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社會風貌

四川,位於中國西南腹地,連接雲貴、陝甘、青海、西藏,處中轉樞紐,位置極為重要。在清朝平定天下的過程中,一直無法完全佔領四川。除了跟四川地理位置有關,也因為四川當地一直有反抗清朝的力量,稍有火種,便有人舉旗起義。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社會風貌

康熙初年,清朝才基本佔領四川,並在當地實行統治。也正因如此,長期反覆的戰亂,以及後來出現的災荒瘟疫,讓四川人口銳減。

瘟疫爆發時,很多百姓無力治療,只能在家等死。康熙初年,時任四川巡撫張德地走馬上任。當他到四川后發現,道路兩旁,人煙稀少,房屋破敗,良田荒蕪。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社會風貌

昔日被譽為“天府之國”的蜀地,仿若荒山野嶺般寂靜,不時可以看到老虎出沒。行人需要結伴,拿著木棍才敢上街,房屋、學堂裡,反倒成為老虎的住所。

(《四川通志》:“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蜀亂》:“四川遍地皆虎,或七八或一二十,升樓上屋,浮水渡船。”)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社會風貌

面對四川的荒蕪,張德地給康熙上了一份奏摺,表述了當地的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朝廷予以支持。張德地認為,如果要幫助四川,重新恢復,勢必要從外省遷入人口。因為憑四川當時的人口,短期內根本無法恢復。

而且,明朝初年同樣因為戰亂,四川人口銳減。當時也是從外省遷入大量人口。張德地的建議是,朝廷可以動用政策,把原本四川籍的百姓,從外省遷入。再從一些人口密集大省,遷入部分人口進入四川,讓他們開墾荒地,恢復生產,重新建設四川。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社會風貌

張德地的建議,很快得到採納,朝廷還在賦稅、籍貫、土地上給了一些政策優惠。荒地開墾後,就永遠屬於自己。開墾的荒地,五年內,朝廷不徵派賦稅,讓百姓可以積攢家底,鼓勵更多人願意開荒。

對於那些原本不是四川籍,或者四川籍貫到外省結婚生子的人,遷入四川后,都可以直接加入四川籍貫,對於這些額外增加的人口,不增加額外賦稅。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社會風貌

為了鼓勵官員向四川多移民,朝廷還把官員的升遷政績,跟移民連接在一起。移民辦得好,將來升遷快。

四川在整個社會的動員下,人口增加極快。康熙初年,四川有大片荒蕪的土地,只要勤勞肯幹活,最起碼能過上溫飽的生活。甚至可以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土地和家業。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社會風貌

《傅氏宗譜》裡就記載了福建龍巖人傅榮沐在進入四川后的經歷。他原本從瑞金遷到趙家渡,靠力氣吃飯,後來買田當地主,自己種地。遷到易家壩種菸草,趕上好時機,賺了一筆家業。又在趙家渡熬糖,賣到其他地方,賺了很多錢。

(“由瑞金遷居金堂趙家渡。出猶食力於人,繼而自為貿易佃田,使諸子力農,仍遷易家壩,廣種菸草。時蜀中尚未諸種菸草,而滿蒙八旗牟兵有所必須,故一時傅姓煙重於錦城,其價過倍他種。又熬蔗糖於趙家渡,發販四方,獲利益厚。”)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社會風貌

這並非個例。在康熙初年的移民開荒中,很多人都靠著政策優惠和大片荒蕪的土地,過上了不錯的日子。當時清朝給的政策待遇較好,再加上戰亂過後,人心思治,都想著過好日子。所以,四川恢復得極快。康熙後期,原本人口稀少的四川,開始變得人滿為患。現有的荒地,基本被開墾完畢。

可是,很多外省人不清楚這個情況。在他們得到的消息中,很多去四川的人都因此發家致富。於是,許多人便攜家帶口,不斷向四川移民。以至於朝廷不得不頒佈詔令,禁止外省百姓移民,以免造成流民問題。可事實上,詔令的效果極為有限。乾隆年間,四川已經出現問題,需要安置流民。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社會風貌

當然,移民的加入,對四川文化來說,影響較大,碰撞出很多精彩的火花。四川文化可以追述到數千年前的巴蜀文化,明朝初年大移民後,曾糅雜了許多新東西。

康熙時的移民,同樣如此。康熙二年,崑曲進入四川,跟四川當地的戲劇結合後,就有了川昆。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社會風貌

語言上更是明顯,康熙年間,那些長期移民到四川的人跟新移民到四川的人,互相融洽,形成了四川后來以湖北話為主的四川官話。四川方言中,除了湖廣方言,又有云南、廣東、廣西、福建等省份的語言揉入。

現在的四川,仍保留一些客家話,湘方言,以及少數河南、安徽話的地區。其餘飲食、樂器等,就不一一列舉了。歷史巨浪衝刷下,遺留的痕跡,仍保存至今。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