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灭亡时,画面有多惨烈?

文史砖家


北魏孝文帝元宏亲政后,陆续开展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不仅极大的改变了国家保守落后的面貌,而且还加速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其功绩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等到宣武帝元恪在位时,利用乃父推行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北击柔然、南伐齐梁,使得国势盛极一时。



然而宣武帝虽然在开疆拓土方面成就很高,但在内政治理方面却很糟,正是在他的治下,北魏官场上贪污腐败的现象极为严重,由此导致农民起义层出不穷。不仅如此,他因为笃信佛教,从而取消“子贵母死”的祖制,导致太子元诩的生母胡充华活下来,结果给帝国种下灭亡的祸根。


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英年早逝,太子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由于元诩年纪尚幼,所以生母胡充华便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成了帝国实际上的主宰。胡太后执政期间大肆宠佛,使得全国庙院激增至3万余所,僧尼多达200余万人。如此穷折腾,很快便将孝文帝、宣武帝时期积攒下来的“家底”全部败光,弄得国穷民贫、怨声载道。



十余年后,年纪渐长的孝明帝对母亲迟迟不归政的行为很不满,并对她推行的祸国政策忧心忡忡,为了避免帝国崩溃,便密诏大将尔朱荣领兵入洛,以胁迫太后交权。不料消息泄漏,胡太后震惊之余大发失心疯,竟伙同情夫郑俨、李神轨将孝明帝毒死,而立年仅3岁的临洮王子元钊为帝,时在武泰元年(528年)二月。


胡太后毒杀孝明帝的举动,无疑打开了战乱的“潘多拉魔盒”,在国内臣民的眼中,她已经完全失去合法性,由高高在上的太后,转变为人人可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尔朱荣果断举兵南下,很轻易地便攻占洛阳,将胡太后和小皇帝逮捕,然后抛入黄河淹死(“荣遣骑拘送太后及幼主于河阴。太后对荣多所陈说,荣拂衣而起。太后及幼主并沈于河。”见《北史·卷十三》)。



事后,尔朱荣拥立孝文帝之侄元子攸为帝(孝庄帝),并以太原王、大将军的身份执掌朝政。此时,尔朱荣已有篡位称帝的野心,而为了剪除忠于朝廷的王侯公卿,他便以祭天为名,将包括丞相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等人在内的宗室、百官两千余人,全部骗到河阴的陶渚(今河南省孟津县东),然后将他们全部杀死,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不听,乃请帝循河西至淘渚,引百官于行宫西北,云欲祭天。百官既集,列胡骑围之,责以天下丧乱,肃宗暴崩,皆由朝臣贪虐,不能匡弼。因纵兵杀之,自丞相高阳王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略以下,死者二千余人。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二》。



尔朱荣杀戮宗室和百官后,变得愈发骄横跋扈,而其篡位称帝之心也更加明显。孝庄帝不甘心祖宗基业毁在自己手中,便铤而走险,将尔朱荣诓进宫中杀害,时在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死后,堂侄尔朱兆发动叛乱,攻陷洛阳并俘获孝庄帝北上,不久又将其弑杀在晋阳。此时,距尔朱荣被杀仅三个月时间。


尔朱氏家族的暴虐引发各地军阀的集体声讨,在这种情况下,高欢、宇文泰等相继崛起,并在讨伐尔朱氏的旗号下,实力得以迅速壮大(尔朱氏最终被高欢消灭)。与此同时,北魏境内的戍卒及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而南梁也趁机北伐,使得整个中原地区的形势乱成一锅粥。


此时,无论是尔朱兆扶立的元晔(建明帝)、元恭(节闵帝),还是高欢扶立的元朗(后废帝)、元修(孝武帝),亦或是南梁扶立的元颢(建武帝),全都沦为各大势力手中的傀儡,不仅无力重整山河,而且最终全都落得被杀的下场(元修后来投奔宇文泰,不久后被毒杀)。再加上之前遇害的孝明帝和幼主元钊,短短7年时间里(528-535年),竟然有7位皇帝死于非命,在历史上绝对算得上是“空前绝后”。



北魏的亡国进程持续7年时间,伴随着孝武帝逃奔宇文泰,这个存续百余年的大帝国正式崩亡,并在它的遗址上形成两个对立的帝国。其中,高欢占据关东、河北等地,扶立宗室元善见为帝,史称东魏;宇文泰占据关西、河陇等地,先是拥立孝武帝元修,在将其毒杀后,又改立宗室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



文史砖家


一、北魏历史简况

公元四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珪于386年重建代国,称王。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也叫后魏、元魏、拓跋魏。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旋改号称帝。逐步吞并后燕、夏、北燕、后凉,439年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493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改姓元为元宏。

其时北魏疆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境扩展至秦岭、淮河,进一步跨有淮南地。

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

从拓跋珪建魏,

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还有一种说法:到557年初西魏亡,共历十七帝,一百七十一年)。

二、北魏末代皇帝元修

(1)元修,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

他初封为汝阳县公、任通直散骑侍郎、中书侍郎等。后来又为镇东将军、宗正卿。530年封为平阳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为尚书右仆射,后又改加侍中、尚书左仆射。

河阴之变后政局一片混乱,诸王大多各自逃亡,元修匿居田舍。

中兴二年(532)权臣高欢击败尔朱氏,终于掌握了北魏实权,随后废掉了节闵帝元恭(北魏第12位皇帝),就在高欢废掉节闵帝的同一天,高欢所拥立的傀儡皇帝元朗(北魏第13位皇帝),主动退位,于是高欢就拥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

(2)元修即位后,先是自残骨肉,先后将宗室三十五岁元恭、二十岁元朗,(史称前后废帝)分别逼令自尽或毒毙,既而又将东海王元晔,汝南王元悦,一并加害。

(3)权臣高欢为了牢牢控制住元修,将自己的长女嫁给元修。但是夫妻毫无感情可言。元修与三个从姊妹姘居,其中,他最宠爱的是公主元明月。

534年元修与高欢闹崩,其趁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之际,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

同年,高欢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遥废其帝号,另立年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后迁都邺。

(4)元修自以为既然宇文泰接纳了他,就能得到宇文泰的拥护,真正做个名正言顺,掌握实权的皇帝。但是他的幻想很快就破灭了。宇文泰和高欢两个权臣都是虎狼之辈,他们都是想通过控制傀儡皇帝来达到目的。此时元修发现,整个偏安的北魏朝廷基本都是宇文泰的部下,他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傀儡皇帝。

535年,元修与宇文泰矛盾激化,宇文泰以元修淫及从姊妹,渎伦伤化为由,把元明月和元修杀毙,改立元宝炬为帝。

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

(5)孝武帝元修命运多舛,其性颇渔色,愚而多疑且荒淫无耻。他弃权臣高欢,西入关中投另一权臣宇文泰,是逃出狼窝又入虎口,就如避汤入火,自寻死路。他在位不满三年,年仅二十五岁,就被宇文毒毙,其悲惨命运竟被权臣玩弄于鼓掌之中。元修死后,宇文泰下令将其棺殓移于草堂佛寺,十余年后才得正式落葬。

西魏上谥号为孝武皇帝,庙号显宗。东魏则称他为出帝。

元修徒为二雄之傀儡,不愿做傀儡的他,凭借其愚蠢至极的表现及凄惨短暂的一生,能排上史上最窝囊的傀儡皇帝了!


手机用户50902211138


有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北魏的灭亡,北魏的亡国之君是孝武帝吗?可别人又是西魏的开国之君,孝武帝受到高欢的攻击跑关中去投奔宇文泰了,结果高欢另立一个姓元的皇帝,就叫东魏,孝武帝和宇文泰那个就叫西魏,北魏分裂了,就灭亡了?其实北魏说起来和东魏、西魏算是一体的。后来,孝武帝原本收留他的宇文泰给弄死,这是不是才叫北魏的灭亡?或者说只是西魏的头位君主被弑?从拓跋珪复兴代国(后来的北魏),一直到高洋的北齐篡东魏、宇文觉的北周篡西魏,这才是北魏真正的灭亡吧。

一、好了,北魏的灭亡确实很惨,因为北魏的皇帝家族至少被权臣清理了三场

1、灵太后等人被尔朱荣沉河。北魏孝文帝元宏汉化改革后,迁都洛阳,到北魏正光年间,六镇兵乱爆发,契胡军阀尔朱荣趁平乱之机而崛起,先对北魏的宗室和大臣大杀一场。在这场大杀戮中,北魏的实际掌权人灵太后被尔朱荣沉河,太后临死前还想尔朱荣饶她一命,说愿意出家为尼,不问政事,事实上,灵太后已经把自个儿给剃度了,但尔朱荣显然对这个杀自己亲儿子的老女人不感兴趣,下令将她沉河。灵太后死后,在这场动乱中,北魏的好几位继位之君无一善终,到了最后的孝武帝,以为逃到宇文泰那里可以改命一把,谁知道,宇文泰和尔朱荣等人没有差别,不久后,孝武帝被害死。

2、北齐高洋篡位后,对东魏的元家宗室搞了一把大清理。北齐开国之君的高洋是个复杂的人物,既被人们认为昏暴,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英雄天子,他从来是把人头当玩具的,自己宠妃的人头都可以玩儿,自然杀元家宗室不余遗力。留在原来高欢统治区域的北魏宗室,又被清理了一把。

3、北周宇文觉篡位前后,宇文家也对西魏的元家宗室进行了大清理。宇文泰杀了孝武帝不说了,宇文护接替他叔叔掌握政权后,也对元家开展了清理。好吧,就这样,一个北魏元家,至少被三大权臣大杀了三次。

二、即便北魏皇室分别被尔朱、高、宇文三大权臣都清洗过,但他们的声望依旧很高,在隋唐时代依旧是名门望族

看魏书中的记载,就知道从鲜卑部落发展来的拓跋家(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元家)其枝叶其实非常繁茂,即便经过三次大清洗,元家依旧有不少重要人物活了下来。譬如隋文帝篡位北周时,北周的赵王想要谋杀隋文帝,是元家的人救了隋文帝一命。后来,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想尽办法也要给太子杨勇娶到元家的女儿当媳妇儿,甚至因为元家媳妇的死,而怀疑是杨勇和他小妾合谋所害,成为独孤扶杨广上位的一大导火索。到了唐朝,元家依旧是一等贵族,当了大官的著名文人元稹就是元家直系后裔。


星火辰


北魏的灭亡,胡太后是一定要背锅的,北魏并不是亡于红颜祸水,而是亡于这个糟老太婆!说北魏灭亡比较惨也可以理解,毕竟发生了河阴之变,北魏皇族死了一万多人,把河水都染红了,亡国成这种下场的,也确实很惨,即便后来,也都是小皇帝傀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