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擁有殲20和殲16,為何還要進口蘇35戰機?

演盡了世間所有的繁華


進口Su-35戰鬥機是多方面的考量,更多的是軍事方面,至於政治方面的考慮我們不過多解讀。總的來說Su-35對中國的意義更多的是“補充”。但是不管是哪個方面絕非一些極端網友所謂的“我們的產品拿不出手”這種弱智觀點。

為什麼說意義是“補充”呢?我們回顧一下當年引進Su-27的情景,中國引進俄羅斯Su-27是在90年代初期,當時中國處於什麼局面?當時的中國海空軍清一色的殲-6、殲-7這些二代戰鬥機,殲-8II還不具備中距彈發射能力。而中國周圍的地區,日本航空自衛隊已經引進F-15J重型戰鬥機,對岸也要引進美製的F-16和法國的幻影2000,就連韓國也要引進美國的F-16生產線。在這種“團團包圍”的局面下中國急需三代戰鬥機以打破這種處於“劣勢”的局面。而中國航空工業自身比較薄弱,暫時沒有能力生產三代機,就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引進了俄羅斯的Su-27戰鬥機及其生產線。事實上這些Su-27的確是對我們的幫助很大,特別是在90年代中期真正的“挑大樑”,可以說當時中國對Su-27是“依賴”狀態。

但是目前是什麼情況呢?殲-10C、殲-16、殲-20這些先進的四代機已經入列,就連殲-11也都改進到殲-11B型,還有之前由俄羅斯引進的近百架Su-30系列多用途戰鬥機,實際上中國的海空軍已經不需要完全依賴國外,這些Su-35對我們來說更多的就是“補充”。

至於這個補充當然是多方面的,除了補充需求之外還有補充技術。先說下需求補充吧,這批Su-35訂購時間發生在2014-2015年之間,當時殲-20並沒有入列(實際入列時間是2016年),而且殲-20即便量產也只是小批量,因為肯定還有改進的空間(比如發動機)。而且中國周邊的空中爭鬥越來大,日韓的F-35戰鬥機相繼開始交付,越南方面又購買了Su-30MKV,所以島鏈內的防空壓力越來越大。現役的殲-10B/C雖然性能不錯,但只是中型機,殲-15是海軍艦載機,殲-16是多用途機,殲-11B則又等待升級,90年代引進的那些Su-27相繼到達壽命。這樣我們這樣就需要我們需要一批短時間內能夠形成戰鬥力的優秀重型制空戰鬥機來進行補充(注意我說的是短時間內)。下圖為中國Su-27

作為Su-27的衍生型,4++的Su-35自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畢竟我們有操作和維護Su-27的經驗,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是不成問題的。這樣就訂購了24架,其中第一批在2017年到貨,第二批在2018年到貨,按照官媒的說法這些Su-35在2018年年底就形成戰鬥力了,也是達到預期的。當然俄方也是比較給力,將Su-35的生產配額更多的讓給了急需的中國。

再說下技術補充,其實Su-35的一個很關鍵性的技術就是AL-41F1S矢量發動機,中國雖然在珠海航展上亮相了裝有矢量發動機的殲-10B,但是並沒有實際入列。所以其實Su-35才是中國第一批真正入列配有矢量發動機的戰鬥機,這樣就可以利用Su-35去摸索矢量戰鬥機的戰術和應對措施等等,算是積累經驗吧。另一方面是利用AL-41F1S來對我們現有的矢量技術進行優化。這是技術上的補充問題。

其實還有個小細節,中國周邊的很多國家都在引進俄式戰鬥機,印尼同樣也引進了Su-35。而越南按照現在這個局勢不排除也在未來引進Su-35來提升自己的空中實力,不管引進多少對我們都會構成影響。所以我們引進Su-35也有點未雨綢繆的意思,至少未來面對他們的Su-35我們不會抓瞎,甚至已經將其性能和戰術吃透。

至於政治原因,軍售在全世界看來的確隱含著政治和外交問題,至於我們這次引進Su-35是否有這些音速在裡面就不得而知,我們也不去分析這些問題。但是,Su-35現階段對我們的補充確實是實實在在的。


雛菊西瓜Peterpan


關於中國進口蘇35的問題,在網絡上引發了很大的爭議。許多人認為中國已經有了殲20重型五代機和殲16重型四代半戰機,完全沒有必要引進蘇35,這樣一款無法有效融入我軍作戰體系的重型四代半戰機,屬於低效率的重複投資。也有不少人持有相反觀點,認為蘇35的綜合性能很強大,充分體現了俄羅斯在系統整合能力上的特長,具備一些殲20殲16所不能企及的技術優勢,不僅應該買,而且還應該多買。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顧一下中國採購蘇35的歷史背景。俄羅斯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嘗試研製更加完美的蘇27升級版——蘇35(當時的編號是蘇27M),主要改進內容是增加大推力的矢量發動機、解決跨音速結構缺陷、換裝全新的雷達航電系統以及新一代的對空對面武器彈藥等等。經過20多年的努力,期間也走過了一些彎路,比如中途下馬的採用三面翼設計的老版蘇35,最終成熟版的蘇35於2008年首飛。

蘇35是蘇27系列的終極版

與此同時中國的戰鬥機研製進度卻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態,殲11B在2007年才定型服役,總體性能相當於90年代中期四代機改進型的水平。殲20、殲16的首飛時間都要等到2011年以後,技術成熟度還是一個未知數。而我們的主要假想敵,早已大量裝備五代機和四代半戰機的美國就不說了,韓國、印度等國也都紛紛引進F15K、蘇30MKI等四代半戰機,使得我國面臨很大的空防壓力。

中國談判引進蘇35的時候,殲16尚未開始試飛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跟俄羅斯洽談引進蘇35的相關事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蘇35比較徹底地克服了蘇27系列存在的機體結構強度問題,配備了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117S推力矢量發動機,還有俄羅斯最新研製機載電子戰設備,具備優異的過失速機動能力,作戰效能比起蘇27蘇30有了質的飛躍,號稱是“有史以來的最強側衛”(當然也有人認為蘇57才是拍扁的最強側衛),無疑是中國當時有可能獲得的最先進戰鬥機機型。

當時殲11B的性能尚不足以對抗四代半戰鬥機

不過有道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由於中俄雙方在蘇35引進的具體細節問題上遲遲不能達成一致(比如購買蘇35的數量、俄方向中方開放軟件系統源代碼等等),導致最終合同的簽署一拖再拖,蘇35的中國之行總是光打雷不下雨。在此期間殲20、殲16的研製進度卻相當順利,等到首批蘇35在2016年年底正式交付中國空軍的時候,殲20殲16也已經開始交付使用了,於是出現了三款主力戰鬥機扎堆兒亮相的熱鬧場面。

所以我國研製殲20殲16和進口蘇35的行為完全就是兩條互不相干的平行線,只是由於兩者推進進度的此消彼長,出現了在時間節點上的重合。而且通過蘇35我們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瞭解,俄羅斯航空工業最新的發展思路和有益的經驗成果,取長補短、兼容幷蓄,更好更快地提升我們自身的水平;同時,作為一個“藍軍”部隊,提前瞭解矢量戰機的特性,也是挺有用處的。不過,隨著殲20殲16的快速成熟和產能提升,蘇35的需求空間也必然受到進一步的壓縮,後繼訂單的規模甚至存續的可能性都是不容樂觀。


晨曦軍情


解放軍購買的蘇35戰鬥機可以對付F22?

最近傳出巴基斯坦放棄購買大量殲10,轉而購買部分蘇35戰鬥機的消息。俄國方面稱兩國正在談判,很快就會正式簽訂協定。而中國訂購的蘇35戰鬥機,也會在明年交付。甚至連印尼都放話,要購買10架蘇35戰鬥機!為什麼大家都看中蘇35戰鬥機這個香餑餑呢?為什麼巴基斯坦不購買中國先進的隱形殲20戰鬥機,卻去購買上一代的蘇35呢?聽薩沙說一說吧。

蘇35是目前俄軍實用戰鬥機中最為先進的,堪稱俄軍戰鬥機的王牌頂尖。蘇35戰鬥機來自於蘇27終極改進版蘇27M2計劃,採用了很多俄國最新科技。

2011年,蘇35戰鬥機才進行真正的首飛,2013年開始正式裝備俄軍。

俄國人對蘇35戰鬥機有著非常高的評價,稱它為4代+戰鬥機!俄國甚至宣稱,蘇35戰鬥機可以對付F22和F35!F35和蘇35戰鬥機對抗僅有25%到30%勝率。中巴兩國也都很看好蘇35戰鬥機,不惜重金購買!

唯一的原因,是蘇35戰鬥機是中巴可以買到的最先進的戰鬥機。

相比目前中國的殲10和殲11,蘇35戰鬥機性能上有著很大的優勢。至於巴基斯坦的梟龍就更不用說了。

-------------蘇35可以掛載高達12種武器。

相比傳統的蘇27和解放軍的殲11B,蘇35戰鬥機的優勢主要在以下四點:

第一, 蘇35戰鬥機具有更遠的航程和更強的武器掛載能力

蘇35戰鬥機的燃油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飛機重量減輕了1噸,從而大大提高了航程和武器掛載能力。

即便殲20服役,蘇35戰鬥機的航程也是解放軍中最遠的。

它可以掛在12件武器,總重量高達8噸。

-----------------一種說法,購買蘇35是為了得到它的117S發動機,以便於裝備殲20。

第二, 蘇35戰鬥機使用了目前最先進的117S發動機

這種117S發動機也就是AL41F,它很先進。相比之前的發動機,它的推力提高百分之二十,壽命增加3倍,第一次大修時間從500小時增加到1500小時,大體解決了以前蘇27的心臟病問題。

----------------可以看到,蘇35的座艙顯示系統也有很大提高。

第三, 蘇35戰鬥機採用新式的航電系統

航電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俄國人宣佈,蘇35戰鬥機的航電架構與蘇27或者蘇30MK幾乎完全不同。

尤其重要的是,它採用了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雷達可同時探測和跟蹤30個空中目標,並對其中的8個目標發起攻擊,包括4個300公里外目標。與蘇27的雷達相比,“雪豹”的性能有很大的改進,工作頻率擴展了兩倍,掃描角度從70度擴展到120度,有效探測距離增加了2到2.5倍,還增強了抗干擾能力。

俄國人宣佈:這種雷達對於RCS(雷達散射截面)為3的目標,探測距離高達400公里(超過F22的APG77雷達),鎖定距離為200公里,尾追探測距離高達150公里。雷達對於微小目標,也就是0.01平方米的目標,也具有90公里的探測距離(另一種資料是60公里),理論上可以發現隱形戰鬥機。

-----------------雪豹E雷達就俄國提供的數據來說,非常先進。關鍵在於數據水分太多,明顯有宣傳色彩。

第四, 蘇35戰鬥機有一定隱形能力

雖不是隱形戰鬥機,但蘇35戰鬥機卻儘量強化隱形能力。它採用了包括分離雷達波在內很多隱形技術,相比蘇27有著更強的隱形能力。

除了以上幾點,蘇35戰鬥機的機動性相比蘇27沒有絲毫下降,甚至有相當的增強,這要感謝俄國最新的推力矢量技術。而蘇27原本就是機動之王,蘇35戰鬥機更是善於機動格鬥。

另外,蘇35戰鬥機使用目前俄國最新式的各種空空導彈,具有很強的攻擊力。

俄國方面認為,蘇35戰鬥機相比蘇27,戰鬥力有一倍以上的增強。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國和巴基斯坦都紛紛購買。

中國的殲20因為發動機的老問題,性能受限嚴重,成為瓶頸。樂觀估計,殲20至少要到2020年才能服役,大量裝備恐怕還要多年以後。我們周邊的敵人很多,根本等不到2020年以後!美軍已經在沖繩部署了F22,日軍訂購的F35也會在2018年部署完畢。在這段時間,我們僅僅依靠第四代戰鬥機殲10和殲11是難以佔據上風的。

即便拋去F22和F35這些第五代戰鬥機不說,我們周邊的日本、韓國、印度、越南、新加坡等等國家,仍然裝備數量巨大的四代機F15、F16、蘇30。

面對這些戰鬥機,我軍的殲10和殲11仍然沒有壓倒性優勢。

所以,購買蘇35戰鬥機可以有效提高解放軍空軍目前的實力,同時也可以得到相應的一些最先技術,便於後續的科研。

再說的通俗點,我軍現有的殲20遲遲不能服役,殲10和殲11性能並不領先敵人,只能通過購買蘇35這種高端戰鬥機提高作戰能力和技術儲備。

巴基斯坦購買的原因,也是一樣。小巴之前都從中國購買飛機,而中國尚且要買蘇35戰鬥機,更別說它了。目前小巴的敵人印度擁有200多架先進的蘇30戰鬥機,還購買了歐洲頂尖的法國陣風戰鬥機。更誇張的是,印度目前正在和美國談判,要在本土生產F16戰鬥機。巴基斯坦空軍只有60多架老式F16和一批中國的梟龍,根本不是對手。那麼購買蘇35戰鬥機,似乎可以大大提高巴基斯坦空軍的實力。

------------蘇27設計時候並沒有考慮到隱形能力,亡羊補牢也沒有太多作用。

那麼,蘇35戰鬥機性能到底如何?和F22差距還是明顯。

將蘇35戰鬥機定位外銷戰鬥機以後,俄國方面將蘇35戰鬥機性能吹上了天,甚至宣佈可以對付F22。

實際上,我們冷靜分析,蘇35戰鬥機不足以和F22對抗。

第一, 隱形能力差

採用了很多隱形技術,畢竟它不是按照隱形戰鬥機開發的,只能亡羊補牢,不可能同真正的隱形戰鬥機相提並論。

以美軍F22為例,RCS絕對不會超過0.1(一說0.01),即便超級大黃蜂RCS最高不超過1。蘇35戰鬥機RCS是多少?目前沒有解密,莫斯科航展上宣傳廣告的1.6到3,顯然不可靠。

俄國專家曾經說數值略低於10,相對比較可靠。

按照這個標準,確實比蘇27減少一半,卻仍然是F22的七八十倍,甚至更多。

這在空戰中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應該知道。

--------------雷達仍然有明顯的差距。目前,很難有戰鬥機能夠超過F22的AN/APG-77雷達。

第二, 航電系統有很大差距

相比蘇27自然提高很多,相比F22之類差距還是很大。

雪豹E雷達是無源相控陣雷達,F22是有源相控陣雷達。

前者可靠性差,故障多,重量是西方同類產品的數倍。

至於俄國公佈的對RCS僅僅3的目標,跟蹤距離高達400公里,同尾追探測150公里距離根本對不上,現在看來這很有可能是吹牛!

畢竟S400地空導彈配屬的大型雷達,對於比RCS為3還要大二三倍的目標,探測距離才400公里!

第三, 發動機差距也不小

117S發動機就俄國標準很先進,相比美國的F119仍然有一定差距,尤其可靠性和推重比差距明顯。F22就發動機上完勝蘇35,這一點俄國人也承認!

----------------對抗F22有很大難度,但蘇35至少可以有效對付F15、F16、蘇30這些周邊國家的主力戰鬥機。

模擬一下空戰

綜上所述,蘇35戰鬥機基本對付不了隱形戰鬥機。

我們可以簡單模擬一下空戰情況。

蘇35戰鬥機和F22戰鬥機分別在數百公里外起飛迎戰。

在超視距上,蘇35難以有效發現和鎖定F22,要接近到幾十公里距離。

如果此時F22發射超視距導彈,蘇35戰鬥機就要依靠自身的干擾和機動性躲避,難度很大。

即便蘇35戰鬥機和F22戰鬥機進入幾十公里距離,前者雷達或者紅外搜索裝置能夠探測到F22,也難以獲得均勢。

對於隱形戰鬥機,想要雷達將其鎖定並不容易。即便蘇35戰鬥機發射了導彈,因鎖定追蹤困難,導彈也很有可能無法最終擊中目標。

即便進入目視距離,具有超機動性的F22仍然大佔上風。

況且,在整個作戰過程中,F22始終掌握著主動權處於以逸待勞狀態,蘇35戰鬥機則相當被動。

稍有空戰常識的軍迷,也都明白這會導致什麼結果。

總之,目前看來,蘇35戰鬥機難以對付F22戰鬥機。

雖然如此,蘇35戰鬥機仍然比解放軍現有的所有戰鬥機都先進,包括所謂的殲11D戰鬥機。

它至少可以對付目前周邊各國裝備的四代戰鬥機,也有一定可能在空戰中擊落隱形轟炸機,不再是光捱打不能還手了。

目前,中國購買蘇35戰鬥機還是很必要的,也完全應該購買。


薩沙


有關我國引進蘇35戰機的原因眾說風雲,有人認為我國引進蘇35是因為雪豹-E雷達和矢量發動機;也有人認為是我國發動機因素導致殲20和殲16等一批先進戰機能力不足。從蘇35引進後全部部署南部戰區空軍某部,就足以證明引進蘇35是南海作戰方向迫切需求所致。


從我國當前面臨的地緣政治環境來看,主要應對方向依舊在東海方向,尤其是2012年的日本購島鬧劇之後;隨著美國戰略東移亞太,東亞地區一直是個火藥桶,從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F22輪換部署日本、日本裝備F35以及美國準備將60%的兵力部署亞太地區,我國在東海方向面臨嚴重的政治、軍事壓力;此外,自蔡英文政府上臺後,臺獨勢力上躥下跳,臺灣問題直接影響我國的統一。因此我國新一代隱形戰機殲20入列首要部署方向自然而然優先選擇東海方向。

這也是我國殲20隱形殲擊機提前入列的根本原因,由於四代機的造價以及生產線鋪開需要一個時間週期,我國在短時間內難以批量生產殲20,新一代隱形殲擊機的數量僅能優先滿足東海方向的迫切需求;其次殲20配套發動機渦扇-15研製不能滿足殲20入列時間要求,這也限制了殲20首批服役數量絕對不會超過一個飛行團編制。

近年來,東南亞國家加緊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工作,大量引進新型武器裝備。於我國存在領土爭端的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皆裝備了俄製蘇27、蘇30MK2以及米格29等先進戰機,尤其裝備數量也得到較大提升。由於佔據地理優勢,這些俄製三代機嚴重威脅我國的安全。


此外,蘇35戰機是俄羅斯蘇27家族的巔峰之作,裝備了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可達400多公里;蘇35機體大量使用複合材料,增加機身強度的同時,極大的降低了空重,使得蘇35的載彈量達到8噸左右;同時蘇35在垂尾安裝油箱,使得其作戰航程達到3400公里,經過一次空中加油可增加到4500公里,其作戰半徑和滯空時間也絕非一般的三代機可比擬;最後就是其裝備的三元矢量發動機賦予了其強大的超機動能力,“落葉漂”等高難度動作成為蘇35的成名技能。

綜合上述,在蘇27家族中,目前還沒有那款戰機在機載雷達探測距離、機動能力以及作戰航程上可以超越蘇35,我國部署於南部戰區的蘇35在技術上佔據絕對優勢。


由此可見,我國引進蘇35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國南海作戰方向的迫切需求;在殲20還沒有完善大批量生產之前,蘇35能夠有效的填補我國在南海作戰方向能力不足,對付東南亞宵小之國綽綽有餘。


鷹鴿分析


為什麼我國的殲20威龍戰鬥機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也有了殲16這種對空對海雙一流的戰機,卻是還要進口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呢?

首先,我國的殲20與殲16確實都在快速生產中,但是一句話,產能,在我國軍隊中依舊留有大量的二代戰鬥機,甚至於現在某些空軍部隊換裝都是換殲7,而且我國空軍的第3代戰鬥機早以全功率生產,但是依舊不夠。


所以我國候需要引進蘇35用來彌補產能。

第三點,我就問你,要是美國賣f15e或者f15j/dj系列,買不買?要知道,這意義其實是一樣的,通過購買蘇35戰鬥機,我國能夠摸清俄羅斯的戰機研發能力。所以說,不買白不買這也是為什麼我國與俄羅斯在引進數量上產生了諸多衝突的原因,因為俄羅斯表示,多買點我是賣東西的,我國是買兩就行了,我就是用來參考參考。

第4點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有助於讓沈巍來參考,進而提高殲11殲16系列的戰鬥力。並且也有助於到省會發現他們與俄羅斯的設計思路上有何區別,進而兩相對比之下改進設計,吸取俄羅斯經驗的獨到之處


(別問我這個究竟是誰,蘇霍伊設計公司的蘇27蘇30,su33蘇34,蘇35,然後殲11殲16,以及相對的a,b,c,d,E,f,sm,mki,mkv,mkk,ubk,s,長得那就是一樣一樣的,望一眼分出來根本不可能)

第五通過引進35戰鬥機,我能獲得到俄羅斯矢量發動機的最直觀的信息,對於我國的矢量發動機研發幫助很大

所以為啥不買幾個過來看看?再說我國最早的那一批蘇爾曲線投機已經退役了,而那些飛行員長期使用俄製裝備,如果猛然間更換戰機這還真需要適應適應,說句最難聽的,每天看俄語看多了。看漢語都不一定能反應過來。

對於他們而言,直接換裝蘇35系列的戰鬥機是一個非常棒的選擇。

畢竟殲21,全靠搶啊!很難搶!


嘯鷹評


進口蘇35戰鬥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補充中國空軍先進戰機數量的不足。第二:間接支援俄羅斯的經濟。綜合各種情況來看,中國進口蘇35戰鬥機主要就是考慮到這兩點,與117S發動機沒有一絲關係。


隨著殲16,殲20,殲10C的服役,與之前相比,中國空軍的作戰實力得到成倍的提升。但是這些戰鬥機的數量還是太少,遠遠達不到替換老舊機型的目的。目前來說,這三型戰鬥機的生產速度有點慢,即便是殲10C,殲16,殲20加起來的數量也不會超過300架。而中國空軍至今還服役著大批的殲7,殲8,蘇27。這些戰鬥機的性能與周邊國家相比並沒有優勢,所以急需替換。更何況,隨著F35的扎堆周邊,中國空軍面臨的壓力是十分巨大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兩種方法。要麼是加快殲10C,殲16,殲20的生產速度;要麼選擇進口先進戰鬥機。至於的一種方法,確實有些難度。因為太行發動機的產能是一定的,而使用太行發動機的除了殲16,還有殲11B和殲11BS。換言之,太行發動機要被這三型戰鬥機均分,這是制約殲16生產速度慢的主要原因。

此外,殲20,殲10C,殲15都要使用AL-31F系列的發動機。該發動機除了俄羅斯自用之外,就是出口給中國。可想而知,殲10C和殲20的速度也不會太快。所以說,為了提升中國空軍先進戰機的數量,只能選擇引進蘇35戰鬥機了。
自前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就成為美國的強大對手。為了遏制俄羅斯的發展,美國只能選擇經濟手段,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此外,由於敘利亞的重要戰略地位,在其內戰爆發後,俄羅斯就介入了。這樣一來,俄羅斯原本就不景氣的經濟更顯得雪上加霜。可以看到,俄羅斯的常規武器研究之所以落後於美國這麼多,就是因為其經濟實力不足,以至於很多科研人員流失嚴重,許多型號的武器研究被迫下馬。而中國引進蘇35戰鬥機既增強了中國空軍的實力,又間接支援了俄羅斯的經濟,可謂是一舉兩得。事實上,中國對117S發動機沒有任何想法,自然引進蘇35也不是為了117S發動機。殲20的目標發動機只能是峨眉,根本不是117S,也不是AL-41F。所以說,中國引進蘇35對中國和俄羅斯都有益處。


大國防務


因為殲16的原型是蘇27UBK,和蘇30MKK,和俄羅斯共青城的蘇30MKI以及後來的蘇30SM不是一個東西,所以,在有了這下層阻礙以後,再進口蘇35,說明對蘇27和蘇30的逆向工程已經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失敗了,絕對的失敗了,補救的辦法就是引進蘇35,在原來的逆向工程的基礎上在進行對蘇35的逆向工程,來升級殲11和殲16,這樣才可以大規模量產,還有,殲11和殲16如果不上峨眉渦扇15,而是還是採用現在的渦扇10,那遇上F35和自殺沒區別,經過逆向工程以後的殲11和殲16,要掌握蘇35的全部技術,適量啦,飛火推啦,數據共享啦,然後在演習中遇到蘇35,三下五除二就把蘇35打趴下,這樣的殲11和殲16才叫合格,遇到F35才有“跑”的機會,對抗是別想了,先跑掉撤退再說,說白了就是幫著殲20,打對方的F15和F18咆哮者的,沒讓它去打F35,打不過,只能棒棒殲20,至於殲10,那是用來保護殲20和用來擋槍眼的,航程不行,是用來抵抗的,是F35闖進領土上空的時候F35變成野獸模式的時候(不隱身)或者F16F15闖進領土上空,殲20基本打沒了的時候,殲10C是上天悲壯的犧牲來延緩敵人進攻的,是在領海完全丟掉以後悲壯的去抵抗的,不是用來進攻的……………………看看2019年紅旗軍演就知道了,就是這麼回事


竹筍念熊貓


我是軍林縱橫!

殲20不消說,代表著中國戰機的最高水準。與美國的F22和F35屬於同一代戰機,國際上一般認為殲20具備強悍的作戰水準。

殲16是中國根據蘇-30發展而來一種第4代半戰鬥機,儘管與殲-20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由於有先進完善的機載雷達設計,其作戰能力也是中國空軍武器裝備中數一數二的“利器”。

引進蘇35戰機,自然是出於多方綜合考慮。首先,蘇35具備較強的作戰能力。美國媒體就曾將蘇35排在俄羅斯最可怕武器排行榜的榜首,理論上蘇-35能發射所有俄製精確制導武器。配備機載相控陣雷達和矢量發動機,擁有12個外掛點。採用多用途掛架可有14個外掛點。

對於蘇35戰鬥機,國防大學教授李莉大校這樣分析,2018年前俄羅斯空軍將主力裝備蘇35戰鬥機。蘇35對俄方也是一款較新戰機。李莉教授同時經表示,蘇35戰鬥機採用了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而發動機推力矢量技術在未來的殲-20第5代隱形戰鬥機上也會大量採用。借鑑一下蘇35的先進技術,或許對中國顯得更為重要。


軍林縱橫


蘇-35是蘇-27終極升級版,我國在擁有殲-20的情況下向俄採購蘇-35的原因是用來代替即將退役的蘇-27戰鬥機。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向俄羅斯引進了蘇-27戰鬥機,時至今日,這些守護共和國天空的戰鷹已經服役三十多年,雖經過各種延壽和現代化改進,但奈何廉頗老矣,空軍急需更新裝備。此時的殲-20和殲-16尚在研製之中,殲-11系列又爆出各種缺陷,所以只好選擇向俄羅斯引進蘇-35來代替即將退役蘇-27。



蘇-35屬於3代+++重型戰機,除了不隱身以外,所有功能幾乎與四代機無異。該機型是在蘇-27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於2008年首飛,2014年首批12量產型蘇-35在俄天空軍服役。而我國的殲-16和殲-20在2011年開始首飛,2014年才定型,2016年開始量產陸續服役,在中間出現兩年多的空檔期只能由蘇-35來填補。



大家應該知道,軍事裝備的研發有很多不確定性,儘管殲-16和殲-20研發過程相對順利,但是沒有人能保證百分之百不出問題,而且空軍也不可能讓部隊裸奔等新戰機從研發成功到量產服役。



再就是戰機的採購並不是像在菜市場買菜那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完事,蘇-35的引進是經歷了一年多數輪談判達成交易共識。引進24架蘇-35的合同於2013年簽署,2015年開始交付。空軍飛行員對蘇-35的性能是比較滿意的,唯一的遺憾是飛機操作系統界面是俄文,無法漢化。



我國在向俄方表達了對蘇-35的採購意向時俄方很詫異,以往我國採購戰機都是六七十架的買,為什麼這次只買一個團區區24架呢?這恰恰反應了我國空軍對殲-16和殲-20的研發信心。這24架蘇-35剛好能彌補空檔期,如今殲-16和殲-20已量產服役,今後可能就不再需要引進俄式戰機了。



這也是為何我國成功研發紅旗-9防空系統以後還要向俄羅斯採購S-400的原因,s-400採購合同是在紅旗-9尚未研發成功時就簽署了,為了滿足防空系統的更新換代需求,受研發時間和產能的限制不得不對外採購來彌補。今後我國對外採購的武器裝備會越來越少,而對外出口則會越來越多,老東家的東西能入咱們法眼的真的越來越少了。


兵器知識譜


其實最近有2件事挺奇葩的, 第1是殲11B復產, 第2就是進口蘇35了. 要掰扯清楚還真得費點筆墨.

個人認為之所以有這種騷操作是在特定條件下的無奈選擇, 中國空軍是世界上唯一一支同時現役2、3、4代機的軍隊, 其2代機機隊數量龐大, 換裝壓力可想而知. 然而中航工業(AVIC)和中國空軍目前不得不面共同對一個很糾結的情況:

4代機在作戰上完全取代3代機是客觀規律

同2代機淘汰1代機、3代機淘汰2代的歷史規律一樣, 4代在不久的未來一定會完全淘汰3代機, 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的3、4代機對抗演習都出現了動輒破百的交換比, 這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任何對3代機的矯情和幻想都只是自媒體YY而已, 好在, 從殲20加速定型服役而不再等WS15來看, 空軍對這點非常清醒.

繼續投資第3代戰鬥機改進項目純屬浪費寶貴的錢

在工業領域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應該清楚, 現代工業品的研製成本遠遠高於製造成本, 在主要對手普遍裝備4代機的情況下還去投巨資改進3代機, 只有2種情況, 要麼缺技術, 要麼老闆的腦子被門夾了. 上面說了, 我軍很清醒, 因此, 自殲10B和殲16項目完成後, 再沒有看到AVIC推進任何除外貿創匯外的3代機大改項目, 傳說中的殲11D造了1架原型機做了幾次試飛過後便不了了之, 這其實並不是壞事.

中國空軍對第3代戰鬥機有現實需求

中國周邊實際已經形成了以Su27/Su30/F-15/F-16/F-22/F-35為主的空中威脅, 中國海空軍航空兵龐大的2代機機隊如今除了維持編制外, 基本上不再有作戰用途, 急需換裝, 不然硬件戰鬥力上不去還在不說, 長期飛2代機導致的大量飛行員和指揮員戰術意識和素養落後最為致命, 而殲20尚處於領先試用階段, 換裝不得不用成熟的3代機頂上去.

怎麼辦? AVIC很絕望, Sukhoi很開心

看看醉心於4代機的AVIC能提供什麼現成機型給中國空軍換裝: 殲16用於新組建戰術打擊和電子支援力量, 很多科目都是第1次玩, 狀態和殲20差不多, 暫時沒法鋪開; 殲11D不搞了; 成飛表示殲20壓著產量呢, 給不了多少殲10C.

那能湊合達標的就只剩下殲11B了, 於是沒有懸念的, 已停產多年的殲11B在去年復產, 最新一批, 批號07.

恰好這時被T-50項目搞得焦頭爛額, 窮字當頭的Sukhoi滿世界推銷其最強3代機Su35, 急需換裝的中國空軍買1個團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PS: 說中國是為了117S發動機的, 想一想WS10項目為啥在能夠大量獲得毛子AL31的情況下選擇了山寨技術難度更大的美帝F101? 想一想寧願多花20吃透黑鷹也不仿製米8? 作為世界工廠的我兔滿腦子都是西式精工, 打心眼裡是根本瞧不上毛貨的, 只要有一絲希望, 都不會投資毛子的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