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鸟乐传
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二战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几乎全部都在太平洋战场。陆航的一半在太平洋战场。
美国陆军在太平洋战场,也有陆军21个师。只是欧洲战场陆军相对多,为61个师。在太平洋战场为陆军21个师,海军陆战队6个师,一共27个师。
1941-1945年,美国共建造了航空母舰131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这庞大的海军军力,几乎都部署在太平洋战场参战。
但是从援助来看,欧洲肯定是重点,二战美国绝大部分援助,都给了苏联,英国,法国等国。在亚洲的援助数量非常少。而且,美军1943年就开始在太平洋战场进入反攻阶段。同时,美军对德军,也是在1943年开始进入大反攻,主要战场当时是在北非。
美国在欧洲可以通过援助,让欧洲的盟友包括苏联,对抗和削弱德军。最后,美军在1944年开始对欧洲进行大反攻。但是,在亚洲,美国没有可以严重削弱日军的盟友。为此,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只能自己充当主力。
从始至终,都是美军作为绝对主力,在太平洋战场歼灭了日本海军,日本海航,日本航运能力和陆军一些主力部队。这一点与欧洲不同,德军是,美军,苏军,英军等等共同削弱和歼灭的,特别是苏军贡献很大。
深度军事
美国早就想打德国了!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的确是日本坑了德国人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帷幕正式拉开。波兰在遭到入侵后立即向英法求救,而英法也迅速对德国宣战。但是此时的英法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伦仍旧希望德国在占领波兰后能够继续向东进攻苏联,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
英法当时的战略是: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不冲着我,我也不动。
而此时德国的盟友日本表示不会掺和欧洲战事,而美国也发表声明将继续严守中立,此时的欧洲战场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是令英法万万想不到的是,德国没有按照套路出牌,而是在次年4月攻占了丹麦和挪威。5月10日 德军正式入侵西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相继投降,英法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
可面对着早有准备的德军装甲洪流,英法联军在战术上却一直摇摆不定,导致迅速崩盘。
5月26日—6月3日 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下海逃往英伦三岛,6月14日 德军进驻巴黎,6月22日法国正式向德国投降。
(德军进驻巴黎,通过凯旋门)
德军的一系列骚操作直接打得英军没了脾气,要不是有英吉利海峡的保护,伦敦上空估计早就飘扬着纳粹旗帜了。
为了迫使英国投降,德国随即对英国发动了不列颠空战,并触动潜艇对英国进行海上封锁。不过英国人并没有因此而向德国就范,英国皇家空军最终挫败了德国空军,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但是德国U型潜艇的海上封锁仍旧是让英国人的日子苦不堪言,于是英国紧急向美国求救。
可美国作为中立国,国内的反战情绪很高,美国政府也不敢直接援助英国,只能通过正常的国际贸易给英国人输血。
在美国“事不关己”的态度下,英国人很快消耗掉了所有的外汇储备,而此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罗斯福深知这场战争美国是躲不过去的,一旦英国沦陷,那么局面对美国来说则更加危险。为此罗斯福不断游说国会为英国提供支持,但遭到国内反战势力的强烈阻挠。不得已之下,罗斯福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就是把物资租给英国人。
在罗斯福的推动下,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通过该法案,美国向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2个月之后,在国民政府的强烈请求下,该法案也将中国纳入其中。
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欧战战场全面铺开,华府对此高度关注,罗斯福参战之心已经非常的急切。但此时美国国内的反战之声还是很高,而宣战权又握在国会手中,罗斯福十分为难。
不过欧亚大陆的战事还是让美国人有了不少危机感,从1940年开始美国的军费就大幅提高,美国军方也密切的注视着日本和德国的行动。
在苏德战争打响之初,德军一路高歌猛进,德国甚至向盟友日本表示,对苏战争将在年底前结束,德日有望迅速在西伯利亚会师。面对德国人画下的大饼,日本军方无不为此欢心鼓舞。
德国人这番话的初衷是希望日本能够加入对苏作战,但日本人此时早已放弃了“北上”战略。对美英宣战,然后横扫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已成为日本既定计划。1941年7月28日,日本趁法国沦陷之机进而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开始进军东南亚。
这一时期的东南亚除了泰国以外,基本都是美国、法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日本人的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的行动显然对美英荷构成了威胁,美国随即宣布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冻结日本在美国内的所有财产,包括实行石油禁运。英国和荷兰也紧随其后,宣布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极为缺乏的国家,而石油又是极为重要的工业燃料,如果没有稳定地石油供给,一个国家连日常的社会运转都难以为继,更别提发动大规战争了。
日本的当时石油主要依靠美国以及荷属印度尼西亚的油田,虽然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之后就组织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行动,但是日本人最终没能在东北发现石油。因此美英荷对日本的石油禁运直接将日本逼到了悬崖边上。
这时的日本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选择:停止战争,与美英荷讲和,撤出法属印度支那。
第二个选择:孤注一掷,对英美荷宣战,将战争扩大化,直接占领东南亚。
喜欢豪赌国运的日本最后选择了后者,而德国人在欧洲的节节胜利也给了倭人信心,日本人认为对美国作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大日本帝国将续写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辉煌胜利,完成铃兰制霸天下的野心。
出击吧,泷谷源治!
哦,不对。
出击吧,山本五十六!
1941年12月7日清晨,经过精心的准备,旧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偷袭了美国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太平洋海军基地,给美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本土遭到敌人入侵,上一次还是在1813年,美国在“美加战争”中被英军攻陷了首都华盛顿,在那场战斗中美国总统府白宫被英国佬一把火给点了。
此后128年间美国本土再未遭受过入侵,直到日本端了珍珠港。
(日本零式战斗机飞临珍珠港上空)
偷袭珍珠港直接引爆了美国国民的愤怒,美国国会次日便对日本宣战,并将12月7日定为国耻日。
其实美国高层对于日本的行动是非常开心的,罗斯福早就想参战了,甚至今天很多人都认为珍珠港事件就是美国高层一手策划的苦肉计,为的就是引导民众同意加入战争。
但是对日宣战并不是美国的主要目的,对德宣战才是华府想要的。只是偷袭珍珠港的是日本人,不是德国人,美国一时半会儿也没有理由对德选择,只能等着德国对美国宣战。
好在美国并没有等太久,仅仅4天之后,德国便主动向美国宣战了。
在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希特勒立刻召见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元首并没有像传言中描述的那样对日本大使暴跳如雷,反而是希特勒对大岛浩进行了安慰。元首表示德国会依照《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约定对美国宣战,他告诉日本老铁千万不要害怕。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是德意日于1940年9月27日签署的正式的军事盟约,条约中第三条规定:
“三国并承允如果三缔约国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欧洲战争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因此根据条约的规定,德国和意大利于1941年12月7日对美国宣战。
在得知柏林对美国宣战之后,华府开心的不得了,当即决定礼尚往来,也对德国宣战,此后二战正式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战争。
虽然珍珠港不是德国炸的,但是美国参加二战的主要目标就是针对德国,毕竟欧洲与美国的关系更加紧密。而美国高层早在战前就制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将美军主要精力放在欧洲战场,先搞定德意,再回头弄死日本。
(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拉开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千佛山车神
如果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估计日、美之间会保持克制尽量避免战争,因为美国的重心在欧洲,在德国。但珍珠港事件发生了,这无疑给了美国很大的压力,双线作战,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该先打谁?主要打击谁?美国人又会怎么做?
日本偷袭珍珠港并非事出无因,早在日本入侵印度支那之时,美国就已经预感到日本会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于是联合英国、荷兰对日本采取中止石油贸易。由于日本近90%的石油依靠进口,如果失去了这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无疑会对日本南进策略造成巨大的阻碍。日本要么中止南下,要么加紧发动战争进军东南亚夺取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尼)的油田。日美之间围绕石油问题展开谈判,而美国为了防止自己在东南亚处于战略劣势,也加紧了向菲律宾输送部队。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知道谈判已经无果,但依然利用谈判做烟雾弹。1941年12月7日由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作为总指挥官,对位于太平洋夏威夷瓦胡岛的美军珍珠港基地发动突然袭击。
偷袭珍珠港,让美军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8艘主力舰,4艘被炸沉,4艘遭到重创,188架飞机被击毁,2390名士兵丧命,而万幸的是当时美军航母集群并不在港内躲过了一劫。珍珠港事件让日本再也不用遮遮掩掩。12月8日,即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在亚洲有大片殖民地的英国也宣布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接着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二十多个国家也宣布对日宣战。而轴心国的德、意又对美国宣战,美国反过来又对德、意宣战。珍珠港事件后续竟然演变成了一场影响范围更大更广的世界大战有点让人始料未及。
珍珠港事件让一直置身事外的美国被卷入这场世界大战。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远在太平洋另一边的美国并没有受到波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始终保持中立状态,同时又能通过武器买卖大发战争横财。但是,作为美国在欧洲重要盟友的英国此时却深陷战争漩涡,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隔绝了英国和欧洲大陆,说不定纳粹军旗就要插到英国本土了。德国在欧洲横行无忌的嚣张气焰无疑深深刺激到了美国,但彼时美国民众反战情绪很激烈,而话语权又掌握在国会手中,尽管罗斯福总统很想介入战争但也无计可施。
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让一切不可能变的有可能。本土遭袭震惊了美国人,而随着德军挺进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美国预感是时候介入战争承担起大国该承担的责任了。随着美国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美国的洪荒之力彻底爆发,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数十万美军士兵从本土出发开赴亚欧前线。而美国痛殴的第一个对象为什么不是日本而是德国。
首先,德国是轴心国的带头大哥,最嚣张实力也最强,都说枪打出头鸟,打德国不仅可以使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赢得空前名誉,还能为美国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全球霸主地位得到世界认可和拥护。而日本,早在南侵东南亚之前就已经深陷中国战场,且日本摊大饼式的战略攻击明显后劲不足,对美国来说日本不足为虑,集中精力打败德国,还能彻底击垮轴心国的信心。这就是为何美国在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什么把战争重心放在欧洲战场的原因。
大国布衣
1941年12月7日,山本五十六精心策划的阴谋终于得以实施,日本飞机偷袭了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的太平洋海军军事基地,美国海军遭到重大打击。
(偷袭珍珠港)
愤怒的罗斯福将12月7日定为国耻日,并在次日对日宣战。
几天之后,罗斯福兴冲冲地派遣了大量美军前往欧洲战场。
那么,明明是日本偷袭了美国,为什么罗斯福反而将战争重心放在了欧洲呢?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德国闪电袭击波兰开始,美国就开始密切关注欧洲战事。要知道,当时的欧洲是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中心,美国想要制霸全球,就必须能掌控欧洲的局势。
当时的英法两国,最先对德国在欧洲侵略,选择了袖手旁观。在他们眼中,德国作为一战中的战败国,对于自身遭受的一些不平等条约不太满意,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闹就闹吧,只要不闹到自己身上就行。
然而英法的不作为,却正中德国下怀。在极短的时间内,德国就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在内的大半个欧洲,眼看着就要统一欧洲大陆,英法两国才回过神来。
等到他们真正下定决定要和德国作战时,才发现德国军队强悍无比,英法联军被打得丢盔弃甲。只能从敦刻尔克撤退,逃亡到英国。而逃亡的代价就是法国全部沦陷。
(罗斯福旧照)
这个时候,一直默默围观的美国坐不住了。本来美国是指望着欧洲国家相互消耗国力,最后自己跳出来扮演救世主,从而牢牢掌控欧洲。
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德国在欧洲根本就无人能挡,隐隐有着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的势头。这样一来,美国在欧洲还有什么利益可言呢?
虽然美国一直对英国进行着各方面的援助,但无奈别人德国军队实在太厉害,要想保住在欧洲的利益,就必须对德国宣战了,但是美国能以什么理由宣战呢?
这个时候,日本人送来了“温暖”。
作为德国在亚洲的盟友,日本的实力自然不容小觑。但不幸地是,日本却一脚踩在了泥潭里。中国军队的韧性,让日本根本难以抽身。
(山本五十六旧照)
日本本来就是一个资源极其贫乏的岛国,在中国战场上耗了几年之后,战争储备完全不够了。石油快没了,美国也慢慢停止资源出口了,补给都快跟不上了。所以,日本才选择了冒险的“南下”策略,到东南亚去掠夺丰富的资源。
之所以说是冒险,是因为东南亚诸国早成为了美国还有欧洲一些国家的殖民地。日本想要继续侵略,实现自己的野心,只能选择和这些国家开战。因此日本选择了对美国进行偷袭。
但可惜的是,虽然日本想法很不错,也确实打击了美国的海军力量,但是想让美国伤筋动骨,那是远远不够。
日本的冒险举动,终于让美国人找到了参战的理由,美国渴望参战太久了。
任何一次战争,都牵涉到了利益以及资源的重新分配,更何况还是世界大战。日本的举动,不仅能让美国保住自身在欧洲利益,还能够参与资源利益的重新分配,对美国而言,真是一场及时雨。
在美国眼中,日本只是个弹丸小国,本来自身资源就匮乏,其主力部队还陷在中国战场上。只要美国持续在背后帮持中国政府,让中国拖出日本的脚步,既能消耗日本的国力,还能让中国这头睡狮继续受创伤,保持沉睡。这简直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而反观欧洲战场上的德国,不仅工业已经高度发达,经常能发明一些战场上的新式武器。而且最关键的是,陆军部队实在太过于凶残,如果没能及时遏制,恐怕会对美国非常不利。
因此,美国明确了先欧后亚的作战策略。先重点解决掉了欧洲战场上的大敌德国,回过头再收拾身心俱疲的日本。
从结果来看,显然美国的策略是相当正确的。
张生全精彩历史
二战期间,在美国人眼里,日本就是一个列岛,所有资源都需要进口和掠夺,是鼻屎之国,疥癣而已。
而且从31年卢沟桥事变起,十年来在中国的占领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就像是个烂泥潭,让日本无法轻易脱身。
美国自认为,拨给中国的那些援助,完全可以阻挡住日本吞华的步伐,只要中国不倒,日本在亚洲就会永无宁日。
欧洲则不然,是美国工业产品的市场,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美国人精神文化宗教思想的发源地,那是他们梦里的故乡。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美国放手不管,那些土地、资源、人才和市场将会被纳粹德国占领和获取,将会形成一个超级大国,与美国抗衡。即使不主动打击美国,但只要限制贸易往来和人员交往,那么美国也将会损失惨重,直至奄奄一息。
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与其仰人鼻息,不如只争朝夕。与其听之任之,不如与命运抗争。既然闭关锁国就是等死,何不主动出击求得一生。
至此,美国向德国宣战是顺理成章,做了精心准备,必须要这样做。而对于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对日本宣战,则是既来之则安之,顺势而为,不得不为。
新文化街男孩
美国其实对二战局势早有自己的判断,之所以迟迟不对德国日本动手主要是在等待介入的时机,日本偷袭珍珠港只能说是美国参战的一个诱因
一战结束后欧洲大陆对德国发起了疯狂的报复,以法国为首的协约国对德国索要了数额庞大的战争赔款,1921年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列出一份账单,德国需向协约国赔偿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这份战争赔款即便是放在今天那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德国的老百姓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这也为日后希特勒的崛起埋下了伏笔。1939年德国经过多年的准备和隐忍利用闪电战迅速占领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当时的西方世界彼此各怀鬼胎,在战争开始初期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是形式感却大于实际,因为当时波兰的邻国就是苏联英法本意是想祸水东引,但是怎奈苏联技高一筹,在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正是因为这份条约让波兰成为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也正是因为这份条约为苏联争取了备战时间。
而苏联之所以要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其实是有自己考量的,因为在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率先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同时也极大的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更引起了苏联人的警惕,所以才有后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诞生。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二战前的整个欧洲大陆彼此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日本专心在亚洲搞侵略,德国在欧洲开疆拓土,英法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欧洲推行绥靖政策,面对各自为战的西方世界美国自然没有必要引火烧身,坐山观虎斗就成了美国在战争初期最好的选择,因为无论谁是胜负一方其实都是帮美国铲除了一个对手。
正是因为英法队友的出卖捷克割让了大片领土,然后德国对波兰形成了包围紧接着波兰沦陷、丹麦沦陷、挪威沦陷、荷兰和比利时等半数欧洲国家接连投降,这个时候英法才意识到德国的目标不是苏联而是自己。
但是面对德军在欧洲大陆的闪电战英法显然准备不足,无论是在战略战术还是战斗意志上英法完全处于劣势地位。
法国的马其顿防线形同虚设没有挡住德国的铁甲洪流,英国远离本土作战的士兵面对强大的德军早已无心恋战,因此缔造了世界战争史著名的“敦刻尔克大逃亡”(官方说法是大撤退),1940年6月22日法国宣布向德国投降标注着二战进入到了一个极其困难的时期。
(德军通过凯旋门)
此时的欧洲除了海峡对岸的英伦三岛和苏联,整个欧洲大陆已经都在德国的掌控之内了,同时英国也开始了近现代史最为艰难的岁月。
因为当时德军的优势在于陆军相对来说海军和空军相对偏弱,所以英伦海峡就成了保护英国的最后一道屏障,德国为了迫使英国投降发动了世界战争史规模最为庞大的“大不列颠空战”,当时除了英、德两国之外,英国的同盟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英军;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但是龟缩一偶的英军在面对德军的进攻时只能是被动防守,所以在万般无奈之下英国开始向美国求援。
当时的美国因为战火并没有烧到本土,再加上欧洲国家曾经对美国的欺压,虽然美国很多民众都是欧洲的远亲,但是在内心当中美国的民众还是希望政府保持中立,不要过早的介入到战争中去。
美国政客之所以漠视欧洲的处境其实还有自己的小心思,当时的西方美国虽然在一战后成功崛起,但是在面对这些老牌西欧强国面前彼此差距依然不太明显,如果美国想要成功崛起就必须要把欧洲这些老牌强国踩在脚下,所以让欧洲继续内耗就成了当时美国对外政策的唯一选择,事实的结果证明美国当时所奉行的这种政策是正确的,英国人在德国围攻之下国力迅速衰败,在这之前英国是向美国购买物资,但是打到最后英国外汇储备早已空虚,美国又假装好人把物资免费送给英国,其目的也很简单就是继续加大英国和德国彼此的内耗,或者换个角度想其实美国就是借着英国的手在消耗当时势大的德国。
正是因为美国的援助英国才顽强的抵御住了德军的进攻,希特勒也感觉到占领英伦三岛的目标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迅速改变作战计划进攻的方向转向了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国家“苏联”。
此时的希特勒已经预感到自己已经是四面楚歌,也知道美国是不会无限的纵容德国不断的强大起来,他把与美国之间的战斗当成了自己最后的决斗,但是在这之前德国要做的就是拿下苏联,所以1940年6月22日德国单方面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开始了全面进攻。
进攻苏联其实对于德国来讲其实就是一场豪赌,当时美国的总统罗斯福也知道苏德战争基本上是五五开,但是如果苏联打败德国那么美国将失去一个让自己国家崛起的机会,所以罗斯福当时参战的决心其实是十分急迫的,因为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的总统想要参战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的,所以他需要等待一个契机。
当时的苏联可以说是腹背受敌,既要防范远东地区的日本也要防范强大的德国,所以苏联当时的军队的部署是极为分散的,这也导致了在与德国作战初期前沿部队一溃千里的局面发生。
但是当时德国也有危机感因为当时对于德国来说也怕腹背受敌,因为德国进攻苏联可谓是拼尽了全力,如果美国突然对德发动攻击那么希特拉的处境将会是极其危险的,而且从所有的情报汇总来看美国对德宣战其实是早晚的事情,如果德国一举拿下苏联那么德日的占领区将会连成一片,到时美国即便是国力再强也难同时抵御德日的联手进攻,所以牵制美国就成了当时德日达成的一项密谋。
因为从苏德战场的局面来看希特勒认为打败苏联其实只是时间问题,德国最担心的其实还是美国,而现在希特勒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所以鼓动日本出兵牵制美国为德国争取时间就成为了首要任务。
其实日本当时有“北上”和“南下”两个战略,在苏德交战前期其实日本已经成功的利用北上策略把苏联半数主力部队吸引到了远东地区,虽然这次交战日本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但是也成功的把苏联主力吸引到了远东地区,为德军进攻苏联也做出了自己的牺牲。
咱们在说说南下政策,当时的美国如果想要驰援欧洲和亚洲所以依靠的就是其强大的海军,因为当时的战场主要还是以舰炮为主,并没有现如今这种超视距攻击武器,所以无论是兵力运输还是物质补给都需要强大的海军进行护航,所以日本自然把美国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列为了主要目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战舰和军事目标。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
(浓烟滚滚的珍珠港)
对于珍珠港事件其实历史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美国故意而为之,另一种是日本真正的偷袭了珍珠港。
可以说珍珠港事件彻底的激怒了美国民众,曾经以反战为主的情绪逐渐被愤怒的情绪所取代,攻击过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德国依照《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向美国宣战,而美国也迅即予以了宣战回应。
(盟军诺曼底登陆)
美国之所以对德国首先开战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美国和日本相隔一个辽阔的太平洋,美国想要进攻日本本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因为日本和德国盟友的关系美国很可能还会受到德国的攻击,所以要想打败日本首先先要消除德国这个隐患。
第二,当时的欧洲是世界的中心,当时的苏联已经对德国进行了大举反攻,如果此时美国选择攻打日本势必会丧失控制欧洲的先机,如果让苏联人解放了全欧洲势必会影响美国的在这些国家心中的地位,所以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也必须先要协助欧洲国家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第三,当时的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虽然为自己积蓄了大量的财富,但是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有战术素养都与英法俄等国有着不小的差距,与其去和日本进行单挑相比还不如联合英法俄等大国群殴德国来的稳妥,美国的对外准则也一直遵循着"用最小的代价,追求最大的利益"所以联合其他国家群殴德国完全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世界浅谈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对美不宣而战。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演说,称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国会参众两院分别以82:0、388:1的票数通过决议,对日宣战;与此同时,英国对日宣战。12月9日,中国对德、意、日宣战。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随后美国对德、意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高潮。
从时间上看,美国先是对日宣战,三天后才对德宣战。而且,美军在太平洋上几乎是单挑整个日本海军,所以不存在题主所谓的“美国不全力攻打日本而是先去打德国”之说。
从后来的战争发展来看,这个说法就更加站不住脚。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及其后续作战行动结束后,在1942年,美军进行了杜立特空袭东京,以及轰炸名古屋、横滨、神户等一系列作战行动。之后的几个月里,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战役、瓜岛战役相继打响。
而美军参与欧洲北非的战事,则是到了11月8日,英、美、加三国军队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地登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舰到岸”的大规模登陆作战。而美军与德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手则是在1943年2月19日-23日的凯塞林山口战役,而在这个时间,历时半年之久的瓜岛大战已经打完了。
所以这个说法完全可以换过来,是美国不全力攻打德国而是先去打日本。原因很简单,欧洲方向有英国、苏联,给他们物资他们就能撑住,而太平洋上美国几乎是单挑日本,虽然日本的海空力量在战争前期已经被消耗殆尽,但是还是独自战斗到了最后,因为到了后期,美国只能一个岛一个岛地啃。
兵说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为什么美国会先进攻德国而不是主要先进攻日本。这其实在当时世界是一个共识。欧洲战场为主战场。亚洲战场为次要战场。一是因为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德国有实力颠覆世界。而日本在美国以及盟国看来,如果真正攻打日本可以很轻易的打败对方。但是他们不愿意去浪费时间人力去做。因为只要打败德国,日本就会投降。而打败日本没什么实际意义德国还得照样去打。所以他们选择损失小一些的方案 先进攻德国。这也就是美国从始至终都执行的“先欧后亚”策略。
在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之后,美国人同仇敌忾想要政府进攻日本报复。但是罗斯福却是准备先进攻欧洲,这其实就是罗斯福早就策划好的“先欧后亚”策略。缺的就是一个参与战争的借口。而日本满足了美国的心愿。
一,地理位置因素。在位置上看,相对于亚洲,美国与欧洲更加相近。美国与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又紧密相连。可以说美国的一切都是脱胎于欧洲。美国和欧洲都是西方国家成员。美国想做世界老大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贡献。而且二战时期德国在欧洲战场所向披靡。只有英国凭借英吉利海峡在苟延残喘。罗斯福清楚英国是欧洲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欧洲被德国吞并。那么很有肯能以后主宰世界的将是德国。并且美国当时的对欧洲贸易可以达到百分之四十。欧洲沦陷对于美国经济影响也很大。也容易把美国从西方世界隔离出来。这是美国不能忍受的。不论是经济利益还是意识形态。欧洲都是美国除了自身之外最关注的地方。美国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欧洲的霸主出现。那样的话玫瑰将永无出头之日。
二、军事传统。先欧后亚的策略起源于美西战争。最初美国和日本争夺夏威夷岛还有古巴的殖民者西班牙都爆发了冲突。当时美国国内的共识就是优先击败西班牙,先防御日本。等西班牙彻底被打垮在去打日本。因为西班牙离美国被日本近。1920年美国又提出红—橙计划。该计划显示美国无法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同时开战。只能集中力量先针对大西洋战场。防御太平洋战场。结束了大西洋战争再来管太平洋战场。由此可见美国数次与国家爆发冲突,基本都是先欧后亚。这也影响到了二战的布局。
三、危险级别。尽管日本偷袭了美国珍珠港。但美国方面认为日本威胁有限。一方面距离较远。利益方面军事实力比不过美国。从种种方面都分析出德国是轴心国中最强的国家。也是主力国家。打垮了德国其他国家不足为据。关键三不止美国怕德国占领整个欧洲把自己孤立。而且当时美国国内也出现了纳粹主义。这就更让美国担心了。因此不管是对德作战还是战后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实际上度是为了限制法西斯影响。
四、种族观念。在美国以及西方人眼里。白人是一家。其他的人种都不算什么。虽然日本很强。但是其他西方列强根本看不起他。就是因为他们不是白人。早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就提议种族平等。但被其他所有西方国家给拒绝了。所以在心底里美国人乃至西方人都看不起日本人或者亚洲人。
五、对中国战场影响。中国战场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过美国的重视。在珍珠港被偷袭之前。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一直在减少。相比对于英国的资助。却一直在增多。美国当时的想法是要中国把日本拖在战争泥潭中。但又不想任何一方获胜。就想要双份彼此消耗。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需要中国拖住日本军队。或者需要中国抗击东南亚如今才会给一点好处。但实际上依旧属于被排斥在之外的。最后苏联腾出手可以收拾日军了。那时的蒋介石对于美国就更加不重要了。所以美国和谁交朋友也是看实力。为了强者随时可以抛弃弱者。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小小小百科全书
对于为什么美国面对偷袭珍珠港的日本没有全力的去攻击日本而是先去打德国这件事,其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就有了预兆,美国政府早就想对日本开战,但是当时迫于美国民众的极度反抗,美国民众反对战争,坚决不同意美国参与二战。然而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自己找上门。另外在珍珠港事件五天后,希特勒的纳粹党随之也对美国宣战,这引起了美国民众的极度厌恶,美国这才直接对日本和德国宣战,参与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
但是美国并没有全力去攻打日本,而是把重心放到了欧洲战场去全力攻打德国。原因在于,日本和德国的资源潜力以及工业实力和武装能力根本没法和那时候的德国比。所以说,以美国的综合国力,打败日本只是时间问题,而且那时候的日本和中国打的不可开交,根本对美国够不成很大威胁。但是德国不一样,二战时候的德国的实力是相当的厉害的,德国的经济和工业生产以及军事能力是仅次于美国的。所以说想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德国是最关键的一部分,打败德国才是关键。
另一方面,当时的欧洲是美国主要的市场,面对强大的经济利益市场可能会受到影响,美国肯定先保证自己的利益。何况,当时的世界中心就是在欧洲,美国想要扩大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得吃下欧洲的这块“肥肉”,所以在各种利益的权衡之下,美国自然会选择先全力攻打德国。
但事实上,美国在二战中的最大对手却是日本,因为自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从1941年一直到1945年战争的结束,美国一直在太平洋和日本激战。但是之所以先打德国再打日本,最大的原因还是德国对美国的威胁远远大于日本,所以说美国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还有自己的安全,先全力攻打德国,然后再去全力攻打日本。
四十五度军报
提及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想了解当时美国为什么不全力攻打日本而是先打德国了?
就不得不追溯到令人惊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段残酷的历史。
这个问题需要分两个层次来回答,首先说说为什么先打德国。
通过对当时的历史考察和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德国挑起二战时间在先。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三个国家挑起的,德国却是最大的元凶,那么德国为何会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呢?
话说,一战时期是以德国失败而告终的,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倒也不至于让德国大动干戈,关键是当时的世界五大巨头(英、法、美、日、意)有点欺负人,经过漫长的讨论之后,签订了一个合约。
合约规定简直让德国受了奇耻大辱。
一是让德国丧失了八分之一的领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
二是让德国丧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在非洲的,英、法、比利时瓜分;在太平洋上的,像俾斯麦群岛、帛琉群岛、马里亚纳群岛,都归日本了。三是对德国军事进行限制。
规定,德国陆军只能保留7个师,不能超过10万人,坦克、重炮都不能有,甚至不能有重机枪;
德国海军不能超过1.5万人,潜艇、航母、战列舰都不能有;德国不能有空军,飞机全都毁了。
最后,德国根本无力承担巨额的赔款,更是连德国赖以生存的机器设备、生产、生活用具都拿走了。导致德国严重的通货膨胀,小孩子把马克纸币当玩具玩,当积木摆。
在这种重压之下,造成德国对体系的强烈愤慨和极度不满,于是在 1939年 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而德国与苏联接壤,被击溃后容易落入苏联的控制,这对美国非常不利,因此,大战初期美国的战略方向是以德国为首要目标的。
但美国并没有直接参与二战,也没有正面对德国宣战,而是采用援助英国、苏联的迂回战术,让德国疲于两线作战,耗损德国的兵力,最后达到从幕后牵制德国的目的。
二、偷袭“珍珠港”属于意外事件。
日本是在二战爆发两年后,1941年12月7日零晨开始偷袭美国珍珠港的,纯属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意外事件,半路杀出来的。
据史料记载,中国曾将“日本可能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告知了美国驻华大使,希望通过他转达给美国政府。
当时的驻华大使并不相信中国在情报方面的能力,虽然认为不可能,但还是将这一信息上传给了美国政府,但是往后却没了回音。
美国当时并没把日本放在眼里,只是采取禁运、制裁令等方式想让日本屈服。
但是,令美国没预料到的是,区区一个小日本居然敢“先发制人”,竟然连夜偷袭珍珠港,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美国。
并于12月8日开始对日宣战,至此日本将美国正式卷入二战,所以,同日,美国也顺便对德国和意大利正式宣战,从幕后转到幕前。
三、德国实力远强于日本。
因为德国科技技术强,对美国构成的威协最大。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德国是二战的领头羊,当然得先打德国了。
但是美国面对德国,不可能硬打硬拼,所谓的攻击是做了长远规划的,而且与各国盟军一起打的,甚至美国都没用直接派兵就击败了德国。
再来说说美国全力攻击的问题。
美国对日本的太平洋战争,是独立打下来的,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的那些航母、战列舰和舰队的造价以及人员明显比投往西欧的那几个军的坦克装甲车辆要昂贵得多。
而且还对着日本广岛直接扔了原子弹。
大家都知道原子弹是有国际法规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允许随意使用的。
据史料记载,这是历史战争中,唯一一次使用了原子弹,可见美国对日本的恼怒已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
其实,当时的美国处于四面楚歌的局势,一边亲自上阵、恶战频频,一边幕后支持、战略轰炸,哪个都是来者不善,都不能轻易放过。
只是在二战的不同时期,面对欧亚东西两个不同的强敌,所采取的战略战术不同罢了。
相比较而言,还是对日本的攻击力最大。直至今日,美国仍然对日本具有极高的警惕性。轻重一看便知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