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主体建筑发生严重火灾。在400多位消防员的努力下,大火最终在4月16日上午被扑灭。

作为法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历史遗迹之一,这座矗立于塞纳河西岱岛上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座建筑的内涵,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精神符号。无数文学巨匠在曾此地驻足,漫步在法国文学辉煌的历史长河中,雨果和他的《巴黎圣母院》,一定也是那几颗最闪亮明星之一。

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被维克多·雨果誉为“由巨石组成的交响乐”,跻身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教堂之列。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征。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被维克多·雨果誉为“由巨石组成的交响乐”,跻身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教堂之列。然而到了拿破仑举行加冕礼时,圣母院已经年久失修,面临被拆除的危险。圣母院有很多宗教珍品,包括刺冠、圣钉和真十字架的残段,但这些圣物只在耶稣受难日展出。另一个岛圣路易岛要更小一些,岛上尽是偏街小巷,而西岱岛上不仅有圣母院,还坐落着圣礼拜堂。教堂内精美的彩色玻璃堪称世界一流。该教堂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用作监狱和巴黎警方总部。不远处是巴黎司法警察局和巴黎侦查队伍所在地。

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克多 · 雨果

巴尔扎克当然不是这一时期为巴黎城添彩的唯一伟大作家。同时代还有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维克多·雨果。雨果于1802年出生在贝桑松,巴黎东南约250英里处的一个城镇,距瑞士约30英里。他父亲是一名将军,全家有时需要搬家,因此雨果部分时间在马德里、部分时间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接受教育。

雨果是个很有天分的孩子,很早就决心将来要当一名作家。14岁时,他创作出第一部剧作。15岁时,他赢得法兰西科学院的一项诗歌奖。20岁时,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一部名为《颂歌和杂诗》的诗集。不久之后他就开始频繁发表作品,包括更多的诗集、小说和戏剧。这些作品大多几乎已被遗忘,事实上是因为其后的作品更为杰出而相形见绌。但是,他有一部关于17世纪英国政治家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剧作,其中的序言被视为后来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放弃古典作品中呆板规则的呐喊。

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1831年,雨果的首部伟大作品 Notre-Dame de Paris(《巴黎圣母院》)发表,意为“巴黎圣母”。书名来源于巴黎城中那座宏伟的教堂。但是,在后来被翻译成英语时标题被改为《圣母院驼背人》以突出其主要人物。小说以15世纪为背景,讲述了住在教堂顶部滴水嘴之间塔楼里的驼背人卡西莫多的故事。这座哥特式建筑规模极为宏大,今天仍然可以参观,抬头看去,可能还不免想到:卡西莫多会不会还在上面的某处木间?

这处地标性建筑的建造工作始于1163年,大量的优秀工匠和工人花了180多年时间才将其建成。几个世纪以来,因为与国王和王后的加冕紧密相连,教堂在大革命期间几乎被毁。大革命后拿破仑于1804年在此加冕时,教堂已经破败不堪,有些地方不得不用墙帷和挂毯遮盖。教堂还曾经一度卖给一位废品商,但却从未真正拆除。

1831年雨果的小说发表时,教堂仍在继续败落。雨果决定为教堂做点什么,毕竟,它不仅是巴黎,还是整个法国的精神中心。雨果发动了一场筹集资金、恢复教堂昔日荣光的运动。人们为这一计划齐心协力,重建工作1841年开始。23年之后,教堂恢复了今日的壮观景象。

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维克多·雨果

雨果此时已经成名,1833年,他在孚日广场的一角(孚日广场6号)得到了一座相当豪华的房子。接下来15年雨果在此居住,房子一直存在,就是今天的维克多·雨果博物馆。里面有雨果的手稿、照片、家具和雕像。博物馆的照片中,有的拍摄的是雨果,有的是雨果拍摄的。他对照相这种新发明兴趣盎然。

在孚日广场一带居住期间,雨果创作了大量作品。他在巴黎社会备受尊重,并于1841年被选入声名远播的法兰西学院。这段时间,雨果对政治的兴趣与日俱增,但是他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的家人是拿破仑·波拿巴坚定的支持者,但是雨果年轻时就已成为君主制的支持者,还在1845年受到国王路易·菲利普的表彰。但到了1848年,雨果却成了共和主义者。他强烈反对拿破仑三世发动的1848年政变,结果雨果被这位新皇帝驱逐出境,并于1851-1870年间居住在海峡群岛中的根西岛。

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悲惨世界》

流放丝毫没有影响雨果的文学才能。事实上,1862年他创作了被认为是其最伟大的作品《悲惨世界》。小说的各种英文译本通常都保留其法文标题,因为其意义极为清晰。小说描绘的是19世纪巴黎社会的阴暗面。《悲惨世界》中描述了一个叫“奇迹宫廷”的地方。这个名字指的是发生在当地的奇迹:每天晚上,结束一天的乞讨生活回到家中,那些或盲或跛的乞丐们就又可以看见、可以行走了。奇迹宫廷位于磊阿勒附近,那儿当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乞丐们会用从市场上找来的木板搭造栖身之处。整个区域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贫民窟,而且最终被市政当局夷为平地。

1870年,雨果在第二帝国倒台后回到法国。他在思想上更加“左”倾,但同时又在1876年被选入相当于法国议会的机构。雨果于1885年逝世,他极受尊崇,因此停灵在凯旋门下供公众瞻仰,但是遵其要求,他的遗体被装进穷人的灵车,运到在先贤祠的长眠之地。今天在先贤祠仍可见到他的墓冢。

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本文观点来自

《巴黎文学地图》

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内容简介】

巴黎是浪漫之都,也是时尚之都,更是文学之都。几个世纪以来,巴黎不仅是灵感的源泉,也是重要的文学场景,不但启发了无数诗人和作家,更见证了文学思潮的涌现。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感受雨果的《悲惨世界》、品味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观察左拉的《小酒店》。同时,这里还有莫里哀、拉辛、伏尔泰、狄德罗、司汤达、福楼拜、普鲁斯特……在巴黎,每个看似不经意的角落、不起眼的建筑,都可能曾有某位作家的身影。本书穿越历史现场,将地理、人文和文学错落有序交织在一起,带领读者鉴赏巴黎悠久的文学历史,感受巴黎独有的文学气息,领略巴黎灿烂的文学世界。

【主编简介】

哈罗德·布鲁姆,当代美国极富影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曾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诗歌批评、理论批评和宗教批评,代表作有《影响的焦虑》(1973)、《误读之图》( 1975)、《西方正典》( 1994 )、《莎士比亚:人的发明》( 1998 )等,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有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

《巴黎文学地图》

ISBN:978–7–313–17384–3

扫描二维码购买此书

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巴黎圣母院——法兰西精神的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关注、点赞、留言、转发,分享你的感受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