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深海區工作室 楊一帆
在歷經15小時烈火炙烤後,在全世界的注視下,標誌性的尖塔塌了......
但,巴黎聖母院依然矗立,主體結構保持完整。這除了消防員的努力,也得益於800多年前匠人的眼光與技術。
保住最寶貴部分
12世紀的歐洲,建造一棟近50米高的建築是不小的挑戰。為了確保建築穩定,建造者汲取羅馬時期的經驗,在巴黎聖母院主殿及兩側附屬建築頂部都採用拱形結構,為主殿的高牆提供有力的支撐。
巴黎聖母院的頂部其實是由一個個拱形結構組成,而日常見到的哥特式風格的外觀,實際上是橡木材料在石拱結構上搭建而成。正是得益於此,巴黎聖母院在木質屋頂被大火點燃後仍能長時間屹立不倒,因為在著火的“木帽子”下面還有一頂“石頭盔”。
但僅有這一道防護措施仍是不夠。為了緩解拱頂對牆體的側向壓力,巴黎聖母院還採用了12世紀開始流行的飛扶壁技術。這是一種對主體建築起支撐作用的橫向結構,可減輕主體結構牆壁的重量,使更大的玫瑰窗用於裝飾,同時使建築受力更為均勻,有利於結構的強化。
聖母院內部結構
儘管如此,若說巴黎聖母院不懼“烈火焚身”,無疑誇大過頭。巴黎聖母院的主要材質是法國本土的一種石灰石,是大理石的一種,相對於木材無疑抗燃性更好。但是,石灰石仍具備明顯的熱膨脹性。在長期高溫炙烤下,石灰石內的結晶體會膨脹,導致裂紋形成,並改變建築受力結構。因此,消防部門最大的顧慮就是建築物主體結構會經受不住高溫而出現垮塌。消防員在現場除了致力於撲滅明火外,還持續向牆體灑水“降溫”。
12世紀開始流行的飛扶壁技術
法國宗教史學家勒孔特評價道:“如果巴黎是埃菲爾鐵塔,那麼法國就是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在飽受烈焰折磨後屹立不倒,對陷於撕裂的法國社會來說,或許是有益的啟示。
盤點受損文物
倖免於難的:火災次日,據《費加羅報》稱,還沒有聖母院官方的正式統計,但最重要的兩件聖物:荊棘王冠和聖路易祭袍得以倖免。
其中荊棘王冠據稱是當年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之前,羅馬士兵戴在他頭上加以戲弄的遺物。此外同樣倖存的還有兩件聖物,一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部分殘片,二是受刑時的一枚釘子。
16日,修復專家檢查從聖母院尖塔上拆下來的銅像。這16個銅像表現的是耶穌的12個門徒和4個福音書作者。此前為整修作準備,銅像於幾天前已被拆下運到了波爾多,15日晚尖塔在大火中倒塌,雕像意外倖免。
外界最為關注的,無疑是聖母院幾幅可以追溯到12和13世紀的巨型玫瑰花窗。目前已證實,玫瑰花窗倖免於難,但其中一幅必須儘快拆下、以免墜落。
另一件值得矚目的是聖母院的三架管風琴。其中最大的一架完成於15世紀,有五個鍵盤、109個按鍵和8000根管子。據最新消息稱,管風琴也倖免於火災。
在教堂中央祭壇區域,巨大的十字架仍然挺立。主祭壇上的部分雕像,如耶穌從十字架上解下、入葬、以及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跪姿像都完好無損。
不幸損毀的:
此前存放在尖塔頂端的三件聖物,恐怕已經隨著尖塔遭焚而湮滅:
一是荊棘王冠上的殘片
二是基督教聖徒聖丹尼的遺骨
三是“巴黎守護人”聖熱內維也芙的遺骨
《費加羅報》表示,聖母院內部的許多大型畫作目前情況不明。其中包括17世紀巴黎金匠行會捐給聖母院的76幅畫作。這些作品尺寸很大,固定在牆上,火災發生時無法立即拿下。
未來重建路
法國總統馬克龍承諾要重建巴黎聖母院,此刻,人們最關心的就是費用和期限了
費用:專家估計可能達數億歐元。
法國瀕危文化遺產保護人”斯特凡·貝爾恩指出,各界的熱心捐款應可“抵銷這筆預算”,但與其他難以找到修復資金的瀕危文化遺產相比,“這一次欠缺的不是錢”。
期限:貝爾恩指出:“在修復期限的預計方面,差異非常大。至少需要10年至20年”。
尖塔:對於倒塌的教堂尖塔,專家認為這是體型小的一座尖塔,重建不是問題,加之原先的尖塔本身就是19世紀重建的。
專家採集內部建築數據
招標:由於巴黎聖母院屬於國家,必須遵守相當複雜的招標程序。得標企業隨後可以找承包工程的公司,這些公司再找其他承包商,承包商在工地上僱用“具有專業資格的工人”。
保險:需要長時間討論,以確定各個細節的責任人。此外,在確定火災原因方面也可能面臨困難。
重開: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內部大概應可很快重新向遊客開放。專家將對拱頂進行長時間仔細鑑定。
(文中圖片均來自GJ,部分內容來源於歐洲時報)
閱讀更多 新民晚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