率领从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市)出,溯金汤河北上至小金川南。小金川以割地向大金川求援,大小金川联合起来怼清军。南路军桂林兵败,副将战死。乾隆遂派阿桂代替桂林,继续征伐大小金川。

北路温福军倒是有些收获,俘虏了小金川土司僧格桑的父亲泽旺,即小金川的老土司。第二年,阿桂军、温福军合攻噶尔崖(今四川金川安宁)受阻。清军被袭营,提督董天弼、定边大将军温福战死,清军大败,攻克的小金川之地尽数丢失,回到原点。

乾隆又派健锐营、火器营等精兵五千入川助战。以阿桂为定西将军,明亮、丰伸额为副将,兵分三路攻克小金川。能顺利攻下小金川,被派来助战的健锐营和火器营功不可没。金川每家都有一座碉楼,更不用说险要隘口了。这些碉楼用巨大的石头垒成,高达到15米,下宽上窄,里面分层,每层都有射击孔,易守难攻。而且碉楼之间还可以互相掩护,组成碉楼群,形成犄角之势,要想攻克真的很难。清军第一次平定大金川的时候,就吃了碉楼的大亏,伤亡惨重。

健锐营的全名是“健锐云梯营”,是乾隆为了对付大小金川的碉楼而专门设的千人“特种部队”。乾隆为此还特地从金川召了些工匠进京,在京城西山香山脚下的训练基地仿造了一些碉楼,训练健锐营将士的攀爬夺堡能力。香山至今还有部分当时建造的碉楼存在,相当地坚固。

1774年,清军兵分三路,阿桂、丰伸额、明亮分别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展开进攻,围攻大金川,逼至勒乌围(大金川土司官寨)。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毒死僧格桑请降,清廷不受。这次是乾隆是铁了心的要把大小金川的土司给做掉,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索诺木在勒乌围被攻破后逃往噶尔崖。

清军遂一路向噶尔崖攻去,连克千余座碉楼,将噶尔崖彻底围困,大炮日夜不停进行轰击,索诺木见大势已去,遂投降。至此,历时近5年的大小金川战事结束,大小金川的土司被废除,清廷在此设县加强统治。

大小金川之战,土司所有的兵力加起来不过三五万人,而清朝前后派出总兵力数十万人,花了数千万两白银,还打了5年才打赢。这和我们对清初清军战力强悍的认知不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碉楼易守难攻,清军缺乏攻坚重武器

大小金川的碉楼群确实易守难攻,而且数量众多,尤其对初期缺乏重型火炮支持的清军来说。

碉楼前文已经介绍过了,都是巨大的石块建成,非常坚固。那时的火炮炮弹大都是实心的铁蛋,一般的吨位不够的火炮轰在碉楼上面,根本不会对其造成破坏。

据记载,刚开始清军用的未经改良的小炮,打在碉楼上基本上没什么反应。后来经过不断改良、吨位不断加大的火炮,如重达五六百斤的劈山炮,要三十门一起集中轰击才能击毁一个碉楼。

关键是大小金川的碉楼实在是太多了,据相关数据显示,被清军摧毁的碉楼多达三千多座。

二、环境恶劣,后勤补给困难

自然环境恶劣,山地地形对清军的行动和后勤补给造成困难。大小金川是如今四川西北部阿坝州的金川县和小金县,它们二者的得名都是因为境内的河流---大、小金川河。大小金川河是大渡河上游的支流,“万山丛矗,中河汹溪”。

大小金川位于川西高原的大雪山脉和邛崃山脉,大小金川的环境差不多可以用深山老林来形容,这对清军的行动造成很大的不便。清军的后勤基地在成都,要跋山涉水把物资运送到二三百公里外的大小金川前线,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那些大炮等重武器。后来,清军把兵工厂直接搬到前方,情况才有好转。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如果在中国数千年历史、数百位皇帝中选一个脸皮最厚的话,我认为,清高宗乾隆皇帝应该能够名列前茅。且不说乾隆高达4万余首诗无一名篇、却四处留墨的胆量,单单他将大小金川战役定为即所谓十全武功之二,就可看出乾隆皇帝的节操和脸皮之厚。

自称“十全老人”,号称有“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他的十全武功之二——大、小金川战役,到底是怎样的两场战役?为什么乾隆会动用数十万大军、耗时数年之久呢?

清朝时期,位于四川西部的藏族组成了18土司。如同历朝历代一样,清朝入关占领天下之后,这18土司也顺理成章的归顺了清王朝。当然,与设立郡县的内地不一样,青藏高原依然是由土司统治。

所谓土司,即为一土之统治者,在他辖区内,一切山川、河流、树木、土地、牧场都归土司所有,土司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此时,土司境内所实行的是农奴制,对于境内的农奴,土司甚至可以生杀予夺。因此,土司的权力与土皇帝无异,甚至犹有过之。

被乾隆先后征讨的大、小金川,就是这十八土司之二。其中,大金川土司下辖百姓4000多户,兵丁3000余人。小金川土司则管辖百姓约6000余户,有兵丁4000余人。大、小金川土司的位置,就是今天四川阿坝州所辖的金川县和小金县。

土司制度与古代王朝中的封建割据别无二致,他们除了名义上归顺中央王朝统治,并象征性的进贡之外,境内大小事务均可由土司一言而决。境内的百姓也只知土司,而不知皇帝。因此,这些土司很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目空一切的狂妄想法。获取人口和土地,也几乎成为他们的本能。

清乾隆10年,即公元1745年,势力不断膨胀的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为了继续扩充势力,控制小金川地区,派兵袭击小金川,并夺取了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印信。一直对于土司十分警惕的清廷自然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因此,在清廷的过问之下,莎罗奔被迫释放了泽旺,并归还了印信。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终结,两年之后乾隆12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再次发兵围攻格布什咱吐司,随后,他又攻占了明正土司的属地。大、小金川土司之间的矛盾再次爆发。对于莎罗奔这个十分不安分的土司,当时的四川巡抚纪山当即调兵遣将,准备将其镇压,同时,纪山向乾隆上奏,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正式拉开序幕。

自认为武功极盛的乾隆,分外不能忍受国内的“跳反”,因此,他将云贵总督张广泗调任四川总督,并调兵3万,从两路进军大小金川这个弹丸之地。然而,由于大、小金川地势险要,再加上张广泗错误分兵,又错误的信任了敌奸,因此,清军进军十分缓慢。

到年底时,清军的兵力已增至到5万,清军兵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大金川土司所辖有全部百姓数量。然而,战争打到第2年,再次增兵1万之后,依然毫无进展。已经等得不耐烦的乾隆皇帝将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讷亲到四川督战,随后,又启用了被废黜的大将岳钟琪。

同时,乾隆改派了军机大臣、他的妻舅傅恒为经略大臣,主持大小金川战役,并第4次增兵3万多人。清军再次以绝对的数量、装备和财力优势,对于大小金川进行了围攻。然而,虽然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清军依然迟迟无法平定大小金川。

当然,作为被围剿的一方,莎罗奔也早已精疲力竭,乾隆14年2月,僵持的大小金川战役终于有了转机,莎罗奔到清军大营投降,并向乾隆皇帝“贡献古佛一尊、银万两”,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正式结束。

莎罗奔投降之后,清朝仍将莎罗奔被任命为大金川土司。清军在付出了处死大学士、总督等重臣三人、数千人伤亡、耗费了750万两白银军费的代价后,匆匆结束了这场战役。

从第一次大小金川战役的结果就可以看出,藏族土司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罪魁祸首莎罗奔也依然担任着土司之职。这也为第二次大小金川战役埋下了隐患。

乾隆31年,小金川土司泽旺之子僧格桑发兵进攻鄂克什、明正两土司,清朝随即发兵救援,这次进攻小金川战役的战斗十分顺利,清军很快攻克了小金川,僧格桑被迫逃往了大金川。第2年,清军开始进攻大金川,第二次大小金川战役正式爆发。

然而,如同上次一样,由于大金川地势险要,土司军队抵抗激烈,再加上清军所用战术失当,清军士兵厌战、战斗力低下等诸多原因,清军不但没能攻克大金川,反而遭遇大败。乾隆随即以阿桂为定西将军,再次征兵组织进攻。

第二次大小金川战役历时5年之久,调动数万大军,耗费的军饷更令人瞠目结舌,高达7000余万两白银。最终在乾隆41年,清军攻克大金川。自此,大小金川战役彻底结束。攻克大小金川之后,清廷实行了改土归流,在大小金川废除了土司制,以内地制度设官统治,也从此,大小金川再无叛乱之忧。

这场前后历时数年之久、耗费了近亿两白银的两次大小金川战役,其本质上不过是一个只有一县之地、位于偏远地区的地方土司的叛乱罢了。而且,这两场战役爆发的原因,也并非土司胆敢进攻清军,而是土司之间的内部纷争。

清政府完全可以集结其他土司,借力平定,然而,由于清朝官吏试图获取战功,乾隆皇帝也好大喜功,因此开始了这场性价比极低,且完全暴露了清军低下战斗力、同时几乎将国库消耗一空的战役。

虽然大小金川战役并非毫无收获——最终大小金川地区被改土归流,但是对比清军的付出:数十万清军的调集、上万人的伤亡和近亿两白银的耗费,显然是得不偿失的。更何况,大小金川本身就是自己的领土,完全不需要用如此激烈的手段和如此高昂的代价将其平定。

归根结底,大小金川战役不过是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为满足自己“武功”,发动的一所得不偿失的内部平叛战役罢了。而且,这场战役也彻底暴露了清朝的内部贪污腐败、军队的腐化堕落,也向天下展现了清朝军队的不堪一击。

鸢飞九天2018


纵横华夏的八旗军,打败了大明朝,打败了李自成,打败了反清的吴三桂,而终使八旗军魂飞胆魄的地方却是四川的一个小县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样的人挡住了八旗军的铁蹄?


四川的金川县是川藏古道上的一个小县城,纵深二百余里,人口有六七万人。清军平定四川后,唯独金川县不降,由于地型复杂险要,清政府也就没把它当回事。一个不足十万人的小县城还能翻天?整个大明朝都完蛋啦!直到乾隆初年,乾隆想进兵西藏,解决西藏问题。一看金川不归降这个事还不好办,随即于一七四七年命总督张广泗率兵三万攻下金川县为进军西藏扫清道路。清军对金川采取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由于地型险要,金川的抵抗硕强且灵活多变!清军历时二年也没有拿下金川,乾隆盛怒把张广泗斩首示众。另派老将再进剿,金川土司遂投降。清军损兵折将还杀了一个一品大官也就罢兵休整。


此后十多年间降了再反,反了又降一直骚乱不宁,清廷一直无实际控制金川县。乾隆于一七六六年派兵二十万并联合四川九个土司一付不拿下金川誓不罢休的架式,可惜又重复了第一次的惨败,领军将军竟战死沙场。乾隆盛怒又派大将阿桂领军重新攻打金川,终于经过长时间的围困终于攻下金Ill县。据说愤怒的清军屠灭了金川的所有活口。至此金川彻底扫平,这时己是一七七一年,第二次攻打金川已历时五年之久。耗费的响银比平吴三桂还多,把大清多年的积存花光,清军阵亡达三万多人,两位一品大员也因金川而丧命。

金川的平定虽列入乾隆十大武功之一,但它的影响对清政府却深远,拖跨了乾隆的财政,是清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若明朝军民有一半的民众如金川民众则十个清八旗也过不了山海关!是吗?


坐看雨收云散


大小金川是金沙江的两支支流,世代是藏族聚居区。起因很简单,大金川想吞并小金川,乾隆帝派了4万大军前去镇压。第一次平息时间是1749年,之后大小金川之间冲突不断,直到18世纪60年代,局势再一次紧张,清朝派军前去镇压,这一次耗时5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乾隆帝派兵去镇压这个弹丸之地的原因主要是怕这个地方成为明朝遗老遗少的抗清根据地,而且西南很多少数民族对朝廷根本不感冒,经常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作乱。乾隆这两次出兵主要也是为了消灭这些反抗者,实现真正的一统江山。


矛盾体160202925


不否认的说,这的确与乾隆皇帝好大喜功有关,这也是很多人指摘乾隆皇帝的地方,说他穷兵黩武把大清朝的家底打没了,但是话说回来,地方不听话,作为中央政府首脑的乾隆皇帝,该是一个什么反应呢?(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也不合适吧,就大小金川这个事情,看似不疼不痒,其实是个很严重的边疆问题,由于大小金川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南边疆,乾隆皇帝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地退让道路。

边疆的问题基本上就属于“千里之堤”,只要有一点出现漏洞,就可能整个毁于一旦,大家都盯着看着中央的反应呢,要是那个过头了,一直跟乾隆帝对着干,乾隆帝不做出应有的反应,不但乾隆皇帝的威信受损,更是整个大清受损,最重要的是领土受损。


就领土问题来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如果在领土面前退缩,那就是卖国贼,那就是不作为,晚清为什么挨骂,不就是因为在护疆卫土方面失职太多,晚清面对外敌不打是错,乾隆皇帝面对分裂风险,迅速采取行动也算错?

大小金川不在面积有多大,主要在于它就是清朝领土范围内,就冲这一点,那就不容许他人染指,同时不允许地方闹事,这不管那块地方上是谁在那生活。就整个清朝来说的话,前期实行土地制度。

但土地制度极不稳定,地方土司实力太大,衣食租税不说,还有军权,甚至说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比派驻的清军还要强,强不怕,但恃强起异心,那就得有多狠打多狠,至于说花钱,花多少钱能买来一寸土地?


历史三日谈


金川是通往藏区的必经之路,金川沦陷,藏区不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